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玛目沙米勒: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看來是如此留言 | 贡献
看來是如此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7行: 第17行:
|death_place={{flagicon|Ottoman Empire}}[[奧斯曼帝國]][[漢志|漢志省]][[麥地那]]
|death_place={{flagicon|Ottoman Empire}}[[奧斯曼帝國]][[漢志|漢志省]][[麥地那]]
}}
}}
'''伊玛目沙米勒'''([[阿瓦尔语]]:Шейх Шамил;{{lang-tr|Şeyh Şamil}};{{lang-ru|Имам Шамиль}};{{lang-ar|الشيخ شامل}},{{bd|1797年|6月26日|1871年|2月4日}})是[[达吉斯坦]]和[[车臣共和国|车臣]]的[[穆斯林]]山民领袖,曾经在[[高加索战争]]期间抵抗[[俄罗斯帝国]]征服长达25年之久。在戰爭中以劣勢兵力屢敗俄軍精銳部隊,兵力比甚至懸殊至1比13仍然能夠獲勝,卻總自謙為一個普通反抗者,厭惡別人稱他為英雄<ref>{{книга|автор=[[Бартольд, Васи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Бартольд В. В.]]|часть=Шамиль|заглавие=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9 томах|ссылка часть=https://books.google.ru/books?ei=lLs3VYWlG8fMyAOn5oHYBg&hl=ru&id=5cbiAAAAMAAJ&focus=searchwithinvolume&q=аварцев|место=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Изд-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ры|год=1963|том= II, часть 1|страницы=873}} {</ref>。
'''伊玛目沙米勒'''([[阿瓦尔语]]:Шейх Шамил;{{lang-tr|Şeyh Şamil}};{{lang-ru|Имам Шамиль}};{{lang-ar|الشيخ شامل}},{{bd|1797年|6月26日|1871年|2月4日}})是[[达吉斯坦]]和[[车臣共和国|车臣]]的[[穆斯林]]山民领袖,[[哈吉]]。曾经在[[高加索战争]]期间抵抗[[俄罗斯帝国]]征服长达25年之久。在戰爭中以劣勢兵力屢敗俄軍精銳部隊,兵力比甚至懸殊至1比13仍然能夠獲勝,卻總自謙為一個普通反抗者,厭惡別人稱他為英雄<ref>{{книга|автор=[[Бартольд, Васи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Бартольд В. В.]]|часть=Шамиль|заглавие=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9 томах|ссылка часть=https://books.google.ru/books?ei=lLs3VYWlG8fMyAOn5oHYBg&hl=ru&id=5cbiAAAAMAAJ&focus=searchwithinvolume&q=аварцев|место=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Изд-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ры|год=1963|том= II, часть 1|страницы=873}} {</ref>。


沙米勒出生于阿凡汗國[[达吉斯坦]]吉姆雷的一个[[地主]]家庭,以祖父名字命名為阿里,後再改名為沙米爾,即狼之意。其父鄧古為[[鐵匠]],因從長輩處承繼土地,因此亦經營農務,是一名小地主。因家境相對充裕,其父可供沙米爾上學,沙米爾因此学习文法、逻辑、修辞和[[阿拉伯文]],享有学者的声誉。他亦日夜鍛鍊身體,學習[[武術]]。1812年,15歲的沙米爾離鄉,前往奧斯曼帝國學習,接觸[[车臣人|車臣人]][[謝赫曼蘇爾]]建立的[[:ru:Мюрид|穆里德派]]教義。1813年俄国占领达吉斯坦以后,参与反抗俄国的[[圣战]]。1834年沙米勒当选为达吉斯坦第三代[[伊玛目]]。尽管俄国对沙米勒进行大规模围剿,但未能完全消灭沙米勒的反俄运动。1857年,由[[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巴米亞京斯基|亚历山大·巴米亚京斯基]]元帥率领兩路俄军进行围剿。1859年9月,沙米勒在[[古尼布]]山区投降,之后被被流放到[[卡卢加]]。1870年,沙米勒获准去[[麦加朝觐]],<ref>{{cite book zh |author=|title=《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十七卷》|format=M|edition=1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date=1999年4月 |pages=445页 |id= ISBN 7-5000-6060-2}}</ref>途径[[伊斯坦布尔]]时得到[[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接见和欢迎。1871年于[[麦地那]]逝世。
沙米勒出生于阿凡汗國[[达吉斯坦]]吉姆雷的一个[[地主]]家庭,以祖父名字命名為阿里,後再改名為沙米爾,即狼之意。其父鄧古為[[鐵匠]],因從長輩處承繼土地,因此亦經營農務,是一名小地主。因家境相對充裕,其父可供沙米爾上學,沙米爾因此学习文法、逻辑、修辞和[[阿拉伯文]],享有学者的声誉。他亦日夜鍛鍊身體,學習[[武術]]。1812年,15歲的沙米爾離鄉,前往奧斯曼帝國學習,接觸[[车臣人|車臣人]][[謝赫曼蘇爾]]建立的[[:ru:Мюрид|穆里德派]]教義。1813年俄国占领达吉斯坦以后,参与反抗俄国的[[圣战]]。1834年沙米勒当选为达吉斯坦第三代[[伊玛目]]。尽管俄国对沙米勒进行大规模围剿,但未能完全消灭沙米勒的反俄运动。1857年,由[[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巴米亞京斯基|亚历山大·巴米亚京斯基]]元帥率领兩路俄军进行围剿。1859年9月,沙米勒在[[古尼布]]山区投降,之后被被流放到[[卡卢加]]。1870年,沙米勒获准去[[麦加朝觐]],<ref>{{cite book zh |author=|title=《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十七卷》|format=M|edition=1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date=1999年4月 |pages=445页 |id= ISBN 7-5000-6060-2}}</ref>途径[[伊斯坦布尔]]时得到[[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接见和欢迎。1871年于[[麦地那]]逝世。
第35行: 第35行:
*有五女,次女嫁哈吉‧穆拉德子。
*有五女,次女嫁哈吉‧穆拉德子。


==稱號==
相對於其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功,沙米爾被加授眾多尊稱<ref>包括「偉大者」、「高加索戰爭之神」、「高加索的救星」、「全高加索的解放者」。</ref>,然而沙米爾皆拒絕接受,甚至其伊瑪目頭銜亦為史稱,在位時的頭銜僅僅是'''「穆斯林山民的領袖」'''。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Reflist|2}}
{{Reflist|2}}

2015年12月2日 (三) 05:09的版本

沙米爾
車臣及達吉斯坦的伊瑪目
沙米爾(中間坐者)與兩子合照
統治1834年—1859年
前任哈姆扎特‧貝克
繼任無,未任
出生1797年6月26日
阿凡汗國達吉斯坦吉姆雷
逝世1871年2月4日(1871歲—02—04)(73歲)
奥斯曼帝国奧斯曼帝國漢志省麥地那

伊玛目沙米勒阿瓦尔语:Шейх Шамил;土耳其語Şeyh Şamil;俄语:Имам Шамиль;阿拉伯语:الشيخ شامل‎,1797年6月26日—1871年2月4日)是达吉斯坦车臣穆斯林山民领袖,哈吉。曾经在高加索战争期间抵抗俄罗斯帝国征服长达25年之久。在戰爭中以劣勢兵力屢敗俄軍精銳部隊,兵力比甚至懸殊至1比13仍然能夠獲勝,卻總自謙為一個普通反抗者,厭惡別人稱他為英雄[1]

沙米勒出生于阿凡汗國达吉斯坦吉姆雷的一个地主家庭,以祖父名字命名為阿里,後再改名為沙米爾,即狼之意。其父鄧古為鐵匠,因從長輩處承繼土地,因此亦經營農務,是一名小地主。因家境相對充裕,其父可供沙米爾上學,沙米爾因此学习文法、逻辑、修辞和阿拉伯文,享有学者的声誉。他亦日夜鍛鍊身體,學習武術。1812年,15歲的沙米爾離鄉,前往奧斯曼帝國學習,接觸車臣人謝赫曼蘇爾建立的穆里德派教義。1813年俄国占领达吉斯坦以后,参与反抗俄国的圣战。1834年沙米勒当选为达吉斯坦第三代伊玛目。尽管俄国对沙米勒进行大规模围剿,但未能完全消灭沙米勒的反俄运动。1857年,由亚历山大·巴米亚京斯基元帥率领兩路俄军进行围剿。1859年9月,沙米勒在古尼布山区投降,之后被被流放到卡卢加。1870年,沙米勒获准去麦加朝觐[2]途径伊斯坦布尔时得到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接见和欢迎。1871年于麦地那逝世。

家庭

妻子

  1. 帕達瑪,車臣人,1845年被俄軍擒殺
  2. 姿哈吉娜,1839年被俄軍擒殺
  3. 扎吉達,達吉斯坦人,1830年嫁沙米爾,直至沙米爾老死,後事不詳
  4. 安娜‧伊里克耶芙娜‧舒瓦洛娃,俄羅斯人,1824年嫁沙米爾,1876年去世
  5. 阿米娜,車臣人,生平不詳。

兒女

  1. 長子哲馬魯丁 (1829—1858) ,母帕達瑪,俄軍騎兵上尉,9歲時被送至俄國為人質,1854年被俄軍釋放回歸,1858年去世。
  2. 次子加齊‧默罕默德帕夏(1833—1902),母帕達瑪,奧斯曼帝國元帥,在沙米爾去世後帶領父親舊部。1902年去世,與父同葬。
  3. 三子,早殤,無名,母扎吉達,死於1839年俄軍的突襲。
  4. 四子穆罕默德‧薩法 (1840—1906),母安娜,帝俄少將、行政官。曾隨沙米爾和二哥至兩聖地朝覲,在1877年第十次俄土戰爭中曾勸說二哥投降俄國,亦拒絕與二哥戰鬥。退休後居於喀山。1906年去世。
  5. 五子穆罕默德‧卡邁爾 (1863—1951),生平不詳,僅知在1918年時曾於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擔任穆夫提,戰敗後流亡,1951年逝於麥地那,與父兄同葬。
  • 有五女,次女嫁哈吉‧穆拉德子。

稱號

相對於其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功,沙米爾被加授眾多尊稱[3],然而沙米爾皆拒絕接受,甚至其伊瑪目頭銜亦為史稱,在位時的頭銜僅僅是「穆斯林山民的領袖」

参考资料

  1. ^ Бартольд В. В. Шамиль.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9 томах. II, часть 1. М.: Изд-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ры. 1963: 873 (俄语).  {
  2.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十七卷》 (M) 1.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 445页. ISBN 7-5000-6060-2. 
  3. ^ 包括「偉大者」、「高加索戰爭之神」、「高加索的救星」、「全高加索的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