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RaY4451/伊蘇 (1)
伊蘇(Ys, 發音/ˈiːs/ eess), 也被拼音成Is, 或在布列塔尼語為Kêr-Is(kêr 意為城市), 或是在法語為Ville d'Ys , 是一個建在布列塔尼半島的神話城市爾後被海洋吞噬. 在大部分的版本, 故事發生在杜阿爾納納灣的城市.`
傳說
[编辑]起源
[编辑]根據部分的傳說, 建者Gradlon (在布列塔尼語為Gralon ), Cornouaille國王 (在布列塔尼語為Kerne), 為了他喜愛海洋的女兒 Dahut (也稱為Ahes), 在低於海平面以下建立了伊蘇.
在其他的版本, 伊蘇是Gradlon的統治前兩千年在當時還是乾地的杜阿爾納納灣外海被建立, 而布列塔尼海岸慢慢地被海掩沒導致伊蘇在Gradlon的統治時每次海水高潮時會被海覆蓋
為了防止伊蘇的掩沒, 一個有大門的提被建造, 在低潮期間會開啟以保護船隻. 開啟大門唯一的鑰匙被國王保管著.
沒落
[编辑]伊蘇曾是歐洲最美也最為人驚豔的城市, 然而在的影響下很快的成為了一個罪惡城市. 她安排性交派對而且有在早上殺了情人們的習慣. 聖者Winwaloe 公開譴責伊蘇的墮落並且警惕神的憤怒與罰則, 可是被Dahut和民眾忽視.
一日, 著紅衣的騎士來到伊蘇. Dahut請他一起同行, 而在一晚, 他同意了. 一場暴風雨在半夜爆發了而且可以聽到海浪衝擊大門與銅牆. Dahut對騎士說: "讓暴風發怒吧. 城市的大門很堅固而正是國王Gradlon, 我的父親, 擁有著唯一的鑰匙, 穿戴在他的脖子上." 騎士回說: "你的父王正在安眠. 你現在可以輕易地拿到他的鑰匙. Dahut偷了她父親的鑰匙爾後給了騎士, 那個騎士不是別人而正是惡魔. 然後那個惡魔打開了大門, 或著在其他的版本是喝醉的Dahut她自己.
因為大門在暴風雨與海水高潮期間被打開了, 一個像山一樣高的海浪崩塌在伊蘇上. 國王Gradlon和他的女兒爬上他的魔法駿馬Morvarc'h. 聖者Winwaloe接近他們並告訴Gradlon: "逼退坐在你後面的妖魔!"Gradlon一開始拒絕, 可最後他放棄了並且把他的女兒推下海. 海水吞噬了Dahut, 其化身為人魚或morgen
Gradlon逃難到坎佩爾, 其成為他新的首都. 一個Gradlon的騎士像仍豎立在坎佩爾Saint Corentin大教堂的尖塔之間. 民間傳說現在依然能夠在平靜的海像上聽到伊蘇中教堂的鐘聲. 一個謠言說當巴黎被吞沒時,伊蘇就會從海浪下升起: Pa vo beuzet Paris, Ec'h adsavo Ker Is (Par-Is 在布列塔尼語意為"與伊蘇相似").
這段歷史時被視為基督教壓迫德魯伊信仰的勝利, 當Gradlon被聖者Winwaloe勸服. Dahut和大部分的伊蘇居民為凱爾特神的信徒. 然而, 另一個布列塔尼民間故事表示在Gradlon從它神聖的樹林中建造聖堂之前遇到的, 交談的, 被安慰的是布列塔尼最後的德魯伊, 其也監督了他異教徒的葬禮.
傳說的演變
[编辑]正當有關於Gradlon的傳說與文學更古老一些, 像是Marie de France的Lai de Graelent可能是在十二世紀晚期寫的, 伊蘇的故事看起來像是在十五世紀晚期與十七世紀之間產生的. 一個初期伊蘇的記載出現在Pierre Le Baud的Cronicques et ystoires des Bretons, 在這裡Gradlon是城市的國王, 可是Dahut沒被提到. 在十六世紀, Bernard d'Argentre的La histoire de Bretagne和聖者Winwaloe人生的神祕劇都有提供這城市的引用[1]. Albert Le Grand的Vie des Saincts de la Bretagne Armorique 在十七世紀出版的伊蘇故事版本已包含之後故事的基本元素[2]也被視為第一個.[3]
伊蘇的傳說受限於布列塔尼半島民傳, 直到1839年T. Hersart de la Villemarqué從口頭傳統Barzaz Breizh的流行歌謠收集而出版了合輯. 此合輯傳播廣大也讓布列塔尼民間文化引起歐洲人們的注意. 在第二版, 出現了詩篇"Livaden Geris" ("伊蘇城的浸沒"). 同樣的基本故事元素都在, 可在此版本聖人為St. Corentin
看起來這版本的文字元素是從中世紀威爾士詩"Seithennin"(有關於Cantre'r Gwaelod的傳說)改編過來的, 後者是一個非常相似的威爾士傳說有關於一片土地因為人為疏失而從海底下消失. 在這個版本, Dahut因是為愛的煽動去偷了鑰匙. 另一方面, 在這裡"Dahut化身為人魚或是morgen"的元素被表現在最後的副歌, 意為一個漁夫看到了一個人魚疏著她的頭髮並唱著悲傷的歌
Emile Souvestre的Le Foyer Breton也是讓此傳說廣傳的一部分, 還有許多十九世紀的英文版本的故事來自於Foyer Breton中的故事"Keris". 在Souvestre的版本, 惡魔的腳色化身為有著紅鬍子的男人.
人文藝術上的改編
[编辑]一些有名的藝術上的伊蘇傳說改編出現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 E. V. Luminais的畫作Flight of King Gradlon, 描繪出Gradlon的從伊蘇的逃亡, 其為一個在1884年Salon的成就
Le roi d'Ys, 是一個法國作曲家愛德華·拉羅的歌劇, 首映在1888年, 其大幅的轉變了故事, Dahut的形象被Margared取代了, 她開啟大門(有她未婚夫Karnac的幫助)的動機是她忌妒姊妹Rozenn與Mylio (拉羅創造的腳色) 的婚姻[4]
在德布西的Preludes(1910年出版)書中 La cathédrale engloutie也是從伊蘇傳說. 這是一個序幕, 為了它之後的聲樂來激起這故事的氣氛
這故事也是Alexander Blok1912年的詩劇The Rose and the Cross的元素.
流行文化中的伊蘇
[编辑]伊蘇的傳說一直被重複地在虛構幻想中利用, 很顯眼的Robert W. Chambers所著"The King in Yellow"中"The Demoiselle d'Ys"是Chambers最為人知的作品. 伊蘇傳說也組成了A. Merritt的小說Creep, Shadow!的情節, Dahut轉世為其中的反派腳色. 波爾·安德森和其妻Karen Anderson在他們的The King of Ys四部曲處理了伊蘇傳說. 伊蘇和其他沉默/失落的土地出現在傑克·萬斯的Lyonesse Trilogy. 沉默伊蘇城也在"Sword of Destiny"被提到, 視為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的獵魔人系列, 還有日漫烙印勇士.泰瑞·普萊契使用伊蘇傳說以當做他的Discworld小說Jingo的雛形. 一個版本的城市也出現在John Brunner的The Traveller in Black'.
A. S. Byatt的小說Possession: A Romance, 贏得了1990的 Booker Prize, 常常引用到布列塔尼的神話與傳奇, 包含伊蘇的故事.
義大利前衛搖滾樂團Il Balletto di Bronzo大約的依照伊蘇的故事去創作他們37分鐘的opus, 以城市的名稱命名opus與他們1972年的專輯.
日本遊戲公司 Falcom 有一個名為Ys的遊戲系列, 其第一款發表於1987.
Claire Trévien為了在 Low-Tide Lottery` (Salt Publishing, 2011) 寫下她的詩"Mère"使用這個傳說當基礎.
法國創作歌手Gwennyn為了Nolwenn Leroy而在2012年的專輯Ô Filles de l'eau.以這個傳說當作基礎寫下了布列塔尼語的歌 "Ahès".
伊蘇是一款Ystari Games出版的桌遊. 它是一個中等複雜度的策略遊戲, 2-4個玩家.[5]
伊蘇術士是綠燈俠與扎坦娜偶爾的對手, 也在JLA和JSA出現
參閱
[编辑]筆記與引用
[编辑]- ^ Guyot, Charles; translated by Deirdre Cavanagh.
- ^ Amy Varin, "Dahut and Gradlon", Proceedings of the Harvard Celtic Colloquium, Vol. 2, (1982), pp. 19–30.
- ^ James Doan, "The Legend of the Sunken City in Welsh and Breton Tradition", Folklore, Vol. 92, No. 1 (1981), pp. 77–83.
- ^ Steven Huebner, French Opera at the Fin De Sièc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18954-4; p. 238–240.
- ^ http://www.ystari.com/?page_id=1244
延伸閱讀
[编辑]- Guyot, Charles. The Legend of the City of Ys, Amherst, Mas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79.
- MacKillop, James.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Celts, London ; New York : Penguin Global, 2005, pp. 299–302. ISBN 978-0-14-101794-5.
[[Category: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