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第斯動冠傘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第斯動冠傘鳥
雄鳥(指名亞種
雌性(指名亞種)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傘鳥科 Cotingidae
屬: 動冠傘鳥屬 Rupicola
種:
安第斯動冠傘鳥 R. peruvianus
二名法
Rupicola peruvianus
(Latham, 1790)

安第斯動冠傘鳥[2]學名Rupicola peruvianus),也稱安第斯冠傘鳥[3],是種分佈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雲霧林內的中形雀形目鳥類。被廣泛認定是秘魯國鳥[4][5]
種加詞peruviana」意為「秘魯的」。

此鳥的兩性異形相當明顯:雄鳥有大的碟形鳥冠,身披緋紅色或鮮橙色的羽毛;雌鳥鳥冠較小,羽色明顯較晦暗。每到繁殖季節,雄鳥就會聚集到求偶場內,透過點頭及快速跳起來誇耀其亮麗的羽毛,並發出不同類型的嗚叫。交配過後,雌鳥會獨力堅負起築巢、孵化及照顧幼小的所有工作。

分類學

[編輯]

安第斯動冠傘鳥是動冠傘鳥屬兩種物種中的其中一種,首先由英國鳥類學家約翰·萊瑟姆(John Latham)於1790年描述。屬名 Rupicola 來自拉丁語,前半部rupes代表「石」或「峭壁」,後半部cola代表「棲息」,來自這類鳥類棲息築巢於石牆上的習性[6]種加詞 peruvianus 則是「來自秘魯」的意思,在較舊的著作中也會見 peruviana 這個種加詞[7][8]。目前已有四個亞種被確認:

  • R. p. peruvianus - 指名亞種
  • R. p. aequitorialis
  • R. p. sanguinolentus
  • R. p. saturatus

描述

[編輯]

安第斯動冠傘鳥是種中形,體長約32厘米的雀形目鳥種,有明顯的兩性異形。雄鳥有大的碟形鳥冠,身披緋紅色或鮮橙色的羽毛,尾羽及飛羽均為黑色,肩羽則為淡灰色,鳥啄帶有淡黃色;雌鳥羽色主要為暗褐色,明顯較雄性晦暗,鳥冠也小得多,鳥啄尖端有黃色點綴。虹膜色彩變化很大,不同性別及不同亞種均有不同的色彩,雄性包括紅到橙黃到藍白色,雌性則由白到淡紅到褐色也有[5]

分佈及生境

[編輯]

安第斯動冠傘鳥的分佈十分廣泛,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上的雲霧林內均有其蹤影,生活範圍達260,000km²,國境包括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1]。主要在海拔500至2400的一些深谷、或有河流流經的森林山區內。常在中至低的林區內逗留活動,但也會因尋覓果實而到達較高的地區,並跨越空曠的林地。一般性格較害羞,不喜歡引人注目,多在其飛行往不同谷地時驚鴻一瞥[9]

行為

[編輯]
雄性安第斯動冠傘鳥近觀

鳴叫

[編輯]

在求偶場內雄性安第斯動冠傘鳥會發出多樣的嗚叫,此外在覓食時,如牠們受到騷擾,也會發出極響亮刺耳的「嗚嚇」叫聲[9]

食物

[編輯]

以果實及昆蟲為主為,偶爾也會捕食如青蛙蜥蜴脊椎動物[10]。牠們也是眾多會追隨行軍蟻的物種中的其一[11]

繁殖

[編輯]

整個繁育下代的過程中,雄性把絕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求偶的展示上。牠們會聚集在求偶場上與其他雄性競逐異性,完成交配後則把所有工作交結雌性完成[5]。這種傾向也代表牠們是一夫多妻制的。 在求偶過程中雄性對外界的影響十分敏感,因此詳細的研究紀錄並不多。其中一個紀錄指雄性們會雙雙成組,並進行「對抗性的演示」。當中包括面對面的躬腰、跳躍、拍翼,有時甚至會猛咬喙部;與此同時會發出不同的嘎嘎及咕噥的叫聲。當雌鳥接近時,動作會變得更加頻繁激烈。整個演示就在瘋狂的行為及吵雜的叫囂中進行,而且夾雜著許多奇怪的叫聲[9]。 其中一個研究指出求偶展示與光強度有關連,當早上的光強度與午間的光強度一樣時,早上也會出現求偶展示[12]

築巢

[編輯]

鳥巢由雌性全權負責,多建在石脈外露或一些洞穴上,並用泥塗得厚厚的[13]。一巢多誕下兩枚白色的鳥蛋[14]

保護現狀

[編輯]

全球的種群數目並沒有正式統計,但普遍認為此物種並沒有受到威脅,因此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無危物種(LC)。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Rupicola peruvi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雀形目II[失效連結],載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
  3. ^ 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物種鑑定資訊網
  4. ^ Symbols: Birds. The Embassy for Peru in the UK. [200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1). 
  5. ^ 5.0 5.1 5.2 Bostwick, K. S. (2004). Andean Cock-of-the-rock (Rupicola peruvianus). pp. 107-108 in: del Hoyo, J., Elliott, A. & Christie, D. A. eds. (2004).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 9. Cotingas to Pipits and Wagtail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ISBN 84-87334-69-5
  6. ^ Simpson DP. Cassell's Latin Dictionary 5. London: Cassell Ltd. 1979: 883. ISBN 0-304-52257-0. 
  7. ^ David, N., & Gosselin, M. (2002). The grammatical gender of avian genera.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22(4): 257-282.
  8. ^ Peterson, A. D. (2008). Zoonom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08-12-10
  9. ^ 9.0 9.1 9.2 Ridgely, Robert S.; Guy Tudor. The Birds of South America: The Suboscine Passerine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4: 778–779. ISBN 0-19-857218-2. 
  10. ^ Leonardo E. Lopes1, Alexandre M. Fernandes1, & Miguel Â. Marini. Predation on vertebrates by Neotropical passerine birds (PDF). Lundiana (Instituto de Ciências Biológicas - UFMG). 2005, 6(1): 57–66 [2008-1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06). 
  11. ^ Margarita Rios, Gustavo Londoño, & Luis Biancucci. Notes on birds that follow army ants in the northern Andes (PDF). Ornitologia Neotropical (The Neotropical Ornithological Society). 2008, 19: 137–142 [2008-1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06). 
  12. ^ Hill, Geoffrey E.; Kevin J. McGraw. Bird Color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9. ISBN 9780674018938. 
  13. ^ Hilty, Steven L.; Bill Brown. A Guide to the Birds of Colombia. William L. Brow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440. ISBN 9780691083728. 
  14. ^ Reina, Ruben; E. Reina. The Gift of Birds. UPenn Museum of Archaeology. : 124. ISBN 97809241711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