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高加索戰役 (俄國內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看來是如此留言 | 贡献
第108行: 第108行:
== 戰事爆發 ==
== 戰事爆發 ==
=== 同盟國軍北上 ===
=== 同盟國軍北上 ===
同盟國軍在6月8日再啟戰端,開始對[[南高加索]]展開完全平定,6月17日,德軍已經攻至[[蘇拉姆山脈]]。7月3日,德軍越過山脈,突襲白軍後方。7月8日,奧斯曼軍分兵北上,由阿塞拜疆進入[[達吉斯坦]],戰事全面爆發<ref>{{lang|ru|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82</ref>。鄧尼金對於德軍突襲後方之事,認為德軍有內應提供情報,責罵[[布爾什維克]]黨人賣國<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12</ref>。白軍此時正被蘇德兩軍南北夾攻,鄧尼金決定先攻德軍,再回攻蘇軍,因此率軍南下<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16</ref>。蘇軍在[[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指揮下取回鄧尼金的佔領區,並整合成[[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設首府於[[五山城]]<ref>{{lang|ru|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117</ref>。而德軍則攻下[[弗拉季高加索]],並承認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為獨立國家,會保障其主權。白軍攻佔{{link-ru|巴爾塔峽谷|Балт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截斷德軍退路<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24</ref>
同盟國軍在6月8日再啟戰端,開始對[[南高加索]]展開完全平定,6月17日,德軍已經攻至[[蘇拉姆山脈]]。7月3日,德軍越過山脈,突襲白軍後方。7月8日,奧斯曼軍分兵北上,由阿塞拜疆進入[[達吉斯坦]],戰事全面爆發<ref>{{lang|ru|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82</ref>。鄧尼金對於德軍突襲後方之事,認為德軍有內應提供情報,責罵[[布爾什維克]]黨人賣國<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12</ref>。白軍此時正被蘇德兩軍南北夾攻,鄧尼金決定先攻德軍,再回攻蘇軍,因此率軍南下<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16</ref>。攻佔{{link-ru|巴爾塔峽谷|Балт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截斷德軍退路<ref>{{lang|ru|Р. Г. Гагкуев}} p.124</ref>。
=== 蘇軍南下 ===
蘇軍在[[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指揮下取回鄧尼金的佔領區,並整合成[[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設首府於[[五山城]]<ref>{{lang|ru|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117</ref>。而德軍則攻下[[弗拉季高加索]],並承認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為獨立國家,會保障其主權。


== 註解 ==
== 註解 ==

2016年1月6日 (三) 11:49的版本

北高加索戰役
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18年6月8日-1920年3月2日/1921年4月17日
地点
结果 蘇維埃俄國勝利
领土变更

蘇俄控制整個北高加索

参战方

蘇維埃俄國
捷列克蘇維埃共和國
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
顿河苏维埃共和国
库班苏维埃共和国
黑海蘇維埃共和國
库班-黑海苏维埃共和国
斯塔夫罗波尔苏维埃共和国


支援: 土耳其國民運動(1919年起)


北高加索酋长国(1919年起)

俄罗斯白軍
顿河共和国
库班人民共和国
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


協約國支援:
 英國
 法國
 希腊
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1918年起)
亞美尼亞 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1918年起)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1918年起)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1918年起)

同盟國陣營
德意志帝國 德国(至1918年)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至1918年)
自由军团
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至1918年)
亞美尼亞 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至1918年)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至1918年)


北高加索酋长国(至1919年)
指挥官与领导者

米哈伊爾·伏龍芝
蘇俄西南方面軍總司令
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
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
格里高利·奧爾忠尼啟則
謝苗·布瓊尼
斯捷潘·沙姆胡揚俄语Шаумян, Степан Георгиевич
伊凡·索羅金俄语Сорокин, Иван Лукич


凱末爾
土耳其革命者領袖

費夫齊·恰克馬克

俄罗斯 鄧尼金
白軍俄國南部方面軍總司令
俄罗斯 尼古拉·尤登尼奇
高加索集團軍總司令
俄罗斯 彼得·弗蘭格爾
維克托·波克羅夫斯基俄语Покровский, Виктор Леонидович


法國 莫里斯·杰寧法语Maurice Janin 協約國俄國西南戰區最高指揮
英国 威爾弗·馬禮遜英语Wilfrid Malleson
英国 亨利·韋立信英语Henry Rawlinson, 1st Baron Rawlinson
協約國南高加索戰區最高指揮
英国 萊昂內爾·鄧斯特維爾英语Lionel Dunsterville

希臘王國康斯坦丁·莫佐普魯斯英语Konstantinos Moschopoulos

德意志帝國 腓特烈·克里薩斯泰因
奥斯曼帝国瓦希比帕夏英语Wehib Pasha
奥斯曼帝国恩維爾帕夏

烏宗·哈吉俄语Узун-Хаджи

俄國內戰中的北高加索戰役(俄语: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發生於1918年6月8日-1920年3月2日,可細分為1918年-1919年北高加索戰役俄语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18—1919)1920年北高加索戰役俄语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20),也可稱為俄國內戰北高加索戰區,是一場發生在北高加索的戰役。在1918年6月8日由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入侵高加索英语German Caucasus Expedition開始,從而引發當地地方政權崩潰,先後由多個派別組成之政權執政,車臣人佔主體的北高加索酋長國崛起,烏宗·哈吉俄语Узун-Хаджи(俄语:Узун-Хаджи)在奧斯曼帝國支援下自任埃米爾伊瑪目,最終遭到俄軍西南方面軍總司令米哈伊爾·伏龍芝率領軍隊撃潰全部分離主義政權俄语Северно-Таврий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成立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結束。

背景

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的成立

前排正中為政府主席塔帕·切薩莫夫,前排右一為彼得·弗蘭格爾

1917年3月12日後,在俄國中央政府政治混亂,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威脅下,切薩莫夫決定成立一個北高加索聯邦,但因軍事實力不足,仍處於白軍保護狀態下[1]。1917年11月1日,北高加索的達吉斯坦車臣(含印古什)、卡巴爾達-巴爾卡爾阿迪格卡拉恰伊南奧塞提亞阿布哈茲飛地七個地區聯合建立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並支援對蘇俄之戰事。,首府達吉斯坦馬哈奇卡拉[2]。政府主席為車臣石油商、前帝俄軍官塔帕·切薩莫夫俄语Чермоев, Тапа Арцуевич,1918年1月14日,蘇軍在烏魯比·布伊納克斯基俄语Буйнакский, Уллубий Даниялович領導下南下,對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進行平定,白軍因伏爾加河、庫班兩條戰線上被牽制,無法支援[3]。蘇軍於4月12日攻陷哈薩維尤爾特。並於5月11日摧毀達吉斯坦政府,成立捷列克蘇維埃共和國,殘餘部眾分別向鄧尼金所屬白軍和同盟國軍求助[4][2]

同盟國對南高加索的進攻

File:Ofensiva turca de 1918 en el Caucaso.png
1918年同盟國入侵高加索

1864年,高加索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帝國征服了整個高加索,並將其納入高加索總督區內。1917年3月15日共和俄國成立後,高加索特別委員會俄语Особый Закавказский Комитет取代高加索總督區,但因俄國中央政府政治混亂,高加索大部分地區均陷入無政府狀態。恩維爾帕夏因此提出對俄國反攻,攻入高加索山脈,但因土軍準備不足,因此遭到軍方否決[5]。1918年3月22日,駐奧斯曼德軍司令官腓特烈·克里薩斯泰因德语Friedrich Kreß von Kressenstein (General der Artillerie)決定因俄國十月革命後的混亂局勢,計劃入侵白軍控制的高加索山脈,執行者為他本人,排除了奧斯曼將官的指揮權[6]。因《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之故,德國與蘇俄締結了和約,因此德軍乃是向白軍宣戰。瓦希比帕夏英语Wehib Pasha與恩維爾帕夏對此不滿,拒絕承認由德軍指揮,並對俄國作戰。於是由德軍對戰白軍,奧斯曼軍隊對戰紅軍和白軍[7][8]

1918年4月9日,在德軍支援下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從俄羅斯獨立,並獲德軍和奧斯曼軍隊承認[9]。4月23日,德軍進佔提比里西,5月3日進佔葉里溫。因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之故,德軍拒絕奧斯曼軍隊進入葉里溫,而是讓奧斯曼軍隊繞道攻擊阿塞拜彊地區[10]。恩維爾帕夏拒絕,認為亞美尼亞乃奧斯曼的領土,必須收回,因此持續對亞美尼亞的進攻[11]。5月21日,土軍攻入阿爾馬維爾的薩達拉巴德,爆發薩達拉巴德戰役英语Battle of Sardarabad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因此獨立,導致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瓦解[12]。同盟國在南高加索的軍事控制區因此分成兩部分,以德軍為首之同盟國軍佔格魯吉亞、西北亞美尼亞,以土軍為首之軍隊佔西南亞美尼亞,東阿塞拜彊大部分地區。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投向蘇俄,據守東北部抵抗奧斯曼軍隊,但與德軍無直接衝突[13]。因此德軍擁有了直接攻打高加索山脈的條件[14]

第一次庫班獨立

蘇俄進佔庫班地區

1918年2月12日,庫班河哥薩克軍隊兵變,反抗蘇俄統治。2月16日,庫班人民共和國宣告獨立,由亞歷山大·菲利莫諾夫俄语Фили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擔任阿塔曼[15][16]。並由維克托·波克羅夫斯基俄语Покровский, Виктор Леонидович組織抵抗蘇俄的鎮壓。白軍將領拉夫爾·科爾尼洛夫從克里米亞半島率軍支援反抗軍[17]。紅軍將領伊凡·索羅金俄语Сорокин, Иван Лукич率軍南下,科爾尼洛夫雖戰勝蘇軍,卻因蘇軍突襲克拉斯諾達爾時被殺[18]鄧尼金新羅西斯克率領軍隊北上支援,並開始恢復白俄在北高加索的統治[19]

白軍對北高加索的佔據

1918年5月25日,塔曼半島爆發了塔曼半島起義俄语Таманское восстание,反抗蘇俄,鄧尼金北上介入,並開始對北高加索展開平定戰。因蘇俄攻擊馬哈奇卡拉,爆發馬哈奇卡拉-樸特之戰俄语Взятие Петровск-Порта (апрель 1918)。共和國殘餘部眾向白軍求援,令鄧尼金所屬白軍得以干涉北高加索事務[20],在1918年6月1日,鄧尼金所屬軍隊擋下了蘇軍的攻勢,並開始對蘇軍反攻[21]

戰事爆發

同盟國軍北上

同盟國軍在6月8日再啟戰端,開始對南高加索展開完全平定,6月17日,德軍已經攻至蘇拉姆山脈。7月3日,德軍越過山脈,突襲白軍後方。7月8日,奧斯曼軍分兵北上,由阿塞拜疆進入達吉斯坦,戰事全面爆發[22]。鄧尼金對於德軍突襲後方之事,認為德軍有內應提供情報,責罵布爾什維克黨人賣國[23]。白軍此時正被蘇德兩軍南北夾攻,鄧尼金決定先攻德軍,再回攻蘇軍,因此率軍南下[24]。攻佔巴爾塔峽谷俄语Балт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截斷德軍退路[25]

蘇軍南下

蘇軍在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指揮下取回鄧尼金的佔領區,並整合成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設首府於五山城[26]。而德軍則攻下弗拉季高加索,並承認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為獨立國家,會保障其主權。

註解

  1. ^ Шаститко П. М. p.77
  2. ^ 2.0 2.1 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ИЧКЕРИЯ
  3. ^ Шаститко П. М. p.93
  4. ^ Шаститко П. М. p.97
  5. ^ Swietochowski, Tadeusz p.156.
  6. ^ Shaw, Ezel Kural p. 312.
  7. ^ Shaw, Ezel Kural p. 314.
  8. ^ 白俄政府在名義上仍然與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奧斯曼與雙方處於戰爭狀態。
  9. ^ Hovannisian, Richard G p.292-293.
  10. ^ Hovannisian, Richard G p.308.
  11. ^ Hovannisian, Richard G p.316.
  12. ^ Swietochowski, Tadeusz p.193.
  13. ^ 亞美尼亞雖與奧斯曼開戰,但亦為德國盟友,德軍在雙方戰事持中立立場。
  14. ^ Swietochowski, Tadeusz p.208.
  15. ^ 哥薩克人領袖之意
  16. ^ Цветков В. Ж. p.106
  17. ^ Цветков В. Ж. p.113
  18. ^ Цветков В. Ж. p.127
  19. ^ Р. Г. Гагкуев p.72
  20. ^ Р. Г. Гагкуев p.86
  21. ^ Р. Г. Гагкуев p.92
  22. ^ 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82
  23. ^ Р. Г. Гагкуев p.112
  24. ^ Р. Г. Гагкуев p.116
  25. ^ Р. Г. Гагкуев p.124
  26. ^ 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 p.117

參考來源

  • Hovannisian, Richard G (1967). Armenia on the Road to Independence, 1918.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Swietochowski, Tadeusz (1985). Russian Azerbaijan 1905–1920: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a Muslim Commun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haw, Ezel Kural (1977).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Цветков В. Ж.(2013) Лав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Корнилов. Сайт «Добровольческий корпус». Проверено 15 апреля
  • Шаститко П. М.(2002). Обреченные догмы: большевизм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вопрос. — Москв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 С. 44. — 271 с.
  •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комитет. Декрет от 20 января (1921) г. «Об Автономной Горской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Совет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е».
  • Э. украиноведения(1986): в 10 томах / Владимир Кубийович. — Париж, Нью-Йорк: Молоде Життя, 1954—1989. статья «Українсько-польська війна в Галичині 1918—19»
  • Р. Г. Гагкуев(2006)Последний рыцарь;Дроздовский и дроздовцы. М.: НП «Посев». ISBN 5-85824-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