跳转到内容

刁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刁协(3世纪—322年),字玄亮渤海郡饶安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两晋时期官员,在东晋官至尚书令。与刘隗一同被晋元帝重用以抗衡琅琊王氏势力,最终导致王敦之乱,刁协亦于王敦之乱期间被杀。

生平

[编辑]

刁协喜好经籍,博闻而又好记忆力,曾任濮阳王文学、太常博士、渤海郡大中正等官。后先后任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赵王司马伦参军、长沙王司马乂司马及东嬴公司马腾长史颍川太守。

永嘉初年调任河南尹,但刁协不上任而避乱江东。当时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任为刁协为镇东军咨祭酒,后转长史。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曾召他为御史中丞,但刁协仍留江东不上任。建兴三年(315年),司马睿进位丞相,任命刁协为左长史。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登帝位,刁协官拜尚书左仆射。当时政权新建,典章制度未立,而刁协因曾在朝中任职,因而熟悉制度。于是朝廷的典章制度,都由刁协制定。不久迁任尚书令,数年后加金紫光禄大夫

元帝当时为抑制王导兄弟权势,重用刁协和刘隗,而刁协亦尽心协助元帝。同时推行崇上迎下,排抑豪强的一系列刻碎之政以对抗王导等豪强势力,因而受到王氏所不满。因着元帝试图平抑士族的行为,手握重兵的江州牧王敦于永昌元年(322年)起兵,以诛刘隗为名,带兵攻打建康,不久亦上奏刁协的罪状。晋元帝决心抗争,召回出镇的刘隗和戴渊,准备决战。王敦到建康后即进攻石头城,守将周札开门迎王敦,元帝于是派刁协、刘隗、王导、周𫖮等领兵进攻石头,但都被击败,王敦成功攻陷建康。刘隗和刁协兵败后回宫见元帝,元帝握着二人的手,流着泪劝他们离开避祸,刁协起初不愿但元帝坚持,并给二人人马护送二人。刁协因为年老不能骑马,而且与人无恩情,元帝招募随从陪同刁协时竟然全都推辞。才到江乘,刁协就被人杀死[1],并将头颅斩下送交王敦,由王敦派人收葬。元帝知道刁协被杀十分悲痛,更秘密收并诛杀送刁协头颅给王敦的人。

王敦之乱后,被王敦诛杀的周𫖮和戴渊等都被恢复名位并获追赠,但刁协却因出逃而不获同等待遇。在刁协子刁彝请求和丹扬尹殷融及左光大夫蔡谟的支持下,最终获晋成帝恢复本职。

性格特征

[编辑]
  • 刁协性格强悍,和当世人事都有很多违逆的地方,而且又常因酒醉失言,都在说当朝官员的坏话,令众人侧目,亦令一众士族厌恶[2]。同时对人无恩德,最终出逃时乏人保护而遇袭被杀。

评价

[编辑]
  • 《晋书》史臣曰:“玄亮刚愎,与物多违,虽有崇上之心,专行刻下之化,同薄相济,并运天机。是使贤宰见疏, 致物情于解体;权臣发怒,借其名誓师。既而谋人之国,国危而苟免,见昵于主.主辱而图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
  • 《晋书》赞曰:“刘刁亮直,志奉兴王。奸回丑正,终致奔亡。”
  • 司马睿:“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3]
  • 王导:“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峯距。”[4]
  • 晋成帝司马衍:“协情在忠主,而失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托名公义,而实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衔耻,致祸之原,岂不有由!”

家庭

[编辑]

祖父

[编辑]

父亲

[编辑]
  • 刁攸,字伟林,西晋御史中丞。[6]

子女

[编辑]
  • 刁彝,王敦兵败后因为报家仇曾杀害王敦党人而知名。官至北中郎将、二州刺史

孙儿

[编辑]
  • 刁逵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桓玄叛乱时接受桓玄任命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桓玄失败后被下属所捕,送到石头城处斩。
  • 刁畅,刁逵弟,始兴相。桓玄叛乱时受桓玄任命为右卫将军。后被刘裕部将刘毅打败,被杀。
  • 刁聘,刁逵幼弟,桓玄之乱平定后刁氏子侄全被处死,仅他获赦免,任给事中。后因谋反被诛杀。

曾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69》,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文献

[编辑]

《晋书.刁协传》

  1. ^ 《晋书.元帝纪》称刁协被贼所杀。
  2. ^ 世说新语.方正篇》有周嵩指斥刁协是佞人的记载
  3. ^ 《全晋文.卷八》【下刁协诏】
  4. ^ 世说新语.赏誉篇
  5. ^ 《世说新语敬胤注·赏誉》:祖恭,字孝先,镇南军司马。
  6. ^ 《世说新语敬胤注·赏誉》:父攸,字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