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修订间差异
标签:添加文件 image 圖像檢查 |
|||
第36行: | 第36行: | ||
=== 對電腦文字的影響 === |
=== 對電腦文字的影響 === |
||
[[File:Incomplete_support_for_Japanese_script.png|right|thumb|300px|網頁亂碼的狀況]] |
[[File:Incomplete_support_for_Japanese_script.png|right|thumb|300px|網頁亂碼的狀況]] |
||
語言標準不一致會造成文字無法相容在每一台電腦,俗稱 |
語言標準不一致會造成文字無法相容在每一台電腦,俗稱[[亂碼]],而[[Unicode|萬國碼]]的設計,就是用來解決此問題,<br/> |
||
而萬國碼的發展,目前沒有看到被上帝干預的跡象。<br/> |
而萬國碼的發展,目前沒有看到被上帝干預的跡象。<br/> |
||
過去繁體中文標準不一致,分別有[[大五碼]]、[[香港增補字符集]]、[[EUC]]。<br/> |
過去繁體中文標準不一致,分別有[[大五碼]]、[[香港增補字符集]]、[[EUC]]。<br/> |
2015年11月25日 (三) 09:23的版本
巴別塔(希伯来语:מגדל בבל Migdal Bavel;也译作巴貝爾塔、巴比伦塔,或意译爲通天塔),巴別在希伯來語中有「變亂」之意。[1]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塔頂通天能傳揚己名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猶太─基督教的記錄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創世記11:1-9(中文和合本)
創世記第11章1-9節記載,人類當時有共同語言,並且一起居住在與幼發拉底河相距不遠的示拿之地。人們利用河谷的資源,在那裏建築城和塔,以聚集全體的人類及展示力量。上帝降臨視察,認為人類過於自信和團結,一旦完成計劃將能為所欲為,便決定變亂人們的口音和語言,並使他們分散各地。高塔於是停工,而該塔則被稱為巴別。
那共同的原始語言被稱為亞當語,歷史上曾有學者推測某種語言就是亞當語,例如希伯来语、亚拉姆语等閃米特人语(參閱猶太文獻),例如原始印歐語、(参阅基督徒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畫面在宗教藝術中有象徵意義,表示人類因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聖經以外的記錄
歷史
創世紀成書在摩西時代(約公元前1446年),是由以西結整理。
猶太教文獻
希伯來語文學有不少記述關於建築巴別塔的原因和目的。一些對舊約聖經作注釋的猶太教文獻記載,興建高塔的人稱作「分裂的一代」,他們認為:「上帝沒有權選擇高處,而把低處留給我們,所以我們建造高塔,並於塔頂設一偶像,要他手持利劍,並擺出向上帝宣戰的樣子。」
與聖經不同,有猶太文獻提到,建造塔的人對上帝抗議,因為天堂每1,656年便會搖晃,大水因此瀉下覆蓋地面,故人們需要建造高柱承托天堂,以防止大洪水。另外一些文獻指出,興建高塔的人想向上帝發動戰爭,因為他們射上天空的箭染有血跡,令他們相信有能力攻擊天堂。
猶太教文獻對寧錄的角色有很大的分歧,有文獻指出他慫恿族人興建巴別塔,但另外的文獻則記載他其實遠離建築巴別塔的人。
古蘭經
古蘭經有類似的故事,在28:38及40:36-37節中,法老要求Haman建造一座泥塔,讓他能爬上天堂與摩西之主見面,該塔並沒有名字。
摩爾門經
摩爾門經的《以帖書》中,對巴別塔的描述與聖經大致相同。然而根據《以帖書》的記載,在主混亂世人語言的時候,在雅列的哥哥之呼求下,神保留了雅列及其家屬、雅列的哥哥及其家屬、與他們的朋友們的語言,神並帶領他們一群人離開巴別塔,飄洋過海來到另一塊土地(位於現今的北美洲),成為一個達到數百萬人口的大族,而歷經了約1700年後,這一群人的後代們卻因罪惡而彼此發生爭戰,導致滅亡。
現代的影響
巴別塔的故事,使人認為世上存在多種語言给人類帶來諸多不便,卻忽視多種語言對「文化多元化」的作用。巴別塔的形象被用作推廣國際輔助語言。
對電腦文字的影響
語言標準不一致會造成文字無法相容在每一台電腦,俗稱亂碼,而萬國碼的設計,就是用來解決此問題,
而萬國碼的發展,目前沒有看到被上帝干預的跡象。
過去繁體中文標準不一致,分別有大五碼、香港增補字符集、EUC。
從下表可以看出同一個字在不同的繁體中文編碼環境,可能會發生不一致的狀況:
Java 繁體中文轉碼效果表 | ||||||
---|---|---|---|---|---|---|
UTF-16BE | BIG5 | BIG5_HKSCS | CP950 | MS950 | EUC-TW | |
一 | 4E00 | A440 | A440 | A440 | A440 | C4A1 |
ㄅ | 3105 | A374 | A374 | A374 | A374 | A5C7 |
α | 03B1 | A35C | A35C | A35C | A35C | A5AF |
ァ | 30A1 | C6F8 | C77B | C77B | ---- | ---- |
群 | 7FA4 | B873 | B873 | B873 | B873 | E5FA |
羣 | 7FA3 | ---- | 8EC4 | ---- | ---- | 8EA3C3EE |
秌 | 79CC | ---- | FDBF | ---- | ---- | 8EA3E5CC |
秋 | 79CB | ACEE | ACEE | ACEE | ACEE | D2F1 |
裡 | 88E1 | B8CC | B8CC | B8CC | B8CC | E6D3 |
裏 | 88CF | ---- | F9D8 | ---- | F9D8 | 8EA3C4CE |
晳 | 6673 | ---- | FCE1 | ---- | ---- | 8EA3BCA3 |
晰 | 6670 | B4B7 | B4B7 | B4B7 | B4B7 | DFDC |
咊 | 548A | ---- | ---- | ---- | ---- | 8EA3A7F9 |
和 | 548C | A94D | A94D | A94D | A94D | CCCF |
飃 | 98C3 | ---- | 9569 | ---- | ---- | 8EA3DDD6 |
飄 | 98C4 | C4C6 | C4C6 | C4C6 | C4C6 | FAD1 |
匯 | 532F | B6D7 | B6D7 | B6D7 | B6D7 | E3BE |
滙 | 6ED9 | ---- | FAC0 | ---- | ---- | 8EA3C2C4 |
啟 | 555F | B1D2 | B1D2 | B1D2 | B1D2 | DAF6 |
啓 | 5553 | ---- | FBA3 | ---- | ---- | 8EA3B4E2 |
碁 | 7881 | ---- | F9D6 | ---- | F9D6 | 8EA3C3B7 |
銹 | 92B9 | ---- | F9D7 | ---- | F9D7 | 8EA3CFD0 |
裏 | 88CF | ---- | F9D8 | ---- | F9D8 | 8EA3C4CE |
墻 | 58BB | ---- | F9D9 | ---- | F9D9 | 8EA3D0CA |
恒 | 6052 | ---- | F9DA | ---- | F9DA | 8EA3ACDD |
粧 | 7CA7 | ---- | F9DB | ---- | F9DB | 8EA3BDFE |
嫺 | 5AFA | ---- | F9DC | ---- | F9DC | 8EA3CBDC |
屌 | 5C4C | CE78 | CE78 | CE78 | CE78 | 8EA2A9F9 |
㞗 | 3797 | ---- | 8B60 | ---- | ---- | 8EA4ACCE |
尻 | 5C3B | C975 | C975 | C975 | C975 | 8EA2A1D6 |
屄 | 5C44 | CC59 | CC59 | CC59 | CC59 | 8EA2A6BA |
€ | 20AC | ---- | ---- | ---- | A3E1 | ---- |
╥ | 2565 | ---- | F9F0 | ---- | F9F0 | ---- |
╦ | 2566 | ---- | F9DE | ---- | F9DE | ---- |
相关作品
參考文獻
- ^ 全球語言逾3000 樊籬難解明報,2010-02-08
- Chisholm, Hugh, ed (1911). "Babel".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Diego Duran, Historia Antiqua de la Nueva Espana (Madrid, 1585)
- Ixtilxochitl, Don Ferdinand d'Alva, Historia Chichimeca, 1658
- Lord Kingsborough, Antiquities of Mexico, vol. 9
- H. H. Bancroft, Native Races of the Pacific States (New York, 1874)
- Klaus Seybold, Der Turmbau zu Babel: Zur Entstehung von Genesis XI 1-9, Vetus Testamentum (1976).
- Samuel Noah Kramer, The "Babel of Tongues": A Sumerian Ver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68).
外部链接
- 英文网页
- 創世記第11章(KJV) (英文)
- 巴別塔的故事 (英文)
- 古代文獻中的巴別塔 (英文)
- 考古學能證實有巴別塔嗎?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