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紀南京
外觀
南京歷史 | |
世紀: | 前3世紀南京 | 前2世紀南京 | 前1世紀南京 | 1世紀南京 | 2世紀南京 | 3世紀南京 | 4世紀南京 | 5世紀南京 | 6世紀南京 | 7世紀南京 | 8世紀南京 | 9世紀南京 | 10世紀南京 |
南京於:301年-313年,為西晉建鄴;313年-317年為西晉建康;317年-400年為東晉京師建康[1]。
大事記
[編輯]300年代
[編輯]- 303年,張昌、石冰起義,攻佔揚州。
- 304年,石冰為陳敏等攻殺,敗退建鄴而亡。
- 305年,陳敏兵變,割據江東,占建鄴,為顧榮敗於朱雀橋;立堂邑郡。
- 307年,游牧民族犯晉,司馬睿渡江移鎮建鄴,修吳都城而居,以太初宮為府舍。
310年代
[編輯]- 313年,改建鄴為建康,南京始稱 建康。
- 317年,三月,司馬睿於建康即晉王位,改元建武,史稱東晉,北人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十一月,立太學於秦淮河南,設國子祭酒;詔重農桑,以納谷數考郡守,命軍隊佃作,以供軍食;葛洪撰成《抱朴子》內外篇。
- 318年,三月,司馬睿即帝位,都建康,改元大興,「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形成;六月,詔易丹陽太守而置丹陽尹,授薛兼,置諫鼓、謗木;十一月,依舊制,詔令秀才、孝廉先試經策,後除官;改建吳白門,易名宣陽門;以牛首山為「天闕」不另作;司馬睿居太初宮。
- 319年,設籬門,筑北堤以壅北山之水;練水軍於後湖(玄武湖);辟南郊道路。
320年代
[編輯]- 320年,立僑縣懷德(今鼓樓),統丹陽郡,寄治建康,以安琅玡南渡人口;於建康東北江乘縣僑置東海、琅琊、東平、蘭陵等郡縣。
- 322年,王敦以討劉隗為名發動王敦之亂,占建康,後於武昌遙制朝政;司馬睿憂憤而死,次年葬雞籠山之陽建平陵;司馬紹即位,改元太寧,司空王導輔政。
- 325年,閏七月,司馬紹死,司馬衍即位,庾太后臨朝,司徒王導與中書令庾亮輔政。
- 326年,庾亮專權,修石頭城以為備。
- 328年,二月,蘇峻渡江攻陷建康,大掠,驅役百官,裸剝士女,遷司馬衍於石頭城。
- 329年,平叛,建康滿目瘡痍,宮室、殿宇皆毀蕩平;王導以建平園為宮,否遷都之議。
330年代
[編輯]- 330年,九月,「作新宮,增繕苑城,修六門」,歷二年而成,署曰建康宮,世稱台城。
- 333年,辟建康北郊道路。
- 335年,割江乘縣為琅琊郡地,析江乘縣西境僑立臨沂縣。
- 336年,十月,以「河橋法」重建大航橋,易名朱雀橋。
- 337年,正月,復立太學於淮水之南,始興國學,士大夫崇老、莊,喜玄談之習不改。
- 338年,僑置廣川、魏、高陽、堂邑諸郡,寄治京邑。
- 339年,「始用磚壘宮城,而創樓觀」。
340年代
[編輯]- 341年,詔王公以下至庶人都正土斷、白籍,以利政府稅收。
- 342年,六月,司馬衍卒,葬雞籠山南興平陵;司馬岳即位;立北郊壇於覆舟山南。
- 344年,司馬岳死,立司馬聃,褚太后臨朝,後以蔡謨領司徒,與會稽王昱輔政。
350年代
[編輯]360年代
[編輯]370年代
[編輯]- 370年,六月,京師大水,浸及太廟,朱雀大航斷纜。
- 371年,十一月,桓溫以司馬奕為東海王,立司馬昱。
- 372年,冬,彭城人盧悚自稱「大道祭酒」,聚眾攻宮門,稱海西公還,敗死;司馬昱死,立司馬昌明。
- 373年,以王彪之為尚書令,謝安為僕射,領吏部,共掌朝政。
- 378年,七月,作建康新宮;新建朱雀門、朱雀觀。
380年代
[編輯]- 381年,司馬昌明痴迷佛法,建佛殿於皇宮,命沙門居住。
- 383年,十月,謝安坐鎮建康,指揮謝玄等以弱擊強,於淝水之戰取得勝利。
- 384年,詔立國子學於太廟南(今夫子廟東),形成太學與國子學並存之崇儒尚學盛況。
- 389年,揚州治所自建康西南之西州城移至丞相東府。
390年代
[編輯]- 392年,六月,京師地震,濤水入石頭城,大風折木;自秋不雨至冬。
- 396年,九月,司馬昌明死,司馬德宗即位。
- 397年,更堂邑郡為秦郡,領九僑縣,盡占堂邑境而成實土,以安秦地流人。
- 398年,王恭、殷仲堪以討司馬尚為名起兵,進逼京師,王恭部將劉牢之殺王恭救京師。
參考資料
[編輯]- ^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京市志(第12册)杂记·大事年表·重要文献·南京历代地方志记略·索引.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1440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