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海隧道巴士691线
外观
(重定向自过海隧道巴士691线)
过海隧道巴士691线 | |
---|---|
Cross Harbor Tunnel Route 691 | |
概述 | |
运营商 | 九巴 新巴 |
调度站 | 九巴:九龙湾车厂(将军澳分支) |
使用车辆 | 新巴:富豪超级奥林比安 |
线路信息 | |
起点站 | 坑口(北) |
途经 | 宝林、蓝田、北角、铜锣湾、湾仔、中环 |
终点站 | 中环(港澳码头) |
线路长度 | 21公里 |
运行周期 | 70分钟 |
起点站运营时间 | 0600-2340 |
终点站运营时间 | 0640-2340 |
发车间隔 | 3-20分钟一班 |
票价 | $15.3 |
下行分段收费站点 | 启田道往中环$11.2 东隧收费广场往中环 $9.4 过东隧后往中环 $5.4 |
上行分段收费站点 | 英皇道往坑口$14.1 东隧收费广场往坑口 $5.4 |
相关线路 | |
运营时间以外 替代线路 | 过海隧道巴士N691线 |
过海隧道巴士691线是香港一条已停办的巴士路线,往来坑口(北)及中环(港澳码头)。
此路线设有两条特别班次-过海隧道巴士691P线于早上繁忙时间特快由坑口北单程往中环港澳码头;过海隧道巴士691S线于早上繁忙时间由坑口北单程往金钟,只由新巴营运。
历史
[编辑]- 1992年10月6日:690P线(第一代)投入服务,由中巴及九巴联营,只于平日早上由坑口(北)单向开往中环(港澳码头),以全空调巴士行走。
- 1994年10月3日:扩展为平日上、下午繁忙时间均提供服务,并更改路线编号为691。
- 1996年9月16日:提升为每天清晨至傍晚服务。
- 1997年8月16日:扩展为每天清晨至午夜服务。
- 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改由九巴和新巴联营,成为新巴首条服务西贡区的日间专利巴士路线,并与305线(已取消)、680线及948线成为新巴首四条服务新界区的日间常规专利巴士路线。
- 1998年10月11日:于早上繁忙时间增设四班特快班次,由坑口(北)经东区走廊、告士打道、夏悫道前往中环(港澳码头),不经北角及铜锣湾。
- 1998年10月25日:往中环方向到达金钟道后,改经皇后大道中及文咸东街往禧利街,不经德辅道中,以舒缓中环一带的交通挤塞。
- 1998年11月22日:往坑口方向不停干诺道中信德中心外的巴士站。
- 1999年6月27日:往中环方向绕经新的宝林巴士总站。
- 2000年3月5日:往坑口方向原设于崇光百货的巴士站迁往怡和街,并在轩尼诗道湾仔消防局外增设分站。
- 2000年5月2日:平日早上增设由坑口(北)单向开往金钟(海富中心)的特别班次。
- 2000年5月8日:往中环(港澳码头)的特快班次正名为691P,而往金钟(海富中心)的特别班次正名为691S。
- 2001年5月6日:往坑口方向不停英皇道上润中心及琴行街分站,改停新光戏院及港运城分站。
- 2002年5月31日:上午10时起,往中环方向不停兴利中心分站,改停伊荣街及坚拿道东。
- 2002年8月11日:来回程改经培成路,不经名成街(当时未命名),并取消位于未命名道路的东港城分站。
- 2002年8月28日:691/691P/691S路线与693/693P路线合并为692/692P线[1][2][3]。
服务时间及班次
[编辑]- 由坑口(北)开出
- 星期一至六:06:00-23:40(3-20分钟一班)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07:05-23:40(8-18分钟一班)
- 由中环(港澳码头)开出
- 星期一至六:06:40-23:40(6-16分钟一班)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07:05-23:40(8-18分钟一班)
收费
[编辑]- 691(P/S)
全程收费:$15.3
- 启田邨往中环(港澳码头):$11.2 (只适用于691(S)线)
- 东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往中环(港澳码头):$9.4 (只适用于691(S)线)
- 港运城往中环(港澳码头)(691)/金钟 (691S):$5.4
- 湾仔警署往中环(港澳码头):$5.4 (只适用于691P线)
- 东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往坑口(北):$5.4 (只适用于691线)
- 银幕街往坑口(北):$14.1 (只适用于691线)
此线设有12岁以下小童及65岁或以上长者半价优惠;此线所有巴士均接受八达通卡付款;上车付款,不设找续。
行走路线
[编辑]- 坑口(北)开经:经宝宁路、坑口道回旋处、宝宁路、常宁路、重华路、培成路、常宁路、宝宁路、宝琳北路、佳景路、宝林巴士总站、欣景路、宝丰路、宝康路、将军澳隧道公路、将军澳隧道、将军澳道、启田道、鲤鱼门道、东区海底隧道、东区走廊、民康街、英皇道、高士威道、伊荣街、边宁顿街、怡和街、轩尼诗道、金钟道、皇后大道中、文咸东街、禧利街、干诺道中、港澳码头通道
- 中环(港澳码头)开经:经港澳码头通道、干诺道中、林士街、德辅道中、金钟道、轩尼诗道、怡和街、高士威道、英皇道、民康街、东区走廊、东区海底隧道、鲤鱼门道、将军澳道、将军澳隧道、将军澳隧道公路、回旋处、宝顺路、支路、宝康路、宝丰路、欣景路、佳景路、宝琳北路、宝宁路、常宁路、重华路、培成路、常宁路、宝宁路
沿线车站
[编辑]坑口(北)开 | 中环(港澳码头)开 | ||||
---|---|---|---|---|---|
车站 | 车站名称 | 位置 | 车站 | 车站名称 | 位置 |
1 | 坑口(北) | 坑口(北)巴士总站 | 1 | 中环(港澳码头) | 中环(港澳码头)巴士总站 |
2 | 厚德商场 | 重华路 | 2 | 维德广场 | 德辅道中 |
3 | 培成路 | 培成路 | 3 | 恒生银行总行/中环街市 | 德辅道中 |
4 | 厚德邨 | 宝宁路 | 4 | 永隆银行大厦/德忌利士街 | 德辅道中 |
5 | 景林邨 | 宝琳北路 | 5 | 皇后像广场 | 德辅道中 |
6 | 宝林总站 | 宝林公共运输交汇处 | 6 | 统一中心/金钟地铁站 | 金钟道 |
7 | 梁洁华小学 | 宝丰路 | 7 | 卢押道 | 轩尼诗道 |
8 | 茵怡花园 | 宝康路 | 8 | 菲林明道/柯布连道 | 轩尼诗道 |
9 | 宝康公园 | 宝康路 | 9 | 史钊域道 | 轩尼诗道 |
10 | 启田商场 | 启田道 | 10 | 杜老志道 | 轩尼诗道 |
11 | 基孝小学 | 启田道 | 11 | 湾仔消防局 | 轩尼诗道 |
12 | 东区海底隧道 | 东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 | 12 | 香港大厦/怡和街 | 怡和街 |
13 | 港运城 | 英皇道 | 13 | 维多利亚公园 | 高士威道 |
14 | 新都城大厦/明园西街 | 英皇道 | 14 | 银幕街 | 英皇道 |
15 | 长康街 | 英皇道 | 15 | 七海商业中心/油街 | 英皇道 |
16 | 炮台山站/炮台山地铁站 | 英皇道 | 16 | 电厂街 | 英皇道 |
17 | 清风街 | 英皇道 | 17 | 新光戏院/书局街 | 英皇道 |
18 | 香港中央图书馆 | 高士威道 | 18 | 港运城/电照街 | 英皇道 |
19 | 加路连山道/加路连山 | 礼顿道 | 19 | 东区海底隧道 | 东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 |
20 | 礼顿中心 | 礼顿道 | 20 | 蓝田站 | 鲤鱼门道 |
21 | 北海中心 | 轩尼诗道 | 21 | 观塘警署 | 将军澳道 |
22 |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 | 轩尼诗道 | 22 | 茵怡花园 | 宝康路 |
23 | 修顿球场 | 轩尼诗道 | 23 | 宝林邨宝勤楼 | 宝丰路 |
24 | 太古广场 | 金钟道 | 24 | 欣景路 | 欣景路 |
25 | 中银大厦 | 金钟道 | 25 | 景林邨景榕楼 | 宝琳北路 |
26 | 置地广场 | 德辅道中 | 26 | 厚德邨 | 宝宁路 |
27 | 中环街市 | 德辅道中 | 27 | 培成路 | 培成路 |
28 | 港澳码头总站 | 中环(港澳码头)巴士总站 | 28 | 厚德商场 | 重华路 |
29 | 坑口(北)总站 | 坑口(北)巴士总站 |
客量
[编辑]在地铁将军澳线通车前,本线为将军澳主要的过海路线之一,客量不俗,上午繁忙时间由将军澳往港岛及下午繁忙时间至末班车由港岛往将军澳例必班班顶闸。
虽然看似是客量甚高的路线,实际上路线迂回,行车时间亦相当长,车费亦相当高,其实不受乘客欢迎,但往来港岛区为免却转车之苦,居民苦无选择,更投诉车费过高,但运输署却称收费合理,无奈的居民只好忍受至将军澳地铁支线通车。[4]
地铁将军澳线通车后,由于本路线服务范围与地铁重叠,加上车费又比地铁昂贵(取消前本线全程收费$15.3,反而2002年地铁从坑口及宝琳往港岛区则只需$10至$11.8),结果客量受沉重打击,乘客被地铁大批抢走,繁忙时间客量随即急泻,由大旺收场变为惨不忍睹。即使把本系路线与693系路线重组成692系路线,该系路线最终仍逃不过被取消的厄运。
这事可证明,巴士若车费过高,又不能提供可靠及高效率服务,必定会受市场淘汰,将军澳过海路线便是很好的例子。
资料来源
[编辑]- ^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将军澳路线重组 路线691、693合并为692 设692P早上特别班次〉[新闻稿],2002年8月23日。
- ^ 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将军澳区巴士服务重组〉[新闻稿],2002年8月23日。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署,〈将军澳过海巴士691号和693号将合并为692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公报],2002年8月26日。
- ^ 〈屯门巴有得减 将军澳冇得减〉,《明报》,200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