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君主列表: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9行: | 第19行: | ||
}} |
}} |
||
'''俄羅斯君主''',有广义和狭义两重意义,广义的俄罗斯君主包括自留里克从862年在[[舊拉多加|旧拉多加]]开始统治至1917年[[俄罗斯临时政府|二月革命]]期间的君主。狭义的俄罗斯君主指在1547年1月16日正式加冕为[[沙皇|全俄罗斯沙皇]]的[[伊凡四世]]创立[[俄罗斯沙皇国]]起至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的君主。经过[[基辅罗斯统治者年表|基辅大公]]的统治,[[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在[[基辅罗斯]]时期有共同的君主,之后因为封建分裂,留里克诸王公管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公国。[[蒙古征服基辅罗斯]]后,罗斯人被迫向金帐汗纳贡称臣,西部罗斯被立陶宛和波兰人先后吞并,日后分化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1478年[[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俄罗斯基本成型。1521年,古罗斯最后一个国家[[梁赞大公国]]被莫斯科灭亡,至此俄罗斯与[[立陶宛大公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分享原基辅罗斯土地。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全俄罗斯沙皇,成为俄罗斯君主。 |
|||
'''俄羅斯君主列表''',列明了1169年[[基輔羅斯]]共主地位偏移和諸國擴大分歧,到1240年被蒙古西征瓦解後崛起的[[莫斯科大公]],獨立再造不一樣的羅斯繼承宣言和擴張領土,持續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尼古拉二世]]退位其間,歸屬現代俄國主要領土的系列統治者列表<ref>賀允宜 <俄國史></ref>。 |
|||
==崛起沿革== |
==崛起沿革== |
2022年4月30日 (六) 07:36的版本
俄羅斯君主 | |
---|---|
帝國君主 | |
详情 | |
开国君主 | 留里克或伊凡四世 |
末代君主 | 尼古拉二世(皇帝) |
建立 | 1247年(莫斯科王公) 1547年1月16日(沙皇) 1721年11月2日(皇帝) |
终结 | 1917年3月15日 |
居所 | 克里姆林宮(1712年遷都前) 冬宫(1712年遷都後) |
产生方式 | 继承制 |
覬覦者 | 有争议: 阿列克谢·安德烈耶维奇·罗曼诺夫 玛利亚·弗拉基米洛夫娜 |
俄羅斯君主,有广义和狭义两重意义,广义的俄罗斯君主包括自留里克从862年在旧拉多加开始统治至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的君主。狭义的俄罗斯君主指在1547年1月16日正式加冕为全俄罗斯沙皇的伊凡四世创立俄罗斯沙皇国起至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的君主。经过基辅大公的统治,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在基辅罗斯时期有共同的君主,之后因为封建分裂,留里克诸王公管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公国。蒙古征服基辅罗斯后,罗斯人被迫向金帐汗纳贡称臣,西部罗斯被立陶宛和波兰人先后吞并,日后分化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1478年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俄罗斯基本成型。1521年,古罗斯最后一个国家梁赞大公国被莫斯科灭亡,至此俄罗斯与立陶宛大公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分享原基辅罗斯土地。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全俄罗斯沙皇,成为俄罗斯君主。
崛起沿革
862年留里克創立諾夫哥羅德公國,是為羅斯國家之始。882年第二代諾夫哥羅德大公奧列格攻陷基輔,創立基輔羅斯。1169年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聯合十六個大公國的軍隊攻陷基輔,標誌正統羅斯繼承權趨向分裂。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死後,除了其弟大窩弗謝沃洛德能暫時穩定局勢外,羅斯諸國長時間相互對抗無法再一致效忠唯一的共主。後在長子西征中,基輔羅斯被拔都為首的蒙古侵略軍瓦解,促使羅斯諸國進一步分離和分立正統羅斯權威。
莫斯科在此時期逐漸積聚實力,至伊凡大帝在位期,相繼吞併諾夫哥羅德、布良斯克、特維爾、圖羅夫、明斯克、霍爾姆等公國,並脫離蒙古人的金帳汗國管治,令莫斯科大公成為蒙古羅斯諸地的新霸主。伊凡三世晚年娶拜占庭巴里奧略王朝的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將莫斯科大公國視作拜占庭帝國的承繼人。伊凡大帝和其子瓦西里三世致力出兵消滅蒙古和其他大公國殘餘勢力。1547年1月16日,伊凡大帝之孫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成立俄羅斯沙皇國。
1598年1月17日,伊凡四世之子費奧多爾一世·伊萬諾維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結束,俄羅斯陷入混亂。僅伊凡四世的顧問鮑里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登位時,勉強維持了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和平,但戈東諾夫在位七年間,俄國內部多有暴亂。戈東諾夫去世後,波蘭扶植了三位德米特里,皆稱為伊凡四世幼子。偽德米特里一世成功取得沙皇之位,但被瓦西里四世所推翻,成立叔伊斯基王朝。但波蘭立陶宛聯邦撕破停戰協定,宣稱瓦迪斯瓦夫四世對俄國王位有繼承權,入侵俄國。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率領軍隊攻陷莫斯科。瓦西里四世被俘,叔伊斯基王朝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終結。瓦迪斯瓦夫自稱沙皇伏拉斯基拉夫一世,透過七波耶會議,開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對俄羅斯的管治。梁贊公爵普羅科比·彼得羅维奇·利亞普諾夫以留里克王朝後裔身份號召俄羅斯人抵抗波蘭侵略,召開全俄縉紳會議。在他死後,大主教費奧多爾·尼基季奇·羅曼諾夫被推舉為領導人。在1613年2月21日其子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全俄沙皇米哈伊爾一世,1613年7月21日全俄縉紳會議還政沙皇,成立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在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費奧多爾三世治下,分別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處取回烏克蘭地方,並因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領哥薩克酋長國附庸俄國,俄國領土獲得大幅度的擴張,但因波羅的海沿岸的歸屬問題與瑞典帝國的關係急速惡化。彼得大帝於1696年開始進行彼得大帝改革,俄國開始西化。終於在1721的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取回自古斯塔夫大帝時代交給瑞典的俄國東北部海岸線。彼得大帝因此稱帝,成立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去世後,由於他處決其子,導致無嗣繼位,他十四歲的孫子彼得二世去世後,羅曼諾夫王朝絕男嗣。在其女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後,彼得大帝外孫彼得三世繼位,開始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
彼得三世在位不到一年便被妻子葉卡捷琳娜大帝所廢,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三次瓜分波蘭、於第五次俄土戰爭大敗奧斯曼,吞併克里米亞汗國。在她去世後,由其子保羅一世繼位,但因改革不得貴族支持,被暗殺於米哈伊洛夫宮,由其子亞歷山大一世繼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領土再度大幅擴張,先後打敗奧斯曼和波斯,從瑞典處取得芬蘭大公國。在拿破崙戰爭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撃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取得波蘭會議王國國王頭銜,俄國成為歐陸霸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戰敗,尼古拉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二世因此推行改革,廢除農奴制,並結束了長達三十多年的高加索戰爭,出售阿拉斯加。在亞歷山大二世被激進青年謀殺後。亞歷山大三世繼位,俄羅斯開始工業化進程,並佔領全中亞。尼古拉二世登位後期,因1905年俄國革命,俄國開始立憲運動。因大斯拉夫主義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7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及軟禁,俄國君主制結束。
諾夫哥羅德大公與王公
- 基輔羅斯滅亡後,位處最北端的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仍然保留獨立地位,直到被莫斯科吞併。
-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1241年–1252年
-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2年–1255年
-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55年
-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5年–1257年
-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1257年–1259年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9年–1264年
-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64年–1272年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2年–1273年
- 瓦西里·雅罗斯拉维奇 1273年–1276年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6年–1281年
- 安德烈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1年– 1285年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5年–1292年
- 安德烈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1293年–1304年
-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08年–1314年
-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4年–1315年
-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15年–1316年
-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9年–1322年
- 尤里·丹尼洛维奇 1322年–1325年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 1325年–1327年
- 伊凡一世 1328年–1337年
- 月即别汗任命之达鲁花赤直接管辖,实际掌权者为大市长高贵者奥斯塔菲 1337年–1346年
- 谢苗一世 1346年–1353年
- 空位期 1353年–1355年
- 伊凡二世 1355年–1359年
-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1359年–1363年
-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1363年–1389年
- 卢格维尼 1389年–1407年
- 对立大公康斯坦丁·贝鲁泽罗斯基 1392年–1395年
- 对立大公尤里·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1395年–1400年
- 对立大公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 1407年
- 瓦西里一世 1408年–1425年
- 对立大公卢格维尼 1408年–1412年
- 瓦西里二世 1425年–1462年
- 伊凡三世 1462年–1478年
- 对立大公米哈伊尔·奥列尔科维奇 1470年–1471年
- 1478年,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被伊凡三世併入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大公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伊凡三世 (大帝) | 1440年1月22日 –1505年10月27日 |
1462年4月5日 | 1505年10月27日 | |
瓦西里三世 | 1479年3月25日 –1533年12月3日 |
1505年10月27日(繼位) 1505年11月6日(加冕) |
1533年12月3日 | |
伊凡四世 | 1530年8月25日 –1584年3月28日 |
1533年12月3日 | 1547年1月16日 (正式加冕) |
俄羅斯沙皇國沙皇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伊凡四世 | 1530年–1584年 | 1547年1月16日 | 1584年3月28日 | |
費奧多爾一世 | 1557年–1598年 | 1584年3月28日 | 1598年1月17日 |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伊琳娜 | 1557年–1603年 | 1598年1月7日 (临时) |
1598年1月15日 | |
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 | 1552年–1605年 | 1598年3月3日 | 1605年4月23日 | |
費奧多尔二世 | 1589年–1605年 | 1605年4月23日 | 1605年6月20日 (兵变被杀) |
留里克王朝(宣称)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伪德米特里一世 | 1581年–1606年 | 1605年6月30日 | 1606年5月27日 (兵变被杀) |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瓦西里四世 | 1552年–1612年 | 1606年5月27日 | 1610年7月27日 (兵变被废黜) |
- 1610年7月27日,莫斯科被波蘭王室陸軍指揮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攻陷,叔伊斯基王朝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終結。
图希诺政权(宣称留里克王朝)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偽德米特里二世 | 1582年–1610年 | 1607年6月22日 (王位觊觎者,自行加冕) |
1610年12月11日 (兵变被杀) | |
伊凡·德米特里耶维奇 (伊凡·扎鲁茨基拥戴的傀儡君主) |
1611年–1614年 | 1611年 (声称继位,未加冕) |
1614年 (被罗曼诺夫王朝处决) |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瓦迪斯瓦夫四世 (俄化:弗拉季斯拉夫一世) |
1595年–1648年 | 1610年7月19日 (七波雅尔拥戴,未正式加冕) |
1613年2月21日 |
在波蘭主導下,由七位波雅尔貴族作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在俄羅斯的傀儡政權,擁護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之子瓦迪斯瓦夫為沙皇。與全俄縉紳會議敵對,成員如下:
- 國家元首:沙皇弗拉季斯拉夫一世
- 首席大臣: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
- 伊凡·米哈伊洛维奇·沃罗滕斯基
- 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特鲁别茨科伊
- 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戈利岑
-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里科夫-奥博连斯基
- 伊凡·尼基季奇‧罗曼诺夫
- 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舍列梅捷夫
普斯科夫政权(宣称留里克王朝)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偽德米特里三世 | ?–1612年 | 1611年3月28日 (王位觊觎者,未加冕) |
1612年5月 (兵变被废黜) |
- 梁贊亲王普罗科皮·彼得罗维奇·利亚普诺夫,全俄縉紳會議召集人,號召抵抗波蘭侵略,1611年被部下叛乱杀害。
-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特鲁别茨科伊親王,在利亞普洛夫死後成為俄國代理元首,1613年還政沙皇,並作為抵抗瑞典的指揮官,抵擋古斯塔夫二世的軍隊南下,在戰爭結束後回到領地隱居,不再過問國事。
- 伊凡·馬赫伊洛維奇·澤魯茨基,俄國哥薩克領袖,1614年因謀叛被處決。
-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特鲁别茨科伊(政府首脑)
- 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总司令)
- 库兹马·米宁(平民出身,因軍功被允許參加)
- 在1613年2月21日選舉羅曼諾夫家族的米哈伊爾為全俄沙皇,1613年7月21日全俄縉紳會議還政沙皇,成立羅曼諾夫王朝,全俄縉紳會議結束。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米哈伊尔一世 | 1596年–1645年 | 1613年2月21日 | 1645年7月23日 | |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 1629年–1676年 | 1645年7月23日 | 1676年2月7日 | |
费奥多尔三世 | 1661年–1682年 | 1676年2月7日 | 1682年5月7日 | |
伊凡五世 | 1666年–1696年 | 1682年6月2日(與彼得一世共同執政) | 1696年2月8日 | |
彼得一世 (大帝) | 1672年–1725年 | 1682年5月7日 (與伊凡五世共同執政至1696年) (1682年–1689年,由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攝政) |
1721年11月2日 (正式廢除沙皇名銜,改稱 全俄羅斯皇帝) |
俄罗斯帝国皇帝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彼得一世 (大帝) | 1672年–1725年 | 1721年11月2日 | 1725年2月8日 | |
叶卡捷琳娜一世 | 1684年–1727年 | 1725年2月8日 | 1727年5月17日 | |
彼得二世 | 1715年–1730年 | 1727年5月18日 | 1730年1月30日 | |
安娜·伊万诺夫娜 | 1693年—1740年 | 1730年2月13日 | 1740年10月28日 |
- 1725年登位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出生时属庶民,但由于其结婚时已从夫姓,可以视为罗曼诺夫王朝的一员。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伊凡六世 (幼帝) | 1740年–1764年 | 1740年10月28日 | 1741年12月6日 |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 1709年–1762年 | 1741年12月6日 | 1762年1月5日 |
肖像 | 名稱 | 生卒 | 登位 | 退位 |
---|---|---|---|---|
彼得三世 | 1728年–1762年 | 1762年1月5日 | 1762年7月9日(遭謀殺) | |
叶卡捷琳娜二世 (大帝) | 1729年–1796年 | 1762年7月9日 | 1796年11月17日 | |
保罗一世 | 1754年–1801年 | 1796年11月17日 | 1801年3月23日/24日(遭行刺) | |
亚历山大一世 (神聖王) | 1777年–1825年 | 1801年3月24日 | 1825年12月1日 | |
尼古拉一世 | 1796年–1855年 | 1825年12月26日 | 1855年3月2日 | |
亚历山大二世 (解放者) | 1818年–1881年 | 1855年3月2日 | 1881年3月13日(遭行刺) | |
亚历山大三世 (和平締造者) | 1845年–1894年 | 1881年3月13日 | 1894年11月1日 | |
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 1868年–1918年 | 1894年11月1日 | 1917年3月15日(退位) | |
米哈伊爾二世 (有爭議,未即位) |
1878年–1918年 | 1917年3月15日 | 1917年3月16日 |
- 1762年登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生时属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王室,但由于其结婚时已从夫姓,可以视为荷尔斯泰因-格托普-罗曼诺夫王朝的一员。
1917年以後的俄羅斯皇位觊觎者
- 1917年,阿列克谢二世
- 1917年-1938年,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
- 1938年-1992年,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大公
- 1992年-,玛利亚·弗拉基米洛夫娜女大公
- 1992年-2014年,尼古拉·羅曼諾維奇王子
- 2014年-2016年,季米特里·羅曼諾維奇王子
- 2016年-2021年,安德魯·安德烈耶維奇王子
- 2021年-,阿列克谢·安德烈耶维奇王子
- 2016年-2021年,安德魯·安德烈耶維奇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