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耶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hakiestone留言 | 贡献2010年3月15日 (一) 03:08 (增加或调整分类)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同時代的艺术家受當時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对耶稣基督的诠释各有不同。这幅12世纪拜占庭肖像强调了耶稣的本质。現存于伊斯坦堡索菲亞大教堂
聖經人物或地方名稱
天主教譯名 耶穌
新教譯名 耶穌
伊斯兰教譯名 爾撒
希伯來语 ישוע
希伯來語轉寫 Yeshua
古希臘語 Ιησούς
希臘語轉寫 Iēsous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写法:عيسى ;基督教写法:يسوع
阿拉伯語轉寫 `Īsā

耶稣前6年29年2年36年)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他也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或耶稣基督。「耶稣」音译希腊文Ίησους模板參數錯誤:希臘文請使用elgre”,景教稱為移鼠,希腊文“Ίησους模板參數錯誤:希臘文請使用elgre (Iēsous)”则是由希伯来语“יהושע (Yeho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亞蘭語;阿拉米語;阿拉美語)“ישוע (Yeshua)”希腊语化後而来,“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 “耶和华是救世主”,在猶太人中這是一個常見的名字,音譯「約書亞」、「耶書亞」、「耶書」等也都源自該詞。

“基督”一詞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ός模板參數錯誤:希臘文請使用elgre(拉丁化的寫法是Christós),意思是救世主,源自音譯為「彌賽亞」的希伯來文מָשִׁיחַ(阿拉米語是משיחא,阿拉伯語聖經是يسوع ,古蘭經記載是عيسى,古蘭經漢譯為「麥西哈」爾薩),意思是「擦油淨身、被膏油澆灌的人」,或譯「受膏者」、「受傅油者」。「膏立」是把膏油倒在「受膏」的人頭上,是古希伯來冊立君王的神聖儀式[1]。在《舊約·以賽亞書》和《舊約·但以理書》等多部先知書中,「彌賽亞」是先知所預言的解救萬民的救主[2]。 耶穌基督有非常多的頭銜:人子、中保(保惠師)、大祭司、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大醫生、神的兒子、羔羊、好牧人(善牧)、明亮的晨星(曉明)、大衛的兒子(大衛的子孫)、大衛的根、老師(音譯「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生平

耶穌生平的主要資料來源于新约聖經的四部福音書,可能存在相关争议。

降生為人

根據路加福音的説法,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遺去一個童女馬利亞家,跟她説主和她同在了路1:28,又叫她不要害怕,馬利亞之後便照天使的話成就在她身上,之後天使便走了,當時馬利亞起身後路1:39,也急忙往另一地方去了。根據馬可福音的説法,约瑟是娶了馬利亞,但並没和她同房,而是等她生下兒子馬1:25。耶穌在出世八天後,便行了割禮路1:59。基督宗教的信條認為耶穌是童貞女瑪利亞聖靈感孕,约翰福音則認為,“道(Word,又譯作「聖言」)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 1:14

耶穌在養父約瑟的祖籍、當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伯利恆出生,其後為逃避當時猶太的長官黑落德王的追殺令而遠走埃及,至到黑落德王死後才回到約瑟的居住地、加利利行省的拿撒勒定居(另一說「拿撒勒」這個地名是耶穌死後才命名的,不过圣经中显示,拿撒勒这个地名已经在耶稣受浸之前广为认知,因耶穌被称为拿撒勒人)。後來接受施洗約翰的施浸,開始在加利利一帶開展傳道工作,並在信徒當中親自揀選了12人成為十二使徒

生平事跡

耶穌主要的生平事跡都記載在四福音書中。福音书中记载,他在大约公元29年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水浸礼后,就开始在整个以色列和犹大传道,主要是宣揚上帝的王国信息,到處醫病和驅魔,在传道过程中他不断指责犹太宗教领袖和祭司违背圣经旧约中对以色列各部族的要求,违背上帝的意志,必定受到上帝的惩罚。當中也有挑戰猶太傳統,而宣稱自己是天主的兒子[3]也是不能被當時的人所接受。

但是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旧约》)曾经预言有一位弥赛亚将要到来,而且很多以色列人知道耶穌所在的时间正是预言应验的时候,盼望以色列的救主到来,让他们擺脫罗马人的奴役。因此耶穌的门徒也逐步认识他是弥赛亚。耶穌的门徒在书信中认为,耶穌在传道过程中对穷人的体恤和关怀正反映了上帝对人的态度,也为他的门徒做出榜样。四福音书中的耶穌提出了很多崇高的道德标准,并指出,他的门徒必应当互相爱护,不互相敌视和残杀。他也警告门徒提防关于分党结派等现象。

耶穌在短短3年半左右的时间裡主要在北方的加利利海地区进行传道活动。迦百农是他主要的活动城市。

釘死

釘死耶穌,委拉斯蓋茲,17世紀

基督教徒普遍認為耶穌是被群眾出賣,指他想自立為猶太的君王,因而被判釘死。耶穌卻指出藉他自己的死亡,來救贖世人所犯的罪。

在約公元33年時的逾越节前夕,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眾的歡迎。基於各種宗教和世俗的原因,當時的猶太人對耶穌非常憎恨[4]。耶穌和门徒在耶路撒冷郊外过逾越节,并在那里进行了最后的晚餐。在遣走要出卖他的犹大後创立了纪念晚餐,并说出了其中的深远意义。现今很多基督教教堂举行的圣餐仪式来源于此。

猶太教上層階級當權司祭與教士收買了十二宗徒之一的猶達斯,以30塊銀的價錢和他串通,以親吻耶穌為暗號,把耶穌拘捕,並控以「自稱為猶太人的君王」的罪名。耶穌被捕時,他的宗徒伯多祿新教稱為彼得)拔劍削掉一個打手的耳朵,耶穌責怪說:『把你的劍放回原處;因為凡持劍,必死在劍下』[5]耶穌在此申明了暴力并不解决问题,彼得只好放下刀來,耶穌在治好了那人之後,終於被抓走了。根據聖經所說,那位受過刀傷的人後來成為了信徒。

在群眾壓力下,被本丟彼拉多判處死刑,並隨即押往各各他的刑場(一般認為被釘十字架)。耶穌死時,更突然發生剧烈的气象变化和极其强烈地震[6]

死裡復活

聖經記載,稱耶穌死後被安葬於各各他附近的一個墓室,並於三天後復活。之後他回到加利利與眾門徒見面,並於40日後升天。

耶穌復活的那天,是旧犹太历的尼散月十六日,这一天以色列人要献上最早的收成。因此有人认为,耶穌在逾越节被杀死,并在这一天复活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就是意味着,耶穌即是逾越节的祭牲,又是最早的收成。尼散月是春分前后耶路撒冷第一个新月为第一天,耶穌的复活日是星期日,後被基督教定為「復活節」,是西方社會的重要節目之一。

死裡復活後

圣经中记载,自從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多次在门徒面前显现,让门徒坚定信心传讲他曾经传讲的信息。一些追隨耶穌的猶太人發現,上帝不但要通过耶稣基督的献身拯救归信的猶太人,而且要拯救信从耶穌的所有“国族,部族,语言”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於是宣告耶穌是真正的默西亞,是基督,故稱他為耶穌基督。

自此,就算是在羅馬政府禁止的情况下,基督徒也没有停止傳教活动,早期基督徒的活动使得基督宗教在犹太行省、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羅馬政府认为基督徒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耶穌之后的前3个世纪,基督徒受到来自部份傳統犹太教派和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其中罗马政府的大规模镇压使得很多基督徒死于监狱,鬥兽场等地。[來源請求]公元4世紀時,羅馬統治者君士坦丁一世認為基督宗教可以拉拢帝国东部新征服地区信奉各种宗教的居民,安抚他们的宗教矛盾,对帝国的統治十分有利,就把基督宗教作為控制思想的道具並定為國教[7]。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影响下,一方面基督宗教以更快的速度傳遍罗马帝国的广大版图;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各个教派不同的风俗,使得基督教成为一个揉合了各种传统和哲学的宗教。成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诞生年份的争议

耶穌與瑪麗亞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圣经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浸者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略·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8]歷史證實[哪個/哪些?]提比略於公元14年9月15日登基,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在那段期间,约翰开始向人传教;六个月後,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9] 这記載跟其他佐证[哪個/哪些?]结合起来,显示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开始他的服事职务。圣经記載当时耶稣“约有三十岁”。(路加福音3:23)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满30岁,他就可能生于公元前2年了。

公曆耶穌的出生為參照[10]。在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為了修訂曆法,以替代混亂非常的羅馬曆法,就請當時精通天文的僧侶建議一個更合理的紀年標準。由於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後,羅馬帝國舉國改信基督教僧侶就決定改以耶穌出世的年份為新紀元一年。當時的僧侶就基於聖經上“耶穌被處決時約三十多歲”,就在耶穌處決那一年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

根據新約聖經裡各個篇章的記載,我們可能會對耶穌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結論。以下為各種可能結論的列表:

人口普查時

路加福音记载:“在那些日子(耶稣出生前),凯撒·奥古斯都(又名:凱撒·奧古士督)颁布法令,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进行登记。(这是第一次登记,是居里纽叙利亚施政官的时候进行的。)于是所有人都启程,各归各城去登记。”

有不少批评家[谁?]认为路加福音中的记载张冠李戴,甚至纯属虚构。他们认为这次人口调查和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时间应该是公元6或7年。如果他们的看法没有错,路加的记载就值得质疑了,因为证据显示,耶稣是在公元前2年诞生的。不过,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 首先,路加承认人口调查不仅一次。文中說“这是第一次登记。”表明后来还有另一次人口调查。(使徒行传5:37)后来这次调查就是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描述,在公元6年进行的那一次。
  • 其次,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日期也证明把耶稣诞生的日期在公元后。因为证据[哪個/哪些?]显示,居里纽做了两任施政官。许多学者同意[谁?],居里纽第一次当施政官的任期约在公元前2年届满。

屠殺嬰兒前

馬太福音裡,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受到威脅。歷史學家[谁?]計算出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其實應該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來源請求]。按最近的推算,耶穌其實應該在約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歷史學家[谁?]指出,在那段時間的前後,位於猶太省加利利省有三個名為“希律”的“王”出現過。對於馬太所指的希律王是哪一位,其實還有商榷的餘地。

史实性

由於有不少學者質疑《聖經》裡有關耶穌生平記載的真實性,過往有不少人對耶穌的史實性提出質疑。非宗教性的耶稣研究会的圣经学者更以投票方式表达自己观点形成确论新约四部福音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史实。

有關對耶稣的史实性的質疑始於18世紀,當時正值理性主義歐洲抬頭,不少研究聖經的學者嘗試透過理性分析來解釋《新約全書》的內容[11]。這一派對《新約全書》表示質疑的人,在神學裡被稱為「疑經派」。在疑經派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是20世紀初期的醫學家史懷哲醫生。他在他的著作《歷史性耶穌的謎團》(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裡更提出:「(聖經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穌……從來都未存在過。」[11] 而另一方面,某些歷史上的旁證[哪個/哪些?]支持有耶穌這一個人,但有[谁?]認為《聖經》裡有關耶穌的記載已被神化或修改過。

利用法證專業重組耶穌的平日生活

大多數學者[谁?]都同意福音是在黑落德王重建的聖殿被羅馬軍隊破壞的前後時間開始撰寫。透过对当时耶稣可能生存过的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而去检查在新约中的耶稣记录,尤其对於在新约编写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促使一些學者[谁?]重新演譯新约所纪录的众多情节。這些情節包括了加里肋亞猶太省的分別,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愛色尼人奮銳黨之間的分別,[12]以及在羅馬人佔領期間,猶太人族群之間的各種矛盾。

福音書記載耶穌是拿撒勒人,但「拿撒勒」這個字的意思卻很空泛。[13]有學者[谁?]認為耶穌其實亦是法利賽人的一份子。[14]在耶穌時代,法利賽人的學說有兩個主流,分別是:希列派煞買派。這兩派對離婚有不同的看法:希列派依照申命記24章1節的理由而認為男性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要求離婚,這種觀點亦是當時猶太社會的主流思想。相反的,耶穌卻贊同另一派煞買派對離婚的嚴格要求。[15]根據馬爾谷福音記載,當時有法利賽人試探耶穌,要求耶穌表明對休妻的立場,試圖誘使他說出違反梅瑟律法的言論。[16]現代的猶太拉比 Jacob Neusner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耶穌的教導在兩派立場中傾向於煞買派。[17] 對於希列派有關最大的誡命[18]推己及人的原則[19],耶穌亦有評論過。

其他學者[谁?]指耶穌應該是愛色尼人,一個在《新約全書》沒有提及過的猶太人派系。這種講法,是基於把四福音書的內容與死海古卷的內容比較,特別是四福音書與《正義之師》及《被扎的默西亞》的比較。[20][21][22]

新约中关于耶稣的姓名和他的头衔根據大多數重要历史学家[谁?]的意見[來源請求],耶穌很可能大部份时间都住在加利利,他更可能會說亞蘭語希伯來語

基督其實是一個稱銜,而不是名字的一部分,是「默西亞」在希臘語的等同的音譯,意思就是「受傅者」。歷史學家就這個稱銜在耶穌時代所代表的意思有爭論:有歷史學家[谁?]認為在《新約》提及過耶穌的其他稱銜(例如「人子」、「神的兒子」)在1世紀的環境都有特殊的意思而這些意思都與我們今日的認知有所不同。(參看:耶穌的名字及稱銜

可信度

对於耶教的福音书的写成和所写的事情之间有几十年的差距,早期关於耶穌的存在性和生平事迹的所有原文在準確性上都受到不少人士的質疑。傳統上,福音書的作者都被認為是事件的目擊證人,之後他們把他們所看到的,透過口耳相傳,被其他人[谁?]希利尼文記錄下來,並被翻譯成其他語言。這情況並不單單在《新約聖經》出現,在其他野史記述亦很常見。

羅馬史學家有關耶穌的記載

哥尼流塔西達於公元70所寫的《 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記載了耶穌釘十字架的事跡,而羅馬歷史學家 Lucian of Samosata也有類似記載。[23]

福音受外界的影响

梵蒂冈城最古老的一部分有一幅画像,把耶穌描繪成太陽神Sol Invictus

一些作家[谁?]认为在新约中关于耶稣的故事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而描述耶稣的故事在其他更为古老的宗教中都可以看见,例如古波斯的光神、阿蒂斯、司阴府之神。一部分学者,例如 Earl Doherty,更引伸至提出圣经福音只是对古旧的神话的一种重新写作,而这种写作是完全是不根据什么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些联系受到争议,但无论如何,圣经福音经中耶稣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在其他更古老宗教内容中出现,例如很多的奇跡事件如处女生孩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來源請求]

福音書以外的記載

Earl Doherty 在“沉默的记录篇”中说:“对於福音书以外第一个明显提到耶稣的是公元 115 年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不过塔西佗他也只是复述当时新发展出来的基督信仰而已。”[24]

其中一個原因,是記載中有些原文(例如:小普林尼和泰西塔斯的作品)並沒有指明是「耶穌」,而只是說「基督」,但過往卻有過不少人[谁?]自稱為「基督」,但他們不是耶穌。所以,把「基督」直接當作是「耶穌」,他們認為是一種張冠李戴的不負責任講法。

公元93年左右的《猶太古史

公元93年左右,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第18章3.3節(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提及:「就在這時,有一個名叫耶穌的智者,如我們說他是人不會對他冒犯的話;因為他做過很多奇妙的事,對他表示認同的人樂於奉他為師。他吸引了不少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被尊為基督。當彼拉多因為我們同胞的領導者的鼓動而把他判處十字架之刑,當初愛他的人並未有離棄他;因為他在受刑後的第三日復活,並在眾人面前出現;就如神聖的先知最初所預言的,以及那與他相關的萬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稱他為基督的人,到現在還沒有消失。」這一段對耶穌記載的文字,被稱為Testimonium Flavianum。儘管部分教會人士在其著作中宣稱隨着考古學家在已被掩埋的土下發掘出耶路撒冷的遺跡,與《猶太古史》及《聖經》的描述相吻合,以及把這段被指為「有問題的」內容利用計算語言學的算法與全書的其他內容的比較,從而否定了這種說法[11],但關於《猶太古史》中關於耶穌的紀錄是後世的基督徒所加的質疑,在考古界中卻從來都沒有平息。 (但一般猶太人都因為作者背叛猶太人,歸向羅馬人而恨他)[來源請求]

公元112年的一封信

羅馬帝國比西尼亞在公元112年時的省長小普林尼曾寫信給當時的君主圖拉真,詢問有關審訊和懲治基督徒時的程序[11]。這封信的內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紀譯成英語,並於1935年哈佛大學出版社集結他的書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頁中。信裡提及基督徒「把基督當作神一樣」。

公元115年的《編年史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編年史[25]記載羅馬皇帝尼祿羅馬城大火的責任歸咎於耶穌門徒的事時說:「尼祿(為了轉移視線)把罪名強加在基督徒,一般被大眾所憎恨的人群,並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折磨。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基督徒,是源於基督,一個在提比留在王位時,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的人。在他受刑後,這個最難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暫時受控,但後來又再次在第一禍端猶大行省及連羅馬本身都蔓延,在這個世上任何最隱閉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們的踪跡,並在當地流行。」

斯維都尼亞(公元69年/75年 - 公元130元)的《革老丟傳

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書斯維都尼亞在他寫的《革老丟傳》中,提到過猶太人與基督的跟隨者之間爭辯。而革老丟是公元41至54年的羅馬皇帝,是保羅時代的人。[來源請求]

耶稣养父约瑟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 42 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 36 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相信兩份族譜是女系與男系族譜。[來源請求]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马利亚是在约瑟还未迎娶的情况下怀孕马1:18,而且耶稣不是约瑟血统上的儿子路3:23。然而耶稣出生后第8天行了割礼,第40天由父母带到圣殿去献祭,可见他是约瑟承认的长子,是按照摩西律法继承家族产业最多的人,也是产业的合法继承人。

根据以赛亚书中以赛亚的预言,耶穌出于大卫的家族就是犹大部族。从玛利亚和约瑟去犹大的伯利恒登记户口可得知,他们确实属于犹大部族。因为犹大的父亲耶西就是住在犹大的伯利恒

伊斯兰教中的耶稣

伊斯兰教耶稣的登山宝训

在伊斯兰教中,耶稣(尔撒)(阿拉伯语:عيسى‎‎)被认为是上帝的使者,被派遣为以色列之子;并且带去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古兰经,被穆斯林认为是帝的最后启示,指出耶稣由处女玛丽亚(麦尔彦)生出,这是由上帝(安拉)所指示的神迹。上帝为了帮助耶稣,给了他行奇迹的权柄,这些都是上帝所赐予的。按照伊斯兰经文:耶稣既没有被杀,也没有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直接被升上了天堂。这使得耶稣成为唯一的一个由处女生出的先知,并且是唯有的三个没有经历死亡就被升至天堂的先知之一(另外两个为以诺以利亚)。伊斯兰传统记载:他将于世界末日回到地球进行末日审判,以恢复正义并挫败假基督(假弥赛亚)。同所有的伊斯兰教一样,耶稣被认为是一个穆斯林,他教诲人们通过正直的方式来履行神的旨意。伊斯兰教反对耶稣是神的化身或圣子,指出他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以神圣的形式传播神的讯息。伊斯兰经文禁止为上帝创造同伴,强调上帝神圣唯一性的概念。在古兰经中,耶稣有很多尊称,如弥赛亚基督),尽管它与基督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耶稣在伊斯兰教中作为穆罕默德的先驱,许多穆斯林也相信耶稣预言了穆罕默德的到来。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耶穌與佛教

水徒行紀

耶穌曾經到印度學佛一說,根據由新世紀運動者Levi H. Dowling宣稱他經由超能力靈視觀看阿卡西記錄而寫就的《水徒行紀》记载了耶稣十二歲到三十歲期間的事情,宣稱耶穌經由當時是羅馬帝國一部份的小亞細亞,然後路經安息王朝波斯及剛剛統一的貴霜帝國,然後才抵達印度及西藏等佛教聖地,在那裏居住學習佛法約十年,才再經由波斯返抵以色列[26][27]。然而一位佛教人士馮馮居士誤解此書是由耶穌的弟子伯多祿所寫並被打為偽經的書。[28]該書並拍攝了電影《水徒行紀》。然而藏傳佛教是在西元四世紀之後之事,該書宣稱耶穌至西藏佛寺學佛有疑慮。

西藏經書記載

俄國貴族記者諾托維奇在1894年表示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拉達克赫米斯寺院裏親自讀到兩卷西藏經書,記載著耶穌在14歲時隨同商人來到印度地區學習6年,後來又到尼泊爾繼續學習佛法6年[26][29]

移居印度說

另外有一說認為耶穌釘上十字架後沒有死去,而且移居印度,後來在克什米爾定居,並在斯利那加去世[26]科幻小說作者Paul Davids便是採用了這個題材而製作了《耶穌在印度》(Jesus in India)這部電影[30]。現在斯利那加中有一個據傳為耶穌的墓穴。[31]

當代研究

到了2007年,一位德國的亞洲研究博士生Christian Lindtner出版了一本名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書。在書裡,Lindtner比較了希臘文版本的四福音書與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經內容。他的研究結果是:四福音書其實透過了各種手段,諸如利用了希伯來字母代碼(gematria)的數值、雙關語及同音字等來把古老的佛經內容重新包裝。這個研究結果引起了正反雙方的激辯。[來源請求]

耶穌與猶太教

相對基督宗教認為耶穌是彌賽亞,猶太人並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他們認為救世主還未降臨,而耶穌不合猶太人彌賽亞的身份。[32]而且認為塔納赫被基督徒以合乎他們信仰的方式翻譯為舊約聖經,某些章節,如童女產子,可譯為少女產子。[33]因此,猶太教不接受基督教的新約聖經,而且還在等待彌賽亞的來臨。

犹太經典对耶稣的記載

雖然猶太教徒否認塔木德記載耶穌,即使是到現在還痛恨基督教的猶太人,在他們的經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斷應在第2世紀編纂)的大議會書(Sanhedrin)第43a節提及過「犯罪耶穌」在逾越節之前被「掛了起來」(處死)[34][35]

根据犹太文献《耶稣一生》的记载,耶稣又名耶稣·本·潘得拉(Yeshu Ben Pandera),他的母亲是玛利亚,他的父亲是约瑟·本·潘得拉。但是也有學者認為Ben Pandera是扭轉Ben Parthenos(童貞女子之子)而成的。 [36]

注释

  1. ^ 保罗·约翰逊: A History of the Jews (1987), p.144
  2. ^ The Gospels of the Bible, BibleGateway.com.
  3. ^ Daniel Gaztambide (2005), "So Sayeth The Lord... According to Who?".
  4. ^ Stephen Voorwinde,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Patornet. Accessed October 25, 2005.
  5. ^ F. F. Bruc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 Are they reliable?, "Chapter 3: The Canon of the New Testament" (June, 1982), ISBN 0-87784-691-X, Inter-Varsity Press.
  6. ^ Coey Keating (December 11, 2005), "Criteria fo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in the first four centurie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7. ^ Bruce Metzger (1987),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page 254.
  8. ^ Josh McDowell (1992), "Evidence for the Resurrection".
  9. ^ F.F. Bruce (1959), "TH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 Are they Reliable?".
  10. ^ Gary Habermas (2001), "Why I Believe The New Testament Is Historically Reliable".
  11. ^ John Robinson

参考及注腳

  1. ^ 細節詳見《舊約·撒母耳記》先知撒母耳膏立掃羅大衛做王
  2. ^ 鐵證待判 第五章
  3. ^ 路加福音 22:70
  4. ^ 約 7:1
  5. ^ 瑪26:52
  6. ^ 馬 27:51
  7. ^ 顧準. 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思想者文叢.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4: 196. ISBN 9789575864316. 
  8. ^ 路加福音3:1,2 凯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做犹地亚的总督,希律做加利利的分封侯,他哥哥腓力做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区的分封侯,吕撒尼亚做亚比利尼的分封侯,祭司长亚那和该亚法的日子,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在旷野里,上帝有话晓谕他.
  9. ^ 路加福音1:24-31 过了一段日子,他妻子伊利莎白怀了孕,就没有露面五个月。她说:“耶和华眷顾我,在这段日子这样恩待我,把我在众人面前的耻辱除去了。”她怀孕的第六个月,天使加百列奉上帝差遣,到加利利一座名叫拿撒勒的城去,要见一个处女。处女名叫马利亚,已经许配给大卫家一个名叫约瑟的人。天使进去,在她面前说:“蒙大恩的人,你好!耶和华与你同在了。”马利亚一听见这句话就非常不安,思量这样的问候究竟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蒙上帝眷顾了。你必怀孕生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
  10. ^ 在西方社會習慣以A.D.和B.C.來表示「公元」及「公元前」的時間。A.D.源自「神的年」的拉丁語縮寫;B.C.來自「基督以前」(Before Christ)的英語縮寫。
  11. ^ 11.0 11.1 11.2 11.3 梁燕城唐子明,(2006年),《兩約探秘》,台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LYS”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Jesus movement to the Zealots, see S.G.F Brandon, Jesus and the Zealots: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factor in primitive Christianit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67) ISBN 0-684-31010-4
  13. ^ For a general comparison of Jesus' teachings to other schools of first century Judaism, see John P. Meier, Companions and Competitors (A Marginal Jew: Rethinking the Historical Jesus, Volume 3) Anchor Bible, 2001. ISBN 0-385-46993-4.
  14. ^ 根據福音書與《塔木德》及其他猶太經典的比較。參看:Sanders, E. P. Jesus and Judaism, Fortress Press, 1987. ISBN 0-8006-2061-5; Maccoby, Hyam Jesus the Pharisee, Scm Press, 2003. ISBN 0-334-02914-7; Falk, Harvey Jesus the Pharisee: A New Look at the Jewishness of Jesus,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3). ISBN 1-59244-313-3.
  15. ^ 傑夫·哈里遜著,林中義譯,(2000年),結婚、離婚及獨身,《直到地極》網站。
  16. ^ 馬爾谷福音10:1-12
  17. ^ Neusner, Jacob A Rabbi Talks With Jesus,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7735-2046-5.
  18. ^ 可12:28-34
  19. ^ 太7:12
  20. ^ Eisenman, Robert James the Brother of Jesus: The Key to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Early Christianity and the Dead Sea Scrolls, Penguin (Non-Classics), 1998. ISBN 0–14–025773-X
  21. ^ Stegemann, Hartmut The Library of Qumran: On the Essenes, Qumran, 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 Grand Rapids MI, 1998.
  22. ^ Broshi, Magen, "What Jesus Learned from the Essenes,"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30:1, pg. 32–37, 64.
  23. ^ 《耶穌(爾撒):十字架,死,復活》
  24. ^ http://pages.ca.inter.net/~oblio/puzzle2.htm 十二块积木解决耶稣难题(英文网站)
  25. ^ 《編年史》第15章阿德雷德大學電子圖書館
  26. ^ 26.0 26.1 26.2 專家聲稱:耶穌曾印度學佛 死於克什米爾 亞洲時報
  27. ^ The Story of Levi Dowling and the Aquarian Gospel(英文)
  28. ^ 耶稣12岁以后到西藏学佛,子虚乌有 博讯新聞網
  29. ^ The Lost Years of Jesus: The Life of Saint Issa
  30. ^ Jesus in India 電影官網
  31. ^ The Tomb of Jesus Website
  32. ^ 犹太 尤太 不信基督教 (中文). 
  33. ^ 為什麼猶太人不信耶穌 (PDF) (中文). 
  34. ^ 這項亦是根據梁燕城博士的《兩約探秘》的內容複述,可參看原書第179頁。但由於沒有中文版的《塔木德》以供查證,此項內容存疑。
  35. ^ Come and Hear: Sanhedrin 43. 
  36. ^ 鐵證待判第五章11C閱於2009/09/21

其他參考文獻

参见

外部链接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