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造詞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造詞法(英語:word formation)又名構詞法,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是指創造新詞的方法。[1][2]

概論

[編輯]

造詞法,顧名思義是製造新詞彙的方法。總體來說,造詞的過程離不開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描繪和想象,再將原有的含義引申到其他含義以及擴展單詞(例:派生):例如,英語單詞 charge 來源[3][4]在源語言中本來有「裝載」之義,後來引申、聯想出很多其他含義,如「充電」、「收費」和「控告」。

語言是具有任意性的,一個的形式(語音文字)和意義(語義)的結合是任意的,因此同一個意思,在不同的語言中的發音可能是不一致的;但語言也有一定的相對的理據性。表示鐘錶聲音的擬聲詞在漢語中為「dī dā(嘀嗒)」,英語中為 /tiktæk/ (ticktack),這是理據性的體現;但同一事物的擬聲詞的形式也可以不同,這是任意性的體現。

造詞法創造的新詞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語義。給一個已經存在但是沒有對應的文字形式的詞一種新的書寫形式不屬於造詞。

漢字

[編輯]

六書」是創造漢字的最主要的方法[5]

象形

[編輯]
西高加索米爾格瓦爾(Mylgval)山

通過描繪事物的形狀以表示該物體。這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例如,「山」字的形狀像的輪廓;其他的例子有「日」、「川」和「田」等。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於難以製造抽象名詞

「川」的金文

指事

[編輯]

通過簡單的符號或標記來表示抽象概念。例如,「上」和「下」分別用上下兩個短橫線表示。

會意

[編輯]
圖中有一道閘門
蘇格蘭的一片樹林

由兩個或多個漢字的意思結合而成的新字,表達出新的意思。例如,「林」字由兩個「木」組成,表示樹林。

形聲

[編輯]

由一個表意部分(形旁)和一個表音部分(聲旁)組合而成,形旁通常表示字義,聲旁表示發音(標示的可以是古漢語發音)。例如,「江」/*kroːŋ/ (鄭張上古漢語擬音)字的「氵」表示與水有關,而「工」/*koːŋ/ 表示發音。

轉注

[編輯]

兩個或多個字的意義相互借用,形成新義,通常是同義詞或近義詞的關係。例如,「干」和「杆」在某些用法中可以互相轉注。

假借

[編輯]

使用一個字的發音來表示另一個字的意思[6],原字可能與新字的意思無關。甲骨文的「萬」原是蠍子的象形,但後來假借為數詞「千萬」的「萬」。

其他

[編輯]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方法是派生、縮寫和語義變化。

派生構詞(Derivation)

[編輯]

通過詞根詞綴的組合來造新詞[7]。例子:中文:「列車」、「管理局」、「阿姨」,英語:「boyfriend」、「worker」、「unbelievable」,德語:「mitmachen」、「Eingang」,德語:「Verfassung」。

擬聲詞(Onomatopoeia)

[編輯]

擬音是通過模仿聲音來造詞,如模仿動物聲音的「」、「」,象聲詞「嘩啦」、「啪」,「娃」「蛙」英語中的tinkle(叮噹聲)等。除了象聲詞外,其他詞類的詞也可以通過擬音造出,如表示名稱的「蛐蛐」、「鈴鐺」、「bomb」(炸彈)、「horse()」、「seagull(海鷗)」。

縮寫 (Abbreviation)

[編輯]

抽出原詞語或詞組中具有代表性的語素、音節或字母來造詞。如「初級中學」變為「初中」,「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變為「春晚」,「北京大學」變為「北大」,「香港大學」變為「港大」。

截短(Clipping)

[編輯]

截取原詞語的一部分產生新詞。如「計算機」,本指一切能進行數學運算的機器;今特指電子計算機,是「電子計算機」的減縮。又如英語中「examnation」(考試)變為「exam」,「advertisement」(廣告)變為「ad」,「influenza」(流感)變為「flu」。

語義造詞 (Semantic change)

[編輯]
一輛白色的麵包車

語義造詞是指新詞通過舊詞詞義的引申、比喻借代聯想等方法而產生。

  • 漢語的「信」(誠實、信用)引申為表書信的「信」[來源請求]

比喻造詞

[編輯]

有時用比喻的方式所引申、製造的字詞甚至會超過原意的使用率。「傀儡」本是一種藝術,實際運用中更多指「被控制的;不能自主決策的」,如「傀儡政府」。

法國埃羅河。中文成語川流不息」(川:河流)指事物(例:交通、人群)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細胞堆積的樣子就好像有大量的小隔間一樣。

音變 (Sound change)

[編輯]

通過改變原詞的某些超音段音位來造詞。如古代漢語中的名詞「」,本讀上聲;改讀去聲則表示「下雨」。

詞類活用(Conversion)

[編輯]

原詞在沒有形式上的變化的情況下轉化為另一種詞性。如英語中的「phone」(電話),後來轉化為動詞[註 2],表示「撥打電話」。

複合(Compound)

[編輯]

通過幾個詞語自由語素)組合造詞。這種造詞方法在漢語中特別常見(因為漢語的不自由語素不多),如「身體」(詞素是並列關係)、「青菜」(偏正)、「地震」()、「司機」(述賓短語)、「擴大」(補充),又如英語中的「girlfriend」(女朋友)。

專名轉化(Eponym)

[編輯]

某一個人名或其他專有名詞,變成了一個普通名詞。三明治的發明人第四代三明治伯爵約翰·孟塔古爵位名為「Sandwich」,後來「sandwich」就變成了表示「三明治」意義的普通名詞。

融合(Blending)

[編輯]

在幾個意義相關的舊詞的基礎上,各取一部分語音形式,融合成新詞。

漢語中的「」(qiǎng,指一種有氫、氧原子組成的基團),就融合了「氫」的聲母「q」和氧的韻母和聲調「iǎng」;又如英語中的「smog」(煙霧),就是由「smoke」(煙)和「fog」()融合而成的。

外來語

[編輯]

吸收一個外語中的詞,包括語音、語義,往往還包括書寫形式,比如英語中的 fiancé(未婚夫),其音、義、形都來自法語中的 fiancé

借形

[編輯]

借用一個外語詞的語義和書寫形式,但是語音是本來的語言中對應此書寫形式的發音。漢語中的「電話」,書寫形式和意義都是借日語中的「電話」一詞,但讀音仍用漢語的 diàn huà ,和日語的 でんわ denwa 相近[註 3]

選用純表音的音節來翻譯外來詞。如「荷蘭」、「彼得」、英語的「typhoon」等。音譯和擬音有區別:前者是模仿另一種語言中的語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通常沒有直接關聯;後者通過模仿自然界聲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有一定關聯。

把一個外語中的合成詞中的各個語素依次翻譯來造出新詞或短語,保留其構詞方法和字面意思。漢語「軟件」仿譯英文的「software」。

選用音近同時也意近的語素來翻譯外來詞。如「基因」,音上接近於英語的「gene」,同時也有「本的、礎的素、子」的含義。

語言中本來有這個詞(這點和借詞區分),又吸收另外的一種語言中音、義都對應的詞的某個義項。比如德語中的「realisieren」只有「實現」一個含義,而英語中對應的「(to) realize」還有「意識到」的含義;後來德語就從英語中借走了這一義項。

造詞法與構詞法

[編輯]

有的語言學家[誰?]認為造詞法和構詞法不對等[重要嗎?]。造詞法,或稱造詞方法,是關於詞如何在已有的語言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構詞法,或稱造詞結構,則是對已經造完的詞的解剖。[1]

比如漢語中的「橄欖球」和「棒球」,從造詞結構上看,都是偏正結構複合詞;但從造詞方法上看,前者是從「形狀」和「球類運動」兩個方面命名的,而後者是英文 baseball 的仿譯詞。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來源於人們都在在用羊皮筏過黃河,有人卻聲稱自己的皮筏子是吹的牛皮
  2. ^ phone作為動詞(「撥打電話」)是不正式的用法。正式用法用telephone
  3. ^ 該日語發音屬於漢音。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孫常敘. 汉语词汇.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77、78. 
  2. ^ 2.0 2.1 岑運強等編.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135、136. ISBN 9787303034635. 
  3. ^ charge | Etymology of charge by etymonline. www.etymonline.com. [202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08) (英語). 
  4. ^ 英語兔背單詞. charge到底几个意思?! "充电", "收费", "控告", "猛冲"...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08) (中文(簡體)). 
  5. ^ 六书说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11-03]. 
  6. ^ 假借字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11-03]. 
  7. ^ 英語兔. 英语构词法 (背单词必备)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 (中文(簡體)). 
  8. ^ cell | Etymology of cell by etymonline. www.etymonline.com. [2024-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英語). 

參考文獻

[編輯]
  • 孫常敘. 汉语词汇.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 岑運強等編.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3034635. 
  •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7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