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制蓬峩: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9个用户的3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1=zh-cn:乔治;zh-tw:喬治;zh-hk:佐治;
}}
{{Good article}}
{{Good article}}
{{Infobox monarch
{{Infobox monarch
| name =比那索爾王<br>Po Binasuor
| name =制蓬峩/比那索爾
| title = [[占婆]][[占城君主列表|國王]]
| title = [[占婆]][[占城君主列表|國王]]
| image =
| image =
| caption =
| caption =
| reign =[[1342年]]—[[1360年]]
| reign =約1360年—1390年
| coronation =
| coronation =
| investiture =
| investiture =
| full name =
| full name =
| native_lang1 =別名
| native_lang1 =別名
| native_lang1_name1 =制蓬莪、制蓬峨、阿答阿者、阿-{荅}-阿者
| native_lang1_name1 =阿答阿者
| birth_date =約1360年
| birth_date =
| birth_place =[[占婆]]
| birth_place =[[占婆]]
| death_date =[[1390年]]
| death_date =1390年
| death_place =[[大越]][[海潮江]]
| death_place =[[大越]][[海潮江]]
| burial_date =
| burial_date =
第30行: 第33行:
| spouse 7 =
| spouse 7 =
| offspring =
| offspring =
| royal house =[[第十三王朝 (占婆)|第十三王朝]]
| royal house =
| dynasty =[[第十三王朝 (占婆)|第十三王朝]]
| dynasty =
| father =
| father =
| mother =
| mother =
| children =
| children =
| religion =[[印度教]]
| religion =
}}
}}
'''比那索爾王'''([[占語]]:'''Po Binasuor''';{{bd|?||1390年|2月8日|catIdx=B}}),[[越南]]古代典籍稱之為'''制蓬'''或'''制蓬峨'''({{vie|v=Chế Bồng Nga|hn=制蓬峩}}),[[中國]][[明代]]典籍稱作'''阿答阿者'''或'''阿-{荅}-阿者'''(Ngo-ta Ngo-tchö),是[[占婆|占婆國(占城)]]第十三王朝(1318年-1390年)的重要君王,被視為「英雄國君」,約1360年至1390年在位。即位後,制蓬峩矢志收復[[越南]](大越國)以往奪取的占婆土地,整頓國內軍力,利用來自大越國的降叛者,多次發動對越戰爭,曾三度攻陷越都[[河內|昇龍]](1371年、1377年、1378年),擊斃過一位越南君主[[陳睿宗]](1377年)。此外,制蓬峩與[[中國]][[明朝]]建立友好外交關係,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到1390年,制蓬峩最終戰死於對越交鋒中。
'''制蓬-{峩}-'''({{vie|v=Chế Bồng Nga|hn=制蓬峩}},{{bd|?||1390年|2月8日|catIdx=B}}),又作'''制蓬'''即占婆歷史[[傳說]]裡的'''比那索爾'''([[占語]]:Binasuor)<ref group="注">占婆歷史傳說裡有「比那索爾」之名([[G·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5頁)。</ref>,[[中國]][[明代]]典籍稱作'''阿答阿者'''或'''阿-{荅}-阿者'''是[[占婆|占婆國(占城)]]第十三王朝(1318年-1390年)的重要君王,被視為「英雄國君」,約1360年至1390年在位。即位後,制蓬峩矢志收復[[越南]](大越國)以往奪取的占婆土地,整頓國內軍力,利用來自大越國的降叛者,多次發動[[越占戰爭 (1367年–1396年)|對越戰爭]],曾三度攻陷越都[[河內|昇龍]](1371年、1377年、1378年),擊斃過一位越南君主[[陳睿宗]](1377年)。此外,制蓬峩與[[中國]][[明朝]]建立友好外交關係,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到1390年,制蓬峩最終戰死於對越交鋒中。

==名字==
制蓬-{峩}-乃是這位君主在[[越南語]]史料中出現的名字。其中「制」(Chế)音譯自「Cei」,意思是「叔」或「伯」;「蓬-{峩}-」音譯[[馬來語]]「Bunga」,意思是「花」。這一名字來源於[[西原]][[埃地族]]和[[嘉萊族]]的名字R'čăm B'nga(''Anak Orang Cham Bunga'',意思是「占婆人花之光輝」)。

他在[[占族]]歷史[[傳說]]裡以'''比那索爾'''([[占語]]:'''Binasuor''')之名出現<ref group="注">占婆歷史傳說裡有「比那索爾」之名([[G·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5頁)。</ref>。

在中國[[明代]]典籍裡,他以'''阿答阿者'''或'''阿-{荅}-阿者'''(Ngo-ta Ngo-tchö)的名字登場。學者John K. Whimore指出,“阿答阿者”可能即是占婆君主的稱號“Raja di raja”(王中之王)。<ref>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Chế Bồng Nga” and Fourteenth-century Chama”, pp.168-203, in Tran Ky Phuong and Bruce M. Lockhart ed,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NUS press, Singapore, 2011</ref>


==登位==
==登位==
有關制蓬峩的早年事跡不詳。據[[喬治·馬司培羅]]的考證,制蓬峩是繼[[茶和布底]](約1342年至1360年在位)之後的[[占婆]]君主。至於他與茶和布底的關係如何,則不得而知。而較早的制蓬事跡的記載,是[[中國]][[明代]]史籍裡說[[洪武]]二年[[農曆]]二月己巳([[西曆]]1369年3月12日),「'''阿答阿者'''遣其臣[[虎都蠻]]貢虎、象、方物。」<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年二月己巳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552頁。</ref>喬治·馬司培羅認為他的即位應該在此事之前,因而姑且把他登位時間定於1360年。<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94頁。</ref>
有關制蓬峩的早年事跡不詳。據[[喬治·馬司培羅]]的考證,制蓬峩是繼[[茶和布底]](約1342年至1360年在位)之後的[[占婆]]君主。至於他與茶和布底的關係如何,則不得而知。而較早的制蓬事跡的記載,是[[中國]][[明代]]史籍裡說[[洪武]]二年[[農曆]]二月己巳([[西曆]]1369年3月12日),「'''阿答阿者'''遣其臣[[虎都蠻]]貢虎、象、方物。」<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年二月己巳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552頁。</ref>喬治·馬司培羅認為他的即位應該在此事之前,因而姑且把他登位時間定於1360年。<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94頁。</ref>學者John K. Whitmore認為,制蓬峩或許原是地方上的軍事將領,憑著對越戰功而獲得聲望。<ref>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in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p.187.  NUS press.</ref>


==增強軍事實力==
==增強力==
制蓬峩即位後,有鑑於[[占婆]]被獨立後的[[越南|大越國]]不斷蠶食,在[[越南李朝|李]]、[[越南陳朝|陳]]時期,占婆陸續失去了[[廣平省|廣平]]、[[廣治省|廣治]]、[[順化]](陳朝朝廷在此地設立順州、化州)等[[越南|越]]中地區。<ref>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十五章第一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634-637頁。</ref>制蓬峩銳意收復這些故地。適值與他同時期的[[越南陳朝|越南陳]][[陳裕宗|裕宗皇帝]]荒淫逸樂,不修武備。這給予制蓬峩可乘之機。
制蓬峩即位後,有鑑於[[占婆]]被獨立後的[[越南|大越國]]不斷蠶食,在[[越南李朝|李]]、[[越南陳朝|陳]]時期,占婆陸續失去了[[廣平省|廣平]]、[[廣治省|廣治]]、[[順化]](陳朝朝廷在此地設立順州、化州)等[[越南|越]]中地區。<ref>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十五章第一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634-637頁。</ref>制蓬峩銳意收復這些故地。適值與他同時期的[[越南陳朝|越南陳]][[陳裕宗|裕宗皇帝]]荒淫逸樂,不修武備。這給予制蓬峩可乘之機。


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占婆的軍事力量,長久以來不及大越,至制蓬峩時形勢才有轉變:「[[占婆|占城]]自[[前黎朝|黎]]、[[越南李朝|李]]以來,兵衆脆怯,我師(大越軍隊)至則挈家奔遁,或聚哭歸降,至'''蓬'''、[[羅皚]],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故常入寇,為我國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7頁。</ref>越南近代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亦提到,制蓬峩為增強軍力,積極演習戰陣,訓練士卒,令軍士能刻苦耐勞。又設計出一套[[象陣]]戰鬥方法:作戰時得利,則驅象衝前,失利則以象殿後,阻擋敵軍。陳重金認為制蓬峩就是憑著有效的部署及用兵,遂得以令占婆軍力增強,在對越戰爭中往往取得優勢。<ref name="越南史略122">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2頁。</ref>
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占婆的軍事力量,長久以來不及大越,至制蓬峩時形勢才有轉變:「[[占婆|占城]]自[[前黎朝|黎]]、[[越南李朝|李]]以來,兵衆脆怯,我師(大越軍隊)至則挈家奔遁,或聚哭歸降,至'''蓬'''、[[羅皚]],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故常入寇,為我國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7頁。</ref>越南近代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亦提到,制蓬峩為增強軍力,積極演習戰陣,訓練士卒,令軍士能刻苦耐勞。又設計出一套[[象陣]]戰鬥方法:作戰時得利,則驅象衝前,失利則以象殿後,阻擋敵軍。陳重金認為制蓬峩就是憑著有效的部署及用兵,遂得以令占婆軍力增強,在對越戰爭中往往取得優勢。<ref name="越南史略122">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2頁。</ref>

1368年[[中國]][[明朝]]成立,制蓬峩隨即[[制蓬峩#向明稱臣入貢|派使入明]],此舉有助占婆發展經濟。因對華交流,促進了占婆對外貿易,從而使大量財富流入國內,占婆乃獲得經濟利益。<ref>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in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p.188.  NUS press.</ref>


為了使對越作戰更有利,制蓬峩又相當禮遇大越國來降的人士。例如陳朝的宗室陳曉,因不滿[[黎季犛]]把持朝政,到投靠占婆。制蓬峩聽見他的到來,相當高興,並熱情招待,「發兵以迎,築館以處,呼為爺保君(意思是「尚父」),以賓禮待之」,因而深得陳曉的誠信,願意說出來降的因由,並想「賴他兵威」去影響大越國情。後來陳曉病故,制蓬峩感到痛惜,贈以重禮,又尊重他的意願,讓其遺體歸葬大越。可見制蓬峩相當重視來降者,並深明招攬之道。<ref>范丕建《南天忠義實錄‧陳朝二十五人‧陳曉》,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六冊《筆記小類》,45-46頁。</ref>
為了使對越作戰更有利,制蓬峩又相當禮遇大越國來降的人士。例如陳朝的宗室陳曉,因不滿[[黎季犛]]把持朝政,到投靠占婆。制蓬峩聽見他的到來,相當高興,並熱情招待,「發兵以迎,築館以處,呼為爺保君(意思是「尚父」),以賓禮待之」,因而深得陳曉的誠信,願意說出來降的因由,並想「賴他兵威」去影響大越國情。後來陳曉病故,制蓬峩感到痛惜,贈以重禮,又尊重他的意願,讓其遺體歸葬大越。可見制蓬峩相當重視來降者,並深明招攬之道。<ref>范丕建《南天忠義實錄‧陳朝二十五人‧陳曉》,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六冊《筆記小類》,45-46頁。</ref>


==對越征戰==
==對越征戰==
{{Main|越占戰爭 (1367年–1396年)}}
[[File:Map of the Kingdom of Champa (1380)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Che Bunga.png|thumb|right|200px|制蓬峩在位期間的占婆領土(1380年)。]]
===早年戰況===
===早年戰況===
在制蓬峩在位的早年,[[占婆]]已經與[[越南陳朝|大越國陳氏]]有所衝突。1361年[[農曆]]三月,有一批「占城草賊」從海上進攻大越國的[[迤哩海門]](今[[越南]][[廣平省]][[布澤縣]]),擄掠民眾,但被當地官府擊退。其後,大越朝廷派[[范阿窗]]任[[臨平府]][[知府]],鎮守迤哩地區。次年(1362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化州(在今越南[[順化]]),陳朝派[[杜子平]]檢閱臨平、順化軍,並修築化州城。<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三年至五年。</ref><ref name="占婆史94">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4頁。</ref>
在制蓬峩在位的早年,[[占婆]]已經與[[越南陳朝|大越國陳氏]]有所衝突。1361年[[農曆]]三月,有一批「占城草賊」從海上進攻大越國的[[迤哩海門]](今[[越南]][[廣平省]][[布澤縣]]),擄掠民眾,但被當地官府擊退。其後,大越朝廷派[[范阿窗]]任[[臨平府]][[知府]],鎮守迤哩地區。次年(1362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化州(在今越南[[順化]]),陳朝派[[杜子平]]檢閱臨平、順化軍,並修築化州城。<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三年至五年。</ref><ref name="占婆史94">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4頁。</ref>
第55行: 第69行:
1365年農曆正月,化州舉行士女[[鞦韆戲]]習俗,在此之前占婆派軍隱藏在附近。鞦韆戲舉行時,占婆伏軍發難,擄掠民眾而回。<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4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八年春正月。</ref>次年(1366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臨平府,被知府范阿窗擊退。<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5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九年春三月。</ref><ref name="占婆史94"/>
1365年農曆正月,化州舉行士女[[鞦韆戲]]習俗,在此之前占婆派軍隱藏在附近。鞦韆戲舉行時,占婆伏軍發難,擄掠民眾而回。<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4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八年春正月。</ref>次年(1366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臨平府,被知府范阿窗擊退。<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5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九年春三月。</ref><ref name="占婆史94"/>


大越國陳氏被占婆連番入侵後,亦作出反擊行動。[[1367年|1367]][[1368年|68年]]之交,大越派[[陳世興]]、[[杜子平]]領軍,準備攻伐占婆。大軍未出發前,於1368年農曆二月,占婆派使者[[牧婆摩]]到大越,要求歸還化州邊界。農曆四月,陳世興等進軍到占洞(今屬越南[[廣南省#行政區劃|廣南省升平府]]),占婆採用伏軍戰術,大敗越軍,擒獲主將陳世興,杜子平率餘軍返回。<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436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十年冬十二月、十一年二月。</ref><ref name="占婆史94"/><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1-122頁。</ref>
大越國陳氏被占婆連番入侵後,亦作出反擊行動。1367、68年之交,大越派[[陳世興]]、[[杜子平]]領軍,準備攻伐占婆。大軍未出發前,於1368年農曆二月,占婆派使者[[牧婆摩]]到大越,要求歸還化州邊界。農曆四月,陳世興等進軍到占洞(今屬越南[[廣南省#行政區劃|廣南省升平府]]),占婆採用伏軍戰術,大敗越軍,擒獲主將陳世興,杜子平率餘軍返回。<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436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十年冬十二月、十一年二月。</ref><ref name="占婆史94"/><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1-122頁。</ref>


===三陷越都===
===三陷越都===
第61行: 第75行:


====第一次攻陷昇龍====
====第一次攻陷昇龍====
制蓬峩在大越國反叛者[[楊日禮]]母親的協助下,首度攻陷昇龍。事緣是1370年,大越朝廷發生政變,國君楊日禮被臣下所廢,[[陳暊]]立為皇帝(即陳藝宗)。楊日禮母親不服,勾結[[占婆]]入寇。當時,大越國「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寇至無兵可禦」,國防極為鬆懈,制蓬峩乘此良機,便於1371年[[農曆]]閏三月,派軍從[[大安海門]]直搗昇龍城,當進軍到[[太祖津]],大越皇帝陳藝宗出逃躲避。該月二十七日(西曆5月12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ref>),占軍攻破昇龍,並大肆破壞,焚毁宮殿,虜掠女子玉帛而歸。這起戰事,預示著越占兩國間將會激戰連場,正如[[後黎朝]]史官[[吳士連]]所說:「國家自此多事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藝宗紹慶二年閏三月。</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5頁。</ref><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3頁。</ref>
制蓬峩在大越國反叛者[[楊日禮]]母親的協助下,首度攻陷昇龍。事緣是1370年,大越朝廷發生政變,國君楊日禮被臣下所廢,[[陳暊]]立為皇帝(即陳藝宗)。楊日禮母親不服,勾結[[占婆]]入寇。當時,大越國「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寇至無兵可禦」,國防極為鬆懈,制蓬峩乘此良機,便於1371年[[農曆]]閏三月,派軍從[[大安海門]]直搗昇龍城,當進軍到[[太祖津]],大越皇帝陳藝宗出逃躲避。該月二十七日(西曆5月12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Cite web |url=http://sinocal.sinica.edu.tw/ |title=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accessdate=2014-04-07 |archive-date=2018-06-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5004633/http://sinocal.sinica.edu.tw/ |dead-url=yes }}</ref>),占軍攻破昇龍,並大肆破壞,焚毁宮殿,虜掠女子玉帛而歸。這起戰事,預示著越占兩國間將會激戰連場,正如[[後黎朝]]史官[[吳士連]]所說:「國家自此多事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藝宗紹慶二年閏三月。</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5頁。</ref><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3頁。</ref>


====擊斃大越皇帝及第二次攻陷昇龍====
====擊斃大越皇帝及第二次攻陷昇龍====
大越朝廷受到此次侵侮,意圖報復,但卻招來國君戰死、制蓬峩第二度來攻破國都的大災難。當時的大越皇帝[[陳睿宗]]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占婆措施,積極備戰:1373年農曆八月,整頓軍隊,製造戰船,預備征占;農曆十二月,下詔聲稱要親征占婆;1374年農曆十月,下令其國內軍民,不許學習占語。1376年農曆六月,陳睿宗因占婆在前一月進攻化州,下詔「諸軍修戰器戰艦,以候親征占城之役」,雖有廷臣勸喻切勿親征,但睿宗不聽。其後調動[[清化省|清化]]、[[乂安]]、演州軍民運送大批糧草到化州,[[陳藝宗|上皇陳暊]]、陳睿宗更一同在[[白鶴江]]檢閱水步兩軍。此時,制蓬峩有意和解,跟化州守將[[杜子平]]聯絡,打算以黃金十盤奉送給陳氏朝廷。但杜子平卻吞沒款項,並向大越朝廷訛稱「'''蓬峩'''傲慢無禮,宜加兵討之。」陳睿宗因而下定決心。
大越朝廷受到此次侵侮,意圖報復,但卻招來國君戰死、制蓬峩第二度來攻破國都的大災難。當時的大越皇帝[[陳睿宗]]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占婆措施,積極備戰:1373年農曆八月,整頓軍隊,製造戰船,預備征占;農曆十二月,下詔聲稱要親征占婆;1374年農曆十月,下令其國內軍民,不許學習占語。1376年農曆六月,陳睿宗因占婆在前一月進攻化州,下詔「諸軍修戰器戰艦,以候親征占城之役」,雖有廷臣勸喻切勿親征,但睿宗不聽。其後調動[[清化省|清化]]、[[乂安]]、演州軍民運送大批糧草到化州,[[陳藝宗|上皇陳暊]]、陳睿宗更一同在[[白鶴江]]檢閱水步兩軍。此時,制蓬峩有意和解,跟化州守將[[杜子平]]聯絡,打算以黃金十盤奉送給陳氏朝廷。但杜子平卻吞沒款項,並向大越朝廷訛稱「'''蓬峩'''傲慢無禮,宜加兵討之。」陳睿宗因而下定決心。


[[1376年|1376]][[1377年|77年]]之交,大越發動征占戰事,投入軍隊共十二萬,水陸軍隊並進,由陳睿宗親自率領步兵。1377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23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越軍進入占婆[[尸耐港]](越南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說在今越南[[平定省#行政區劃|歸仁市]]),連陷當地的石橋屯和倚忙洞。制蓬峩見戰況危急,就在占婆國都[[闍槃城]]外修築防禦工事,又設計誘敵,派臣下[[收婆摩]]詐降越南,訛稱「'''蓬'''已遁,但留空城,宜速進兵,無失機會。」陳睿宗果然中計,於次日(正月二十四日,西曆2月24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親自急行軍前進。雖然有將士勸喻他只須派人「持尺書問罪,以察虜情虛實」,但陳睿宗拒不接納。越軍魚貫式前進,前後隔絕,占軍從中間突擊,截斷越軍。越軍全線崩潰,陳睿宗皇帝及多員大將被擊殺,杜子平、黎季犛等將領都自行逃脫。占軍又生擒越軍裡的御溝王陳勗(後來制蓬峩以女妻之)。此一戰役,占婆重創大越,陳氏朝廷的[[陳藝宗|上皇陳暊]]慌忙立陳睿宗子[[陳晛]]為帝(即陳廢帝)。
1376、77年之交,大越發動征占戰事,投入軍隊共十二萬,水陸軍隊並進,由陳睿宗親自率領步兵。1377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23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越軍進入占婆[[尸耐港]](越南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說在今越南[[平定省#行政區劃|歸仁市]]),連陷當地的石橋屯和倚忙洞。制蓬峩見戰況危急,就在占婆國都[[闍槃城]]外修築防禦工事,又設計誘敵,派臣下[[收婆摩]]詐降越南,訛稱「'''蓬'''已遁,但留空城,宜速進兵,無失機會。」陳睿宗果然中計,於次日(正月二十四日,西曆2月24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親自急行軍前進。雖然有將士勸喻他只須派人「持尺書問罪,以察虜情虛實」,但陳睿宗拒不接納。越軍魚貫式前進,前後隔絕,占軍從中間突擊,截斷越軍。越軍全線崩潰,陳睿宗皇帝及多員大將被擊殺,杜子平、黎季犛等將領都自行逃脫。占軍又生擒越軍裡的御溝王陳勗(後來制蓬峩以女妻之)。此一戰役,占婆重創大越,陳氏朝廷的[[陳藝宗|上皇陳暊]]慌忙立陳睿宗子[[陳晛]]為帝(即陳廢帝)。


制蓬峩於該年農曆六月乘勝追擊。該月十一日(西曆7月1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進攻大越,而上皇陳暊已早有戒備,派軍到[[大安海口]]佈防。占軍便改由神符海口(在今[[越南]][[寧平省]])攻掠昇龍,次日(六月十二日,西曆7月17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才撤出。占軍出海時遭遇風暴,士兵溺死甚眾。<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5-449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睿宗隆慶元年至五年。</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97頁。</ref><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4-125頁。</ref>
制蓬峩於該年農曆六月乘勝追擊。該月十一日(西曆7月1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進攻大越,而上皇陳暊已早有戒備,派軍到[[大安海口]]佈防。占軍便改由神符海口(在今[[越南]][[寧平省]])攻掠昇龍,次日(六月十二日,西曆7月17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才撤出。占軍出海時遭遇風暴,士兵溺死甚眾。<ref name="autogenerated1">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5-449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睿宗隆慶元年至五年。</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97頁。</ref><ref>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4-125頁。</ref>


====第三次攻陷昇龍====
====第三次攻陷昇龍====
第82行: 第96行:
1383年農曆正月,大越朝廷命黎季犛率水師攻打占婆,但進軍途中遭風暴而回。農曆六月,制蓬峩再度策動攻勢,與首席大將[[羅皚]]率軍,陸行山路,直抵距離越都[[河內|昇龍]]不遠的廣威鎮,震驚大越朝廷。[[陳藝宗|上皇陳暊]]命將軍[[黎密溫]]率兵抵禦,占婆軍利用伏兵、象兵將之擊破,擒獲黎密溫。陳暊便留阮多方守衞國都,自己出逃避敵。占軍在大越境內逗留了數個月,至農曆十二月才撤退。<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457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七年。</ref><ref name="占婆史98"/><ref name="越南史略125"/>
1383年農曆正月,大越朝廷命黎季犛率水師攻打占婆,但進軍途中遭風暴而回。農曆六月,制蓬峩再度策動攻勢,與首席大將[[羅皚]]率軍,陸行山路,直抵距離越都[[河內|昇龍]]不遠的廣威鎮,震驚大越朝廷。[[陳藝宗|上皇陳暊]]命將軍[[黎密溫]]率兵抵禦,占婆軍利用伏兵、象兵將之擊破,擒獲黎密溫。陳暊便留阮多方守衞國都,自己出逃避敵。占軍在大越境內逗留了數個月,至農曆十二月才撤退。<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457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七年。</ref><ref name="占婆史98"/><ref name="越南史略125"/>


1389年,大越陳朝剛發生皇位改易事件,先前的[[陳廢帝 (越南)|皇帝陳晛]]被黎季犛陷害罷黜,上皇陳暊立兒子陳顒[[陳順宗]]為帝,大越國內亦爆發多宗起義。制蓬峩於該年農年十月,率軍進攻清化古無,越將黎季犛來抵禦。占軍堰塞當地河流上游,越軍則在河裡佈防,雙方就此對峙二十日。占軍便隱藏象兵部隊,假裝拆除軍營撤走,黎季犛派出精兵追擊。此時,占軍在上游放瀉河水,貫向越軍,並出動象兵施襲。越軍因精兵已出,情況狼狽,於是潰敗,將領七十人戰死,占軍擒獲將領阮至(一作陳廷貴),黎季犛逃脫,其手下裨將范可永與阮多方見「我等孤軍,難於持久」,就率領餘眾一邊撤退,一邊虛張聲勢,令占軍不敢追趕。農曆十一月,大越朝廷派出[[陳渴真]]率軍防禦,在黃江(位於越南[[河南省 (越南)|河南省]]的一段[[紅河]])與占軍相遇。陳渴真認為這裡沒有可戰之地,唯有退守到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與[[興安省 (越南)|興安省]]境內等地)。而陳廢帝弟弟[[陳元耀]]為了替兄報仇,率眾歸附占婆。<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2-463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二年。</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9-100頁。</ref><ref name="越南史略127">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7頁。</ref>
1389年,大越陳朝剛發生皇位改易事件,先前的[[陳廢帝 (越南)|皇帝陳晛]]被黎季犛陷害罷黜,上皇陳暊立兒子陳顒[[陳順宗]]為帝,大越國內亦爆發多宗起義。制蓬峩於該年農年十月,率軍進攻清化古無,越將黎季犛來抵禦。占軍堰塞當地河流上游,越軍則在河裡佈防,雙方就此對峙二十日。占軍便隱藏象兵部隊,假裝拆除軍營撤走,黎季犛派出精兵追擊。此時,占軍在上游放瀉河水,貫向越軍,並出動象兵施襲。越軍因精兵已出,情況狼狽,於是潰敗,將領七十人戰死,占軍擒獲將領阮至(一作陳廷貴),黎季犛逃脫,其手下裨將范可永與阮多方見「我等孤軍,難於持久」,就率領餘眾一邊撤退,一邊虛張聲勢,令占軍不敢追趕。農曆十一月,大越朝廷派出[[陳渴真]]率軍防禦,在黃江(位於越南[[河南省 (越南)|河南省]]的一段[[紅河]])與占軍相遇。陳渴真認為這裡沒有可戰之地,唯有退守到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與[[興安省 (越南)|興安省]]境內等地)。而陳廢帝弟弟[[陳元耀]]為了替兄報仇,率眾歸附占婆。<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2-463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二年。</ref><ref name="#1">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9-100頁。</ref><ref name="越南史略127">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7頁。</ref>


===戰死===
===戰死===
1390年[[農曆]]正月,制蓬峩與反叛[[越南陳朝|大越國]]的[[陳元耀]]一同率領船艦百餘艘,前往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與[[興安省 (越南)|興安省]]境內),觀察越軍情況。制蓬峩所乘的船隻塗上綠色,以作辨認。當所有船隻尚未會合時,制蓬峩的一位臣僚[[波漏稽]]因事被切責,畏罪降附越軍,並指示越軍知道制蓬峩所身處的綠色船艦。越將[[陳渴真]]立即命令軍中,用火器轟擊該船,制蓬峩即時斃命,「貫於船而死」,當日是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8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制蓬峩死時,船上眾人震驚哭泣,[[占婆|占]]軍潰散,陳元耀卻第一時間割下他的頭顱,獻給越軍。這時越軍將士為了爭奪制蓬峩的首級,發生混亂,陳元耀被殺,陳渴真派屬下[[黎克謙]]將首級帶到附近的[[陳藝宗|上皇陳暊]]軍營,時值夜半,漏下三鼓,熟睡中的陳暊剛收到消息時,還以為是占軍來襲,當知道是取得宿敵制蓬峩首級後,便歡喜得召集群臣觀看,並說:「我與'''蓬'''相持久矣,今日始得相見,何異[[漢高祖]]見[[項羽]]首!天下定矣。」而占軍大將[[羅皚]]則尋回制蓬峩屍身,隨即進行火葬,然後率領殘餘部隊邊戰邊退。
1390年[[農曆]]正月,制蓬峩與反叛[[越南陳朝|大越國]]的[[陳元耀]]一同率領船艦百餘艘,前往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與[[興安省 (越南)|興安省]]境內),觀察越軍情況。制蓬峩所乘的船隻塗上綠色,以作辨認。當所有船隻尚未會合時,制蓬峩的一位臣僚[[波漏稽]]因事被切責,畏罪降附越軍,並指示越軍知道制蓬峩所身處的綠色船艦。越將[[陳渴真]]立即命令軍中,用火器轟擊該船,制蓬峩即時斃命,「貫於船而死」,當日是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8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制蓬峩死時,船上眾人震驚哭泣,[[占婆|占]]軍潰散,陳元耀卻第一時間割下他的頭顱,獻給越軍。這時越軍將士為了爭奪制蓬峩的首級,發生混亂,陳元耀被殺,陳渴真派屬下[[黎克謙]]將首級帶到附近的[[陳藝宗|上皇陳暊]]軍營,時值夜半,漏下三鼓,熟睡中的陳暊剛收到消息時,還以為是占軍來襲,當知道是取得宿敵制蓬峩首級後,便歡喜得召集群臣觀看,並說:「我與'''蓬'''相持久矣,今日始得相見,何異[[漢高祖]]見[[項羽]]首!天下定矣。」而占軍大將[[羅皚]]則尋回制蓬峩屍身,隨即進行火葬,然後率領殘餘部隊邊戰邊退。


制蓬峩雖然最終戰死,但越占邊境上的[[乂安]]、新平(今越南[[廣平省]][[廣寧縣]])、[[順化]]等地,仍有不少居民支持占婆,四散遊擊,連大越朝廷也一時難以抵禦。<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4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三年。</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9-100頁。</ref><ref name="越南史略128">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8頁。</ref>
制蓬峩雖然最終戰死,但越占邊境上的[[乂安]]、新平(今越南[[廣平省]][[廣寧縣]])、[[順化]]等地,仍有不少居民支持占婆,四散遊擊,連大越朝廷也一時難以抵禦。<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4頁。</ref><ref name="#2">《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三年。</ref><ref name="#1"/><ref name="越南史略128">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8頁。</ref>


占婆大將羅皚回國後,自立為王,而制蓬峩的兒子制麻奴㐌難及制山拏因擔心生命安全,便投靠大越。制麻奴㐌難獲封為校正侯,山拏獲封為亞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5頁。</ref><ref>《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三年。</ref><ref name="占婆史101">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01頁。</ref><ref name="越南史略128"/>
占婆大將羅皚回國後,自立為王,而制蓬峩的兒子[[制麻奴㐌難]]及制山拏因擔心生命安全,便投靠大越。制麻奴㐌難獲封為校正侯,山拏獲封為亞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5頁。</ref><ref name="#2"/><ref name="占婆史101">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01頁。</ref><ref name="越南史略128"/>


※《[[明實錄]]》及《[[明史]]》等中國典籍則稱'''阿答阿者'''是被臣下[[閣勝]](即羅皚)所弒。<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68頁。</ref><ref>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8385頁。</ref>喬治·馬司培羅則認為這是錯誤。<ref name="占婆史101"/>
※《[[明實錄]]》及《[[明史]]》等中國典籍則稱'''阿答阿者'''是被臣下[[閣勝]](即羅皚)所弒。<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68頁。</ref><ref>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8385頁。</ref>喬治·馬司培羅則認為這是錯誤。<ref name="占婆史101"/>
第95行: 第109行:
==對明關係==
==對明關係==
===向明稱臣入貢===
===向明稱臣入貢===
[[元代]]時,[[占婆]]與[[元代|元]]政權關係不佳,[[元世祖]]時期曾經與其發生戰爭<ref>宋濂等《元史》卷二百十列,傳第九十七,外夷三《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4660-4664頁。</ref>。在[[明代|明]]政權建立之後,制蓬峩(在中國典籍裡稱作'''阿答阿者''')與之關係非常親密。《[[明史]]》及《[[明實錄]]》等記載,在[[明代|明]]政權剛建立的[[洪武]]二年[[農曆]]正月乙卯二十日([[西曆]]1369年2月2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將他即皇帝位消息,通知[[占城]]。農曆二月己巳四日(1369年3月12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制蓬峩派遣使者[[虎都蠻]]前往朝貢,致送虎、象及土產方物。辛未六日(西曆3月14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給予制蓬峩璽書,稱「誠意至篤,朕甚嘉焉」,以答謝其親善之誼。同年十二月甲戌(1370年1月11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派遣[[管勾甘]]與[[路景賢]]前往占城,封為'''占城國王'''。之後,制蓬在位的時期裡,雙方時常派遣使者往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農曆四月,明太祖因為占城王奪取[[真臘]]的貢品等事,命令[[董紹]]前往譴責,但是因為占婆使者先到,就將[[董紹]]召回,後來制蓬峩再度派遣使者謝罪,占明兩國又回復以往關係。到1390年,根據中國典籍記載,明朝認為占婆首將[[閣勝]](即羅皚)殺害阿答阿者,並控制政權,明太祖因而拒絕[[羅皚]]派遣的使者朝貢,並中斷關係達7年。<ref name="明史8383-8385">《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8383-8385頁。</ref><ref name="明實錄‧太祖實錄">散見於《明實錄‧太祖實錄》,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2-568頁。</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101頁。</ref>
[[元代]]時,[[占婆]]與[[元代|元]]政權關係不佳,[[元世祖]]時期曾經與其發生戰爭<ref>宋濂等《元史》卷二百十列,傳第九十七,外夷三《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4660-4664頁。</ref>。在[[明代|明]]政權建立之後,制蓬峩(在中國典籍裡稱作'''阿答阿者''')與之關係非常親密。《[[明史]]》及《[[明實錄]]》等記載,在[[明代|明]]政權剛建立的[[洪武]]二年[[農曆]]正月乙卯二十日([[西曆]]1369年2月2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將他即皇帝位消息,通知[[占城]]。農曆二月己巳四日(1369年3月12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制蓬峩派遣使者[[虎都蠻]]前往朝貢,致送虎、象及土產方物。辛未六日(西曆3月14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給予制蓬峩璽書,稱「誠意至篤,朕甚嘉焉」,以答謝其親善之誼。同年十二月甲戌(1370年1月11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明太祖]]派遣[[管勾甘]]與[[路景賢]]前往占城,封為'''占城國王'''。之後,制蓬在位的時期裡,雙方時常派遣使者往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農曆四月,明太祖因為占城王奪取[[真臘]]的貢品等事,命令[[董紹]]前往譴責,但是因為占婆使者先到,就將[[董紹]]召回,後來制蓬峩再度派遣使者謝罪,占明兩國又回復以往關係。到1390年,根據中國典籍記載,明朝認為占婆首將[[閣勝]](即羅皚)殺害阿答阿者,並控制政權,明太祖因而拒絕[[羅皚]]派遣的使者朝貢,並中斷關係達7年。<ref name="明史8383-8385">《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8383-8385頁。</ref><ref name="明實錄‧太祖實錄">散見於《明實錄‧太祖實錄》,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2-568頁。</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101頁。</ref>


===明朝對占越交戰的態度===
===明朝對占越交戰的態度===
第103行: 第117行:


===平定海寇===
===平定海寇===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占婆]]以東沿海有海寇張汝厚、林福出沒,他們自稱「元帥」,劫掠海上。制蓬峩親自將之殲滅,然後將所獲得的海寇船隻二十艘、[[蘇木]]七萬斤,以及俘虜等等,連同土產方物、奏表,由使節[[陽寶摩訶八的悅文旦]],於[[農曆]]八月戊戌二十九日([[西曆]]9月1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進呈於明朝政府。明太祖對於制蓬峩成功除害,深表嘉許,並致送制蓬峩織金文綺紗羅四十匹,使節亦獲贈禮。<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六年八月戊戌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8頁。</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頁。</ref>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占婆]]以東沿海有海寇張汝厚、林福出沒,他們自稱「元帥」,劫掠海上。制蓬峩親自將之殲滅,然後將所獲得的海寇船隻二十艘、[[蘇木 (植物)|蘇木]]七萬斤,以及俘虜等等,連同土產方物、奏表,由使節[[陽寶摩訶八的悅文旦]],於[[農曆]]八月戊戌二十九日([[西曆]]9月16日)<ref nam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進呈於明朝政府。明太祖對於制蓬峩成功除害,深表嘉許,並致送制蓬峩織金文綺紗羅四十匹,使節亦獲贈禮。<ref>《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六年八月戊戌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8頁。</ref><ref>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頁。</ref>


==鑄造貨幣==
==鑄造貨幣==
第109行: 第123行:


==家庭==
==家庭==
*子:制麻奴㐌難,在1390年[[占婆|占]]軍首將[[羅皚]]奪位後擔心被殺,投奔[[越南陳朝|大越]],獲封為校正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ref name="占婆史101"/>
*子:[[制麻奴㐌難]],在1390年[[占婆|占]]軍首將[[羅皚]]奪位後擔心被殺,投奔[[越南陳朝|大越]],獲封為校正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ref name="占婆史101"/>
*子:制山拏,在1390年[[占婆|占]]軍首將[[羅皚]]奪位後擔心被殺,投奔[[越南陳朝|大越]],獲封為亞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ref name="占婆史101"/>
*子:制山拏,在1390年[[占婆|占]]軍首將[[羅皚]]奪位後擔心被殺,投奔[[越南陳朝|大越]],獲封為亞侯。<ref name="大越史記全書465"/><ref name="占婆史101"/>
*女:下嫁給1377年被擒的越軍戰俘御溝王陳勗。<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5-449頁。</ref><ref name="占婆史97"/>
*女:下嫁給1377年被擒的越軍戰俘御溝王陳勗。<ref name="autogenerated1"/><ref name="占婆史97"/>


==評價==
==評價==
[[越南]]古今史家,對於制蓬峩所擁有的實力與氣魄,均無所置疑。如編撰《[[大越史記全書]]》的古代史官,便對制蓬峩時代的[[占婆]]與[[越南陳朝]]作出比較,認為前者是經歷國家衰落之後,「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後者則是「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因而讓制蓬峩有可乘之機,終致成為大越國的「國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及《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及457頁。</ref>。到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制蓬峩是[[占婆]]的一位「'''英雄國君'''」,因他致力於整頓國力,對軍事「部署得當、用兵得法」,因而在[[越南|越]][[占婆|占]]交戰史中一驚人,「占城之軍自此甚強,後來曾數次攻陷[[河內|昇龍城]],使[[越南陳朝|陳朝]]君臣幾番驚駭!」<ref name="越南史略122"/>
[[越南]]古今史家,對於制蓬峩所擁有的實力與氣魄,均無所置疑。如編撰《[[大越史記全書]]》的古代史官,便對制蓬峩時代的[[占婆]]與[[越南陳朝]]作出比較,認為前者是經歷國家衰落之後,「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後者則是「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因而讓制蓬峩有可乘之機,終致成為大越國的「國患」。<ref>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及《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及457頁。</ref>。到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制蓬峩是[[占婆]]的一位「'''英雄國君'''」,因他致力於整頓國力,對軍事「部署得當、用兵得法」,因而在[[越南|越]][[占婆|占]]交戰史中一驚人,「占城之軍自此甚強,後來曾數次攻陷[[河內|昇龍城]],使[[越南陳朝|陳朝]]君臣幾番驚駭!」<ref name="越南史略122"/>


在西方學界,則對制蓬峩的看法存有分歧。[[英國]]學者D.G.E. 霍爾(D.G.E Hall)指出,若果根據[[喬治·馬司培羅]]的《[[占婆史]]》的描述,制蓬峩治下的占婆,國力可謂達到頂點;不過另一位學者G. 賽代斯(Cɶdès)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制蓬的凌厲聲勢僅屬占婆國的落日餘暉,因為相比起大越國的蓬勃活力和人口壓力,制蓬峩就算採取軍事行動也未能應付時局,而且難有前途。但D.G.E. 霍爾認為,無論如何,制蓬峩時期,始終都令大越國處於惶恐狀態。<ref>D.G.E. Hall: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Published by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68), Part 1, Chapter 8, P.193-194.</ref><ref>G. 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4-396頁。</ref>
在西方學界,則對制蓬峩的看法存有分歧。[[英國]]學者D.G.E. 霍爾(D.G.E Hall)指出,若果根據[[喬治·馬司培羅]]的《[[占婆史]]》的描述,制蓬峩治下的占婆,國力可謂達到頂點;不過另一位學者[[G·賽代斯]](Cɶdès)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制蓬的凌厲聲勢僅屬占婆國的落日餘暉,因為相比起大越國的蓬勃活力和人口壓力,制蓬峩就算採取軍事行動也未能應付時局,而且難有前途。但D.G.E. 霍爾認為,無論如何,制蓬峩時期,始終都令大越國處於惶恐狀態。<ref>D.G.E. Hall: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Published by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68), Part 1, Chapter 8, P.193-194.</ref><ref>G· 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4-396頁。</ref>


==注釋==
== 注釋 ==
{{refbegin}}
<references group="注" />
{{refend}}

==引用來源==
{{reflist|2}}
{{reflist|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cite book|title=《[[占婆史]]》|author=[[喬治·馬司培羅]]|others=[[馮承鈞]]譯|location=[[台灣]]|publisher=[[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1973)|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占婆史]]》|author=[[喬治·馬司培羅]]|others=[[馮承鈞]]譯|location=[[台灣]]|publisher=[[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紀年|民國62]])(1973)|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占婆史]]》,收錄於《東蒙古遼代舊城探考記(外二種)》|author=馬伯樂([[喬治·馬司培羅]]的另一譯名)|others=[[馮承鈞]]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華書局]](2004)ISBN 7101042228|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占婆史]]》,收錄於《東蒙古遼代舊城探考記(外二種)》|author=馬伯樂([[喬治·馬司培羅]]的另一譯名)|others=[[馮承鈞]]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華書局]](2004)ISBN 7101042228|language=zh}}
*{{ja}}{{cite book|title=《[[大越史記全書]]》|author=[[吳士連]]等|others=[[陳荊和]]編校|publisher=[[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ー([[昭和]]59-61年)(1984-1986)|language=zh}}
*{{ja}}{{cite book|title=《[[大越史記全書]]》|author=[[吳士連]]等|others=[[陳荊和]]編校|publisher=[[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ー([[昭和]]59-61年)(1984-1986)|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南天忠義實錄》(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六冊《筆記小說類》)|author=[[范丕建]]|location=[[臺北]]|publisher=[[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南天忠義實錄》(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六冊《筆記小說類》)|author=[[范丕建]]|location=[[臺北]]|publisher=[[臺灣學生書局]]([[民國紀年|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元史]]》|author=[[宋濂]]等 |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華書局]](1995)ISBN 7101003265|language=zh }}
*{{cite book|title=《[[元史]]》|author=[[宋濂]]等 |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華書局]](1995)ISBN 7101003265|language=zh }}
*{{cite book|title=《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author=[[李國祥 (歷史學者)|李國祥]]主編|publisher=[[武漢出版社]](1991)ISBN 7543004577|location=[[武漢]]|language=zh|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author=[[李國祥 (歷史學者)|李國祥]]主編|publisher=[[武漢出版社]](1991)ISBN 7543004577|location=[[武漢]]|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明史]]》|author=[[張廷玉]]等|location=[[北京]]|language=zh|publisher=[[中華書局]](1995)ISBN 7101003273|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明史]]》|author=[[張廷玉]]等|location=[[北京]]|language=zh|publisher=[[中華書局]](1995)ISBN 7101003273}}
*{{zh}}{{cite book|title=《[[越南歷史貨幣]]》|author=[[雲南省錢幣研究會]]、[[廣西錢幣學會]]|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ISBN 7504911186}}
*{{zh}}{{cite book|title=《[[越南歷史貨幣]]》|author=[[雲南省錢幣研究會]]、[[廣西錢幣學會]]|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ISBN 7504911186}}
*{{cite book|title=《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author=[[陳重金]](即陳仲金)|others=[[戴可來]]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商務印書館]](1992)ISBN 7100004543|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author=[[陳重金]](即陳仲金)|others=[[戴可來]]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商務印書館]](1992)ISBN 7100004543|language=zh}}
第135行: 第154行:
*{{cite book|title=《越南通史》|author=[[郭振鐸]]|coauthors=[[張笑梅]]|publisher=[[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ISBN 7300034020|location=[[北京]]|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越南通史》|author=[[郭振鐸]]|coauthors=[[張笑梅]]|publisher=[[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ISBN 7300034020|location=[[北京]]|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東南亞歷史詞典]]》|publisher=[[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ISBN 7532602222|location=[[上海]]|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東南亞歷史詞典]]》|publisher=[[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ISBN 7532602222|location=[[上海]]|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author=G. 賽代斯|others=[[蔡華]]、[[楊保筠]]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商務印書館]](2008)ISBN 9787100053839|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author=[[G·賽代斯]]|others=[[蔡華]]、[[楊保筠]]譯|location=[[北京]]|publisher=[[商務印書館]](2008)ISBN 9787100053839|language=zh}}
*{{cite book|title=''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author=Trần Kỳ Phương and Bruce M. Lockhart|publisher=NUS Press(2011)|location=Singapore|language=en}}
*{{cite book|title=''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author=D.G.E. Hall|publisher=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68)|location=London|language=en}}
*{{cite book|title=''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author=D.G.E. Hall|publisher=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68)|location=London|language=en}}
</div>
</div>
第143行: 第163行:
{{wikisource|明史/卷321|《明史‧安南列傳》}}
{{wikisource|明史/卷321|《明史‧安南列傳》}}


* {{zh}}{{cite web|url=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title=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 {{zh}}{{cite web|url=http://sinocal.sinica.edu.tw/|title=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accessdate=2014-04-07|archive-date=2018-06-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5004633/http://sinocal.sinica.edu.tw/|dead-url=yes}}
* {{vi}}{{zh}}{{cite web|url=http://www.nomna.org/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6-Ngh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
* {{vi}}{{zh}}{{cite web|url=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6-Ngh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accessdate=2015-07-13|archive-date=2020-12-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8192352/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6-Nghe-Tong-Hoang-De|dead-url=no}}
* {{vi}}{{zh}}{{cite web|url=http://www.nomna.org/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8-Du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
* {{vi}}{{zh}}{{cite web|url=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8-Ngh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accessdate=2015-07-13|archive-date=2020-12-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8192357/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8-Nghe-Tong-Hoang-De|dead-url=no}}
* {{vi}}{{zh}}{{cite web|url=http://www.nomna.org/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9-Phe-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
* {{vi}}{{zh}}{{cite web|url=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9-Ngh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accessdate=2015-07-13|archive-date=2020-11-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05104725/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49-Nghe-Tong-Hoang-De|dead-url=no}}
* {{vi}}{{zh}}{{cite web|url=http://www.nomna.org/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50-Thuan-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
* {{vi}}{{zh}}{{cite web|url=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50-Nghe-Tong-Hoang-De|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accessdate=2015-07-13|archive-date=2020-10-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4124916/http://nomfoundation.org/vn/du-an-nom/dai-viet-su-ki-toan-thu/Noi-dung-toan-van/50-Nghe-Tong-Hoang-De|dead-url=no}}
* {{vi}}{{zh}}{{cite web|url=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7/=|title= 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九、十}}
* {{vi}}{{zh}}{{cite web|url=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7/|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九、十|accessdate=2012-08-26|archive-date=2014-03-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6090834/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7/|dead-url=yes}}
* {{vi}}{{zh}}{{cite web|url=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8/|title= 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十二}}
* {{vi}}{{zh}}{{cite web|url=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8/|title=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十二|accessdate=2012-08-26|archive-date=2014-03-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6081514/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58/|dead-url=yes}}
* {{zh}}{{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3.htm|title=國學導航─《殊域周咨錄》卷之七《南蠻‧占城》}}
* {{zh}}{{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3.htm|title=國學導航─《殊域周咨錄》卷之七《南蠻‧占城》|accessdate=2008-11-30|archive-date=2020-12-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8192424/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3.htm|dead-url=no}}
* {{zh}}{{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1.htm|title=國學導航─《殊域周咨錄》卷之五《南蠻‧安南》}}
* {{zh}}{{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1.htm|title=國學導航─《殊域周咨錄》卷之五《南蠻‧安南》|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8075153/http://www.guoxue123.com/biji/ming/syzzl/011.htm|archivedate=2008-12-08|accessdate=2008-11-30}}
*{{vi}}{{cite web|url=http://viethoc.org/eholdings/sach/vnsl.pdf|title=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史略》}}


==參見==
==參見==
第161行: 第180行:


{{start box}}
{{start box}}
|-style="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FFE4E1;"
|- style="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FFE4E1;"
|align="center" colspan="3"|'''制蓬峩'''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3"|'''制蓬峩'''
|-
|-
{{s-before|[[茶和布底]]}}
{{s-before|[[茶和布底]]}}
{{s-title|[[占君主列表#第十三王朝|占婆第十三王朝君主]]|約1360年-1390年}}
{{s-title|[[占君主列表#第十三王朝|占婆第十三王朝君主]]|約1360年-1390年}}
{{s-none|無|第十三王朝滅亡}}
{{s-none|無|第十三王朝滅亡}}
|-
|-
{{s-before|[[茶和布底]]}}
{{s-before|[[茶和布底]]}}
{{s-title|[[占君主列表#第十三王朝|占婆國王]]|約1360年-1390年}}
{{s-title|[[占君主列表#第十三王朝|占婆國王]]|約1360年-1390年}}
{{s-after|[[羅皚]]<br>([[第十四王朝 (占婆)|第十四王朝]])}}
{{s-after|[[羅皚]]<br>([[第十四王朝 (占婆)|第十四王朝]])}}
{{end box}}
{{end box}}


{{占婆君主}}
[[Category:戰爭身亡者]]

[[Category:亚洲战争身亡者]]
[[Category:占婆王]]
[[Category:占婆王]]

2024年8月23日 (五) 05:50的最新版本

制蓬峩/比那索爾
占婆國王
統治約1360年—1390年
前任茶和布底
繼任羅皚
出生
占婆
逝世1390年
大越海潮江
別名阿答阿者
朝代第十三王朝

制蓬峩越南语Chế Bồng Nga制蓬峩,?—1390年2月8日),又作制蓬峨,或即占婆歷史傳說裡的比那索爾占語:Binasuor)[注 1]中國明代典籍稱作阿答阿者阿荅阿者,是占婆國(占城)第十三王朝(1318年-1390年)的重要君王,被視為「英雄國君」,約1360年至1390年在位。即位後,制蓬峩矢志收復越南(大越國)以往奪取的占婆土地,整頓國內軍力,利用來自大越國的降叛者,多次發動對越戰爭,曾三度攻陷越都昇龍(1371年、1377年、1378年),擊斃過一位越南君主陳睿宗(1377年)。此外,制蓬峩與中國明朝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雙方使節往來頻繁。到1390年,制蓬峩最終戰死於對越交鋒中。

名字

[编辑]

制蓬峩乃是這位君主在越南語史料中出現的名字。其中「制」(Chế)音譯自「Cei」,意思是「叔」或「伯」;「蓬峩」音譯馬來語「Bunga」,意思是「花」。這一名字來源於西原埃地族嘉萊族的名字R'čăm B'nga(Anak Orang Cham Bunga,意思是「占婆人花之光輝」)。

他在占族歷史傳說裡以比那索爾占語Binasuor)之名出現[注 2]

在中國明代典籍裡,他以阿答阿者阿荅阿者(Ngo-ta Ngo-tchö)的名字登場。學者John K. Whimore指出,“阿答阿者”可能即是占婆君主的稱號“Raja di raja”(王中之王)。[1]

登位

[编辑]

有關制蓬峩的早年事跡不詳。據喬治·馬司培羅的考證,制蓬峩是繼茶和布底(約1342年至1360年在位)之後的占婆君主。至於他與茶和布底的關係如何,則不得而知。而較早的制蓬峩事跡的記載,是中國明代史籍裡說洪武二年農曆二月己巳(西曆1369年3月12日),「阿答阿者遣其臣虎都蠻貢虎、象、方物。」[2]喬治·馬司培羅認為他的即位應該在此事之前,因而姑且把他登位時間定於1360年。[3]學者John K. Whitmore認為,制蓬峩或許原是地方上的軍事將領,憑著對越戰功而獲得聲望。[4]

增強國力

[编辑]

制蓬峩即位後,有鑑於占婆被獨立後的大越國不斷蠶食,在時期,占婆陸續失去了廣平廣治順化(陳朝朝廷在此地設立順州、化州)等中地區。[5]制蓬峩銳意收復這些故地。適值與他同時期的越南陳裕宗皇帝荒淫逸樂,不修武備。這給予制蓬峩可乘之機。

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占婆的軍事力量,長久以來不及大越,至制蓬峩時形勢才有轉變:「占城以來,兵衆脆怯,我師(大越軍隊)至則挈家奔遁,或聚哭歸降,至蓬峩羅皚,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故常入寇,為我國患。」[6]越南近代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亦提到,制蓬峩為增強軍力,積極演習戰陣,訓練士卒,令軍士能刻苦耐勞。又設計出一套象陣戰鬥方法:作戰時得利,則驅象衝前,失利則以象殿後,阻擋敵軍。陳重金認為制蓬峩就是憑著有效的部署及用兵,遂得以令占婆軍力增強,在對越戰爭中往往取得優勢。[7]

1368年中國明朝成立,制蓬峩隨即派使入明,此舉有助占婆發展經濟。因對華交流,促進了占婆對外貿易,從而使大量財富流入國內,占婆乃獲得經濟利益。[8]

為了使對越作戰更有利,制蓬峩又相當禮遇大越國來降的人士。例如陳朝的宗室陳曉,因不滿黎季犛把持朝政,到投靠占婆。制蓬峩聽見他的到來,相當高興,並熱情招待,「發兵以迎,築館以處,呼為爺保君(意思是「尚父」),以賓禮待之」,因而深得陳曉的誠信,願意說出來降的因由,並想「賴他兵威」去影響大越國情。後來陳曉病故,制蓬峩感到痛惜,贈以重禮,又尊重他的意願,讓其遺體歸葬大越。可見制蓬峩相當重視來降者,並深明招攬之道。[9]

對越征戰

[编辑]
制蓬峩在位期間的占婆領土(1380年)。

早年戰況

[编辑]

在制蓬峩在位的早年,占婆已經與大越國陳氏有所衝突。1361年農曆三月,有一批「占城草賊」從海上進攻大越國的迤哩海門(今越南廣平省布澤縣),擄掠民眾,但被當地官府擊退。其後,大越朝廷派范阿窗臨平府知府,鎮守迤哩地區。次年(1362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化州(在今越南順化),陳朝派杜子平檢閱臨平、順化軍,並修築化州城。[10][11][12]

1365年農曆正月,化州舉行士女鞦韆戲習俗,在此之前占婆派軍隱藏在附近。鞦韆戲舉行時,占婆伏軍發難,擄掠民眾而回。[13][14]次年(1366年)農曆三月,占婆進攻臨平府,被知府范阿窗擊退。[15][16][12]

大越國陳氏被占婆連番入侵後,亦作出反擊行動。1367、68年之交,大越派陳世興杜子平領軍,準備攻伐占婆。大軍未出發前,於1368年農曆二月,占婆派使者牧婆摩到大越,要求歸還化州邊界。農曆四月,陳世興等進軍到占洞(今屬越南廣南省升平府),占婆採用伏軍戰術,大敗越軍,擒獲主將陳世興,杜子平率餘軍返回。[17][18][12][19]

三陷越都

[编辑]

在1370年代,制蓬峩對戰爭愈益激烈,曾三度攻破越都昇龍

第一次攻陷昇龍

[编辑]

制蓬峩在大越國反叛者楊日禮母親的協助下,首度攻陷昇龍。事緣是1370年,大越朝廷發生政變,國君楊日禮被臣下所廢,陳暊立為皇帝(即陳藝宗)。楊日禮母親不服,勾結占婆入寇。當時,大越國「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寇至無兵可禦」,國防極為鬆懈,制蓬峩乘此良機,便於1371年農曆閏三月,派軍從大安海門直搗昇龍城,當進軍到太祖津,大越皇帝陳藝宗出逃躲避。該月二十七日(西曆5月12日[20]),占軍攻破昇龍,並大肆破壞,焚毁宮殿,虜掠女子玉帛而歸。這起戰事,預示著越占兩國間將會激戰連場,正如後黎朝史官吳士連所說:「國家自此多事矣。」[21][22][23][24]

擊斃大越皇帝及第二次攻陷昇龍

[编辑]

大越朝廷受到此次侵侮,意圖報復,但卻招來國君戰死、制蓬峩第二度來攻破國都的大災難。當時的大越皇帝陳睿宗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占婆措施,積極備戰:1373年農曆八月,整頓軍隊,製造戰船,預備征占;農曆十二月,下詔聲稱要親征占婆;1374年農曆十月,下令其國內軍民,不許學習占語。1376年農曆六月,陳睿宗因占婆在前一月進攻化州,下詔「諸軍修戰器戰艦,以候親征占城之役」,雖有廷臣勸喻切勿親征,但睿宗不聽。其後調動清化乂安、演州軍民運送大批糧草到化州,上皇陳暊、陳睿宗更一同在白鶴江檢閱水步兩軍。此時,制蓬峩有意和解,跟化州守將杜子平聯絡,打算以黃金十盤奉送給陳氏朝廷。但杜子平卻吞沒款項,並向大越朝廷訛稱「蓬峩傲慢無禮,宜加兵討之。」陳睿宗因而下定決心。

1376、77年之交,大越發動征占戰事,投入軍隊共十二萬,水陸軍隊並進,由陳睿宗親自率領步兵。1377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23日[20]),越軍進入占婆尸耐港(越南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說在今越南歸仁市),連陷當地的石橋屯和倚忙洞。制蓬峩見戰況危急,就在占婆國都闍槃城外修築防禦工事,又設計誘敵,派臣下收婆摩詐降越南,訛稱「蓬峩已遁,但留空城,宜速進兵,無失機會。」陳睿宗果然中計,於次日(正月二十四日,西曆2月24日[20]),親自急行軍前進。雖然有將士勸喻他只須派人「持尺書問罪,以察虜情虛實」,但陳睿宗拒不接納。越軍魚貫式前進,前後隔絕,占軍從中間突擊,截斷越軍。越軍全線崩潰,陳睿宗皇帝及多員大將被擊殺,杜子平、黎季犛等將領都自行逃脫。占軍又生擒越軍裡的御溝王陳勗(後來制蓬峩以女妻之)。此一戰役,占婆重創大越,陳氏朝廷的上皇陳暊慌忙立陳睿宗子陳晛為帝(即陳廢帝)。

制蓬峩於該年農曆六月乘勝追擊。該月十一日(西曆7月16日[20]),進攻大越,而上皇陳暊已早有戒備,派軍到大安海口佈防。占軍便改由神符海口(在今越南寧平省)攻掠昇龍,次日(六月十二日,西曆7月17日[20])才撤出。占軍出海時遭遇風暴,士兵溺死甚眾。[25][26][27][28]

第三次攻陷昇龍

[编辑]

1378年,制蓬峩第三度攻破越都昇龍。該年農曆五月五日(西曆5月31日[20]),占軍帶同先前被俘的御溝王陳勗,出發入寇乂安府,行軍途中招降當地民眾,吸引到不少人接受占軍號命。農曆六月,占軍前進至大黃江,大越國將領杜子平無法抵禦,越軍潰敗。占軍進攻昇龍,殺越忠臣黎桷,並肆行擄掠而回。[29][30][31][32]

戰情膠著

[编辑]

踏入1380年代以後,交戰仍持續。雖然制蓬峩對大越的進攻依舊凌厲,但戰情未致一面倒,雙方呈膠著狀態。

1380年,農曆二月,制蓬峩招募大越國新平(今越南廣平省廣寧縣)、順化地區民眾侵寇乂安、演州,擄掠人民。農曆三月,占婆入寇清化一帶。大越上皇陳暊黎季犛率水軍、杜子平率步軍抵禦,在虞江(屬今越南清化省弘化縣)設樁佈防,與占軍對峙。農曆五月,黎季犛派阮金鰲杜也哥出戰。阮金鰲避敵折回,被黎季犛斬殺,於是越軍奮勇向前,制蓬峨在此戰中失利而回。[33][34][35][32]

1382年,占婆軍入寇清化,越將黎季犛在龍岱山(在清化省東山縣)駐兵,下屬阮多方在神投(在寧平安謨縣)海面佈防。占軍水陸並進,到達龍岱山,並登上山上投石,擊毁越方軍船多艘,阮多方不待上司黎季犛命令,離開鎮守地點,擊敗占軍,越軍各部隊於一同來攻,占軍大敗,逃入附近山林地區。越軍進行包圍,使之餓死的甚多,又焚毁占軍船隻。占軍餘眾奔逃,越軍乘勝追擊,至農曆三月,追到乂安而還。[36][37][38][32]

1383年農曆正月,大越朝廷命黎季犛率水師攻打占婆,但進軍途中遭風暴而回。農曆六月,制蓬峩再度策動攻勢,與首席大將羅皚率軍,陸行山路,直抵距離越都昇龍不遠的廣威鎮,震驚大越朝廷。上皇陳暊命將軍黎密溫率兵抵禦,占婆軍利用伏兵、象兵將之擊破,擒獲黎密溫。陳暊便留阮多方守衞國都,自己出逃避敵。占軍在大越境內逗留了數個月,至農曆十二月才撤退。[39][40][38][32]

1389年,大越陳朝剛發生皇位改易事件,先前的皇帝陳晛被黎季犛陷害罷黜,上皇陳暊立兒子陳顒陳順宗為帝,大越國內亦爆發多宗起義。制蓬峩於該年農年十月,率軍進攻清化古無,越將黎季犛來抵禦。占軍堰塞當地河流上游,越軍則在河裡佈防,雙方就此對峙二十日。占軍便隱藏象兵部隊,假裝拆除軍營撤走,黎季犛派出精兵追擊。此時,占軍在上游放瀉河水,貫向越軍,並出動象兵施襲。越軍因精兵已出,情況狼狽,於是潰敗,將領七十人戰死,占軍擒獲將領阮至(一作陳廷貴),黎季犛逃脫,其手下裨將范可永與阮多方見「我等孤軍,難於持久」,就率領餘眾一邊撤退,一邊虛張聲勢,令占軍不敢追趕。農曆十一月,大越朝廷派出陳渴真率軍防禦,在黃江(位於越南河南省的一段紅河)與占軍相遇。陳渴真認為這裡沒有可戰之地,唯有退守到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興安省境內等地)。而陳廢帝弟弟陳元耀為了替兄報仇,率眾歸附占婆。[41][42][43][44]

戰死

[编辑]

1390年農曆正月,制蓬峩與反叛大越國陳元耀一同率領船艦百餘艘,前往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興安省境內),觀察越軍情況。制蓬峩所乘的船隻塗上綠色,以作辨認。當所有船隻尚未會合時,制蓬峩的一位臣僚波漏稽因事被切責,畏罪降附越軍,並指示越軍知道制蓬峩所身處的綠色船艦。越將陳渴真立即命令軍中,用火器轟擊該船,制蓬峩即時斃命,「貫於船而死」,當日是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8日[20])。制蓬峩死時,船上眾人震驚哭泣,軍潰散,陳元耀卻第一時間割下他的頭顱,獻給越軍。這時越軍將士為了爭奪制蓬峩的首級,發生混亂,陳元耀被殺,陳渴真派屬下黎克謙將首級帶到附近的上皇陳暊軍營,時值夜半,漏下三鼓,熟睡中的陳暊剛收到消息時,還以為是占軍來襲,當知道是取得宿敵制蓬峩首級後,便歡喜得召集群臣觀看,並說:「我與蓬峩相持久矣,今日始得相見,何異漢高祖項羽首!天下定矣。」而占軍大將羅皚則尋回制蓬峩屍身,隨即進行火葬,然後率領殘餘部隊邊戰邊退。

制蓬峩雖然最終戰死,但越占邊境上的乂安、新平(今越南廣平省廣寧縣)、順化等地,仍有不少居民支持占婆,四散遊擊,連大越朝廷也一時難以抵禦。[45][46][43][47]

占婆大將羅皚回國後,自立為王,而制蓬峩的兒子制麻奴㐌難及制山拏因擔心生命安全,便投靠大越。制麻奴㐌難獲封為校正侯,山拏獲封為亞侯。[48][46][49][47]

※《明實錄》及《明史》等中國典籍則稱阿答阿者是被臣下閣勝(即羅皚)所弒。[50][51]喬治·馬司培羅則認為這是錯誤。[49]

對明關係

[编辑]

向明稱臣入貢

[编辑]

元代時,占婆政權關係不佳,元世祖時期曾經與其發生戰爭[52]。在政權建立之後,制蓬峩(在中國典籍裡稱作阿答阿者)與之關係非常親密。《明史》及《明實錄》等記載,在政權剛建立的洪武二年農曆正月乙卯二十日(西曆1369年2月26日[20]),明太祖將他即皇帝位消息,通知占城。農曆二月己巳四日(1369年3月12日[20]),制蓬峩派遣使者虎都蠻前往朝貢,致送虎、象及土產方物。辛未六日(西曆3月14日[20]),明太祖給予制蓬峩璽書,稱「誠意至篤,朕甚嘉焉」,以答謝其親善之誼。同年十二月甲戌(1370年1月11日[20]明太祖派遣管勾甘路景賢前往占城,封為占城國王。之後,制蓬峩在位的時期裡,雙方時常派遣使者往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農曆四月,明太祖因為占城王奪取真臘的貢品等事,命令董紹前往譴責,但是因為占婆使者先到,就將董紹召回,後來制蓬峩再度派遣使者謝罪,占明兩國又回復以往關係。到1390年,根據中國典籍記載,明朝認為占婆首將閣勝(即羅皚)殺害阿答阿者,並控制政權,明太祖因而拒絕羅皚派遣的使者朝貢,並中斷關係達7年。[53][54][55]

明朝對占越交戰的態度

[编辑]

戰爭時,明太祖保持中立態度,呼籲兩國停戰。

洪武四年七月,制蓬峩派使者向明太祖請求提供兵器等協助,以阻止安南的侵略。而明太祖拒絕此要求,以「占城、安南並事朝廷,同奉正朔」的立場要求雙方停戰。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制蓬峩派使者向明太祖獻上戰勝安南的戰功,明太祖再次要求雙方「各宜罷兵息民,毋相侵擾」。洪武十年(1377年)農曆正月,陳睿宗在與占婆戰役中被擊殺後,洪武十二年(1379年)農曆九月制蓬峩的使者來到應天時,遭到中書省的漠視,後來明太祖獲知後,責罪丞相胡惟庸汪廣洋,明太祖並再次要求雙方和解休兵。洪武十三年(1380年)農曆九月,明太祖趁占婆水軍在戰爭中失利的時候,對占婆使者表示「如必驅兵苦戰,勝負不可知,而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來勸雙方休兵。但縱使明朝不斷從中調停,也無法扭轉占越兩國交戰頻仍的局勢。[53][54][56]

平定海寇

[编辑]

洪武六年(1373年),占婆以東沿海有海寇張汝厚、林福出沒,他們自稱「元帥」,劫掠海上。制蓬峩親自將之殲滅,然後將所獲得的海寇船隻二十艘、蘇木七萬斤,以及俘虜等等,連同土產方物、奏表,由使節陽寶摩訶八的悅文旦,於農曆八月戊戌二十九日(西曆9月16日)[20],進呈於明朝政府。明太祖對於制蓬峩成功除害,深表嘉許,並致送制蓬峩織金文綺紗羅四十匹,使節亦獲贈禮。[57][58]

鑄造貨幣

[编辑]

中國學者編成的《越南歷史貨幣》裡指出,有著作認為制蓬峩時期曾鑄造一種式銅錢,名為「天聖元寶」。[59]它的式樣,是直徑約23至24毫米,穿寬約6至7毫米,厚約1.1至1.5毫米,重約2.2至3.6,錢文使用真書篆書,旋讀。[60]

家庭

[编辑]

評價

[编辑]

越南古今史家,對於制蓬峩所擁有的實力與氣魄,均無所置疑。如編撰《大越史記全書》的古代史官,便對制蓬峩時代的占婆越南陳朝作出比較,認為前者是經歷國家衰落之後,「生聚教訓,漸革舊俗,勇悍耐苦」,後者則是「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因而讓制蓬峩有可乘之機,終致成為大越國的「國患」。[61]。到近代,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制蓬峩是占婆的一位「英雄國君」,因他致力於整頓國力,對軍事「部署得當、用兵得法」,因而在交戰史中一鸣驚人,「占城之軍自此甚強,後來曾數次攻陷昇龍城,使陳朝君臣幾番驚駭!」[7]

在西方學界,則對制蓬峩的看法存有分歧。英國學者D.G.E. 霍爾(D.G.E Hall)指出,若果根據喬治·馬司培羅的《占婆史》的描述,制蓬峩治下的占婆,國力可謂達到頂點;不過另一位學者G·賽代斯(Cɶdès)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制蓬峩的凌厲聲勢僅屬占婆國的落日餘暉,因為相比起大越國的蓬勃活力和人口壓力,制蓬峩就算採取軍事行動也未能應付時局,而且難有前途。但D.G.E. 霍爾認為,無論如何,制蓬峩時期,始終都令大越國處於惶恐狀態。[62][63]

注釋

[编辑]
  1. ^ 占婆歷史傳說裡有「比那索爾」之名(G·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5頁)。
  2. ^ 占婆歷史傳說裡有「比那索爾」之名(G·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5頁)。

引用來源

[编辑]
  1. ^ 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Chế Bồng Nga” and Fourteenth-century Chama”, pp.168-203, in Tran Ky Phuong and Bruce M. Lockhart ed,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NUS press, Singapore, 2011
  2. ^ 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年二月己巳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552頁。
  3.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94頁。
  4. ^ 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in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p.187.  NUS press.
  5. ^ 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十五章第一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634-637頁。
  6.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7頁。
  7. ^ 7.0 7.1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2頁。
  8. ^ John K. Whitmore: The Last Great King of Classical Southeast Asia in The Cham of Vietnam: history, society and art, p.188.  NUS press.
  9. ^ 范丕建《南天忠義實錄‧陳朝二十五人‧陳曉》,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六冊《筆記小類》,45-46頁。
  10.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頁。
  11.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三年至五年。
  12. ^ 12.0 12.1 12.2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4頁。
  13.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4頁。
  14.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八年春正月。
  15.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5頁。
  16.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九年春三月。
  17.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裕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32-436頁。
  18.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裕宗大治十年冬十二月、十一年二月。
  19. ^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1-122頁。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21.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頁。
  22.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藝宗紹慶二年閏三月。
  23.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5頁。
  24. ^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3頁。
  25. ^ 25.0 25.1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睿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5-449頁。
  26.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睿宗隆慶元年至五年。
  27.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97頁。
  28. ^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124-125頁。
  29.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3頁。
  30.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二年夏五月。
  31. ^ 31.0 31.1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7頁。
  32. ^ 32.0 32.1 32.2 32.3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5頁。
  33.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5頁。
  34.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四年二月。
  35.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7-98頁。
  36.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頁。
  37.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六年二月。
  38. ^ 38.0 38.1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8頁。
  39.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457頁。
  40.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陳帝晛昌符七年。
  41.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2-463頁。
  42.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二年。
  43. ^ 43.0 43.1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9-100頁。
  44. ^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7頁。
  45.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4頁。
  46. ^ 46.0 46.1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一,陳順宗光泰三年。
  47. ^ 47.0 47.1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8頁。
  48. ^ 48.0 48.1 48.2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順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5頁。
  49. ^ 49.0 49.1 49.2 49.3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01頁。
  50. ^ 《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68頁。
  51. ^ 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8385頁。
  52. ^ 宋濂等《元史》卷二百十列,傳第九十七,外夷三《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4660-4664頁。
  53. ^ 53.0 53.1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北京中華書局校注本,8383-8385頁。
  54. ^ 54.0 54.1 散見於《明實錄‧太祖實錄》,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2-568頁。
  55.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第十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3-101頁。
  56.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5-99頁。
  57. ^ 《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六年八月戊戌條,茲據《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58頁。
  58. ^ 喬治·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九章,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96頁。
  59. ^ 《越南歷史貨幣》,中國金融出版社,24頁。
  60. ^ 《越南歷史貨幣》,中國金融出版社,128頁。
  61.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藝宗皇帝》及《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2及457頁。
  62. ^ D.G.E. Hall: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Published by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68), Part 1, Chapter 8, P.193-194.
  63. ^ G· 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394-396頁。

參考文獻

[编辑]

參考網頁

[编辑]

參見

[编辑]
制蓬峩
前任:
茶和布底
占婆第十三王朝君主
約1360年-1390年

原因:第十三王朝滅亡
前任:
茶和布底
占婆國王
約1360年-1390年
繼任:
羅皚
第十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