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enny7206留言 | 贡献2011年5月8日 (日) 21:59 (討論共識後改成如此。惟主條目放「2005年李筱峰發表...郭弘斌發表...」等等云云非肯定語氣的說法和用詞是否妥當請告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臨檢事件主角之一:清軍將領刘永福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發生於1895年10月21日英國籍商船「塞里斯輪」(Thales,《臺灣通史》譯作「爹利士」)於距離中國廈門港15海哩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而其扣押理由是為了搜捕追查台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

該事件經英國駐日公使向日本明治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日本政府與軍方立即鄭重向英國致歉。而英國礙於日本即將對英國採購的大批軍用艦艇計劃,也於退讓下,與日本政府達成不追究賠償之和解。該事件是英日同盟締結前的罕見英日衝突,也對日後同盟結成有若干影響。

背景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下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1895年夏初,日軍於台灣北部澳底登陸,並與台灣民主國軍隊與民兵,展開名稱為乙未戰爭的五個月之久戰事。此戰爭從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台灣後至同年11月戰爭結束,持續了5個多月,共造成台灣方面14000名兵勇戰死。而在戰役雖僅戰死164名的日本遠征軍,卻也因為台灣的瘴癘陣亡了4700名兵士,其中還包括在日本頗有盛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山根信成少將。

其中,在乙未戰爭領導對日戰事最力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雖未接受台灣民主國總統之位,但於台南指揮為數不多黑旗軍於東石布袋與日軍對戰。1895年10月18日,於布袋嘴乃木希典軍隊交戰失利的劉永福台南城離台。1895年10月20日劉永福,從位於台南市區總統行館(今大天后宮)趕至台南安平港,並連同20名隨從,委身匿於中國籍戎克船船艙內,隔日(10月21日)隨即改乘轉搭「塞里斯輪」內渡至廈門

1895年10月21日台南士紳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Thomas Barclay)協助日軍和平進城。至此,台灣展開50年之久的日治時期

事件經過

10月20日,目的地為廈門的「塞里斯輪」搭載800名乘客順利從台南的安平港出發。船程約整日餘的行程,於10月21日,到達於距離廈門港15海哩(折合公制約28公里)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

在此公海上,塞里斯輪突然遭巡弋公海上的日本海軍巡洋艦八重山艦」及所屬艦隊喝令停船,並在武力扣押船隻後,以武裝人員強行登船臨檢。日軍一一搜索船上800名乘客後,並欲帶走被識破的劉永福及其隨從七名(餘1000黑旗軍另搭兩艘「支那船隻」),並稱其為「叛亂嫌疑犯」。不過此舉遭塞里斯輪船長以「不合國際公法」所拒絕,兩造於公海上僵持竟日。

10月23日,輾轉獲知臨檢事件的英國駐日公使亞奈斯特·撒透經過安排會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並針對該事件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陸續提出數點要求。第一,請首相知會八重山艦隊司令,立即停止船上搜捕事件,並在「收到英國指令之前,暫時擱置」逮捕計劃。第二,英國連同法國,強烈要求日本政府與軍方處分本事件負責人。第三,八重山艦立即放行「塞里斯輪」及其扣押的劉永福等人。第四,除賠償船主損失外,並要求八重山艦施放禮炮向「塞里斯輪上的英國國旗」道歉。

外交交涉

經折衝了解後,日本政府與軍方承認過失。據《日本外交文書》第28卷記載,東京方面表示,臨檢事件誤解原因在於艦隊司令與臨檢執行官兵「不熟悉《土匪搜索訓令》」。日方除了表示遺憾外,也聲明願意賠償船主延誤船期等之全部損失。同日,日本艦隊退讓,除了派遣兩名軍官隨同輪船進入廈門之外,不但准予輪船依預定航線駛入廈門港,也放行劉永福及其20名隨從。另一方面,英國與法國政府則放棄禮炮、追究事責與請求賠償的先前對日數點要求。

據亞奈斯特·撒透日記顯示,英國政府之所以放棄先前強硬究責及施放禮炮要求,在於日本海軍同年進行的龐大造艦計劃,該計劃預計建造15000噸一級戰艦4艘,七千噸一級巡洋艦3艘,吉野級4500噸二級巡洋艦4艘,總工程費達1億8千萬日幣。因為英國造船商對此與美國船商強烈競標,深怕此事件影響購船計劃。在此情形下,倫敦方面基於其對商業利益的高度重視,隨即放低姿態,放棄對日軍的求償。

「阿婆仔弄港」的傳言

2005年李筱峰發表:「鎮守在台南的劉永福,最後也是在日軍還未攻入台南之前,就逃跑了。他抱著心愛的小狗,化妝成老太婆躲在英輪潛回廈門。」[1][2]。2005年郭弘斌發表:「拋棄多年的袍澤弟兄,獨自化妝成老太婆,從港口逃出。這件事被台灣人譏笑稱為『阿婆仔弄港』」[3]。另江澤祥有『阿婆諒港』用法[4]。2005年被發表後開始專門引申為「劉永福獨自化妝成老太婆從港口逃出」。

惟對此「化妝成老太婆」過程,其他文獻有另外說法:

  • 在《新台灣新聞週刊》及其他的報導中,傳說的主角則是唐景崧[5][6]。台灣開始流傳此諺語是因為形容唐景崧和劉永福都是喬裝老婦逃跑而來。現在被引述而能被發現的最早資料是2005年後才有的說法,但由於唐景崧和劉永福的原創說法皆未引證據或來源,所以確切是指何人或兩者皆是或訛傳則應待考證。
  • 1896年日方出版的〈攻台戰紀〉,描述成劉永福「易容」脫逃。
  • 曾逸昌所著作的《悲情島國四百年》認為劉永福是剃掉「最心愛鬍子」,打扮成工人混入煤炭堆來躲避日軍追查。[7]
  • 盧建榮主編的《入侵台灣-烽火家國四百年》認為劉永福賄賄賂船主以順利脫逃。[8]
  • 郭弘斌另篇文獻則描述劉永福是「脫了官服換上民裝,至安平港搭乘英輪Thales號,乘著夜晚逃離台灣。劉永福潛逃時亦與其子負責打狗炮台的劉成良、部下陳樹南、柯王貴等人一起……」並非前文所述「獨自」的說法[9]

參考文獻與資料

  • 古野直也著,謝森展譯,《總督府到總統府》,1995年,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連橫,《台灣通史》
  • 日軍參謀總部著,許佩賢編纂翻譯,《攻台戰紀》,1996年,台北,遠流
  1. ^ 李筱峰,〈追思抗日烈士吳湯興有感〉. 
  2. ^ 《李筱峰專欄》烈士與豎仔 ---追思抗日烈士吳湯興有感. 自由時報. 
  3. ^ 郭弘斌:奴隸現象
  4. ^ 江澤祥. 埋冤(台灣). 新港文教基金會. 2009年6月. 
  5. ^ 阿婆ㄚ浪港? 馬預留後路? 新台灣新聞週刊
  6. ^ 台北之旅 ~ 6 唐景崧的台灣民主國——539chen 之 「唐總統」髮辮往上梳化妝成老太婆,從淡水乘德國籍輪船Art­hu號棄職落跑回清國大陸。( 因此產生一句台語諺語 「阿婆弄港」或加上外來語「UP弄港」( UP是髮辮往上梳的意思 )。
  7. ^ 曾逸昌:《悲情島國四百年》,2006年,ISBN:978-957413908-8
  8. ^ 盧建榮:《入侵台灣-烽火家國四百年》,台北,城邦,1999年,ISBN:957708916X
  9. ^ 郭弘斌,〈劉永福陣前棄軍潛逃,台南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