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拉科夫自由市

坐标50°3′42″N 19°56′14″E / 50.06167°N 19.93722°E / 50.06167; 19.937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獨立且嚴格中立的克拉科夫市[1] 及其領土
Wolne, Niepodległe i Ściśle Neutralne Miasto Kraków z Okręgiem
1815年—1846年
Krakow国旗
国旗
Krakow国徽
国徽
地位奧地利帝國保護國
首都克拉科夫
常用语言波蘭語
宗教
羅馬天主教
政府共和国
上議院議長 
立法机构代表议会
历史 
• 建立
1815年5月3日
1830年11月29日
• 克拉科夫起義
1846年11月16日
面积
1815年1,164平方公里
1843年1,164平方公里
人口
• 1815年
95000
• 1843年
146000
货币波兰兹罗提(1835年以前)
克拉科夫茲羅提(1835年以后)
前身
继承
華沙公國
奥地利帝国

克拉科夫自由市(Wolne, Niepodległe i Ściśle Neutralne Miasto Kraków z Okręgiem)是一個存在于1815年至1846年由維也納會議創設的城市國家(位於今波蘭境內),由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控制。在爆發克拉科夫起義後,克拉科夫自由市被奧地利吞并,改為奧地利屬下的克拉科夫大公國。也稱克拉科夫共和國。克拉科夫自由市是波蘭歷史上首個純粹的共和制國家。

克拉科夫起義

[编辑]

1830年代,俄國鎮壓波蘭自治後,大批波蘭民族主義者流亡海外,這期間接觸到海外民族、民主思想,而拿破崙時代湧現的秘密社團提供他們實現抱負之平台。1846年儘管經過長期的準備,卻仍被普魯士警察獲悉並在其控制地區逮捕首領,加利西亞的奧地利總督有感士單力薄,無力對付該省武裝起義的貴族而求助於當地農民領袖雅各布·舍拉波兰语Jakub Szela,他輕率地對前來參軍的人許諾結束農奴制,以致當地出現大批武裝團伙使局面難以收拾,導致500座莊園被焚毀、近2000名貴族莊園主被殺。最終,奧地利出兵恢復秩序,舍拉被授與勳章與土地,農奴制也未廢除。該年11月16日,奧地利與俄國簽署條約廢除克拉科夫的自由市地位,將其併入加利西亞[2]

延伸閱讀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Polish variant of Kraków is occasionally retroactively applied in English to the historical Free City.
  2. ^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1815-1914競逐權力.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241.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參見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克拉科夫自由市

50°3′42″N 19°56′14″E / 50.06167°N 19.93722°E / 50.06167; 19.9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