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艾利森:修订间差异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অসমীয়া
- Asturianu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osanski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עברית
- Հայերեն
- Interlingua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Jawa
- 한국어
- Latina
- മലയാളം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ਪੰਜਾਬੀ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mple English
- Slovenščina
- Svenska
- தமிழ்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无编辑摘要 |
|||
第24行: | 第24行: | ||
| nationality = {{USA}} |
| nationality = {{USA}} |
||
| fields = [[免疫學]] |
| fields = [[免疫學]] |
||
| workplaces = [[安德森癌症 |
| workplaces = [[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br />[[Weill Cornell Medicine]]<br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 alma_mater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 alma_mater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
| thesis_title = |
| thesis_title = |
||
| thesis_url = |
| thesis_url = |
||
| thesis_year = |
| thesis_year = |
||
| doctoral_advisor = |
| doctoral_advisor = G. Barrie Kitto |
||
| academic_advisors = |
| academic_advisors = |
||
| doctoral_students = |
| doctoral_students = |
2018年10月2日 (二) 05:44的版本
詹姆士·艾立遜 James Allison | |
---|---|
出生 | (1948-08-07) 1948年8月7日(76歲) 美国德克薩斯州艾里斯(英语:Alice, Texas) |
居住地 | 美国德克薩斯州休士頓 |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知名于 | T細胞抗原受體 CD28 co-stimulation CTLA-4分子抗化劑 發展anti-CTLA-4以對抗癌症 ipilimumab (BMS)藥物開發 |
配偶 | Padmanee Sharma, MD, PhD |
奖项 |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4) 唐獎(2014)[1]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2014) 哈維獎(2014)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4) 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5) 沃爾夫醫學獎(2017) 費薩爾國王國際獎(2017) 巴仁獎(2017) 舍貝里獎(201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免疫學 |
机构 | 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 Weill Cornell Medicine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
博士導師 | G. Barrie Kitto |
詹姆斯·帕特里克·艾利森(英語:James Patrick Allison,1948年8月7日—),美国免疫学家,與本庶佑一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2]。
生平
他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获生命科学突破奖、唐奖生技医药奖[3]、霍维茨奖、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艾利森主要以对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以及刺激T细胞的其他分子的研究而知名。他尤其把精力放在搜寻那些引导区分幼稚T细胞的信号,以及那些决定抗原受体的参与是否引发T细胞功能的激活的信号上面。这些研究可能对指定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以及癌症的免疫治疗有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存档副本.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位免疫学家获奖. tech.sina.com.cn. [2018-10-01].
- ^ 2014 Tang Prize in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菲比格 / 1927年:瓦格纳-尧雷格 / 1928年:尼科勒 / 1929年:艾克曼、霍普金斯 / 1930年:兰德施泰纳 / 1931年:瓦尔堡 / 1932年:谢灵顿、阿德里安 / 1933年:摩尔根 / 1934年:惠普爾、邁諾特、莫菲 / 1935年:斯佩曼 / 1936年:戴尔、勒维 / 1937年:圣捷尔吉 / 1938年:海门斯 / 1939年:多馬克 / 1943年:達姆、多伊西 / 1944年:厄爾蘭格、加塞 / 1945年:弗莱明、柴恩、弗洛里 / 1946年:馬勒 / 1947年:科里、G·科里、奥赛 / 1948年:穆勒 / 1949年:赫斯、莫尼斯 / 1950年:肯德尔、赖希施泰因、亨奇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泰累尔 / 1952年:瓦克斯曼 / 1953年:克雷布斯、李普曼 / 1954年:恩德斯、韦勒、罗宾斯 / 1955年:特奥雷尔 / 1956年:考南德、福斯曼、理查兹 / 1957年:博韦 / 1958年:比德尔、塔特姆、莱德伯格 / 1959年:奥乔亚、科恩伯格 / 1960年:伯内特、梅达沃 / 1961年:贝凯希 / 1962年: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 / 1963年:埃克爾斯、霍奇金、赫胥黎 / 1964年:布洛赫、吕嫩 / 1965年:賈克柏、利沃夫、莫諾 / 1966年:勞斯、哈金斯 / 1967年:格拉尼特、哈特蘭、沃尔德 / 1968年:霍利、科拉纳、尼伦伯格 / 1969年:德爾布呂克、赫希、盧瑞亞 / 1970年:卡茨、奥伊勒、阿克塞尔罗德 / 1971年:萨瑟兰 / 1972年:埃德爾曼、波特 / 1973年:弗里希、洛伦兹、廷贝亨 / 1974年:克勞德、迪夫、帕拉德 / 1975年:巴尔的摩、杜尔贝科、特明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布隆伯格、盖杜谢克 / 1977年:吉耶曼、沙利、耶洛 / 1978年:亞伯、内森斯、史密斯 / 1979年:科马克、豪斯费尔德 / 1980年:贝纳塞拉夫、多塞、斯内尔 / 1981年:斯佩里、休伯爾、威泽尔 / 1982年:伯格斯特龍、薩米爾松、范恩 / 1983年:麦克林托克 / 1984年:傑尼、克勒、米爾斯坦 / 1985年:布朗、戈爾茨坦 / 1986年:科恩、列维-蒙塔尔奇尼 / 1987年:利根川進 / 1988年:布拉克、埃利恩、希欽斯 / 1989年:毕晓普、瓦慕斯 / 1990年:默里、托马斯 / 1991年:內爾、薩克曼 / 1992年:费希尔、克雷布斯 / 1993年:羅伯茨、夏普 / 1994年:吉爾曼、羅德貝爾 / 1995年:路易斯、纽斯林-沃尔哈德、威斯喬斯 / 1996年:杜赫提、辛克納吉 / 1997年:布魯希納 / 1998年:佛契哥特、伊格纳罗、慕拉德 / 1999年:布洛伯爾 / 2000年:卡爾森、格林加德、坎德爾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哈特韦尔、亨特、纳斯 / 2002年:布伦纳、霍维茨、苏尔斯顿 / 2003年:劳特伯、曼斯菲尔德 / 2004年:阿克塞尔、巴克 / 2005年:馬歇爾、沃倫 / 2006年:法厄、梅洛 / 2007年:卡佩奇、埃文斯、史密西斯 / 2008年:豪森、巴尔-西诺西、蒙塔尼耶 / 2009年:布莱克本、格雷德、绍斯塔克 / 2010年:爱德华兹 / 2011年:博伊特勒、奥夫曼、斯坦曼 / 2012年:格登、山中伸彌 / 2013年:罗思曼、谢克曼、聚德霍夫 / 2014年:奥基夫、莫泽夫人、莫泽 / 2015年:坎贝尔、大村智、屠呦呦 / 2016年:大隅良典 / 2017年:霍爾、羅斯巴什、揚 / 2018年:艾利森、本庶佑 / 2019年:凱林、拉特克利夫、塞門扎 / 2020年:奥尔特、霍顿、赖斯 / 2021年:朱利葉斯、帕塔普蒂安 / 2022年:佩博 / 2023年:考里科、韦斯曼 / 2024年:安布罗斯、鲁夫昆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22年、1926年、1938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永續發展獎 |
|
---|---|
生技醫藥獎 | |
漢學獎 | |
法治獎 |
|
突破奖获得者 | |||||||||||||||||||||||||||||||||||||
---|---|---|---|---|---|---|---|---|---|---|---|---|---|---|---|---|---|---|---|---|---|---|---|---|---|---|---|---|---|---|---|---|---|---|---|---|---|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 ||||||||||||||||||||||||||||||||||||
生命科学突破奖 |
| ||||||||||||||||||||||||||||||||||||
数学突破奖 |
| ||||||||||||||||||||||||||||||||||||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获得者 |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