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台南地震
外观
日期 | 1862年6月7日 |
---|---|
震级 | 6.6ML[1]或6.5ML[2] 6.7Mw[1] |
震源深度 | 15 km(9 mi) |
震中 | 23°11′N 120°25′E / 23.19°N 120.42°E |
影响地区 | 台湾县,嘉义县 |
最大烈度 | Ⅵ [2] |
伤亡 | 1,700人死亡,超过8,735间民房全倒 |
1862年台南地震,是1862年6月7日[1](清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发生于台湾嘉义及台南地区的地震。根据学者研究,震央位于北纬23.19度,东经120.42度,大约位在当时的嘉义县[2],即今天的台南市官田区附近,里氏地震震级约6.6[1],震度为Ⅵ级[2],震灾地区为台南及嘉义地区,至少造成1,700人死亡,超过8,735间民房全倒,是1900年以前台湾伤亡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1]。
灾情
[编辑]关于地震造成的伤亡及损失,依照福建巡抚徐宗干奏台湾震灾委勘抚恤折(同治2年5月26日,1863年7月11日)[3]所示:
“ | 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至初九日台郡雨滂沱,水势骤涨,十一日忽起狂风,地复大震,城垣坍卸,房屋倾地圯压毙人口甚多,又按台湾镇函报塘汛被淹军装漂失等情,当经臣会同前任闽浙总督庆端查明,并委员候补通判史廷楷渡台会查勘办在案 ,兹按台湾道洪毓琛、代理台湾府知府马枢辉详称,委员未到之先 ,业经该道府饬会印委各员遍历城乡查明附郭。 台湾一县所辖各庄,除有力之家不计外,共压毙大口男妇一千三百二十七口,小口男女一百八十六口,倒坏瓦屋二千四百二十二间,草房六千三百一十三间,均系无力贫民。 | ” |
另依沈葆祯等奏报嘉义县城隍神请加封号折(同治13年12月初5,1875年1月12日)亦有提及[4]:
“ | 五月十一夜,地忽大震,雉堞倾颓而城垣无恙,兵民得以保全,咸称神佑 | ” |
台南府城城垣坍卸,房屋倾地圯压毙人口甚多,至少有五百户倒坍,被压毙者三百以上,其他受灾者一千人以上;茅港尾成了一片废墟[1]。
地震也造成台南地区许多庙宇倒塌与毁损:
- 佳里兴震兴宫庙身受损倾垣,经信徒集资,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扩大兴建,礼聘嘉义交趾陶名匠叶王主持,并改庙名为“震兴宫”,确立了今震兴宫的庙貌。
- 善化庆安宫庙宇遭震坍,重修庙宇。
- 山西宫因大地震堂宇倾圯,独中殿屹立如故,至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复建完成。
- 新化太子宫因地震倒圯,1881年2月迁建现址。
成因
[编辑]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郑世楠. 歷史地震第二講:1862年臺南地震 (PDF).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2014年 [2016-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06)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徐明同. 明清時代破壞性大地震規模及震度之評估. 气象学报第29卷第四期. 1983.
- ^ 福建巡撫徐宗幹奏臺灣震災委勘撫恤摺 (PDF). 台湾地区历史地震数据库.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17) (中文(台湾)).
- ^ 沈葆禎等奏報嘉義縣城隍神請加封號摺 (PDF). 台湾地区历史地震数据库.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