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文言文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文言文属于维基百科社會和社會科學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
条目「文言文」已被列為文化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汉字文化圈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文言文」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一部分,一個主要對(即漢字文化圈,或称「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為主題的文章作編輯、收集、整理、完善的專題。如果您愿意參與,可以編輯這篇文章,或者访问本專題頁面了解專題的工作,並歡迎參與討論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 (获评未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的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的「语文卷」節,詞條名為文言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的「语文卷」節,詞條名為文言文
  1. 為什麼要擺這張圖呢?好像跟文言文沒有什麼關係。
  2. 注重典故不能算文言文的特色。
  3. 文言文是散文,不是韻文,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不能算是文言文的特色。
  4. 不使用標點也不能算,因為文言文的文章加了標點還是文言文。
  5. 「在白話文運動之前,除了白話文小說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體寫成」很不正確,白話文運動之前,話本、語錄、筆記和佛經等都參雜大量白話成份。

第一段幾乎都不正確。因為沒有時間重寫,先刪去有問題的部份。--mingwangx (talk) 18:16 2006年5月22日 (UTC)

我觉得在两个方面还需要更清楚的表述

[编辑]

“文言”和“白话”既指口语又指书面语

文言:

   ——先秦口语
   ——精练的书面语(由于源自先秦口语,因此后世渐渐同口语分离,且变化相对不大。)

白话:

   ——当时口语
   ——通俗的书面语(紧随口语的发展,因此不断变化。)

这样一来两者的异同就一目了然了。--Mukdener|留言 13:27 2006年6月19日 (UTC)

文言不能用來指一種口語,因為他和先秦口語還是有差別的。文言是「基於」先秦口語而產生的書面語,而非忠實紀錄先秦口語的書面語。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完全忠實呈現先秦口語的書面語從來是不存在的。--mingwangx (talk) 13:52 2006年6月19日 (UTC)
那么这样说可不可以?

文言文:

   基于先秦口语的书面语,相对变化不大。

白话文:

   基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随着口语的发展不断变化中。

这样的表述可以清楚的说明文言文何以同现代口语差异如此巨大。我觉得这点是很重要的。--Mukdener|留言 14:04 2006年6月19日 (UTC)

「現代人也可以讀懂孔子等人著作的論語」(從舊版內容而來)的原因絕對不單純因為「文言文變化不大」,而「文言文變化不大」的原因也不只因為文言文是基於什麼而白話文又基於什麼。談完這兩點,還要談談到底文言文的變化大不大:
  1. 「現代人也可以讀懂孔子等人著作的論語」,其實主因還是語文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便讀某一時代的白話文作品,他這個現代人不可能讀不懂。
  2. 文言文變化的確相較於白話文來得小一些,但是其原因恐怕與他「基於什麼」無關,還是要到「語文教育」上頭談談。既然自古以來,讀書人學文言文時捧著讀的書都差不多是那幾本,當然文言文的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小一些。講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每個孩子學講白話,都是透過視訊跟宋代人學,學白話文,都讀宋代小說學,那白話的變化恐怕也會小得多。
  3. 文言文變化得到底大不大?《古代漢語·緒論》說:「文言和古白話都不是一時一地的語言,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語言資料,在語音、語法、詞彙方面必然有很大的差異。」另外,既然有歷史語法這門學問,就知道這期間的變化至少大到有可以讓學者研究的餘地。
除去上面一點,我另外也談談舊版內容的一些問題,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全部重寫而不是修改錯誤:
  1. 「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這句令人無法理解,「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是怎麼一個寫作法?而怎麼樣才算的上「不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
  2. 「因此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並且不使用標點」:並不是文言文都「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而「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也可以說不單單只有白話文如此。尤其是「音律工整」,雖然先秦有些散文有些會押押韻,但是距離工整還有好長一段,更何況後來的散文連押韻都不押了。
  3. 「在白話文運動之前,除了白話文小說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體寫成」:用白話寫的東西可多了,舉例來說,紀錄唐宋佛、儒思想家言語的著作通常就用白話,比方朱子、象山等人的語錄、六祖壇經、祖堂集等等。
  4. 「包含了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關於文體分類,《古代漢語》有一套,這兩天補上。
  5. 「文言文的特色如下:言文分離、歷久不變、行文簡練」:「歷久不變」很有問題,前面講過了。「言文分離」和「行文簡練」應該保留,但是需要找資料補充。
  6. 「文言文的優點在於文字精鍊、微言大義、文字優美、合於音律」:「文字精練」沒有「行文簡練」恰當。「微言大義、文字優美」不是文言文的特色,只有一部分文言文講究微言大義,而文字優美更不是每篇文言文都算得上。「合於音律」之錯誤前面講過。
  7. 「文言文的缺點在於難懂...文言文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這段應該留,放在文言文的「發展」一節,刪除是我的錯誤。
我的確把可以留的也刪掉了(「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文的「發展」),當時我沒有仔細挑出,在此向大家致歉。但是,一望而知的錯誤實在太多,這是當初為什麼選擇直接重寫的原因。--mingwangx (talk) 16:45 2006年6月19日 (UTC)


我认为“变化小”是可以作为文言文的特点的

[编辑]
下文中有這樣一段: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语法各自不同的方言种类众多,惟独文言文始终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操不同方言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可以看出,這一段對“文言文的變化大不大”的結論是變化不大。
而的確白話變得多,但人們一直看得懂文言文,說明它的格式變化相對於白話而言是小得多的。所以我認為變化不大是應該寫入文言文的特點的。
Balthild留言2015年10月5日 (一) 10:17 (UTC)[回复]


文言文這個條目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我把文言文這個條目整個重寫了(比較:)。這是我第一次把別人寫的條目完全刪除原本的內容,整個重新寫。我自己覺得有些心虛,畢竟我寫的是不是真的就比舊版本好也說不準。因此,在這裡提出來,請大家幫我看一看:重寫的方向是否為各位所認同?可以的話,我會繼續把這個條目寫得更完整。--mingwangx (talk) 12:35 2006年6月19日 (UTC)

有些问题。您不应该把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而是应该把新的内容和原来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尽量保留原来的内容(不是指句子原封不动保留,而是要保留原来的观点和所表达的意思,当然错误内容可以删除)。例如原来语法方面的叙述,在新版本中就不见了,而且参考书目也没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2 2006年6月19日 (UTC)
原来没有参考书目,有外部链接,我已经恢复了。--Mukdener|留言 14:58 2006年6月19日 (UTC)
我剛才在Talk:文言文解釋了一下為什麼當初選擇重寫而非修改。其實舊版也有幾點值得留下來(我已經補回),當時我沒有仔細挑出,在此向大家致歉。--mingwangx (talk) 16:58 2006年6月19日 (UTC)

質素好像好了, 但內容仍有極大的修改空間呢. 之前有人提出搞「文言文維基」, 照說文言專家應該不少, 如果可以寫一篇文章, 介紹自先秦以來、歷朝文言特式、演化, 那就太完美了. --Yau 23:42 2006年6月21日 (UTC)

请问“文言”这个词在文言中怎么说? Freerow@gmail.com 20:17 2006年11月29日 (UTC)

这个条目改为“文言”好一点。在本讨论页可以看到很多人都用“文言”称说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文言文”这个词用于称说用“文言”写成的文学作品。我记得中国大陆的中学语文就是这么分辨这两个概念的。Biohuang留言2014年7月2日 (三) 11:38 (UTC)[回复]

只有中文?

[编辑]

拉丁文相关的条目中,提到有关拉丁文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并带有指向本条目的链接。所以,本条目不应该只有汉语的内容;或者,叫拉丁文的条目不要使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说法。Cfso2325 16:57 2007年3月5日 (UTC)

深淺

[编辑]

文言是基於先秦書面語,隨著口語的變化而有細微變化,但是“深文言”“淺文言”這種說法可有根據來源?若沒有則是臆想附會。 --VitaDei留言2016年2月24日 (三) 05:00 (UTC)[回复]

大笑話

[编辑]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多寫四六駢文,什麽又叫做魏晉時期的文言是今日的文言?根本都是胡謅 --VitaDei留言2016年2月24日 (三) 06:05 (UTC)[回复]

分法

[编辑]

照你這種深文言、淺文言的分法,那麽《書經》、《詩經》、甲骨文、金文時期的語言又叫什麽文言?更深文言?超深文言? --VitaDei留言2016年2月24日 (三) 06:12 (UTC)[回复]

為何寫成文言基於口語?

[编辑]

文言何來有證據基於口語?現今留下文字,皆非口語。文言乃利於記錄之文體,甲骨金文可知,文字可省則省。口語則反,音有冗餘以便人聽。《論語》亦為人重新寫,並非逐音對寫。HenryLi留言2017年8月14日 (一) 01:34 (UTC)[回复]

這篇關注度較高的條目,質量需要改善

[编辑]

條目中大量觀點完全沒有提供出處,用詞也沒有維基化,降低了維基百科的整體可靠性,希望熟悉條目主題的人可以協助改善。--No1lovesu留言2017年8月26日 (六) 19:47 (UTC)[回复]

这政治正确玩的很溜

[编辑]

本来“漢语”好好的,非给改成“汉语族诸语言” WW fish留言2017年12月26日 (二) 10:44 (UTC)[回复]

請注意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在此捏造「雲峴君」

[编辑]

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4/05/15#雲峴君--Outlookxp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6:0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