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澄波: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周宥均留言 | 贡献
 
(未显示20个用户的2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honorific_prefix =
| honorific_prefix =
| name =陳澄波
| name = 陳澄波
| honorific_suffix =
| honorific_suffix =
| image = Chen Chengpo nd.jpg
| image = Chen Chengpo nd.jpg
| image_size = 220px
| image_size = 220px
| alt =
| alt =
| caption =
| caption =
| native_name =
| native_name =
| native_name_lang =
| native_name_lang =
| birth_name =
| birth_name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95|2|2}}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95|2|2}}
| birth_place = {{QING|福建臺灣省}}[[臺南府]][[嘉義縣 (清朝)|嘉義縣]]
| birth_place = {{QING|福建臺灣省}}[[臺南府]][[嘉義縣 (清朝)|嘉義縣]]
| disappeared_date =
| disappeared_date =
| disappeared_place =
| disappeared_place =
| disappeared_status =
| disappeared_status =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47|3|25|1895|2|2}}{{executed}}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47|3|25|1895|2|2}}{{executed}}
| death_place = {{ROC|臺灣省}}[[嘉義市 (1945年-1950年)|嘉義市]][[新西區]][[嘉義車站]]前
| death_place = {{ROC|臺灣省}}[[嘉義市 (1945年-1950年)|嘉義市]][[新西區]][[嘉義車站]]前
| death_cause = [[槍決]]
| death_cause = [[槍決]]
| body_discovered =
| body_discovered =
| resting_place =
| resting_place =
| resting_place_coordinates =
| resting_place_coordinates =
| monuments =
| monuments =
| residence =
| residence =
| nationality = {{QING}}(1895年2月2日-1895年5月8日)<br>{{JPN-EMP}}(1895年5月8日-1945年10月25日)<br>{{ROC}}(1945年10月25日-1947年3月25日)
| nationality = {{QING}}(1895年2月2日-1895年5月8日)<br>{{JPN-EMP}}(1895年5月8日-1945年10月25日)<br>{{ROC}}(1945年10月25日-1947年3月25日)
| language = [[臺語]]、[[日語]]、[[華語]]
| language = [[臺語]]、[[日語]]、[[華語]]
| ancestor =
| ancestor =
| other_names =
| other_names =
| ethnicity = [[台灣人]]
| ethnicity = [[台灣人]]
| citizenship =
| citizenship =
| education = [[東京藝術大學|東京美術學校]]<br/>[[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education = [[東京藝術大學|東京美術學校]]<br/>[[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alma_mater =
| alma_mater =
| occupation = [[畫家]]、[[議員]]
| occupation = [[畫家]]、[[議員]]
| years_active =
| years_active =
| employer =
| organization = [[赤島社]]<br/>[[台陽美術協會]]
| employer =
| agent =
| organization = [[赤島社]]<br/>[[台陽美術協會]]
| known_for =
| agent =
| notable_works = 〈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嘉義街外(一) )<br/>〈街頭の夏氣分〉(現稱:夏日街景)<br/>〈夏日街景〉{{.w}}〈嘉義公園〉<br/>〈淡水〉{{.w}}〈淡水夕照〉
| known_for =
| style =
| notable_works = 〈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嘉義街外(一) )<br/>〈街頭の夏氣分〉(現稱:夏日街景)<br/>〈夏日街景〉{{.w}}〈嘉義公園〉<br/>〈淡水〉{{.w}}〈淡水夕照〉
| influences = [[石川欽一郎]]
| style =
| influenced =
| influences = [[石川欽一郎]]
| home_town = [[臺灣]][[嘉義]]
| influenced =
| salary =
| home_town = [[臺灣]][[嘉義]]
| net_worth =
| salary =
| height =
| net_worth =
| hair_color =
| height =
| eye_color =
| hair_color =
| measurements =
| eye_color =
| weight =
| measurements =
| television =
| weight =
| title =
| television =
| term =
| title =
| predecessor =
| term =
| successor =
| predecessor =
| party = [[中國國民黨]](1946-1947)
| successor =
| movement =
| party =
| opponents =
| movement =
| boards =
| opponents =
| religion =
| boards =
| denomination =
| religion =
| criminal_charge =
| denomination =
| criminal_penalty =
| criminal_charge =
| criminal_status =
| criminal_penalty =
| spouse = [[張捷 (1899年)|張捷]]
| criminal_status =
| partner =
| spouse = [[張捷 (1899年)|張捷]]
| children = 陳紫薇(長女)<br/> 陳碧女(次女)<br/> 陳重光(長子)<br/>陳白梅(三女)<br/>陳前民(次子)
| partner =
| parents =
| children = 陳紫薇(長女)<br/> 陳碧女(次女)<br/> 陳重光(長子)<br/>陳白梅(三女)<br/>陳前民(次子)
| relatives =
| parents =
| callsign =
| relatives =
| awards =
| callsign =
| signature =
| awards =
| signature_alt =
| signature =
| signature_size =
| signature_alt =
| module =
| signature_size =
| module2 =
| module =
| module3 =
| module2 =
| module4 =
| module3 =
| module5 =
| module4 =
| module6 =
| module5 =
| website =
| module6 =
| footnotes =
| website =
| box_width =
| footnotes =
| box_width =
}}
}}
{{Taiwanese
{{Taiwanese
第96行: 第96行:
| portugues =
| portugues =
}}
}}

'''陳澄波'''({{lang-nan-tw|Tân Têng-pho}},{{bd|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catIdx=C陳}}),台灣嘉義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及[[台灣戰後時期|戰後時期]]油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1926年以一幅《{{lang|ja|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槍決]]於[[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86|title=陳澄波─臺灣大百科全書|accessdate=2018-05-14|author=文化部|date=2009-09-24|publisher=|archive-date=2021-04-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6195215/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86|dead-url=no}}</ref>。
'''陳澄波'''({{lang-nan-tw|Tân Têng-pho}},{{bd|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catIdx=C陳}}),台灣嘉義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及[[台灣戰後時期|戰後時期]]油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1926年以一幅《{{lang|ja|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槍決]]於[[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86|title=陳澄波─臺灣大百科全書|accessdate=2018-05-14|author=文化部|date=2009-09-24|publisher=|archive-date=2021-04-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6195215/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86|dead-url=no}}</ref>。


== 生平 ==
== 生平 ==
===童年與求學===
=== 童年與求學 ===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嘉義縣 (清朝)|嘉義]],父親陳守愚為清朝[[舉人]],曾受聘在外為[[私塾]]先生。家境清寒。母親早亡,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童年在私塾受漢文教育,13歲入[[公學校]],再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NoteTag|1=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之前身。}},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嘉義縣 (清朝)|嘉義]],父親陳守愚為清朝[[舉人]],曾受聘在外為[[私塾]]先生。家境清寒。母親早亡,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童年在私塾受漢文教育,13歲入[[公學校]],再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NoteTag|1=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之前身。}},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File:陳守愚.jpg|thumb|陳澄波的父親陳守愚(1867-1909)]]
[[File:陳守愚.jpg|thumb|陳澄波的父親陳守愚(1867-1909)]]
從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當時臺灣的畫家圈普遍以作品入選日本[[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為榮,因為當時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畫家能得到有史以來最高的聲望與地位,也是臺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於是陳澄波發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大畫家。進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陳澄波在著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的教學指導之下,學習到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
從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當時臺灣的畫家圈普遍以作品入選日本[[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為榮,因為當時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畫家能得到有史以來最高的聲望與地位,也是臺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於是陳澄波發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大畫家。進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陳澄波在著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的教學指導之下,學習到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


===初任教職===
=== 初任教職 ===
1917年,從國語學校畢業,任教於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NoteTag|1=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嘉義市東區崇文國民小學]]的前身。}}擔任[[訓導]]一職。1920年到[[水堀頭]]公學校{{NoteTag|1=水堀頭公學校,今嘉義縣[[水上鄉|水上]]國民小學的前身。}}擔任[[教諭]]。
1917年,從國語學校畢業,任教於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NoteTag|1=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嘉義市東區崇文國民小學]]的前身。}}擔任[[訓導]]一職。1920年到[[水堀頭]]公學校{{NoteTag|1=水堀頭公學校,今嘉義縣[[水上鄉|水上]]國民小學的前身。}}擔任[[教諭]]。


1921年至1923年,任教於[[臺南州]]水上公學校擔任教諭,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1921年至1923年,任教於[[臺南州]]水上公學校擔任教諭,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赴日(當時內地)進修===
=== 赴日內地進修===
1924年(大正13年),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ref name="人士鑑1937">{{cite book|title=陳澄波|title=臺灣人士鑑|year=1937|publisher=臺灣新民報社}}</ref>,是早期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之一。
1924年(大正13年),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ref name="人士鑑1937">{{cite book|title=陳澄波{{!}}臺灣人士鑑|year=1937|publisher=臺灣新民報社}}</ref>,是早期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之一。


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一)〉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臺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之後也多次入選。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家中兩本關於梵谷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一)〉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臺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之後也多次入選。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家中兩本關於梵谷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第121行: 第120行:
1929年(昭和4年)3月,完成研究科學業<ref name="人士鑑1937"/>。另一方面,在學期間陳氏同時也在[[本鄉洋畫研究所|本鄉研究所]]從事研究<ref name="人士鑑1937"/>。
1929年(昭和4年)3月,完成研究科學業<ref name="人士鑑1937"/>。另一方面,在學期間陳氏同時也在[[本鄉洋畫研究所|本鄉研究所]]從事研究<ref name="人士鑑1937"/>。


===舉家遷上海擔任教員===
=== 舉家遷上海擔任教員 ===
[[File:1937 Tâi-iông Art Exhibition artists and supporters.jpg|250px|thumb|「[[臺陽美術協會]]」成員於1937年的合影,右起第4人為陳澄波。]]
[[File:1937 Tâi-iông Art Exhibition artists and supporters.jpg|250px|thumb|「[[臺陽美術協會]]」成員於1937年的合影,右起第4人為陳澄波。]]
在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和中國畫家[[王濟遠]]相識,在研究所畢業後,經王的介紹受聘至中華民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新華藝專]]與[[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藝專]]任教,也曾擔任上海市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的西畫審查員,參加各種展覽。1931年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他以一幅畫作「清流」獲選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在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和中國畫家[[王濟遠]]相識,在研究所畢業後,經王的介紹受聘至中華民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新華藝專]]與[[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藝專]]任教,也曾擔任上海市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的西畫審查員,參加各種展覽。1931年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他以一幅畫作「清流」獲選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第129行: 第128行:
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各地發生反日浪潮,日本人在中國的處境艱難,而臺灣人則同樣被視為日籍人士,處處受到排擠,陳澄波擔心家人安危,於是先讓家人返台避難。
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各地發生反日浪潮,日本人在中國的處境艱難,而臺灣人則同樣被視為日籍人士,處處受到排擠,陳澄波擔心家人安危,於是先讓家人返台避難。


===返回臺灣===
=== 返回臺灣 ===
1933年(昭和8年),返臺與[[楊三郎 (畫家)|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立石鐵臣]]、[[陳清汾]]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
1933年(昭和8年),返臺與[[楊三郎 (畫家)|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立石鐵臣]]、[[陳清汾]]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


1945年,二戰结束,因為陳澄波曾於中國上海任教3年多,能夠說[[華]],因此被推任為嘉義市各界籌組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
1945年,二戰结束,因為陳澄波曾於中國上海任教3年多,能夠說語,因此被推任為嘉義市各界籌組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


194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當選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今嘉義市議會)議員,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
194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當選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今嘉義市議會)議員,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


===二二八事件遇害===
=== 二二八事件遇害 ===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2日嘉義市區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軍隊由於人數不足,反而被民眾組成的嘉義民兵圍困,轉而退守至嘉義水上機場內,游擊式的攻擊附近區域。嘉義地方仕紳希望平息事端,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出面調停,推派[[潘木枝]]、[[盧鈵欽]]、[[柯麟 (嘉義市參議員)|柯麟]]、陳澄波、[[邱鴛鴦]]、[[劉傳來]](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怎知一行人一到機場,便遭到國民黨軍隊拘禁並受到嚴刑拷打,被逼迫承認煽動暴動。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等待援軍,時至3月12日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羅迪光]]得知援軍[[陸軍二十一師]]已經接近嘉義,便離開水上機場進入市區,反而開始拘捕[[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中其餘的臺籍人士,同時劫掠平民搶奪財物<ref>{{Cite web |url=http://lcdn.rimg.tw/228tuioe/027b4921.pdf |title=王昭文,2000,〈燃燒的鳳凰花──228事件中的嘉義〉,《台灣教會公報》 |access-date=2015-07-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11075804/http://lcdn.rimg.tw/228tuioe/027b4921.pdf |archive-date=2015-07-11 |dead-url=yes }}</ref>。3月25日上午,陳澄波與其餘被捕的人犯被推上軍車,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羞辱式的遊街至火車站前,根據其陳澄波的子女[[陳碧女]]與陳重光的口述歷史紀錄,他們回憶當時情景<ref name=cwblog>{{Cite web |url=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1067 |title=天下獨立評論:陳澄波.二二八.此恨綿綿無盡期 |access-date=2015-02-05 |archive-date=2020-11-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8091136/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1067 |dead-url=no }}</ref>,他們一聽說遭到逮捕多日的父親被遊街示眾,便趕忙上街尋找,正好在嘉義噴水池附近見到父親被押在軍車上,像犯人一樣手被反綁,他緊跟著隊伍行進,忽然間陳碧女跟父親視線交錯,剎那間她已明白結果,他們倆緊跟在車隊後方,遊街隊伍在靠近火車站前還沒有停車,先是以機槍掃射車站前廣場<ref name=cwblog/>,廣場上的人們紛紛逃竄之後,人犯被推下軍車後,陳碧女上前向士兵求饒放過他父親,士兵將她一腳踢開一一開始執行槍決,他的父親陳澄波是最後一個,那個[[國民政府]]士兵距離他約3公尺,開的第一槍沒打到,上前開第二槍貫穿胸膛<ref name=cwblog/>,陳澄波向前倒下,享年52歲。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2日嘉義市區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軍隊由於人數不足,反而被民眾組成的嘉義民兵圍困,轉而退守至嘉義水上機場內,游擊式的攻擊附近區域。嘉義地方仕紳希望平息事端,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出面調停,推派[[潘木枝]]、[[盧鈵欽]]、[[柯麟 (嘉義市參議員)|柯麟]]、陳澄波、[[邱鴛鴦]]、[[劉傳來]](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怎知一行人一到機場,便遭到國民黨軍隊拘禁並受到嚴刑拷打,被逼迫承認煽動暴動。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等待援軍,時至3月12日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羅迪光]]得知援軍[[陸軍二十一師]]已經接近嘉義,便離開水上機場進入市區,反而開始拘捕[[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中其餘的臺籍人士,同時劫掠平民搶奪財物<ref>{{Cite web |url=http://lcdn.rimg.tw/228tuioe/027b4921.pdf |title=王昭文,2000,〈燃燒的鳳凰花──228事件中的嘉義〉,《台灣教會公報》 |access-date=2015-07-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11075804/http://lcdn.rimg.tw/228tuioe/027b4921.pdf |archive-date=2015-07-11 |dead-url=yes }}</ref>。3月25日上午,陳澄波與其餘被捕的人犯被推上軍車,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羞辱式的遊街至火車站前,根據其陳澄波的子女[[陳碧女]]與陳重光的口述歷史紀錄,他們回憶當時情景<ref name=cwblog>{{Cite web |url=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1067 |title=天下獨立評論:陳澄波.二二八.此恨綿綿無盡期 |access-date=2015-02-05 |archive-date=2020-11-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8091136/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1067 |dead-url=no }}</ref>,他們一聽說遭到逮捕多日的父親被遊街示眾,便趕忙上街尋找,正好在嘉義噴水池附近見到父親被押在軍車上,像犯人一樣手被反綁,他緊跟著隊伍行進,忽然間陳碧女跟父親視線交錯,剎那間她已明白結果,他們倆緊跟在車隊後方,遊街隊伍在靠近火車站前還沒有停車,先是以機槍掃射車站前廣場<ref name=cwblog/>,廣場上的人們紛紛逃竄之後,人犯被推下軍車後,陳碧女上前向士兵求饒放過他父親,士兵將她一腳踢開一一開始執行槍決,他的父親陳澄波是最後一個,那個[[國民政府]]士兵距離他約3公尺,開的第一槍沒打到,上前開第二槍貫穿胸膛<ref name=cwblog/>,陳澄波向前倒下,享年52歲。


==後==
=== 身 ===
[[File:陳澄波遇害時所穿著之襯衫.jpg|thumb|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受難時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刀痕彈孔清晰可見。曾於[[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後由其後代捐贈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保存。]]
[[File:陳澄波遇害時所穿著之襯衫.jpg|thumb|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受難時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刀痕彈孔清晰可見。曾於[[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後由其後代捐贈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保存。]]
[[File:1947 陳澄波.jpg|thumb|250px|妻子[[張捷 (1899年)|張捷]]拍攝的陳澄波遺體照]]
[[File:1947 陳澄波.jpg|thumb|250px|妻子[[張捷 (1899年)|張捷]]拍攝的陳澄波遺體照]]
第148行: 第147行:
直到1987年7月15日,施加在臺灣的[[臺灣省戒嚴令]]終於解除,[[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在受難家屬與民權人士不斷奔走之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於1993年2月21日成立,宗旨為彌合二二八事件歷史傷口,撫慰受難者及家屬,並促進社會和諧。
直到1987年7月15日,施加在臺灣的[[臺灣省戒嚴令]]終於解除,[[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在受難家屬與民權人士不斷奔走之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於1993年2月21日成立,宗旨為彌合二二八事件歷史傷口,撫慰受難者及家屬,並促進社會和諧。


2023年[[飛人集社劇團]]將[[張捷 (1899年)|張捷]]在陳澄波死後努力藏畫保留1萬8000多件陳澄波作品讓陳澄波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的故事改編為舞台劇《藏畫》。<ref>[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03130034.aspx 陳澄波妻子藏畫萬幅避過動亂年代 故事搬上舞台],中央社,2023-3-13</ref>
2023年[[飛人集社劇團]]將[[張捷 (1899年)|張捷]]在陳澄波死後努力藏畫保留1萬8000多件陳澄波作品讓陳澄波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的故事改編為舞台劇《藏畫》。<ref>[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03130034.aspx 陳澄波妻子藏畫萬幅避過動亂年代 故事搬上舞台] {{Wayback|url=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03130034.aspx |date=20230314005318 }},中央社,2023-3-13</ref>


== 藝術成就 ==
== 藝術成就 ==
第187行: 第186行:
== 作品 ==
== 作品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File:嘉義町中 1926帝展.jpg|《嘉義の町中》,現名《[[嘉義街外]](一)》/ 1926年/ 畫布、油彩。入選1926年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原作於二二八事件波及而佚失,現存黑白照片。
File:嘉義町中 1926帝展.jpg|《嘉義の町中》,現名《[[嘉義街外|嘉義街外(一)]]》/ 1926年/ 畫布、油彩。入選1926年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原作於二二八事件波及而佚失,現存黑白照片。
File:Chen 1927b Chiayi.jpg|left|《嘉義街外(二)》/1927年/ 畫布、油彩/ 64×53厘米
File:Chen 1927b Chiayi.jpg|left|《[[嘉義街外|嘉義街外(二)]]》/1927年/ 畫布、油彩/ 64×53厘米
File:Chen Chengpo nd, b.jpg|《[[廟口]]》 /年代未詳/ 畫布·油彩/ 59×70.5 cm
File:Chen Chengpo nd, b.jpg|《[[廟口]]》 /年代未詳/ 畫布·油彩/ 59×70.5 cm
File:陳澄波〈嘉義公園〉.jpg|《[[嘉義遊園地]]》/1937年/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File:陳澄波〈嘉義公園〉.jpg|《[[嘉義遊園地]]》/1937年/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第228行: 第227行:
;來源
;來源
{{reflist|2}}
{{reflist|2}}



;書籍
;書籍
第266行: 第264行:
{{commonscat|Chen Cheng-po}}
{{commonscat|Chen Cheng-po}}
*[http://www.lianggallery.com/?portfolio=%E9%99%B3%E6%BE%84%E6%B3%A2 陳澄波 - 尊彩藝術中心] {{Wayback|url=http://www.lianggallery.com/?portfolio=%E9%99%B3%E6%BE%84%E6%B3%A2 |date=20210406195341 }}
*[http://www.lianggallery.com/?portfolio=%E9%99%B3%E6%BE%84%E6%B3%A2 陳澄波 - 尊彩藝術中心] {{Wayback|url=http://www.lianggallery.com/?portfolio=%E9%99%B3%E6%BE%84%E6%B3%A2 |date=20210406195341 }}
*[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index.php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Wayback|url=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index.php |date=20220122104118 }}
*[https://chengpo.org/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Wayback|url=https://chengpo.org/ |date=20240405204439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chenchengpo/chenchengpo.htm 國立臺灣大學,視覺素養:陳澄波 (1895 - 1947)] {{Wayback|url=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chenchengpo/chenchengpo.htm |date=20210411052449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chenchengpo/chenchengpo.htm 國立臺灣大學,視覺素養:陳澄波 (1895 - 1947)] {{Wayback|url=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chenchengpo/chenchengpo.htm |date=20210411052449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01091108/http://web.cca.gov.tw/tdg/1/start.htm 臺灣美術全集,cca.gov.tw]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01091108/http://web.cca.gov.tw/tdg/1/start.htm 臺灣美術全集,cca.gov.tw]
第283行: 第281行:
{{决澜社}}
{{决澜社}}
{{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
{{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Chen陳}}


{{DEFAULTSORT:Chen陳}}
[[Category:陳姓|C澄]]
[[Category:陳姓|C澄]]
[[Category:嘉義市人]]
[[Category:嘉義市人]]
[[Category:閩南裔臺灣人|陳]]
[[Category:閩南裔臺灣人|陳]]
[[Category:清治臺灣出生人物]]
[[Category:清治臺灣出生]]
[[Category: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
[[Category: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
[[Category:赴日本內地求學的日治臺灣人]]
[[Category:赴日本內地求學的臺灣人]]
[[Category:東京藝術大學校友]]
[[Category:東京藝術大學校友]]
[[Category:臺灣日治時期畫家]]
[[Category:臺灣日治時期畫家]]
[[Category:在中華民國的日治臺灣人]]
[[Category:在中華民國的日治臺灣人]]
[[Category:嘉義市議員]]
[[Category:藝術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嘉義市參議會議員]]
[[Category:中國國民黨黨員]]
[[Category:中國國民黨黨員]]
[[Category:被槍決的台灣人]]
[[Category:被槍決的台灣人]]
第301行: 第300行:
[[Category:被中華民國處決的台灣人]]
[[Category:被中華民國處決的台灣人]]
[[Category:二二八事件受難者]]
[[Category:二二八事件受難者]]
[[Category:藝術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2024年12月17日 (二) 19:58的最新版本

陳澄波
出生(1895-02-02)1895年2月2日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南府嘉義縣
逝世1947年3月25日(1947歲—03—25)(52歲) 處決
 中華民國臺灣省嘉義市新西區嘉義車站
死因槍決
国籍 大清(1895年2月2日-1895年5月8日)
 大日本帝国(1895年5月8日-1945年10月25日)
 中華民國(1945年10月25日-1947年3月25日)
民族台灣漢人
语言臺語日語華語
教育程度東京美術學校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职业畫家議員
组织赤島社
台陽美術協會
知名作品〈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嘉義街外(一) )
〈街頭の夏氣分〉(現稱:夏日街景)
〈夏日街景〉 · 〈嘉義公園〉
〈淡水〉 ·
〈淡水夕照〉
家乡臺灣嘉義
政党中國國民黨(1946-1947)
配偶張捷
儿女陳紫薇(長女)
陳碧女(次女)
陳重光(長子)
陳白梅(三女)
陳前民(次子)
受影响于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陳澄波
台語白話字Tân Têng Pho

陳澄波臺灣話Tân Têng-pho,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嘉義人,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油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槍決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1]

生平

[编辑]

童年與求學

[编辑]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嘉義,父親陳守愚為清朝舉人,曾受聘在外為私塾先生。家境清寒。母親早亡,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童年在私塾受漢文教育,13歲入公學校,再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註 1],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陳澄波的父親陳守愚(1867-1909)

從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當時臺灣的畫家圈普遍以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為榮,因為當時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畫家能得到有史以來最高的聲望與地位,也是臺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於是陳澄波發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大畫家。進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陳澄波在著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的教學指導之下,學習到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

初任教職

[编辑]

1917年,從國語學校畢業,任教於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註 2]擔任訓導一職。1920年到水堀頭公學校[註 3]擔任教諭

1921年至1923年,任教於臺南州水上公學校擔任教諭,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赴日本內地進修

[编辑]

1924年(大正13年),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2],是早期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之一。

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一)〉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臺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之後也多次入選。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家中兩本關於梵谷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1927年畫有〈玉山遠眺〉,後來送給學生歐陽文[3]

同年3月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陳澄波選擇升上該校研究科[2],期間曾於臺灣、日本、中國各地參加各種展覽。

1929年(昭和4年)3月,完成研究科學業[2]。另一方面,在學期間陳氏同時也在本鄉研究所從事研究[2]

舉家遷上海擔任教員

[编辑]
臺陽美術協會」成員於1937年的合影,右起第4人為陳澄波。

在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和中國畫家王濟遠相識,在研究所畢業後,經王的介紹受聘至中華民國上海新華藝專上海昌明藝專任教,也曾擔任上海市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的西畫審查員,參加各種展覽。1931年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他以一幅畫作「清流」獲選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1931年,陳澄波二次參加革新派「決瀾社」會務會議並成為會,與上海許多知名畫家如方幹民張大千潘玉良潘天壽等均有書信往來或交換作品。

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各地發生反日浪潮,日本人在中國的處境艱難,而臺灣人則同樣被視為日籍人士,處處受到排擠,陳澄波擔心家人安危,於是先讓家人返台避難。

返回臺灣

[编辑]

1933年(昭和8年),返臺與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立石鐵臣陳清汾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

1945年,二戰结束,因為陳澄波曾於中國上海任教3年多,能夠說國語,因此被推任為嘉義市各界籌組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

194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當選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今嘉義市議會)議員,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

二二八事件遇害

[编辑]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2日嘉義市區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軍隊由於人數不足,反而被民眾組成的嘉義民兵圍困,轉而退守至嘉義水上機場內,游擊式的攻擊附近區域。嘉義地方仕紳希望平息事端,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出面調停,推派潘木枝盧鈵欽柯麟、陳澄波、邱鴛鴦劉傳來(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怎知一行人一到機場,便遭到國民黨軍隊拘禁並受到嚴刑拷打,被逼迫承認煽動暴動。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等待援軍,時至3月12日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羅迪光得知援軍陸軍二十一師已經接近嘉義,便離開水上機場進入市區,反而開始拘捕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中其餘的臺籍人士,同時劫掠平民搶奪財物[4]。3月25日上午,陳澄波與其餘被捕的人犯被推上軍車,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羞辱式的遊街至火車站前,根據其陳澄波的子女陳碧女與陳重光的口述歷史紀錄,他們回憶當時情景[5],他們一聽說遭到逮捕多日的父親被遊街示眾,便趕忙上街尋找,正好在嘉義噴水池附近見到父親被押在軍車上,像犯人一樣手被反綁,他緊跟著隊伍行進,忽然間陳碧女跟父親視線交錯,剎那間她已明白結果,他們倆緊跟在車隊後方,遊街隊伍在靠近火車站前還沒有停車,先是以機槍掃射車站前廣場[5],廣場上的人們紛紛逃竄之後,人犯被推下軍車後,陳碧女上前向士兵求饒放過他父親,士兵將她一腳踢開一一開始執行槍決,他的父親陳澄波是最後一個,那個國民政府士兵距離他約3公尺,開的第一槍沒打到,上前開第二槍貫穿胸膛[5],陳澄波向前倒下,享年52歲。

身後

[编辑]
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受難時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刀痕彈孔清晰可見。曾於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後由其後代捐贈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保存。
妻子張捷拍攝的陳澄波遺體照

陳澄波上午被槍決之後,一直到了下午五、六點左右,軍隊才允許家屬收屍,妻子張捷將屍體運回家,為屍體拍照,並將陳澄波身上所穿,留有彈孔的西服清洗乾淨保存。

1979年代晚期,臺灣社會逐漸開放,妻子張捷才將藏於各種的畫作與資料公開,在陳澄波的同學與學生的協助下,開始修復畫作,並首度舉辦了畫作展出名為「陳澄波遺作展」[6],希望能喚醒大眾注意,孰料1979年年底臺灣爆發美麗島事件,臺灣社會再度揚起肅殺之氣,為陳澄波發聲的喉嚨再度窒息。

直到1987年7月15日,施加在臺灣的臺灣省戒嚴令終於解除,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在受難家屬與民權人士不斷奔走之下,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於1993年2月21日成立,宗旨為彌合二二八事件歷史傷口,撫慰受難者及家屬,並促進社會和諧。

2023年飛人集社劇團張捷在陳澄波死後努力藏畫保留1萬8000多件陳澄波作品讓陳澄波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的故事改編為舞台劇《藏畫》。[7]

藝術成就

[编辑]

陳澄波除了以〈嘉義の町中〉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1926)[8],隔年又以〈夏日街景〉入選日本第八回帝展(1927)以外,其後也多次入選槐樹社展、春陽展、光風展、臺展、臺陽展、府展等展覽,並先後組織七星畫壇赤島社臺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其於繪畫的成就,以及推展臺灣藝術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沒。

陳澄波經過嚴格的正統學院訓練,嚴謹的構圖,卻又不失純稚樸拙;特有的筆觸,大膽的用色,令人不禁熱血沸騰,這風格被稱為「學院中的素人畫家」。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與靜物較少,但其風景繪畫的風格,充滿了強烈執著的「素人」個性,實有其獨特的韻味。而其在1921年(大正10年)所寫的《藝術觀》自道自己的藝術哲學 : 「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擴大生活領域,更需寬容關懷事物。因真正的藝術家之感受性太敏銳了,若無寬大的包含量來容納,感受進來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飽和點。他將在體內騷動,使精神失去平衡,也使藝術創作成為胡言亂語。」

遲來的榮耀

[编辑]
位於嘉義市文化局廣場草地上的陳澄波雕像

1994年,全國文藝季「陳澄波出生一百年的紀念畫展」於嘉義市文化中心舉行,1995年,由陳澄波的外孫,雕塑家蒲浩明所創作的陳澄波全身像雕塑「我是油彩的化身」,在嘉義文化中心揭幕,是臺灣公共場所第一座近代藝術家雕像[9]

1997年4月30日,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轉型為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於嘉義市中正公園對面成立「陳澄波文化館」[10]

1999年6月15日由教育部核准(後隸屬文化部)成立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02年,鑒於臺灣前輩藝術家傾一生之力投注於臺灣近代新美術之啟蒙與發展,臺灣的交通部郵政總局特籌畫發行「臺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向社會大眾推廣臺灣本土畫家之藝術成就。首套郵票以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之四位已逝臺灣畫家的作品為圖案,其中也包括陳澄波於1927年完成的《夏日街景》這幅畫。

2012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策劃,內容運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建置的「陳澄波畫作與文書」數位典藏資料,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及資訊技術,透過十個主題將陳澄波先生的作品、書信、照片、剪報、個人收藏等資料加以視覺化呈現,營造一個立體的時空脈絡來閱讀與認識陳澄波先生所經驗的生命與時代。

2002年陳澄波所畫的《嘉義公園》,在香港佳士得春天拍賣場以高於估價四倍的579.4萬港元(新臺幣2319萬元)成交,創下臺灣前輩油畫家最高價記錄。同時,也寫下華人前輩畫家次高價記錄,僅次於一年前徐悲鴻《風塵三俠》664.5萬港元的紀錄。

2006年10月9日,在香港蘇富比秋天拍賣場上,陳澄波的《淡水》以3,484萬港元(新臺幣1.44億元)賣出,創下臺灣人油畫拍賣價最高紀錄。

2007年《淡水夕照》同樣在香港蘇富比秋天拍賣場上,以5,073萬港幣(新臺幣2.2億)落槌,再度刷新臺灣畫家拍賣紀錄。2011年嘉義市政府年籌劃《我是油彩的化身》原創音樂劇,由金曲歌王洪榮宏扮演陳澄波先生,知名女歌手高慧君扮演陳澄波的夫人張捷女士。

2012年起嘉義市政府將每年2月2日訂為「陳澄波日」,2014年為紀念陳澄波先生誕辰120週年,由臺南市政府主導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東亞國際巡迴展「澄海波瀾- 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並於臺南市首展,之後巡迴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然後東渡日本東京,回到陳澄波先生的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含校友聯展及修復展),最後在年底回到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跨年展出。

另外由嘉義市政府主導同樣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場特殊的互動藝術展「光影旅行者-陳澄波百二互動展」,在臺灣全國巡迴展出,展覽結合科技動畫技術作為展示手法,使畫作影像與觀賞者產生互動,增加劇場藝術效果,精彩的呈現了陳澄波對繪畫精神的追求。

2014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再度策劃,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將陳澄波的畫作與珍貴的文史資料,加以數位化並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網站「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5年2月2日,因為畫價最高,Google臺灣版首頁的商標改成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以紀念120歲誕辰,使得陳澄波成為第一位登上GOOGLE首頁的臺灣人。[11]

2015年5月7日,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陳澄波《淡水風景(淡水)》、《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12][13]

2022年,嘉義市立美術館推出《人・間 — 陳澄波與畫都》展覽

作品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音樂劇

[编辑]

電視劇

[编辑]

文學創作

[编辑]
  • 《陳澄波密碼》(柯宗明,第三屆「台灣歷史小說獎」首獎作品,2018年,遠流出版)
  • 《戴帽子的女孩》(文:林滿秋、圖: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 《紅色在唱歌》(文:林世仁、圖: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 《會說話的畫》(文:林芳萍、圖:許文綺,2017年,小典藏出版)
  • 《靈魂裡的火把》(文:幸佳慧、圖:蔡元婷,2017年,小典藏出版)
  • 《供桌上的自畫像》(文:林滿秋、圖:徐至宏、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桌上遊戲

[编辑]
  • 《陳澄波 原版桌遊》(RK大師經典畫作拍賣遊戲Modern Art現代藝術台灣版,哿哿出版)  

相關事件

[编辑]

2015年高雄市一名古董收藏家住院,返家赫然發現,家中一幅宣稱是臺灣著名畫家陳澄波畫作《鼓浪嶼之二》遭竊。隨後還衍生TVBS主播華舜嘉在報導已故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新聞時卻口誤說:「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的事件[15]

參考資料

[编辑]
註釋
  1. ^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之前身。
  2. ^ 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嘉義市東區崇文國民小學的前身。
  3. ^ 水堀頭公學校,今嘉義縣水上國民小學的前身。
來源
  1. ^ 文化部. 陳澄波─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2. ^ 2.0 2.1 2.2 2.3 陳澄波|臺灣人士鑑. 臺灣新民報社. 1937. 
  3. ^ 陳澄波 玉山遠眺. 南畫廊. 2004-09-21 [2016-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4. ^ 王昭文,2000,〈燃燒的鳳凰花──228事件中的嘉義〉,《台灣教會公報》 (PDF). [2015-07-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11). 
  5. ^ 5.0 5.1 5.2 天下獨立評論:陳澄波.二二八.此恨綿綿無盡期.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6. ^ 轉身,擁抱驕陽,陳立栢與阿公心理的約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7-11.
  7. ^ 陳澄波妻子藏畫萬幅避過動亂年代 故事搬上舞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23-3-13
  8. ^ 顏娟英,〈勇者的畫像──陳澄波〉,收入《台灣美術全集(一):陳澄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9. ^ 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10. ^ 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機會附設陳澄波文化館. [2015-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11. ^ 向大師致敬 谷歌首頁見陳澄波《淡水夕照》. 自由時報. 2015-02-02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12. ^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陳澄波 淡水風景(淡水)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6-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3. ^ 陳澄波 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6-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4. ^ 《我是油彩的化身》原創音樂劇戶外播映. 我是油彩 - 陳澄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陳澄波畫作竊案-TVBS新聞誤報事件片段.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3). 
書籍
  • 蔡文婷,1997,靈魂的照見:自畫像 [online]。臺北:光華雜誌。[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 陳重光,nd,倒在血泊中的「和平使」 [online]。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引用於 2004年1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 罐子書屋,2002,華人西畫走出臺灣 正式進入香港時代 [online]。np:罐子書屋。[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3]
  • 集雅莊郵票錢幣社,2002,臺灣近代畫作郵票 [online]。香港:集雅莊郵票錢幣社。[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賢輝,nd,陳澄波,見瞭解藝術 [online]。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勞教育資源中心,nd, a,陳澄波年表 [online]。新竹:國立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6]
  • 美勞教育資源中心,nd, b,陳澄波相關著作研究 [online]。新竹:國立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7]
  • 南畫廊,nd,陳澄波,玉山遠眺,1927年作 [online]。臺北:南畫廊。[引用於 2004年12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易拍藝術網,nd,藝術家:陳澄波 [online]。np:易拍藝術網。[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全球資訊網網址:[9]

其他文獻

[编辑]
嘉義市嘉義公園展示陳澄波畫作的複製品
  • 陳澄波繪,1995,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再版,陳重光、蕭瓊瑞、李松泰撰文。嘉義市:嘉義市文化中心。
  • 洪文慶主編,1994,陳澄波。臺北:錦鏽。
  • 賴萬鎮總編輯,1994,陳澄波·嘉義人。 嘉義:嘉義市政府。
  • 林育淳,1998,油彩·熱情·陳澄波。臺北:雄獅美術。
  • 雄獅美術編,1979,學院中的素人畫家陳澄波。臺北:雄獅。
  • 顏娟英,1992,陳澄波。臺北:藝術家。
  • 李淑珠,2001,《「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を描く――陳澄波(1895~1947)の画風形成について》京都大学碩士論文/中譯版《描繪出「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陳澄波(1895~1947)畫風形成的考察》嘉義文化局印製,2005年3月24日。
  • 李淑珠,2003,〈陳澄波(1895-1947)年表的重編〉,《今藝術》3月號,典藏,頁108-120。
  • 李淑珠,2005,《「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を描く――陳澄波(1895~1947)とその時代》京都大學博士論文/中譯版《表現出時代的「 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2012年5月,典藏出版社。
  • 李淑珠,2009,〈寫意與寫生――論陳澄波和莫內的「撐傘人物」〉,《臺灣美術》第78期,國立臺灣美術館,頁4-27。
  • 李淑珠,2010年11月,〈陳澄波圖片收藏與陳澄波繪畫〉《藝術學研究》第7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頁97-182。
  • 李淑珠,2011年7月,〈陳澄波與普羅美術〉,《臺灣美術》,第85期,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0-43。
  • 李淑珠,2011年10月,〈陳澄波與學院繪畫——從陳澄波淡彩速寫裸女的經典擺姿談起〉,《切切故鄉情 陳澄波紀念展》(圖錄),高雄市立美術館,頁26-33。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