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
---|
共產主義(英語:Communism,拉丁語:communismus)是一種思想,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沒有階級制度、國家和政府的社會[1][2]。其主張勞動的差別並不會導致佔有和消費的任何不平等,並反對任何特權[3]。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發展上分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是共產主義。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指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因隨着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就維持日常生活。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現今,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主義國家中被教條主義地認識和應用,並形成一黨執政,建立威權社會〈威權主義〉並以極左思想治理國家。導致的後果是本代表無產階級的共產黨掌權建立政府後,成為了新的「階級」,即形成「官僚階層」。在政治上也不允許異見人士存在,成為獨裁政權。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在其著作"經濟發展與自由"中提到許多共產國家平均壽命較長,蘇聯瓦解後人民平均壽命反而減少(142頁),毛澤東時期的共產中國,民眾增加平均壽命與降低死亡率和減少文盲上都優於二戰後有民選政府的印度(62頁,66頁,224頁,306頁)。
定義
共產黨 |
---|
共產主義主題 有國會席位的共產主義政黨列表 左翼國際組織列表 |
政治意識形態 |
---|
系列條目 |
思想流派 |
政治光譜 |
統治體制 |
根據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關於共產主義的解釋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因此,共產主義的主體是無產階級[6]。共產主義是透過消滅私有產權[7],去消除社會隔閡和階級,以把全人類從壓迫和貧困中解放的思想,並建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私有產權、沒有政府,以及集體生產的社會[1][2]。這一思想在《共產黨宣言》中進一步解釋為一種「自由人的聯合體」[8],「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9]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要在社會物質基礎發展高度成熟後才能實現。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實現共產主義是會經過數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列寧把這個階段稱為社會主義),作用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把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並阻止資本主義的復僻。在這段時期,商品生產和貨幣經濟仍然存在。
當社會主義建設完成後,國家、政府、政黨、貨幣經濟會完全消失。最後,人類的社會就進入共產主義的階段。這個時候,城鄉差異和社會分工會完全消失。人類就能夠以低工作量去滿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財產歸全人類所有,產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會經濟權利,人們不再將勞動做為謀生的手段,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人不會被分工所局限著。達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階段。[10]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主張
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他們的勞動產物被資產階級所佔有,而且只支付比這勞動生產少許多的固定工資,資產階級通過這種行為來謀取利潤。而這種行為,被馬克思所發現,並稱之為剩餘價值。無產階級被大工業生產所集中,所以他們是最具組織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會的前進的推動力將由無產階級所推動。並且,無產階級是全世界最受剝削的,最受壓迫的,等級在社會當中是最低的。所以他們的要求也是最多的。因此,滿足了無產階級的要求,也就等於滿足了全社會的要求,解放了無產階級,就等於解放了全人類。在某種意義上,共產主義事實上是關於全人類解放的學說[11]。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之後,馬克思第一次對自己的理論體系進行了修改。他認為巴黎公社的經驗說明,無產階級不能單純的掌握政權,而是通過暴力摧毀全部現存制度。並且第一次闡述了後來被列寧主義者和托洛茨基主義者奉為根本立場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跟以往空想社會主義的差別。
實現共產主義要通過社會政治運動,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只能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並認為其他社會形態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恩格斯在晚年改變了《共產黨宣言》中關於暴力革命的想法,認為那是舊的策略,在當時已經不能成為主要手段,他期待的是通過工人階級的合法鬥爭取得政權,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12]
根據《共產黨宣言》,要達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長期的發展,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第一步是通過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說,就是占人口少數的處於統治和剝削地位的資產階級將會被占人口多數且長期處於被剝削、被統治地位的廣大無產階級取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這個政權稱為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者相信,資本主義必會滅亡,社會必將發展到社會主義並最終到達共產主義。
淵源
早期共產主義
早期的共產主義包括原始共產主義和空想共產主義。根據馬克思理論,人類的原始社會也是共產主義社會。因為原始社會中,財產是共有的,每一人都為一個平等的貢獻者,為共同利益工作,並分享所有東西。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繼承人類學家摩爾根的發現,系統地論述了人類歷史早期的情況、私有制的起源和原始共產主義的消亡。
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前,歐洲已經開始有構建平等社會的思想的萌生。也有不少描述理想社會的文學作品(太陽城、柏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等)。但由於這段時期的共產主義思想比較純粹是對理想國度的追求而缺乏充分的科學性、且缺乏唯物主義元素,因此亦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13](或稱烏托邦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的則是科學共產主義,後者發生在近代。基督教亦是共產主義思想的源頭之一。
近代共產主義的發展和實踐
現代共產主義運動起源於十九世紀西歐的工人運動,以德國籍猶太裔學者卡爾·馬克思的理論為基礎,以各國共產黨或類似名稱的共產主義政黨為組織基礎,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滯後國家內部貧窮階層以暴力反抗不合理政治秩序的社會運動的主流,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在20世紀的內部衝突、動蕩以及大範圍的社會秩序重建。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被認為是最早的共產主義運動,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但有人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馬克思認為它是對他的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明,而俄羅斯無政府主義之父巴枯寧則主張是無政府主義,因為它既沒有依賴於一個先鋒隊,也沒有掌控國家或者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革命政府。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儒略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發,由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推翻了俄羅斯克倫斯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引起了西方社會極度的恐慌,並支持俄國的反革命勢力,以阻止共產主義革命的擴張,之後由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戰勝了反革命勢力的白軍及來自各個資本主義國的侵略軍。1922年12月30日,由布爾什維克所控制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成立。這次的革命被認為是共產主義的一次重大勝利,是二十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範圍的擴張,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也造成了共產主義國家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達大半個世紀的對立。
各國的共產主義革命與建設
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地因各個國家的具體國情不同而形式多樣,個別對生產關係及上層建築進行改革的國家被過「左」思想或國家視為修正主義。在部分國家,一些共產主義政黨仍然採用議會制方式獲取政權並進行一定程度的共產主義改革。以下是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建設與改革:
列寧主義
列寧主義是列寧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者一般將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主義並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被廣泛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列寧認為並非只有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共產主義,其他社會形態也可能實現共產主義。他提出了社會主義這一夾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社會形態,並認為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早期階段。列寧主義是布朗基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布朗基是十九世紀法國秘密社團領導人,第一國際內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軍事領袖。布朗基主義的要義是堅信:不管生產力的發展處於什麼水平,只憑革命暴力就可以創造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新世界。20世紀初發展的列寧主義,主張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武裝奪取政權。
托洛茨基主義
托洛斯基主義是托洛斯基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托洛斯基自視為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者、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擁護者,主張建立先鋒隊政黨。托的政治信條與史太林主義、毛澤東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認為有必要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永久革命。托洛斯基主義因為對國際主義等原則的堅持而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數目眾多的團體仍將自己描述為托洛斯基主義者,並自視為堅持了托派的傳統(儘管他們對托派有着許多不同的解釋)。
史太林主義
史太林主義是指控制蘇聯和受蘇聯影響的共產主義國家, 在約瑟夫·斯大林統治下及其之後的共產主義理論。但在事實上,斯大林自己並不承認自己創立了什麼主義同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列,一直以來斯大林都認為自己是列寧的學生,有些時候政治歷史學者會用複合名詞」馬克思列寧史太林主義「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來表明它的歷史繼承性。但是很多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者們認為史太林主義扭曲了共產主義;特別是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主義者們認為史太林主義是冒用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藉口的一個反革命政策。
歐洲
歐洲主要流行的學派是德國的盧森堡主義、意大利的葛蘭西主義、以及南斯拉夫的鐵托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革命和建設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以及列寧主義重視工人階級相比,其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思想更重視發動農民,比如農村包圍城市、進行人民戰爭和自力更生。由於對共產主義實現有錯誤預判,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接連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使經濟及民生遭到嚴重破壞。此後,鄧小平則對毛澤東的一些政策及思想進行修正,由此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其中包括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理論,並明確中國「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4]。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以提出共產黨需要在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中佔有領導地位,強調穩定與控制。此後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使政策進一步接近現實社會發展階段。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主體思想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思想體系和理論基礎,由金日成創立,由黃長燁加以體系化。
其它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古巴)則誕生格瓦拉主義。此外還有新馬克思主義等。此外還有一些部分吸收共產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流派,其中包括基督教共產主義、無政府共產主義等。
目前在哥倫比亞、菲律賓和印度等地仍有共產主義的革命活動。2008年,共產黨人(包括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和尼泊爾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成功在尼泊爾議會取得了大多數的議席,而其中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成為了尼泊爾的執政黨。在委內瑞拉,烏戈·查韋斯亦開始推行社會主義的改革。
現存共產主義國家
當前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這些國家現在大部分都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在實踐中,有的國家部分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般西方國家認為其本質接近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有的國家依然持續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如朝鮮。
由於現存的共產主義國家發展仍然是初級階段,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他們大都還存在着階級、政黨、警察和軍隊,以保證生產資料的生產、使用、收益和處分。在部分共產主義國家,其社會還允許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在部分國家的極少數地區,存在完全理想的、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Morris, William. News from nowhere. [2008年一月].
- ^ 2.0 2.1 Colton, Timothy J. Communism. Encarta. 2007.
-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頁:「共產主義的最重要的不同於一切反動的社會主義的原則之一就是下面這個以研究人的本性為基礎的實際信念,即人們的頭腦和智力的差別,根本不應引起胃和肉體需要的差別;由此可見,『按能力計報酬』這個以我們目前的制度為基礎的不正確的原理應當——因為這個原理是僅就狹義的消費而言——變為『按需分配』這樣一個原理,換句話說:活動上,勞動上的差別不會引起在佔有和消費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權。」
- ^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I–12: 13. 2005 (中文).
- ^ 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 恩格斯论人性, 人道主义和异化. 人民出版社. 1984: 204 (中文).
- ^ 中文共產主義資料庫
- ^ 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章無產者與共產黨人中,有提及過共產黨人的目標就是「消滅私有制。」,所以共產主義就是主張透過消滅私有產權去達成解放全人類的一種思想。
- ^ 許全興. 怎样理解马恩“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 人民網. 2007年04月09日 (中文).
- ^ 葉汝賢.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2006-10-15 (簡體中文).
- ^ 《馬克思主義入門》(厄內斯特.曼德爾著)ISBN 962-7529-10-9)
- ^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對共產主義做了如下描述:「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也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因此,它是人向作為社會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徹底的、自覺的、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豐富成果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本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本主義,等於自然主義。」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595、597、603、607頁:「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襲來達到社會改造,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舊式的起義,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處都起決定作用的築壘的巷戰,現在大都陳舊了。如果說在國家之間進行戰爭的條件已經起了變化,那麼階級鬥爭的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實行突然襲擊的時代,由自覺的少數人帶領着不自覺的群眾實現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鬥爭方式就開始被採用,並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原來,在資產階級藉以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也有許多東西是工人階級可能利用來對這些機構本身作鬥爭的。工人開始參加各邦議會、市鎮委員會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選舉;他們開始同資產階級爭奪每一個由選舉產生的職位,只要在該職位換人時有足夠的工人票數參加表決。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合法活動更甚於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於害怕起義成就。在羅曼語國家裏,人們也開始愈益了解到對舊策略必須加以修改了。德國所作出的利用選舉權奪取我們所能奪得的一切陣地的榜樣,到處都有人模仿;無準備的攻擊,到處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 ^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莫里斯.邁斯納著 ISBN 7-300-06245-8
- ^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7年07月01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