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河鋼琴協奏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钢琴协奏曲《黄河》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1968年到1969年間音樂家殷承宗儲望華等由改編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創作的協奏曲。

冼星海於1939年在延安完成《黃河大合唱》,1941年往莫斯科進修,把此曲重新編寫及配器。其後分別由李煥之瞿維嚴良堃等先後加工整理。

黃河鋼琴協奏曲由殷承宗於1970年5月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首演,於1971年灌製成唱片,成為傳播最廣的中國大陸交響樂作品之一。[1][2]

作者

[編輯]

1968年,中央文革小組計劃把《黃河大合唱》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黃河》,由當時因《鋼琴伴唱〈紅燈記〉》出名的[2]殷承宗主持。殷承宗和盛禮洪(主持配樂工作)、儲望華劉莊一起,在李德倫石叔誠的協助下於1969年完成。

儲望華於文革期間的大部份作曲都是基於個人創作,但當時在文革中國卻流行「集體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被宣傳成為「按江青指示,跟殷承宗劉莊盛禮洪石叔誠許斐星六人合力將黃河大合唱改編湊合而成」。[來源請求]

結構

[編輯]
  1. 《黃河船夫曲》:迴旋曲式,改編自《黃河大合唱》第一樂章,D大調。描述黃河驚濤駭浪的險峻與氣勢,樂章當中運用大量快速半音音階漸強音型,定音鼓大鈸的長擂等手法模仿黃河傳來的浪聲和雷聲,皆為文化大革命時期樣板戲所慣用,具有民族音樂特色。[3]
  2. 《黃河頌》:帶引子尾聲復二部曲式,主要在降B宮調上發展[4],原為男聲獨唱以雄壯豪邁的旋律,讚歎黃河的歷史與氣勢。曲作者透過此段廣闊的中國式宣敍調,配合大提琴合奏的音色,帶出該曲的民族風格。
  3. 《黃河憤》:以竹笛伴以豎琴吹奏陝北風格的引子,旋律是溫婉的《黃水謠》,緊接悲憤深沉的《黃河憤》。[4]
  4. 《保衛黃河》:變奏曲式,改編自《黃河大合唱》第八樂章《保衛黃河》和第九樂章《怒吼吧!黃河》,先由銅管樂器C大調上吹出引子,隨後沿用大合唱的複調卡農(canon)手法,各聲部互相模仿追逐[5],以擴展氣氛及情緒,表達「保家衛國」之主題;而《東方紅》的音調貫穿整樂章。包括殷承宗的電影版本及其他流通的版本,於此樂章高潮樂隊齊奏《東方紅》後,運用中國傳統音樂的「換尾」手法,使鋼琴再次奏出《保衛黃河》主題,與弦樂卡農競奏後由小號奏出「東方紅」第一句後,接上《國際歌》的尾句和鋼琴三連音華彩為結束。[6][3]

總體上,該曲情感豐富並結合了中國大陸民族音樂特色。

重要影響

[編輯]

2007年10月,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搭載這首樂曲登上月球。[7]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殷承宗 传奇钢琴家和他的《黄河》_卫视频道_凤凰网. 鳳凰網衛視.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2. ^ 2.0 2.1 北京晚報. 弹指三十五年(图)_影音娱乐_新浪网. 新浪網.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3. ^ 3.0 3.1 劉菁菁.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艺术探究. 北方音樂.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4. ^ 4.0 4.1 孫藝文. 论钢琴协奏曲《黄河》中演奏的时代特征. 戲劇之家. [2022-07-10]. 
  5. ^ 畢雪春. 拥抱—钢琴与红色经典. 博覽群書.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中,運用了「競奏」的表現手法 
  6. ^ 中国制造_1969年_《黄河》钢琴协奏曲_网易娱乐. 網易娛樂.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7. ^ “嫦娥一号”卫星将搭载32首歌曲奔向月球. Gov.cn.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