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台
大明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
籍贯四川重庆府巴县
字号字衡季,号是间
出生弘治五年正月二十三日
(1465年2月18日)
逝世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
(1554年12月28日)
配偶蹇氏
亲属曾祖刘克明,祖刘刚
刘规,母邓氏(封孺人)
刘春
出身
  • 弘治五年壬子科第一名举人
  • 弘治九年丙辰科同进士出身

刘台(1465年2月18日—1554年12月28日),字衡仲,号是闲(一作是闲),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壬子解元,丙辰进士。官至广东参政。

生平

[编辑]

弘治五年(1492年),四川乡举第一,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进士[1]。初授直隶濬县知县,召补礼部仪制司主事,调吏部稽勋、文选司,升考功司员外郎

正德初,忤逆权阉刘瑾,左迁泰州同知。历官广西提学、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1514年),任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正德十三年(1518年)致仕。居林下四十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二月初五日卒,享年九十。

家族

[编辑]

刘台与胞兄刘春并有文名,兄弟皆解元。当时世人艳称之。刘台善于诗文,尤长小令[2]

刘台配蹇氏,诰封宜人,其“曾大父”为“太师蹇忠定公”。

轶事

[编辑]

刘春、刘台兄弟相继中式解元,再举进士,一时传为美谈。杨廷和曾作七律《赠刘春刘台》:“君家兄弟好文章,经学渊源有义方。夺锦两刊乡试录,凌元双立解元坊。大苏气节古来少,小宋才名天下香。从此圣朝添故事,巴山草木也生光。”

墓葬

[编辑]

刘台墓碑书“明大中大夫广东布政使左参政刘是间墓”。妻蹇氏先于刘台卒,刘台撰《诰封宜人刘母蹇氏墓志铭》,原石今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嘉靖三十六丁巳年,刘台与宜人蹇氏合葬于巴县柳市大地坝蹇氏墓。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弘治九年丙辰科进士登科录》:民籍,治《春秋》,年三十二岁中式弘治九年丙辰科第三甲第十七名进士。正月二十三日生,行三,曾祖刘克明;祖刘刚,驿丞;父刘规,前监察御史 封翰林;母邓氏(封孺人)。重庆下,妻蹇氏,兄相;春(翰林院修撰),弟耆。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十四名。
  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九龙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九龙坡区文史资料》第6辑,第108页“明代刘台夫妇墓”,董晏明,1978年:在基建中于人和公社(今华岩镇)共和大队(今共和村),玉清寺的东面,挖掘出一座古墓,群众称为“生基”。墓葬出土文物有:墓志,鎏金铜筛,陶器,石俑,石马等共计五拾六件。其中石俑有三十二件,系一完整的石雕仪仗队,依次有鼓吹手,文侍、卫队、仆役,肩与,抬盒等人物形象。当时出土的文物,被邻近的工人和农民哄抢走。区和市文物管理部门得到报告后,先后派专人前往清理,在各单位及公安人员协同下,大力开展了文物有关法令宣传,群众自觉将所抢文物交了出来,为扩大保护好国家文物的社会影响,将这些出土文物在玉清寺展览了几天,每天参观的人数以千计。所有的五十六件文物,全部由市博物馆收藏,今已是研究明代社会不可多得的珍品了。刘台夫妇墓经考证:这座明代石室双棺夫妇墓,其妻刘蹇氏先葬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刘台后葬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刘台字衡季,号是间,明弘治五年(1492年)乡举第一,丙辰年(1496年)会魁。初授浚县令,历广东提学。墓碑书。明下中大夫广东市政使左参政刘是间墓'。刘台与胞兄刘春并有文名,兄弟皆解元。当时世人艳称之。刘台善工诗文,尤长小令。居林下四十年,寿终九十有馀。刘台属民间传说“九翰十八都”之一者也。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