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目的論論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8行: 第8行:
目的論論證是一個直覺卻備受批評的論證。18世紀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在《自然宗教對話錄》以及《人類理解論》中提出了對於目的論論證的批判,他指出目的論論證預設了了「類比」,從「相似的結果」推論「相似的原因」。1857年[[達爾]]的《[[物種起源]]》給予目的論論證造成衝擊,而促使神學家與哲學家轉向建構新形式的目的論論證。
目的論論證是一個直覺卻備受批評的論證。18世紀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在《自然宗教對話錄》以及《人類理解論》中提出了對於目的論論證的批判,他指出目的論論證預設了了「類比」,從「相似的結果」推論「相似的原因」。1857年[[達爾]]的《[[物種起源]]》給予目的論論證造成衝擊,而促使神學家與哲學家轉向建構新形式的目的論論證。


对于设计论有许多批评和异议一些主要的挑战有:
对于这个类比,主要有以下几种反驳
* 类比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人造物品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类比。然而,这个类比可能是薄弱或无效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例如,人造物品通常由外部代理人组装在起,而自然现象通常由有机分子按照自然法则自组装。此外人造物品通常有缺陷或错误而自然现象通常表现出适应或优化
* 类比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人造物品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类比。然而,这个类比可能是薄弱或无效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钟表匠可以认为比只表是更为复杂的有机并且如果复杂就可以证明智慧设计者的存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则是:谁设计了如此复杂的这么一位设计者
* 归纳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从观察到的情况归纳到未观察到的情况的归纳推理。然而,这种推理可能是不可靠或不合理的,因为观察到的情况可能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不涉及设计者。
* 归纳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从观察到的情况归纳到未观察到的情况的归纳推理。然而,这种推理可能是不可靠或不合理的,因为观察到的情况可能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不涉及设计者。
* 自然主义问题:设计论依赖于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然而,这种解释可能是不必要的或与科学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不一致。例如,有人可能认为自然现象可以通过自然原因和法则来解释,而无需引入设计者。这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规定不应当无谓地增加实体。此外,人们可能认为引入设计者引发了比解答更多的问题,比如谁设计了设计者,设计者如何创造自然现象,以及为什么设计者以这种方式创造它们。
* 自然主义问题:设计论依赖于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然而,这种解释可能是不必要的或与科学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不一致。例如,有人可能认为自然现象可以通过自然原因和法则来解释,而无需引入设计者。这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规定不应当无谓地增加实体。此外,人们可能认为引入设计者引发了比解答更多的问题,比如谁设计了设计者,设计者如何创造自然现象,以及为什么设计者以这种方式创造它们。[[道金斯]]在他的《[[上帝错觉]]》一书中<ref name=TheGodDelusion>{{cite book| first = Richard | last = Dawkins | title = The God Delusion | url = https://archive.org/details/goddelusion0000dawk_b2x1 | location = Boston | publisher = Houghton Mifflin | year = 2008 }}</ref><ref name=BeyondBelief>{{cite web| title =Beyond Belief,NYTIMES, By Jim Holt, Oct. 22, 2006| url =https://www.nytimes.com/2006/10/22/books/review/Holt.t.html| access-date =2021-03-05| archive-date =2021-03-2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27023053/http://www.nytimes.com/2006/10/22/books/review/Holt.t.html| dead-url =no}}</ref>,认为生命是复杂的生化程序的结果。他认为将生命与“幸运地产生一只表”做相比是错误的。因为进化论的支持者并不认为演化是“幸运的”。比起运气, 人的演化过程是历经数百万年的天择。他因此总结:在钟表匠这例子中,对于神这个角色,演化是其合理的角逐者


== 参见 ==
== 参见 ==

2023年10月19日 (四) 03:33的版本

目的論論證 (Teleological Argument),也称为物理神学论证(physico-theological argument)、設計论证(argument from design)、或智能设计论证(intelligent design argument), 是證明上帝存在的一種理論; 更一般地说,自然界中看似经过设计的复杂功能是聪明的创造者的证据。该理論屬於後驗性的證明方式。这是基于自然界中设计的外观,如生物的复杂性、秩序、目的性和功能性,来证明上帝或创造者存在的论点。该论点是目的论的,因为它假设自然现象有一个目的或最终目标。 [1][2][3][4]

該理論最早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後世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在其著作《神學大全》列為第五路論證。设计论的最著名支持者之一是哲學家威廉·佩利 (哲学家),在其1802年發表的《自然神學》中提出鐘錶匠類比來試圖證明目的論。他认为,如果有人在地上发现了一只手表,他们会因为它精致而功能性的设计而推断它有一个制造者。同样,他声称像人类这样的生命体具有比手表更为复杂和功能性的设计,因此也必须有一个制造者。

目的論論證是一個直覺卻備受批評的論證。18世紀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在《自然宗教對話錄》以及《人類理解論》中提出了對於目的論論證的批判,他指出目的論論證預設了了「類比」,從「相似的結果」推論「相似的原因」。1857年達爾的《物種起源》給予目的論論證造成衝擊,而促使神學家與哲學家轉向建構新形式的目的論論證。

对于这个类比,主要有以下几种反驳:

  • 类比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人造物品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类比。然而,这个类比可能是薄弱或无效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钟表匠可以认为比一只表是更为复杂的有机体,并且如果复杂就可以证明智慧设计者的存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则是:谁设计了如此复杂的这么一位设计者。
  • 归纳问题:设计论依赖于从观察到的情况归纳到未观察到的情况的归纳推理。然而,这种推理可能是不可靠或不合理的,因为观察到的情况可能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不涉及设计者。
  • 自然主义问题:设计论依赖于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然而,这种解释可能是不必要的或与科学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不一致。例如,有人可能认为自然现象可以通过自然原因和法则来解释,而无需引入设计者。这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规定不应当无谓地增加实体。此外,人们可能认为引入设计者引发了比解答更多的问题,比如谁设计了设计者,设计者如何创造自然现象,以及为什么设计者以这种方式创造它们。道金斯在他的《上帝错觉》一书中[5][6],认为生命是复杂的生化程序的结果。他认为将生命与“幸运地产生一只表”做相比是错误的。因为进化论的支持者并不认为演化是“幸运的”。比起运气, 人的演化过程是历经数百万年的天择。他因此总结:在钟表匠这例子中,对于神这个角色,演化是其合理的角逐者。

参见

參考資料

  1. ^ teleological argumen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0, 2016). 
  2. ^ Ayala, Francisco J. 2006. "The Blasphemy of Intelligent Desig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28(3):409–21. . (review of Creationism's Trojan Horse: The Wedge of Intelligent Design):

    "The argument from design to demonstrate God's existence, now called the 'Intelligent Design' argument (ID) is a two-tined argument. The first prong asserts that the universe, humans, as well as all sorts of organisms, in their wholes, in their parts, and in their relations to one another and to their environment, appear to have been designed for serving certain functions and for certain ways of life. The second prong of the argument is that only an omnipotent Creator could account for the perfection and purposeful design of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n it."

  3. ^ The Argument from Design. Princeton Universit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4. ^ Intelligent Design. Intelligent Design.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5. ^ Dawkins, Richard. The God Delus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8. 
  6. ^ Beyond Belief,NYTIMES, By Jim Holt, Oct. 22, 2006.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