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簡: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内容扩充 |
||
第5行: | 第5行: | ||
|時代 =[[阮朝]] |
|時代 =[[阮朝]] |
||
|主君 = |
|主君 = |
||
|最高職務 =[[協辦大學士]] |
|最高職務 =[[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機密院大臣]] |
||
|圖片名稱 =Phan Thanh Gian.jpg |
|圖片名稱 =Phan Thanh Gian.jpg |
||
|圖片大小 =200px |
|圖片大小 =200px |
||
第12行: | 第12行: | ||
|名 = |
|名 = |
||
|姓名 =潘清簡 |
|姓名 =潘清簡 |
||
|字 =淡如 |
|字 =靖伯、淡如 |
||
|氏族 = |
|氏族 = |
||
|籍貫 = |
|籍貫 = |
||
第18行: | 第18行: | ||
|號 =梁溪、梅川 |
|號 =梁溪、梅川 |
||
|出生日期 =1796年11月11日 |
|出生日期 =1796年11月11日 |
||
|出生地點 =[[永鎮營]][[定遠州]]新盛村 |
|出生地點 =[[永鎮營]][[定遠州 (越南)|定遠州]]新盛村 |
||
|逝世年 =1867年8月4日 |
|逝世年 =1867年8月4日 |
||
|逝世地 =[[阮朝]][[永隆省]] |
|逝世地 =[[阮朝]][[永隆省]] |
||
第34行: | 第34行: | ||
|出身 = [[进士]] |
|出身 = [[进士]] |
||
|功名 = |
|功名 = |
||
|經歷 =1856年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br />1862年同法國簽訂《[[西貢條約]]》<br />1863年出使法國<br />1865年任[[南圻]]經略使 |
|經歷 =1856年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br />1862年同法國簽訂《[[西貢條約]]》<br />1863年出使法國<br />1865年任[[南圻]]經略大使 |
||
|著作 = |
|||
|著作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越史通鑑綱目]]》(初編)<br />《[[梁溪詩草]]》<br />《[[梁溪文草]]》<br />《[[使程詩集]]》<br />《[[臥游集]]》<br />《[[如西使程日記]]》<br />《明命政要》(初編)等 |
|||
|注釋 = |
|注釋 = |
||
}} |
}} |
||
'''潘清簡'''({{vie|v='''Phan Thanh Giản'''|hn=潘清簡}} |
'''潘清簡'''({{vie|v='''Phan Thanh Giản'''|hn=潘清簡}}{{notetag|早期一些法文史料將其名字拼作Phan Thanh Jan。}},{{bd|1796年|11月11日|1867年|8月4日|}}),字'''靖伯'''({{vie|v='''Tĩnh Bá'''|hn=靖伯}}),又字'''淡如'''({{vie|v='''Đạm Như'''|hn=淡如}}),號'''梁溪'''({{vie|v='''Lương Khê'''|hn=梁溪}})別號'''梅川'''({{vie|v='''Mai Xuyên'''|hn=梅川}})。[[越南]][[阮朝]]時期的政治家、儒家、作家、历史學者。他是越南史料《[[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總裁官,曾於1863年出使[[法國]],後來在[[中法越南戰爭|法越戰爭]]法軍佔領[[南圻]]後自殺身亡。 |
||
==身世== |
|||
潘清簡於1796年11月11日出生在[[永鎮營]][[定遠州]]新盛村(今屬[[檳椥省]][[𠀧知縣]]保盛社),擁有中越混血血統。其祖父[[潘清熠]](Phan Thanh Tập)來自中國[[福建]][[漳州府]]的[[海澄縣]](今福建[[龍海縣]]),其祖父爲明朝的忠臣,由於不願臣服於[[清朝]]而流亡越南,來到[[平定省]]。其祖父在當地娶越族女子[[黃氏學]](Huỳnh Thị Học)為妻並生子[[潘清彥]](Phan Thanh Ngạn),因此潘清簡的父親是中越混血兒。<ref |
潘清簡於1796年11月11日出生在[[永鎮營]][[定遠州 (越南)|定遠州]]新盛村(今屬[[檳椥省]][[𠀧知縣]]保盛社),擁有中越混血血統。其祖父[[潘清熠]](Phan Thanh Tập)來自中國[[福建]][[漳州府]]的[[海澄縣]](今福建[[龍海縣]]),其祖父爲明朝的忠臣,由於不願臣服於[[清朝]]而流亡越南,來到[[歸仁府]](今[[平定省]])。其祖父在當地娶越族女子[[黃氏學]](Huỳnh Thị Học)為妻並生子[[潘清彥]](Phan Thanh Ngạn),因此潘清簡的父親是中越混血兒。<ref>Nguyẽn (1964), p. 227</ref>而潘清簡的母親[[林氏筆]](Lâm Thị Bút)也同時具有中越混血血統。<ref>Choi (2004), p. 106</ref><ref>Nguyẽn (1964), p. 240</ref>[[西山之亂]]時,潘清簡一家又遷居永鎮營。 |
||
== 生平 == |
== 生平 == |
||
===早年經歷=== |
|||
潘清簡少年好學,頗有文名。[[明命]]六年(1825年),參加嘉定場鄉試,考中舉人第二名<ref>[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339/page/89 《國朝鄉科錄》]</ref>。明命七年(1826年),考中進士,開南圻進士先河<ref>[http://hannom.nlv.gov.vn/hannom/cgi-bin/hannom?a=d&d=BNTwEHieahcNp1894.1.19 《國朝科榜錄》]</ref>。初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刑部郎中,出為[[廣平鎮]]參協。明命九年(1828年),權[[乂安鎮|乂安]]鎮守,不久回任廣平參協。次年(1829年),升署[[承天府 (越南)|承天府]]府尹。後轉禮部侍郎,充辦閣務。不久又遷任[[寧平鎮|寧平]]協鎮。明命十二年(1831)年,改任[[廣南鎮]]。恰逢蠻族入侵廣南,潘清簡領兵出征,兵敗革職。次年(1832年),潘清簡起復為翰林院檢討,充內閣行走,後遷戶部員外郎,署承天府府丞,升鴻臚寺卿,充如清副使。回國後,擢升大理寺卿,兼辦刑部事務,充機密院大臣。 |
|||
明命十六年(1835年),潘清簡前往[[鎮西城]]公幹,回程路過[[平順省]],圍剿當地起事蠻族而還。後改任[[廣南省]]布政使,代理巡撫一職。明命十七年(1836年),[[明命帝]]打算巡視廣南,潘清簡上疏阻攔,聲稱廣南當地夏禾歉收,四五月時又是農忙季節,請求暫停巡視。明命帝大為不悅,派[[武維新]]為廉訪使巡視廣南,查處廣南弊政,潘清簡因此被貶為六品屬員,留廣南效力。兩個月後,調任內閣承旨,轉戶部郎中,辦理部務。不久升署戶部侍郎,充機密院大臣。明命十九年(1838年),降為郎中,隨後前往[[太原省]]開採銀礦。明命二十年(1839年)冬,明命帝召還潘清簡,改任通政使司副使,轉戶部侍郎。隨後他因袒護同鄉[[王有光]]遭明命帝惡,再降為通政使司副使。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升兵部侍郎。 |
|||
[[紹治]]元年(1841年),潘清簡擢升兵部參知,充機密院大臣。紹治七年(1847年),擢刑部尚書,充機密院大臣。[[嗣德]]元年(1848年),改任吏部尚書。次年(1849年)初,充經筵講官。不久,改充左畿經略大使,領[[平定省|平]][[富安省|富]]總督,兼知順慶道。嗣德四年(1851年),改充南圻經略副使,領嘉定巡撫,兼知邊和、永隆、定祥、安江、河僊五道。嗣德六年(1858)八月,潘清簡被召還京,升署[[協辦大學士]],領兵部尚書,充機密院大臣,經筵講官。嗣德九年(1856年),潘清簡奉命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任總裁官。 |
|||
=== 西貢條約 === |
=== 西貢條約 === |
||
在法國勢力進入越南之際,潘清簡主張同法國談判。嗣德十五年(1862年),越南同法國簽訂《[[西貢條約]]》,潘清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f name=j46/><ref>[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7WvOSgCHrOoC&pg=PA151&dq=%22Phan+Thanh+Gian%22&sig=ACfU3U1xq9y4Qdo1o2TF8XOqDSNKI3I-Eg ''Vietnam'' by Jan Dodd, Mark Lewis, Ron Emmons, p.151]</ref>法國剛剛派人要求和談時,潘清簡便與[[林維浹]]自請出任議和正副使。在《西貢條約》中,越南將被法國佔領的[[嘉定省|嘉定]]、[[定祥省|定祥]]、[[邊和省|邊和]]以及[[崑崙島]]割讓給了法國,並向法國賠款400萬銀元。<ref>Chapuis,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9RorGHF0fGIC&pg=PA49&dq=%22Phan+Thanh+Gian%22&sig=ACfU3U24ZnjJsBrcy_RtMxHQIzkIzN55pg p.49: "Phan Thanh Giản agreed to cede Già Dinh, My Tho, Bien Hoa, and the Poulo Condore Island, and to pay for war reparations of 400000 silver dollars over 10 years"]</ref>消息傳到順化朝廷,嗣德帝下旨切責潘清簡、林維浹二人,改潘清簡為永隆總督,繼續與法軍交涉。不久因未能改變條約內容,潘清簡遭革職留任處罰。自此,潘清簡的影響力大為下降,不僅為越南百姓所唾駡,也受到了嗣德帝的疏遠。<ref name=j46/> |
|||
然而,由於這次條約的影響,潘清簡的影響力大為下降,不僅為越南百姓所唾駡,也受到了嗣德帝的疏遠。<ref name=j46/> |
|||
=== 赴法使節 === |
=== 赴法使節 === |
||
==== 法國訪問 ==== |
==== 法國訪問 ==== |
||
[[File:Ptgian.jpg|thumb|right|150px|潘清簡]] |
[[File:Ptgian.jpg|thumb|right|150px|潘清簡]] |
||
嗣德十六年(1863年),嗣德帝任命潘清簡為如西正使,前往法國,要求[[拿破崙三世]]退還在西貢條約中所取得的越南領土。法國冒險家[[阮文勝]]的兒子Michel Duc Chaigneau隨行。<ref>Tran and Reid,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x_Hy0sv4T0C&pg=PA207&dq=%22Phan+Thanh+Gian%22&sig=ACfU3U1GBCLvLrKrNaZWEnK0z7cjKms-RQ#PPA207,M1 p.207]</ref>在出使之前,嗣德帝召見潘清簡,要他權衡輕重,盡力而行。潘清簡回稱,依照現在的形勢,割地勢在必行。出使之事,成與不成,全在法國人的態度,但他和副使會竭盡全力。 |
|||
1863年11月,潘清簡會見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皇后,拿破崙三世最終同意了歸還土地,交換條件是必須向法國賠款、同意法國在[[胡志明市|西貢]]、[[美湫市|美湫]]和[[土龍木市|土龍木]]駐軍以及承認法國的軍事保護。但是法國的海軍大臣{{link-en|德·夏斯盧·羅巴|Prosper de Chasseloup-Laubat}}反對歸還這些土地,甚至以辭職相威脅,最終拿破崙三世於1864年6月被迫取消了這項協議。<ref>Chapuis,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9RorGHF0fGIC&pg=PA50&lpg=PA50&dq=Gian+Napoleon+III&source=web&ots=U7dCvFslQo&sig=tnnyovdH-4rt_dRP0uds8hSXv6Y&hl=en&sa=X&oi=book_result&resnum=1&ct=result pp.50–51]</ref> |
|||
==== 文明見學 ==== |
==== 文明見學 ==== |
||
在這次法國之行中,潘清簡親眼目睹了法國在[[工業革命]]以後的技術先進性,而[[蒸汽機]]等創新事物更是令他驚訝不已。回到越南之後,潘清簡向嗣德帝描述了「法國的富有和強大超出了語言所能描述的範圍」。但嗣德帝不以為然,作詩斥責了潘清簡,認為只要使用仁義道德就可以使法國侵略者退卻。<ref name=j46/> |
在這次法國之行中,潘清簡親眼目睹了法國在[[工業革命]]以後的技術先進性,而[[蒸汽機]]等創新事物更是令他驚訝不已。回到越南之後,潘清簡向嗣德帝描述了「法國的富有和強大超出了語言所能描述的範圍」。但嗣德帝不以為然,作詩斥責了潘清簡,認為只要使用仁義道德就可以使法國侵略者退卻。<ref name=j46/> |
||
=== 經略使生涯 === |
=== 經略大使生涯 === |
||
[[File:Đình thần Phan Thanh Giản.jpg|thumb|150px|潘清簡的祠堂]] |
[[File:Đình thần Phan Thanh Giản.jpg|thumb|150px|潘清簡的祠堂]] |
||
⚫ | 嗣德十七年(1864年),潘清簡歸國之後,改領戶部尚書。不久,法國全權大臣[[何巴理]]到任,潘清簡再任全權大臣,與何巴理交涉。嗣德十八年(1865年),潘清簡六十九歲,上疏請休,但被嗣德帝留任。當時法國已經割占南圻東三省,西三省[[永隆省|永隆]]、[[安江省|安江]]、[[河仙省|河仙]]孤懸一方。[[陳踐誠]]舉薦潘清簡出任南圻經略大使。嗣德二十年(1867年)五月,法軍派兵到永隆,要求越南割讓西三省,潘清簡竭力避免同法國軍隊發生正面衝突,勸說法軍不要驚擾百姓,法軍統帥隨後出城,但法軍士兵已經四面入城,佔領永隆省城。<ref>[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uElvVvorT8C&pg=PA11&dq=%22Phan+Thanh+Gian%22&sig=ACfU3U0JJVPCTFwUrNaGz3rKa1JkW4cwUw ''The Twenty-five Year Century'' by Quang Thi Lâm, p.11]</ref>,不久傳來消息,安江、河仙二省也已先後失陷。潘清簡自知罪責難逃,服毒自殺而死<ref name=j46>Jamieson,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C0LAJITUmsC&pg=PA46&dq=%22Phan+Thanh+Gian%22&sig=ACfU3U1zCRV-4Zo-SbxwJ0JDUQLccCM6WQ p.46]</ref>,年七十一歲。 |
||
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嗣德帝追奪潘清簡職銜,削去進士題名碑的名字。[[同慶 (阮福昪)|同慶]]元年(1886年),[[同慶帝]]開復潘清簡原銜,恢復進士題名碑上的名字。 |
|||
⚫ | 歸國之後,嗣德 |
||
其子[[潘清簾]],後來成為支持越南獨立運動的政治家。 |
|||
== 著作 == |
== 著作 == |
||
潘清簡主編《[[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大南實錄]]》、《[[明命政要]]》,著有《梁溪詩草》、《梁溪文草》、《使程詩集》、《文草補遺》、《臥遊集》、《如西使程日記》等。 |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
* 《梁溪詩草》<ref>[http://140.109.24.175/pasweb/Opac_book/book_detail.asp?systemno=0000003764 《梁溪詩草》詳細介紹]</ref> |
|||
==評價== |
|||
* 《梁溪文草》 |
|||
*《大南實錄》:清簡為人端良,持心廉潔,居官勤慎,遇事敢言。歷事三朝,素所簡眷。及捧節南行,勢無可奈,乃能知罪引決,寔處人之所難。觀其遺疏,忠愛之心,溢於言表。且又學富辭博,翼宗英皇帝於幾暇辰,論及諸臣為文,嘗以古雅稱之。後之南中名臣,鮮能出其右者。 |
|||
* 《使程詩集》 |
|||
* 《文草補遺》 |
|||
==家庭== |
|||
* 《臥遊集》 |
|||
潘清簡有四子。 |
|||
* 《如西使程日記》 |
|||
*次子潘清薌 |
|||
* 《[[大南實錄]]》 |
|||
*三子[[潘清簾]],仕至參知,追贈兵部尚書 |
|||
* 《明命政要》 |
|||
*四子潘清蓀 |
|||
== 腳註 == |
== 腳註 == |
||
第81行: | 第90行: | ||
{{commonscat|Phan Thanh Gian}} |
{{commonscat|Phan Thanh Gian}} |
||
{{Wikisourcelang|vi|Tác gia:Phan Thanh Giản|作者:潘清簡}} |
{{Wikisourcelang|vi|Tác gia:Phan Thanh Giản|作者:潘清簡}} |
||
*《大南實錄》正編列傳二集 卷二十六 潘清簡傳 |
|||
* {{cite book|title=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 |first=Oscar |last=Chapuis |publisher=[[Greenwood Press]] | year=2000 |isbn=0-313-31170-6}} |
* {{cite book|title=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 |first=Oscar |last=Chapuis |publisher=[[Greenwood Press]] | year=2000 |isbn=0-313-31170-6}} |
||
* Choi, Byung Wook, ''Southern Vietnam Under the Reign of Minh Mạng (1820–1841): Central Policies and Local Response'', SEAP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7727-138-0 |
* Choi, Byung Wook, ''Southern Vietnam Under the Reign of Minh Mạng (1820–1841): Central Policies and Local Response'', SEAP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7727-138-0 |
2017年11月11日 (六) 23:34的版本
潘清簡 | |||||||||||
---|---|---|---|---|---|---|---|---|---|---|---|
越南阮朝大臣 | |||||||||||
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機密院大臣 | |||||||||||
國家 | 大南 | ||||||||||
時代 | 阮朝 | ||||||||||
姓名 | 潘清簡 | ||||||||||
字 | 靖伯、淡如 | ||||||||||
號 | 梁溪、梅川 | ||||||||||
出生 | 1796年11月11日 永鎮營定遠州新盛村 | ||||||||||
逝世 | 1867年8月4日 阮朝永隆省 | ||||||||||
| |||||||||||
出身 | |||||||||||
进士 | |||||||||||
經歷 | |||||||||||
1856年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1862年同法國簽訂《西貢條約》 1863年出使法國 1865年任南圻經略大使 | |||||||||||
潘清簡(越南语:Phan Thanh Giản/潘清簡[註 1],1796年11月11日—1867年8月4日),字靖伯(越南语:Tĩnh Bá/靖伯),又字淡如(越南语:Đạm Như/淡如),號梁溪(越南语:Lương Khê/梁溪)別號梅川(越南语:Mai Xuyên/梅川)。越南阮朝時期的政治家、儒家、作家、历史學者。他是越南史料《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總裁官,曾於1863年出使法國,後來在法越戰爭法軍佔領南圻後自殺身亡。
身世
潘清簡於1796年11月11日出生在永鎮營定遠州新盛村(今屬檳椥省𠀧知縣保盛社),擁有中越混血血統。其祖父潘清熠(Phan Thanh Tập)來自中國福建漳州府的海澄縣(今福建龍海縣),其祖父爲明朝的忠臣,由於不願臣服於清朝而流亡越南,來到歸仁府(今平定省)。其祖父在當地娶越族女子黃氏學(Huỳnh Thị Học)為妻並生子潘清彥(Phan Thanh Ngạn),因此潘清簡的父親是中越混血兒。[2]而潘清簡的母親林氏筆(Lâm Thị Bút)也同時具有中越混血血統。[3][4]西山之亂時,潘清簡一家又遷居永鎮營。
生平
早年經歷
潘清簡少年好學,頗有文名。明命六年(1825年),參加嘉定場鄉試,考中舉人第二名[5]。明命七年(1826年),考中進士,開南圻進士先河[6]。初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刑部郎中,出為廣平鎮參協。明命九年(1828年),權乂安鎮守,不久回任廣平參協。次年(1829年),升署承天府府尹。後轉禮部侍郎,充辦閣務。不久又遷任寧平協鎮。明命十二年(1831)年,改任廣南鎮。恰逢蠻族入侵廣南,潘清簡領兵出征,兵敗革職。次年(1832年),潘清簡起復為翰林院檢討,充內閣行走,後遷戶部員外郎,署承天府府丞,升鴻臚寺卿,充如清副使。回國後,擢升大理寺卿,兼辦刑部事務,充機密院大臣。
明命十六年(1835年),潘清簡前往鎮西城公幹,回程路過平順省,圍剿當地起事蠻族而還。後改任廣南省布政使,代理巡撫一職。明命十七年(1836年),明命帝打算巡視廣南,潘清簡上疏阻攔,聲稱廣南當地夏禾歉收,四五月時又是農忙季節,請求暫停巡視。明命帝大為不悅,派武維新為廉訪使巡視廣南,查處廣南弊政,潘清簡因此被貶為六品屬員,留廣南效力。兩個月後,調任內閣承旨,轉戶部郎中,辦理部務。不久升署戶部侍郎,充機密院大臣。明命十九年(1838年),降為郎中,隨後前往太原省開採銀礦。明命二十年(1839年)冬,明命帝召還潘清簡,改任通政使司副使,轉戶部侍郎。隨後他因袒護同鄉王有光遭明命帝惡,再降為通政使司副使。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升兵部侍郎。
紹治元年(1841年),潘清簡擢升兵部參知,充機密院大臣。紹治七年(1847年),擢刑部尚書,充機密院大臣。嗣德元年(1848年),改任吏部尚書。次年(1849年)初,充經筵講官。不久,改充左畿經略大使,領平富總督,兼知順慶道。嗣德四年(1851年),改充南圻經略副使,領嘉定巡撫,兼知邊和、永隆、定祥、安江、河僊五道。嗣德六年(1858)八月,潘清簡被召還京,升署協辦大學士,領兵部尚書,充機密院大臣,經筵講官。嗣德九年(1856年),潘清簡奉命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任總裁官。
西貢條約
在法國勢力進入越南之際,潘清簡主張同法國談判。嗣德十五年(1862年),越南同法國簽訂《西貢條約》,潘清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7][8]法國剛剛派人要求和談時,潘清簡便與林維浹自請出任議和正副使。在《西貢條約》中,越南將被法國佔領的嘉定、定祥、邊和以及崑崙島割讓給了法國,並向法國賠款400萬銀元。[9]消息傳到順化朝廷,嗣德帝下旨切責潘清簡、林維浹二人,改潘清簡為永隆總督,繼續與法軍交涉。不久因未能改變條約內容,潘清簡遭革職留任處罰。自此,潘清簡的影響力大為下降,不僅為越南百姓所唾駡,也受到了嗣德帝的疏遠。[7]
赴法使節
法國訪問
嗣德十六年(1863年),嗣德帝任命潘清簡為如西正使,前往法國,要求拿破崙三世退還在西貢條約中所取得的越南領土。法國冒險家阮文勝的兒子Michel Duc Chaigneau隨行。[10]在出使之前,嗣德帝召見潘清簡,要他權衡輕重,盡力而行。潘清簡回稱,依照現在的形勢,割地勢在必行。出使之事,成與不成,全在法國人的態度,但他和副使會竭盡全力。
1863年11月,潘清簡會見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皇后,拿破崙三世最終同意了歸還土地,交換條件是必須向法國賠款、同意法國在西貢、美湫和土龍木駐軍以及承認法國的軍事保護。但是法國的海軍大臣德·夏斯盧·羅巴反對歸還這些土地,甚至以辭職相威脅,最終拿破崙三世於1864年6月被迫取消了這項協議。[11]
文明見學
在這次法國之行中,潘清簡親眼目睹了法國在工業革命以後的技術先進性,而蒸汽機等創新事物更是令他驚訝不已。回到越南之後,潘清簡向嗣德帝描述了「法國的富有和強大超出了語言所能描述的範圍」。但嗣德帝不以為然,作詩斥責了潘清簡,認為只要使用仁義道德就可以使法國侵略者退卻。[7]
經略大使生涯
嗣德十七年(1864年),潘清簡歸國之後,改領戶部尚書。不久,法國全權大臣何巴理到任,潘清簡再任全權大臣,與何巴理交涉。嗣德十八年(1865年),潘清簡六十九歲,上疏請休,但被嗣德帝留任。當時法國已經割占南圻東三省,西三省永隆、安江、河仙孤懸一方。陳踐誠舉薦潘清簡出任南圻經略大使。嗣德二十年(1867年)五月,法軍派兵到永隆,要求越南割讓西三省,潘清簡竭力避免同法國軍隊發生正面衝突,勸說法軍不要驚擾百姓,法軍統帥隨後出城,但法軍士兵已經四面入城,佔領永隆省城。[12],不久傳來消息,安江、河仙二省也已先後失陷。潘清簡自知罪責難逃,服毒自殺而死[7],年七十一歲。
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嗣德帝追奪潘清簡職銜,削去進士題名碑的名字。同慶元年(1886年),同慶帝開復潘清簡原銜,恢復進士題名碑上的名字。
著作
潘清簡主編《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大南實錄》、《明命政要》,著有《梁溪詩草》、《梁溪文草》、《使程詩集》、《文草補遺》、《臥遊集》、《如西使程日記》等。
評價
- 《大南實錄》:清簡為人端良,持心廉潔,居官勤慎,遇事敢言。歷事三朝,素所簡眷。及捧節南行,勢無可奈,乃能知罪引決,寔處人之所難。觀其遺疏,忠愛之心,溢於言表。且又學富辭博,翼宗英皇帝於幾暇辰,論及諸臣為文,嘗以古雅稱之。後之南中名臣,鮮能出其右者。
家庭
潘清簡有四子。
- 次子潘清薌
- 三子潘清簾,仕至參知,追贈兵部尚書
- 四子潘清蓀
腳註
- ^ 《梁溪詩草》詳細介紹
- ^ Nguyẽn (1964), p. 227
- ^ Choi (2004), p. 106
- ^ Nguyẽn (1964), p. 240
- ^ 《國朝鄉科錄》
- ^ 《國朝科榜錄》
- ^ 7.0 7.1 7.2 7.3 Jamieson, p.46
- ^ Vietnam by Jan Dodd, Mark Lewis, Ron Emmons, p.151
- ^ Chapuis, p.49: "Phan Thanh Giản agreed to cede Già Dinh, My Tho, Bien Hoa, and the Poulo Condore Island, and to pay for war reparations of 400000 silver dollars over 10 years"
- ^ Tran and Reid, p.207
- ^ Chapuis, pp.50–51
- ^ The Twenty-five Year Century by Quang Thi Lâm, p.11
參考資料
- 《大南實錄》正編列傳二集 卷二十六 潘清簡傳
- Chapuis, Oscar.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 Greenwood Press. 2000. ISBN 0-313-31170-6.
- Choi, Byung Wook, Southern Vietnam Under the Reign of Minh Mạng (1820–1841): Central Policies and Local Response, SEAP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7727-138-0
- Jamieson, Neil L. Understanding Vietn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ISBN 0520201574.
- Nguyẽn, Phút Tán, A Modern History of Viet-nam (1802–1954), Nhà sách Khai-Trí, 1964
- Tran, Nhung Tuyet; Reid, Anthony. Việt Nam: borderless histori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6. ISBN 0299217744.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