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萬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萬傳(1909年5月28日—2003年1月12日)出生於台灣台北淡水[1]:158-9,是台灣20世紀早期赴日本修習西洋繪畫的前輩畫家之一,藝術創作主要以表現主義野獸派的風格技法為其特色。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張萬傳1909年出生於淡水,父親張永清(1877—1945)當時在淡水海關任職,32歲之年喜獲長子,以「萬事流傳」之意取名「萬傳」,與台語的「慢傳」語音呼應[2]:8

1924年張萬傳從士林公學校高等科畢業,舉家遷居台北大稻埕。他在1929年進入由倪蔣懷出資成立的洋畫研究所,開始跟隨石川欽一郎等習素描、水彩畫、油畫等課程,認識藍蔭鼎倪蔣懷陳植棋楊三郎等前輩, 更與志同道合的洪瑞麟陳德旺結識成為終生好友[1]:12

進入畫壇

[编辑]

1930年,張萬傳與洪瑞麟、陳德旺都陸續赴日習畫。在東京與陳植棋、李梅樹李石樵共同租屋。時逢李梅樹剛考上東京美術學校,李石樵正在準備進行第三次的東京美術學校入學考。為加強應試能力,張萬傳進入川端畫學校、本鄉繪畫研究所進修。1931年,張萬傳與洪瑞麟、陳德旺三人同時考上1929年甫成立之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的西洋畫科。1932年,張萬傳以帝國美術學校創作課程比例少於預期,決定退學,透過書籍畫冊的研讀與在私人畫塾持續鍛鍊素描技法,自修習畫與創作[1]:16-17。雖然未進入正統學院體制美術系統接受訓練,張萬傳的畫作〈廟前之市場〉在1932年入選第六回台展[1]:158

1936年張萬傳與洪瑞麟、陳德旺一同加入臺陽美術協會,出品第二屆「台陽展」。1937年,前往廈門時,結識許聲基,共組青天畫會。1938年張萬傳、陳德旺、洪瑞麟、陳春德許肇基黃清埕組成Mouve美術團體[3]:290-1;同年,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三人退出臺陽美術協會。[2]:9

1938年第一屆府展開幕,張萬傳以廈門風景為題的〈鼓浪嶼風景〉獲得特選獎[1]:158

1939年張萬傳回到台灣,先在倪蔣懷管理的瑞芳礦場擔任行政,再次參加府展,以〈鼓浪嶼的教會〉再次入選。1942年,〈廈門所見〉入選第五回府展。1943年描繪台南風景的〈南方風景〉入選最後一回(即第六回)府展[2]:9

戰後

[编辑]

1946年,張萬傳受邀進入建國中學擔任體育老師,重組橄欖球校隊,並負責部分訓導工作[1]:51。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張萬傳先避居陽明山老家,後投靠在金山行醫的大弟張萬居,並認識了在診所的護士許寶月女士[1]:64。張萬傳在金山小漁村中從事捕魚工作,同時持續創作,也大量描繪「魚」。「魚」作為他重要的創作題材,不僅是他當時日常眼見之物,也象徵昔日在他南下展覽時,經營魚塭的謝國鏞對他的照顧恩情。此外,也寄託他對愛吃魚的父親的思念之情[1]:52

1948年張萬傳重新回到教職,於台北大同中學擔任美術老師,隔年與許寶月女士結婚。1950年張萬傳兼任延平高中的美術老師,1952年再次加入台陽美協。 1954年,與洪瑞麟、張義雄、廖德政、金潤作等人共組「紀元美術會」,推出首展於台北市美而廉畫廊,同年,與大同國中教師陳德旺、蔡蔭棠等共組業餘的「星期日畫家會」。

1955年,張萬傳退出臺陽美術協會,1956年紀元美術會中輟,1964年應聘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科夜間部[2]:10

退休生活

[编辑]

1972年好友洪瑞麟退休,移居美國,張萬傳也心生退休之意,同年從台北大同中學退休。 1975年張萬傳隻身前往歐洲,展開為期兩年的旅歐生活。爾後也有前往日本、美洲各國,長達15年的旅遊生活。 直到1996年張萬傳回到台灣進行白內障割除手術,1997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為張萬傳舉辦回顧展張萬傳八八個展。 2003年逝世,享年95歲[1]:158-9

藝術特色與貢獻

[编辑]

張萬傳雖未接受美術學院體制的養成教育,透過個人進修、遊學、觀摩與創作不輟,多次入選官方美展與活躍於台灣畫壇,積極參展與參與畫派與藝術團體的創立與活動,成為20世紀台灣美術發展史上的重要前輩畫家之一;其作品主題涵蓋風景、人物、魚、靜物;創作媒材包括油畫、水彩、素描;版畫等[4],並以表現主義野獸派的風格技法為其特色[5]:283。張氏曾於廈門美專、臺北市立大同中學、延平中學、國立藝專美術科夜間部等校擔任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具有貢獻[1]:157-8。在他過世後,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08年舉辦《張萬傳百歲紀念展》[6]。國父紀念館在2019年舉辦《湧動-張萬傳110歲紀念展》[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廖, 瑾瑗. 《在野.雄風 : 張萬傳》. 台北: 雄獅圖書. 2004. ISBN 957-474-076-5. 
  2. ^ 2.0 2.1 2.2 2.3 蕭瓊瑞. 美的異議者 - 張萬傳的藝術特色與成就. 湧動 張萬傳110歲紀念展 (台北: 國父紀念館). 2019-07: 8-12. 
  3. ^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0. ISBN 978-986-282-262-3. 
  4. ^ 曾肅良. 湧動的靈魂---張萬傳魚畫風格演變研究 (PDF). 書畫藝術學刊 26.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8) –通过書畫藝術學刊 26. 
  5. ^ 林, 明賢. 《聚合 ‧ 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 台中: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7. ISBN 978-986-05-4173-1. 
  6. ^ 台北市立北術館. 張萬傳百歲紀念展.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7. ^ 非池中藝術網. 印象畫廊:【湧動—張萬傳110歲紀念展】.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