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帝瓦伊·撒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李來旺
帝瓦伊·撒耘
Tiway Sayion
出生(1931-10-13)1931年10月13日
日治臺灣花蓮港廳鳳林支廳新社區水璉尾
逝世2003年9月24日(2003歲—09—24)(71歲)
臺灣花蓮縣花蓮市慈濟醫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1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3年)
母校花蓮師範專科學校
职业校長
儿女督固·撒耘[1]、伊央·撒耘[2]
經歷
  • 花蓮縣水璉國小、立山國小、瑞西國小、秀林國小、月眉國小、太巴塱國小校長
  • 教育部原住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 花蓮縣阿美族母語課本編輯委員
  • 慈濟醫學院原住民健康暨文化研究會創會會長
  • 秀林鄉公所生活輔導員
  • 花蓮縣政府教育局中區督學 
  • 東部海岸風景管理處委員
  • 大陸少數民族教育考察團團長
  • 國立編譯館編查委員
  •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兼任委員
  •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母語認證指導委員
  • 花蓮縣阿美建設協會總幹事
  • 全國教師會原住民會主任委員[3]

帝瓦伊·撒耘撒奇萊雅語Tiway Sayion,1931年10月13日—2003年9月24日)[4],日本名木原武一[5],漢名李來旺臺灣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撒奇萊雅族人,小學校長,晚年時努力復興撒奇萊雅族。

帝瓦伊撒耘及耕莘撒耘
這裡的風,迎著祖父出生時的第一口氣息,也送走了他最後一聲嘆息。
這裡的流水聲音不大,但他說的話是我們祖先的聲音。
這裡的土地是父母的安息之地,也是子女的出生之地。
帝瓦伊‧撒耘於1991年的筆記
如果有一天,祖先問我:
你做了些什麼呢?
我會說,
我只把典範留給子孫
帝瓦伊‧撒耘於2000年的筆記

生平

[编辑]

臺灣清治時期發生加禮宛事件,撒奇萊雅族展開逃亡,帝瓦伊·撒耘的祖父時逃難至水輦(今水璉村),成為水璉部落首任大頭目[6]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曾對台灣居民進行民族分類,因撒奇萊雅族人因受加禮宛事件影響,寧願隱姓埋名,遂被歸併於阿美族[7]

帝瓦伊·撒耘出生於水璉尾(今水璉村)[8],母親是阿美族[5]。九歲時,入水璉尾番人公學校(今水璉國小)就讀,為日本在台的最後一屆畢業生。十二歲年,日本老師替他取日本名,兩年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改為漢名。他憑著僅知的少許臺語和日文教育中的漢字底子,辨識著由年邁廟公教導的台灣國語,總算一年後考取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學校(今國立東華大學)簡易科。畢業後,在山地鄉任教,並在二十七歲時回到母校水璉國小擔任校長。一直到退休,他任職過九個學校,其中六所擔任校長。當時台灣社會歧視原住民的心態仍然普遍,與當年花蓮師範的同學相較,他任教範圍只能侷限在生活艱苦的山地小學,沒有在平地任教過。1994年,他將北富國小申請改名為以太巴塱部落命名的太巴塱國小,而獲准通過。在太巴塱國小校長任內,之前從未學過羅馬拼音他,編出國內第一套阿美族語語言教材。在退休前一年,他正式更名為「帝瓦伊‧撒耘」,「帝瓦伊」為祖父之名,意為「老樹」;而「撒耘」為祖母之名,意為「引路」。由於阿美族是母系社會,遂無姓氏觀念,為配合漢人習俗,他和孩子商量後,決定將祖母的名字訂為姓氏,讓子孫沿用。[6]

1997年,威京總部集團擬設立的火力發電廠選定水璉牛山為廠址,剛從太巴塱國小退休的帝瓦伊·撒耘為護衛家鄉與阿美族傳統海祭場反對此案,旋即獲得族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與幾位學者的支持,在1998年將該案阻擋下來[9]。他說:「每年六月要去哪裡祭拜海神?不能祭拜,阿美文化就斷層了。」[10]

帝瓦伊·撒耘每回參與各類會議或研討會,會提早到場,靜於一旁閱讀資料與作筆記以備意見表達,曾與一批學者專家研擬《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11]。自校長職務退休之後,他除了在慈濟大學兼課外,亦擔任「花蓮縣原住民健康暨文化研究會」會長,向政府爭取原住民福祉與宣講原住民文化。他多年來蒐集撒奇萊雅族的語言及史料,出有《牽源: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阿美族民俗風情》(與吳明義、黃東秋合著)、《泰雅原始文化研究》、《阿美族神話故事》、《阿美族的諺語》等台灣原住民文化習俗、傳說故事的書籍。1999年,他被《天下雜誌》評為臺灣400年來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又於2000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臺灣紀行》專訪,並獲得行政院第四屆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人士獎。[5]

一百多年來,撒奇萊雅族一直以阿美族自居,甚至有些後裔已不知自身為撒奇萊雅族,直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開始後,撒奇萊雅族人才在帝瓦伊·撒耘的推動下尋找先人的歷史、重建自己的文化[5]。2002年,噶瑪蘭族偕萬來等人努力下正名[12]

2003年夏,帝瓦伊·撒耘在花蓮縣長補選時幫謝深山站台,並以「母親的眼淚」為題發表演說,引發心肌梗塞,住院昏迷。2003年7月26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前往探病,跟家屬抱頭痛哭。[13]

身後

[编辑]

2007年初,帝瓦伊·撒耘的家人將其所餘的存款,以及社會捐助款,成立了財團法人花蓮縣帝瓦伊撒耘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復振撒奇萊雅族文化語言,並協助學生為宗旨。

帝瓦伊·撒耘的過世刺激了族人決心重建自己的文化;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行政院宣布撒奇萊雅族為臺灣原住民第十三族[14]。2010年,記錄撒奇萊雅族歷史的紀錄片《火中的太陽》在慈濟大學人文學院舉行試片會,共分五集,而第三集就是講述帝瓦伊·撒耘的故事[15]

長子督固·撒耘為傳承族語,自2015年起,帶領團隊致力於將撒奇萊雅語於維基百科上線,2019年11月22日讓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上線[16]

參考

[编辑]
  1. ^ 督固‧撒耘講達固湖灣(加禮宛)事件. 後山原住民文化.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2. ^ 訪談伊央‧撒耘(奇萊族博士). 後山原住民文化.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3. ^ 帝瓦伊‧撒耘(李來旺). 後山原住民文化.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4. ^ 歷史淵源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後山原住民文化.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林瑞珠. 〈縱谷傳奇撒奇萊雅重建之歌〉. 《原住民族季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2, (第18期) (中文(臺灣)). 
  6. ^ 6.0 6.1 李光真. 〈台灣第一位原住民校長 ──李來旺〉. 《台灣光華雜誌》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 2000-01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中文(臺灣)). 
  7. ^ 羅添斌. 加禮宛事件 導致隱名避禍. 《自由時報》. 2007-01-17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中文(臺灣)). 
  8. ^ 專訪實錄:李來旺校長. 後山原住民文化.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9. ^ 謝禮仲. 水璉牛山的簡單 很不簡單才保留. NOWnews. 2010-01-06 [2015-10-30] (中文(臺灣)). 
  10. ^ 鄭一青. 〈電廠葬送半壁江山?〉.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社). 2012-06-25, (第203期)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臺灣)). 
  11. ^ Pasuya ’e Poiconʉ(浦忠成). 庫巴之火:回憶帝瓦伊.撒耘校長的哲言. 《台灣立報》. 2013-05-10 [2015-10-30] (中文(臺灣)). 
  12. ^ 薛雲峰. 嚐盡百年孤寂 噶瑪蘭族復名. 《自由時報》. 2002-12-26 [2015-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中文(臺灣)). 
  13. ^ 白心儀、鍾德榮. 宋楚瑜探視樁腳李來旺 頻頻拭淚. TVBS. 2003-07-26 [2015-10-30] (中文(臺灣)). 
  14. ^ 花孟璟. 族人迎喜訊 遺憾推手過世. 《自由時報》. 2007-01-17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中文(臺灣)). 
  15. ^ Kacaw/島秀. 4年耗1500萬 撒族紀錄片試映.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3-06 [2015-10-30]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16. ^ 羅綺. 搶救瀕危原民語言 「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上線. 《自由時報》. 2019-12-09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