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劫盟
平涼劫盟,指貞元三年(787年),吐蕃宰相尚結贊詐盟,伏軍劫遲會盟的唐朝使臣及隨從官員的事件。
事件背景
[編輯]唐德宗建中(780年至783年)年間吐蕃要求與唐確立甥舅之國的關係,而不用臣國之禮。
建中四年(783年),兩國舉行了清水會盟。這次會盟基本滿足吐蕃的要求,兩國改以賀蘭山為界。
同年,唐朝爆發了涇原兵變,吐蕃表示可以幫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應讓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後來僅出一偏師二萬,叛亂平定後,唐德宗想讓駐守西域的李元忠與郭昕回長安,將安西與北庭讓與吐蕃,被李泌勸止。
貞元二年(786年)九月,吐蕃以唐朝未割讓安西與北庭為由,尚結贊率軍攻打涇州、隴州、邠州、寧州,京城戒嚴,李晟率軍在汧城大敗吐蕃軍,攻克摧沙堡。但十一月,吐蕃攻克鹽州、夏州,刺史杜彥光、拓跋乾暉等出逃。
尚結贊對他的部下說:「唐之名將,李晟與馬燧、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他進入鳳翔境內,並不擄掠,帶著士兵兩萬人一直開到鳳翔城下說:「李令公叫我們到這裡來的,為什麼不出來犒勞我們!」過了一夜,尚結贊才領著人馬退去。宰相張延賞向德宗說李晟的壞話,在韓滉、劉玄佐的協調下,李晟得以繼續駐守鳳翔。
平涼會盟
[編輯]貞元三年(787年),尚結贊向馬燧表示要會盟,馬燧同意了,李晟和韓游瓌反對。這時,韓滉去世,張延賞和馬燧勸說皇帝罷免了李晟的軍職,三月廿三,回京任太尉、中書令。主和派占據了上風。三月廿七,馬燧也回京。四月十七,德宗任命崔浣為鴻臚卿,讓他要求吐蕃先歸還鹽州、夏州兩地。五月初一,渾瑊從咸陽入京朝見,德宗任命他為清水會盟使,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司封員外郎鄭叔矩為判官,特進宋奉朝為都監[參1]。尚結贊要求在原州的土梨樹會盟。神策軍將領馬有麟怕吐蕃憑藉土梨樹的險阻設下埋伏的兵馬,建議在平涼川會盟。李晟深切告誡渾瑊在會盟地點要嚴密防備。張延賞認為李晟這樣說會破壞了對吐蕃的誠意。閏五月十九日,渾瑊和尚結贊在平涼會盟,尚結贊預先埋伏騎兵於盟壇西部,數萬吐蕃騎兵一起殺出,唐軍的外圍部隊被吐蕃擒獲。渾瑊、崔漢衡剛剛換下朝服,就見吐蕃軍隊來劫持使臣。渾瑊迅速跳上身邊一匹馬,逃出平涼川。吐蕃在他身後放箭,但沒有射到他。結果唐朝除了主盟官員外,其餘六十多名官員,包括副使崔漢衡和宦官俱文珍等其他會盟人員全部被吐蕃擒獲。唐軍死五百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稱平涼劫盟[參2]。
後事
[編輯]尚結贊本來計劃李晟罷官、擒獲渾瑊,再使這些責任歸於馬燧,這樣唐朝的良將就可以盡除了。張延賞知道後,羞愧而終。馬燧被奪兵權,備受德宗冷落。李晟在會盟前就因尚結贊的計謀而升太尉虛職被削權。
李泌建議唐德宗聯絡回紇、南詔、大食、天竺圍攻吐蕃,德宗與回紇武義成功可汗訂立貞元之盟。秋季,吐蕃把擄掠的年老體弱的人,有的砍斷手臂,有的挖去眼睛,然後將他們拋棄。在安化峽對擄掠的成年壯丁一萬多人說:「准許你們向著東方哭泣,告別故鄉!」大家放聲大哭,從山崖跳下深谷而死亡和受傷的有一千多人。之後,吐蕃兵勢漸弱,被西川節度使韋皋和回紇多次擊敗。貞元九年(793年),唐朝收復鹽州、夏州等州縣。貞元十三年(797年),尚結贊和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去世。
長慶元年,吐蕃內部分裂,國勢衰落,再次請求與唐會盟。後兩國在長安西郊進行會盟,以清水會盟確立的邊界為界。史稱長慶會盟,從此之後,兩國關係趨於緩和,但是也被連年戰爭所困而無力再戰[參3]。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