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楚辞)
外观
(重定向自怀沙)
《九章》是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一书中的篇名,共包括九篇作品,依王逸的《楚辞章句》,九章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朱熹说《九章》一名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1],后人认为这是较为合理的意见。
作者与创作时间
[编辑]关于作者,无任何原始记载。司马迁认为《哀郢》《怀沙》为屈原所作[2],王逸则认为作者都是屈原,时间都是屈原被流放于江南之时;朱熹则认为作者都是屈原,但时间有先后。故传统上归在屈原名下,但之后几百年众说纷纭,多认为其中的《惜往日》、《悲回风》等篇并非屈原所作,有可能是稍后的唐勒、景差等人所作,理由为这些篇与《离骚》和《九歌》中的屈原的文气或用字风格不和,故至今作者仍然存疑[3]。但通过对作品内容和写作风格的分析,已经基本认定其中混杂着作者早晚期的作品,并非如王逸所说为一时所作。
内容与成就
[编辑]《九章》整体内容与《离骚》类似,都是叙述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不随世浮沉的节操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但不同的是,《离骚》是作者综合性的自叙长诗,《九章》则记录了不同时地的具体的生活片段,其中的《涉江》《橘颂》《哀郢》几篇被认为文学价值颇高[4]。
- 《惜诵》与《离骚》前半部相似,故有人认为是作者早年所写的《离骚》的初稿[5],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心情。
- 《涉江》为作者晚年所作,记叙渡江浮沅江而上的所见所感,其写景如画,如“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6]”先勾画出一片冷清晦暗的气氛,随后“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和上文的气氛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故涉江被认为是《九章》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一篇,曾入选大中学教材。
- 《哀郢》倾诉屈原对国都郢沦陷和国家前途的无限哀伤,对人民的颠沛流离则寄予深厚的同情,并指出国破家亡的原因。王夫之等人认为是作于前278年白起破郢之后,对国破家亡的痛惜,但从内容来看,多认为只是长期流放在外的屈原抒发对故都的怀念,渴望能够回到故都终老的心情。
- 《抽思》大概作于屈原被疏于汉北之时,抒发了诗人见疏于楚怀王的幽怨之情。
- 《怀沙》当中的沙是指湖南长沙,亦是九章中两篇怀念故土的其中一篇,内容大意指屈原对长沙、湘阴与汨罗的所见所闻。自司马迁起就多认为是屈原绝笔,认是他自沉汨罗江之前不久所作,通篇情绪低沉,一心仿效彭咸,希望以死明志。
- 《思美人》是《抽思》的后续和发展,希望楚怀王悔悟。
- 《惜往日》回忆作者一生的政治遭遇,痛惜国君的昏庸。
- 《橘颂》没有其他八篇中的痛苦与愤懑,故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借颂橘而自喻的作品。屈原抓住了橘之花素果美,当时又只能生于江南这一特征,来抒发自己品格高洁,很有才能而又热爱楚地,不受世俗影响的个性,即所谓“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7]。《橘颂》文字优美,开创了整篇辞赋借咏物写志的体裁。
- 《悲回风》中基本都是在抒发忧苦之情,大量使用了双声和叠韵词,这与其他八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