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已删除内容查询/查询/選擇劇場
- 選擇劇場(Choice Theatre)
是一種半即興戲劇形式,亦同時為一種教育劇場,演員在特製的劇本之下,演繹由觀眾所選擇的故事分支,從而產生不同的故事結局。
- 歷史發展
「選擇劇場」由香港表達藝術治療碩士生何永康於2014年提出及於中學推廣,目的希望透過高互動性的模式達至劇場教育,並於2017年9月1日於聯同鄧佩清、陳盛康、范靜嫺共同研究及於當地正式公開發佈,並於同年12月8日假西灣河文娛中心正式公演。
- 意念來源
「選擇劇場」參考一人一故事劇場及論壇劇場二者發展而成,意念源自九十年代香港大型電視綜藝節目《人生交叉點》,旨在讓觀眾透過現場討論及投票決定故事的發展和劇中主角的最終命運。
- 特色及結構
「選擇劇場」發展出一套原創的劇本分支模式,分為故事、討論和投票三個部分,故事設計當中安置三個劇情選擇點,每個選擇點都設有一次全體觀眾投票,每一次投票之前,旅行家都會帶領觀眾進入討論部分,最後宣佈投票結果。另外,劇本中的選擇點只可為一種行動或行為,而不可為一種心態上的選擇,因心態不能量化,而且會引發不同爭議,在設定選擇點時應十分留意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 旅行者(Traveller)
旅行者是「選擇劇場」當中演員與觀眾的橋樑,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的領航員 (Conductor)、「論壇劇場」中的丑角(Joker)的角色任務相似,但旅行者對選擇不存有任何既定立場,並會以提問方式帶領觀眾一起探索劇情中一些具爭議的部分,探討觀眾選擇背後的不同原因,第一位擔任選擇劇場的旅行家的人為何頌恆。
- 選擇裝置 (Choice-installment)
「選擇裝置」是選擇劇場的裝置藝術,每一齣選擇劇場的製作都會有屬於它的「選擇裝置」。「選擇裝置」通常置放在舞台的當眼位置,每的是要紀錄觀眾於該場次的選擇歷程,亦同時提醒不同後台單位現在的故事分支流向。「選擇裝置」會置放由旅行者經觀眾投票選擇後的代表物品,該物品同位裝置一部分,於選擇環節時便會出現。
- 投票及選擇棒(Choice-Stick)
當觀眾入場欣賞選擇劇場,每位都會接收到兩枝投票棒,一枝為綠色(一般代表選擇是),一枝為紅色(一般代表選擇否),當故事進入選擇點時,台下觀眾需以手上的投票棒進行表態,並當場點票。旅行者先初步概覽投票的紅綠比例,並會以「全體觀眾選擇」、「大部分觀眾選擇」或「多數觀眾選擇」歸納,通過兩位助理舞台監督不反對的情形下取代點票,直接宣佈觀眾的選擇結果;若旅行者無法概覽下判斷投票的選擇傾向,或遭最少一位助理舞台監督反對的情況下,即進行現場點票,然後由兩位助理舞台監督負責並通知旅行家投票結果,並隨即宣佈結果;若票數相同,劇場將進入隨機劇情,由演員自由決定劇情如何發展。
- 結局的數量
一般選擇劇場只設四個結局,劇本可按不同故事發展在三個選擇點上發展出四個可能結局,而不同發展模式都帶其特色,選擇劇場於發佈當日,同時公開另外四個劇本結構,詳情請參閱下圖:
- 劇本結構
- 體驗式結構 (Trial Structure)
- 樹狀發展結構 (Tree Structure)
- 樹突狀發展結構 (Tree-X Structure)
- 雙柱狀發展結構 (Two-Legs Structure)
- 任意式發展結構 (Try-One Structure)
- 首次公演
選擇劇場首次公演的劇目為《揀愛》,由鄧佩清編寫,何永康執導,並由青少年愛滋教育協會及隨心劇場共同製作,同時為世界愛滋病日進行劇場教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