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Henrykwokyuhim/沙盒
澎湖七一三事件,又稱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案、山東學生流亡案、澎湖七一三冤案,亦有人稱之為「外省人的二二八事件」[1],是發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軍事冤案事件,此案牽連甚廣,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牽連人數最廣的政治案件之一。
事件具爭議性,有不同當事者憶述事件時人物、事件過程及死亡人數均出現重大落差,事件經過約可分成兩派說法[2],故本頁面嘗試列出不同說法以供參考。
事件起因爭議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此章節偏重在某些見解、事件或爭議上。 |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國共內戰後,來自煙台聯中與濟南一、二、三、四、五聯中、海岱、昌維等七所學校共八千多名的山東省流亡學生到達澎湖,假馬公國民學校(今馬公市馬公國小)成立「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3]。
說法一:
當時軍方奉東南行政長官陳誠的軍令,經由廣州的軍艦分批載運學生到達澎湖[4]。軍方依教育部頒 「穗中字第5411號訓令」,將濟南一至三聯中及煙臺聯中的學生由濟和號載運,到漁翁島等待編兵。海岱中學的學生則從上海先到基隆,再轉到漁翁島等待編兵。 濟南第四、五聯中以及昌濰臨中的學生則由115號登陸艇載運到馬公島等待編兵。當時軍方向學生承諾十七歲以上男生編為青年教導團,接受軍事訓練,一面並繼續上課,使完成高中學程;十七歲以下男生成立子弟學校,使完成中等教育。然而教育部頒 「穗中字第5411號訓令」中明示十六歲以下的男生與女生編為澎防部子弟學校。十七歲以上男生僅保留學籍當兵,沒有文學校的受教權。
1949年7月12日,當時濟南第四聯中學生在馬公澎防部大營房聽說編兵後不上文學校的課,學長李樹民、唐克忠當晚聯繫一些同學及學弟,預計在13日爭取半讀書半軍訓。
1949年7月13日,軍方在馬公、漁翁島各集合點正式將流亡學生編兵時,原已送至馬公小學的幼小男生亦須加入馬公澎防部大營房編兵行列,重新篩選。濟南第四聯中的學生在集合後,由學生代表李樹民、唐克忠二人領導吶喊抗爭,要求軍方履行半讀書半軍訓的承諾,並欲帶領其他學生衝出營房回到學校,於是和軍方發生衝突。現場指揮排隊的營、連長無法控制場面,於是回報上級,營門衛兵上刺刀攔擋,兩位軍官陪司令官李振清走上司令台,要學生代表前來答話。李樹民、唐克忠走到司令台前,槍兵王藍玉少尉,看李振清的眼色,向李樹民的上臂,唐克忠的臀部各刺一刀[5]。同學見血,便全部屈服。此時,李振清命令全部學員原地坐下,並下令架走了兩位傷者,衝突至此平息,其他編兵場合亦未見衝突[6]。兩島的學生於下午就完成了編兵,僅少數體型矮小同學,被送至子弟學校繼續學業。
說法二:
共八千多名的山東省流亡學生在煙台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帶領下到達到達澎湖。同此時期,39師師長韓鳳儀率部隊駐紮澎湖,擔心自身勢力弱小,且嫉忌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李振清的風光與得志,而與39師政戰官陳復生密謀,為同為山東人李振清製造困擾。
韓鳳儀所率之39師隊伍多於國共內戰中損失打散,軍方便開始有私捕學生充軍的舉動,強徵學生入伍,並對私捕學生施以嚴苛的軍訓[7],嫁禍給李振清,並從中挑撥,使李與學生相互憎恨。當時澎湖駐防軍隊普遍兵源短缺,李振清也希望把學生能編入澎湖防衛司令部警衛步兵團,因此對韓鳳儀的舉動並沒有起疑。[8]
據張敏之之子張彤所述,當時聽說因為學生多不願意從軍而常有抵抗、衝突,於是在1949年7月13日早上時任39師師長韓鳳儀將大部分流亡學生集中於澎湖防衛司令部操場 ,並令凡身高超過槍的同學都被編入部隊,張敏之校長出面意圖將不符合與軍方協議之同學帶離並回到學校,和軍方發生衝突。韓鳳儀遂放任士兵開槍引發流血衝突,現場發生大屠殺事件。其後軍方強迫學生完成編兵。
事件後續爭議
[编辑]說法一:
雖然編兵順利結束,然而許多學生仍對軍方失信憤慣不平。幾個月後,煙台聯中的學生兵傳來消息指「煙台聯中總校長張敏之,第二分校校長鄒鑑,因支援學生爭取受教權,被以妨礙建軍捏造匪諜罪名槍斃了」,八校的學生由於想起713的粗暴手段,所以都相信傳言。然而事實是張校長被煙台聯中第一分校校長趙蘭亭檢舉,才被逮捕及槍斃。事件牽連數十師生,而由於軍中環境惡劣,更有多人逃離軍隊,成為逃兵。導致許多留在軍隊的學生誤以為有大批失蹤同學。[9]
說法二:
後來,韓鳳儀為了想取代李振清「澎湖王」的位置,[10]竟親自去台北面見陳誠,羅織張敏之為匪諜,也趁機分化李振清與這批山東學生的感情。而陳誠亦授予韓鳳儀口喻:「檢舉匪諜人人有責,你回去就告訴李振清,說是我叫你辦的,你是現任師長,匪諜出在你的部隊裡,你也脫離不了關係。」,韓即以逮捕匪諜的名義,逮捕、拘禁許多人並加以秘密審判,對校長等多人處以死刑,被捕師生分別被押往大山嶼、漁翁島、桶盤嶼的民宅及廟裡,利用酷刑,套取口供。並有學生被裝入麻布袋丟海[11][12]。
據黃翔瑜整理多方當事者口述記錄,案發至1949年11月初止受牽連師生已達百餘名,為了羅織校長張敏之、鄒鑑的匪諜罪名,55名學生被電刑、掌嘴、吊刑、鞭打或強行灌水等手段刑求逼供,有學生不堪用刑簽下自白承認自己是匪諜。[13]
不合作的女學生下場更是嚴酷,黃翔瑜寫到:「被私自帶往海邊,命其脫光衣服,躺在布滿壺藤的礁石上,任海邊熾烈的太陽曬傷,讓尖銳礁石劃破肌膚,直至願意招供或承認自己是匪諜為止。」若有學生特別抱怨,則被槍斃或「拋錨」(直接拋入海)。
事發後,校長張敏之、鄒鑑和五名學生劉永祥、譚茂基、明同樂、張世能、王光耀以「匪諜」罪名被押到台北馬場町槍決,其中張世能、明同樂、王光耀等人僅有十九歲。另有2名學生王子彝、尹廣居死於獄中。此外受牽連者共109名。
知名親歷者
[编辑]在此事件中入伍者,之後有數位在軍中升任至將軍,包括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等。
當年的山東學生中,還有包括黃端禮、李新凱(彭麗媛舅舅)[14]、孫震、張玉法、顏世錫(前警政署長)和當年聯合中學的訓導主任苑覺非等,苑覺非是現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苑舉正的父親。已去世的當事人有2011年去世的朱炎、軍方的尹殿甲等。尹殿甲是前台大人類學系教授、前台大訓導長尹建中的父親。
死亡、酷刑及失蹤人數爭議
[编辑]說法一:
七一三事件的當事人王文燮,在2011年發言指出,當時「只有兩名學生遭到刺刀刺傷」,無外傳的屠殺事件[15][16][17]。七一三事件的當事人黃端禮在他的著作中亦提出同樣說法。
後續匪諜案與七一三事件並無直接關係,受牽連師生人數按照國史館整理[2],總人數僅有45人,其中七人被判死刑,兩人死於獄中,四人關押於綠島,兩人遣返大陸,二十九人配內湖新生總隊,及一人交保。其餘並無大規模抓捕師生以秋後算帳七一三事件。
說法二:
在其他的記錄中,則認為七一三事件後,軍方以匪諜名義對張敏之校長及一眾師生秋後算帳,當時此案相關的莫名失蹤及受害者近三百多人,軍方也長期監控其家屬。年紀小的學生則由教育部安排至彰化員林實驗中學[18]。作家王鼎鈞曾說:「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一件是二二八事件懾伏了本省人,另一件是本件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19]
2009年作家龙应台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記述此事,書中說法由當事者張玉法提供。黃端禮黃端禮曾以信件向張玉法指出其錯誤,張並未回應;張大春也曾將此信件公布在他《中國時報》的專欄上。[20][21][22]
事後平反
[编辑]儘管在台的山東籍政要想為受害者平反,卻受限於當時白色恐怖時期的時空因素,案件也不為外人所知。1951年6月由江蘇省國代談明華向蔣中正呈交報告書,認為張敏之罪名可疑。李振清在報告中,也認為張敏之等人遭刑求逼供,此案應由39師政治部秘書陳福生負責,要求將他槍斃;39師師長韓鳳儀也應負責,應撤銷他因此案獲得的的勳章。蔣中正向參謀總長周至柔下令,要求重審此事,保安司令部認為罪證確鑿,不肯復審。總統府參軍長桂永清建議蔣中正,將陳福生送軍法庭審理。軍法庭宣判陳福生無罪,此案終結。
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參議長裴鳴宇聯名要求國民大會審理此案,但陳誠認為這將會影響到美援,撤銷這個提案。1954年,行政院國防部派人慰問張、鄒校長遺族,並致贈五千元慰問金。
1997年,國民黨的葛雨琴、民進黨的謝聰敏(亦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害人)、新黨的高惠宇等立委聯手提案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被害人與其家屬始得平反。
2007年,民進黨中常會決議建議政府為澎湖七一三事件興建國家紀念碑,同時在澎防部操場(也就是當年開槍鎮壓的地點)舉辦紀念會,但初期澎湖縣政府反對立碑,當時國民黨籍的澎湖縣長王乾發甚至表示未聽過此事件[23]。
2008年7月,罹難校長張敏之之子張彤與澎湖縣長王乾發達成協議,同意縣府提供觀音亭西側海堤興建紀念碑。將由縣府建設局協助指界、定樁,並提供地籍資料,再交由營建署負責施工。隨後於13日在紀念碑預定地舉行紀念會,說明立碑理念,共同見證歷史[24]。
2011年7月13日,國防部首度正面面對七一三事件。副部長趙世璋親赴紀念碑,弔祭受害者。[15]
當年的山東學生為逃避拉伕,許多人低報年齡,已故國安局資訊室少將吳德鈞海軍機校出身,則是僱船逃往台灣之後用電鍋煮糊叔父身分證虛報民間年齡在案 。
其它影響
[编辑]2014年臺灣地方大選期間,作家江昺崙在未訪問過趙衍慶先生的情形下,在「小英教育基金會」中之「想想論壇」發表一篇「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的文章,將趙衍慶與澎湖七一三事件受害者作聯想[25][26]。數日後,被另一篇文章指出趙衍慶本人雖為山東流亡學生,但在此案中並未受害,僅是江昺崙個人想像[27][28]。經媒體報導後,江昺崙表示,書寫趙衍慶時,是想突顯老前輩走過大時代的苦難,於是,將他想像中的七一三情境分享給讀者,文章書寫筆觸較有文學性。[29]再經其他媒體深入採訪後,趙衍慶本人表示,雖在七一三事件中未被強徵入伍,但仍記得張敏之校長向漁翁島司令李振清抗議,李振清威脅將學生投海餵魚等事件。[30]
相關
[编辑]- 她和他和她的澎湖湾:以澎湖七一三事件为题材的一部视觉小说和GAME
- 王若愚:澎湖七一三事件的受害者,被迫入伍最終官拜上將司令。
- 黃端禮:澎湖七一三事件的受害者,台中425事件被捕人士,遭監禁洗腦209天。(公文零五八九部隊令(44)柱禮字第0612號)
參考文献
[编辑]- ^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第264頁,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國史館,2008
- ^ 2.0 2.1 黃, 翔瑜. 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的發生及處理經過(1949 - 1955).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 2009 年度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9-06-01, 60 (2): 269-307.
- ^ 員林崇實高工校史沿革.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中文(臺灣)).
- ^ Huang, Duanli; 黃端禮.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Huang, Duanli; 黃端禮. Qiang jiu zhen shi : jie fa Ma Yingjiu, zhong yan yuan zao jia shi, mai jia shi. Chu ban. Taizhong Shi https://www.worldcat.org/oclc/946102083. 2015. ISBN 978-986-358-206-9. OCLC 946102083.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Huang, Duanli; 黃端禮.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臺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Ⅱ)-揭開「白色封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研究者:張茂桂、吳叡人、林崇偉,第18-19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10-10-26
- ^ 王培五口述,高惠宇、劉臺平整理. 《十字架上的校長》─張敏之夫人回憶錄. 文經社 . 1999年1月1日. ISBN 9789576632532 (中文(台灣)).
- ^ Huang, Duanli; 黃端禮.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台灣的白色恐怖第一大案:澎湖案.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中文(臺灣)).
- ^ 張彤. 我的父親張敏之. 自由時報電子版. 2007-07-16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中文(臺灣)).
- ^ 劉廷功. 歷史的烙痕. 1989-12 [200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3) (中文(臺灣)).
- ^ 被遺忘的「外省人版二二八」:14歲孩子流亡澎湖拒當兵,換來校長遭槍決、女學生剝光曝曬. 風傳媒. 2019-07-05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中文(臺灣)).
- ^ 曾捲入「澎湖七一三冤案」 李新凱7年前見過習近平.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15.0 15.1 程嘉文. 713事件62年了 軍方首度承認錯誤. 聯合線上 (聯合報). 2011-07-14.
- ^ 吳明杰. 澎湖713事件 王文燮:絕無開槍. 中時集團 (中國時報). 2011-07-14 (中文(臺灣)).
- ^ 羅楚東. 澎湖事件62週年 軍方致祭. 中央社. 2011-07-13 [2016-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0).
- ^ 王鼎鈞. 匪諜 是怎樣做成的. 自由時報. 2006-04-12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中文(臺灣)).
- ^ 許紹軒. 七一三事件 台灣第一宗大型白色恐怖案. 自由時報電子版. 2007-07-12 [2014-11-21] (中文(臺灣)).
- ^ 黃端禮. 澎湖有史以來第一大事被管仁健先生的假話文章扭曲了. 沿著菊島旅行(舊討論區論壇). 2011-03-06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中文(臺灣)).
- ^ 黃端禮先生的留言────關於《1949大江大海》.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 ^ 黃端禮. 《澎湖七一三的真相》. 高雄市: 上鋐書庫. 2011年. ISBN 978-986-87945-0-4 (中文(臺灣)).
- ^ 高丹華. 山東流亡學生只是澎湖的過客嗎?從一座紀念碑說起. 「高丹華的社區筆記」部落格. [200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中文(臺灣)).
- ^ 劉禹慶、許紹軒. 澎湖713事件建碑 地點終敲定. 自由時報電子版. 2008-07-12 [2014-11-21] (中文(臺灣)).
- ^ 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 2014-11-18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1) (中文(臺灣)).
- ^ 有洋蔥…你不知道的台北市長候選人 78歲街友趙衍慶. 三立新聞. 2014-11-19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臺灣)).
- ^ 許和鈞. 人物專訪談江昺崙「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內容的空想與網路不實之報導.. 卡提諾論壇. 2014-10-20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中文(臺灣)).
- ^ 許劍虹. 參選台北市長的「小兵張嗄」趙衍慶. 許劍虹網誌. 2014-11-20 [2014-11-21] (中文(臺灣)).
- ^ 江昺崙個人臉書-事件澄清. 2014-11-20 [2014-11-21] (中文(臺灣)).
- ^ 【沃草】「市長給問」老兵街友趙衍慶談身世抱負. 2014-11-21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歷史的烙痕
- 澎湖七一三事件紀念網
- 百歲老校長 供吃供住待學生如兒
- 澎湖山東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匪諜 是怎樣做成的」王鼎鈞 自由時報 2006年4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管仁健, 台灣的白色恐怖第一大案:澎湖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713山東流亡學生人物訪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的發生及處理經過(1949–1955)黃翔瑜
- 讀國史館助修黃翔瑜的〈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的發生及處理經過(1949-1955)〉黃端禮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事件 Category: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死刑案件 Category:台灣軍事史 Category:澎湖縣事件 Category:臺灣司法醜聞 Category:1949年台灣 Category:山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