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力
外观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7月3日) |
城市競爭力乃各國的「城市發展研究」相關機構,針對全球各個主要城市以指標和指數來評鑑的年度總評。這些總評以報告的形式於網路或書面發布評鑑內容和綜合指數。相關定義包括:[1]
- 『最終,具競爭力的區域和城市將是企業和就業人士準備投資之地』(Kitson, M and Tyler et al., 2004)
- 『是創造、維持和迎上國際競爭,以達成相對高收入、高度就業率的能力』(Cellini, 2000)
- 『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能使公民於可持續的基礎上,享有高度和具成長性的生活品質』(European Commission, 2004)
- 『持續提昇商務環境、技術基礎,提高政治、社會及文化建設,以吸引和維護高成長、能創新、有營收的企業與高知識、具創意、富開創性的員工之能力;使企業和勞動者得以繼續創造高成長率、高生產力、高就業率、高薪資、高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和低社會不公平性、低社會邊緣感』(Simmie et al, 2006)
- 『在完全競爭的態勢下,所有的公司充分利用資金和銀行利率來達成目標;未能充分利用者,則被迫退出市場』(Meyerhoff, 2005)
- 『城市競爭力是.. 城市或市政府,經由提供利於成長的條件,以支持企業進入市場的能力,例如基礎建設、人力資源、市場准入等』(Mayerhof, 2005)
市政府通常在城市競爭力的創造面和管理面上,負有關鍵任務:[1]
各相關機構對於評鑑城市競爭力的總體指標各有不同,評鑑範圍可能包括:
- 投資環境
- 政治暨經濟穩定
- 生活品質暨社會環境
- 全球聯結
- 人力資源
- 產業群聚
- 企業營運等;
以下再細分為個體指數。
通常列入「城市競爭力報告」之城市為各國的首都、第一大城市、第一大港口,或是區域經濟與重要產業的中心,有交通往來方便、市民文化程度與收入水準高,工商業發達、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購物中心林立等共同特色。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http://www.dpu-associates.net/system/files/City+Competitiveness+09.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ity Competitiven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