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韋國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韋國清
韋邦寬
韋國清像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政治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
任期
1973年8月—1985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任期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任期
1975年1月—1989年6月
委員長朱德 宋慶齡 葉劍英 彭真 萬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任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
任期
1965年1月—1983年6月
主席周恩來 鄧小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1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任期
1958年3月—1975年10月(1968年2月起稱革委會主任)
前任自己(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繼任安平生(革委會主任)
第7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任期
1977年8月—1982年9月
前任張春橋
繼任余秋里
個人資料
出生(1913-09-02)1913年9月2日
 中華民國廣西省東蘭縣
逝世1989年6月14日(1989歲—06—14)(7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梁政相
許其倩
母校工農紅軍學校
紅軍大學
職業政治家、軍人
獲獎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929 - 1982
軍階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法越戰爭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原名韋邦寬,男,壯族廣西東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韋國清參加百色起義,歷任紅七軍連長,瑞金工農紅軍學校軍事教員,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幹部團特科營營長,教導師特科團團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長,抗大第一分校訓練部部長、副校長兼教育長,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政治委員,旅長,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駐越南民主共和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公安軍副司令員,廣西省省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中共廣西區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等職。

生平

[編輯]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生於廣西東蘭縣太平鄉弄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夏參加韋拔群領導下的農民自衛軍,曾參加攻打東蘭縣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參加百色起義,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1]。1930年在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六團(後在五十五團)任排長。1930年11月起,隨部隊轉戰於桂黔湘贛邊界地區。1931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7月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任連長。1932年在瑞金工農紅軍學校學習工兵專業,後任連長、軍事教員。1934年初,進入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學習,畢業後,任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2]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中央紅軍幹部團第四營(特科,有炮兵、工兵、重機槍、迫擊炮)營長,政委黃金山。1935年率部參加架設烏江浮橋、搶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奔襲通安州等戰鬥[3]。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合後,任紅軍大學特科團代理團長,宋任窮任政委。9月12日在迭部縣中央紅軍改編為陝甘支隊,特科團和紅一軍團教導營合編為軍委隨營學校,韋國清任該校特科營營長,轄機槍連、工兵連。1935年11月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任教導師特科團團長。1937年1月任紅軍教導師特科團團長。

1940年8月25日,八路軍第五縱隊部分將領於皖東北合影。圖從左依次為韓振紀劉瑞龍田守堯張愛萍、韋國清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長。1938年5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第6大隊大隊長。12月與何長工、周純全等率抗大師生一部東渡黃河,前往晉東南太行山區,參加組建抗大第一分校,先後任訓練部部長、副校長兼教育長。1940年,韋國清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政治委員[4],進入蘇北開闢根據地[5][6]

皖南事變後,韋國清任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政治委員[7]。1941年11月,九旅歸第四師建制,韋國清任旅長,率部由淮海區西返皖東北地區[8]。1942年,韋國清兼淮北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中共淮北一地委書記、軍區參謀長[9]。1943年3月,在山子頭戰役中,率第9旅擔負主攻任務[10]。1944年9月,任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參與指揮西進戰役,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3]。1945年,韋國清協助師長張愛萍指揮部隊攻克泗陽睢寧泗縣五河永城靈壁蕭縣等縣城[6]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國共內戰時期,先後任新四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1946年在軍事調處執行部徐州執行小組任中共方面代表,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朝陽集戰役,指揮部隊擔任主攻,全殲國軍92旅[3]。此後又參加泗縣、宿北、魯南等戰役,爾後轉入山東作戰。

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二縱與華中野戰軍九縱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震任副司令員。隨後,參加白塔埠戰役,圍殲背叛中共的郝鵬舉部。2月中旬,在臨沂附近阻擊北上國軍,爾後又在泰蒙戰役中阻援。5月,韋國清參加孟良崮戰役,在沂水西南阻擊國軍第7軍及整編83師[11]。7月,參加南麻戰役、臨朐戰役。8月後,轉戰膠東半島[3]

1948年2月,韋國清率2縱南下,任蘇北兵團司令員[12]。3月,率部進攻益林,殲滅國軍113旅;6月,為策應豫東戰役,發動隴海路東段攻勢[3]。11月,參加淮海戰役,任蘇北兵團司令員,指揮二縱、十二縱隊、中野十一縱隊,從南路迂迴超越黃百韜兵團,並指揮配屬的第三縱隊、魯中南縱隊阻擊徐東兵團。1949年,韋國清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政委[13]。參加渡江戰役上海戰役,與葉飛率部進軍福建,任福州市軍管會主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福州市市長,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1958年1月22日,毛澤東在韋國清陪同下在南寧人民公園接見廣西各族群眾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1950年任駐越南民主共和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黨委書記[14][15],參加指揮邊境作戰、奠邊府戰役[16][3]。1954年,他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17],10月至1957年4月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2月當選廣西省省長,7月任公安軍第二副司令員,8月任中共廣西省委第一副書記[6]。9月被授予上將軍階,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3月從越南回國,5月赴廣西上任。

1958年3月,韋國清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1958年重建廣西大學,兼任首任校長。1959年10月任廣西區黨委第二書記,1961年7月任廣西區黨委第一書記[18],12月兼任廣西軍區第一政委。1962年12月被選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1965年1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1966年8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韋國清在主政廣西的20年中,根據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加速廣西的各項建設,使廣西的工農業生產、水利建設和國防、文化教育等事業有了很大發展[6]。1964年7月從經濟發展與美國開始越南戰爭轟炸北越的軍事鬥爭形勢,建議中央把北部灣欽廉地區劃給廣西,1965年6月國務院批准這一區劃調整。1968年3月22日中央批准建設防城港。

文化大革命時期

[編輯]

文革期間,尤其是初期,廣西存在濫殺問題[19]。1968年,造反派組織「廣西四·二二革命行動指揮部」反對韋國清的領導,而「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指揮部」支持他。韋國清向「四二二」發起攻擊,由此產生大規模流血衝突[20]。1968年7月,針對廣西地區的攻擊鐵路、軍隊的情況,中共中央公布《七三布告》。廣西反利用《七三布告》繼續濫殺。參與處理廣西文革遺留問題的晏樂斌回憶,韋國清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何蘭階[21]私下談話時,說廣西「文革」中死了15萬人。至1980年代,廣西地區除兩個凡是外,多一個凡是,即「凡是韋國清同志批示的、指示的都要堅決照辦」[19]

1966年11月任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68年8月任廣西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4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3年8月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月當選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0月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

改革開放時期

[編輯]

1977年8月任中央軍委常委、總政治部主任。1979年2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22][6]他在軍內先後發起了「興無滅資」運動[23]、批判《苦戀》的風波[24],但都被當時以鄧小平胡耀邦為首的改革派化解。[25]

韋國清也是中共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1966年遞補),九至十二屆中央委員、十至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四至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26]。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6月14日病逝於北京[6]

家庭

[編輯]

韋國清第一任夫人梁政相,廣西人,1937年在抗大四期四大隊當學員時結婚,時韋國清任抗大六大隊大隊長。1946年9月離婚。二人有一子一女。

韋國清第二任夫人許其倩蘇州人,1930年生 。蘇州女子師範學生,中共地下黨員。時韋國清任蘇州市軍管會主任,1950年春節在福州結婚。二人有二子一女[2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廣西軍區政治部. 广西将军传.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9: 3. ISBN 7219013973 (中文(簡體)). 
  2. ^ 廣西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广西新四军人物 第1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8: 70. ISBN 7219038348 (中文(簡體)). 
  3. ^ 3.0 3.1 3.2 3.3 3.4 3.5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378–380.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4. ^ Whitson, William and Huang Chen-hsia,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hinese Military Politics, 1927-71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1973), p. 219.
  5.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78.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簡體)). 
  6. ^ 6.0 6.1 6.2 6.3 6.4 6.5 韦国清.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4) (中文(簡體)). 
  7. ^ 鄭雲華;舒健.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新四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98. ISBN 978-7-01-005094-2 (中文(簡體)). 
  8. ^ 張勝.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修訂版.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101. ISBN 978-7-108-04695-6 (中文(簡體)). 
  9.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166.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簡體)). 
  10. ^ 劉小清. 新四军捉放反共顽固派韩德勤纪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01-26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11. ^ 張明金、趙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262. ISBN 978-7-5033-1940-2 (中文(簡體)). 
  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29.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簡體)). 
  13. ^ 南京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輯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9: 319. ISBN 978-7-5065-5397-1 (中文(簡體)). 
  14. ^ Li Xiaobing,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7), ISBN 978-0-8131-2438-4, ISBN 978-0-8131-2438-4 p. 208
  15. ^ 韦国清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 鳳凰網. 2015-06-04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中文(簡體)). 
  16. ^ 藍啓渲,黎國璞. 名将韦国清与世界著名战役奠边府大捷. 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 2004. ISBN 9624504296 (中文(簡體)). 
  17. ^ 張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18. ^ 何紹榜. 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 43. ISBN 7-5073-0728-X (中文(簡體)). 
  19. ^ 19.0 19.1 晏樂斌. 我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 2012年第11期 炎黃春秋雜誌. [2017-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2) (簡體中文). 
  20. ^ MacFarquhar, Roderick and Schoenhals, Michael, Mao's last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674-02332-1, ISBN 978-0-674-02332-1, p. 244.
  21. ^ 原文作「何蘭楷」,當是何蘭階筆誤。
  22.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297. ISBN 978-7-80237-427-0. 
  23. ^ 废止“兴无灭资”口号的一个佐证(全文).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24. ^ 白樺在香港.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25. ^ 电影《苦恋》遭封杀惊动胡耀邦邓小平-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26.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53. ISBN 7-5065-5031-8 (中文(簡體)). 
  27.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華網. 2010-03-24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趙紫陽
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5年10月-1978年11月
繼任:
習仲勛
前任:
喬曉光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67年1月-1975年10月
1961年7月-1970年4月
繼任:
安平生
前任:
劉建勛
繼任:
喬曉光
前任:
張雲逸
中國共產黨廣西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55年8月-1956年6月
繼任:
陳漫遠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福州市委員會書記
1949年9月-1950年1月
繼任:
許家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趙紫陽
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5年10月 - 1979年1月
繼任:
習仲勛
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前任:
韋國清
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8年8月-1975年10月
繼任:
安平生
前任:
韋國清
廣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1958年3月-1968年8月
繼任:
韋國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
前任:
張雲逸
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廣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1954年8月-1956年1月
繼任:
韋國清
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新頭銜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1949年8月-1950年1月
繼任:
許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前任:
劉建勛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席
1962年12月-1977年12月
繼任:
覃應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張春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977年8月-1982年9月
繼任:
余秋里
前任:
陶鑄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66年11月-1977年8月
繼任:
向仲華
教育職務
前任:
楊東蓴
廣西大學校長
1958年-1968年
繼任:
黎炎懷
廣西大學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