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投票/签名时间的时区表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背景档案

[编辑]

下面文字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档案室/2005年3月#中文维基的系统时间

关于中文维基的系统时间(如留言签名中),采用UTC时间而不采用UTC+8时间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或困难?英文维基必须采用UTC时间,大概是因为英文国家分布于若干不同时区。但中文维基的用户,我猜想大多是在大陆、台湾、港澳、新马等地,使用UTC+8时间应会给很多人带来方便;即便是身处第三时区的中文用户,(譬如我这里冬天用UTC-5、夏天用UTC-4),也多在国内有朋友或其他联系,在目前的维基上就时常需要在自己当地的时间、维基UTC时间、以及国内UTC+8时间之间进行换算,徒添不便。另外,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等的维基也是采用多数用户的当地时间——欧洲中央时间。所以,中文维基可否考虑改采UTC+8时间? --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2:45 2005年3月21日 (UTC)

UTC的文:格林尼治标准时间--Hello World! 08:36 2005年3月22日 (UTC)

个人觉得还是采用UTC时间比较好,免的出现中国中心的争议
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方便,可以在自己页面里设定时区(就是签名的时候或许会有点麻烦,但反正会显示时区的)--zhouxiao 03:05 2005年3月21日 (UTC)
嗯,我最近也好不容易发现能设定自己的时区,不过签名还是不能个人化。我现在时常要同时处理三个时区,而且光中文维基就两个,弄的人很精神分裂……;同时每每要计算英国目前的时间,就弄的我相当不爽。(当然上面这句仅是说着玩而已。)但严肃来讲,为什么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等就不顾“欧洲中心”的怀疑呢?其实我注意到他们在用CET/CEST时间,也是自己在德文版留言之后,当时的确有点惊讶。
中文维基改采UTC+8时间,可能不利于经常在不同语言版间穿梭的用户,因为如果各版采用不同的当地时间,他们也会精神分裂的。但这部分用户肯定是少数。我觉得避免“中国中心”(或香港中心、台湾中心、新加坡中心、马来西亚中心、作者中心……)是编写内容时必须注意的,但是维基的界面应该还是尽量地用户亲善。签名时间能不能采用UTC作内部计时,但显示值允许用户个人化?如果这项技术的实施目前较为困难,是不是能把系统时间暂先调整一下?--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7:18 2005年3月21日 (UTC)
中文维基的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大陆和台湾不使用同样的时间,两岸的许多小问题会导致政治纷争,最好还是尽量避开不同的地方,即使有些不方便,起码可以维持和平局面。--方洪渐 00:49 2005年3月22日 (UTC)
我一直以为大陆、台湾、港澳、新马等地均采用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的,唔,难道现在一切都变了?--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2:13 2005年3月22日 (UTC)
其实主要使用中文的族群都是聚集在UTC+8的范围内,虽然我对于该用哪个时区没有特别的意见,但有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UTC+0一定要定在英国,难道当初这科学上的定义在制定时,没有英国中心、欧洲中心的偏颇吗?所以,在偏颇的度量衡上讨论公平问题,有时我觉得蛮让人莞尔的,但这只能怪中国人在科学启蒙发展的时代落队了,给别人抢去制定标准的先机,怪不得人的。--泅水大象 03:47 2005年3月22日 (UTC)
回R.O.C.,台湾、新、马等地仍是UTC+8。--Hello World! 08:24 2005年3月22日 (UTC)
如果你知道算命的人采用的时间都要化作洛阳(还是中国某地?)的标准时间时,也许你就不会为UTC+0在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而不高兴吧? :-D --石添小草 05:06 2005年3月22日 (UTC)
不知道呢,说不定会更无力。为什么世界时区划分是以伦敦为准,但是算命却是以洛阳为准,好像中国人只能拿这种古老的事物出来缅怀一下而已,呵呵......--泅水大象 07:00 2005年3月22日 (UTC)
世界时区划分以英国伦敦为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安排“日期变更线”在渺无人烟的(太平洋)海域上。--Hello World! 08:26 2005年3月22日 (UTC)

谈到“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原则,我其实悲观地觉得,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都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完美实现;而只要我们身处这样的世界或者试图解释这样世界的东西,“避免自我中心”有时就是难以实现的;(当然,在维基这仍是我们要致力实现的基本原则)。穿越历史直到今天,或者飞越中国到西欧再到当今的美国,“自我中心”的事例太多了。就连似乎中立的“全人类”,其绝大多数以前还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呢(地球中心),而今天他们绝大多数也认为“marriage”是男女结合(异性恋中心,并剥夺少数群体权利),至于未来,天知道我们会又发现哪些新的事例。

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
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

而最突出又富悖论的例子,是各洲及各国介绍中,其在世界的位置。目前,这些图片在维基都是以欧式世界地图为底的,大概绘制人是欧裔吧;比如右边这张澳大利亚的图。大家都用同样的底图,好像符合“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原则,但同时,这个底图却是显然“欧洲中心”的;若各洲、各国均改用自选中心的底图,则避免了“欧洲中心”的麻烦,却惹上了“自我中心”的嫌疑,反正不管怎样“中立”都受到质疑。其实,中文维基的时间,也跟这个挺类似的,一点重要的不同则是,现在用的叫UTC(通用协调时)不叫GMT(格林尼治标准时),人们可以说,UTC是各国协作计算的结果,因此不存在谁中心的问题,尽管两者时区是一样的,而且UTC源于“英国中心”的GMT(正如大象兄上面说的在偏颇的度量衡上讨论公平问题)。

从理论回到现实,如果各国的世界位置图片,真的改用任选中心,是不利于图片的原本目的的:要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理事物在世界的位置,采用相同的底图是重要的。因此,“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的基本原则,前提要件是有利于条目的解释与被认知(或维基的目的)。签名的时间,是帮助用户认识签名当时发生的时间,如果多数用户是在UTC+8时区的话,则采用UTC+8时区有利于用户的理解认知过程;并且,如果经常穿梭不同语言版本的用户较少,则采用UTC+8时区也有利于中文维基对用户产生亲善感;这些都符合并为维基的目的服务。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因素会不利于这些目的,但我没想出来,希望大家提供一下。

另外,在维基,如果先前判例可作参考的话,我想引用德、法、荷、瑞典文等版的例子。 --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2:57 2005年3月23日 (UTC)

非常同意roc兄的意见。虽然,我在上面的发言中提出世界标准时区的英国自我中心特性,但是我却无法不去接受这种不公正的情况,毕竟当初第一个发明“时区”概念的就是英国人,他们发现因为火车的出现,人类移动的速度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导致原本各地有各地自己的时间标准这种定义方式遭受到严格的挑战,而被迫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计算时的中心点。基于这理念是欧洲人提出的,自然会以欧洲作为时间计算的中心点,后来的人只能承认这种制度的存在,除非他们完全不愿意与其它既有的系统进行沟通。
在编辑维基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牵涉到“全世界”的资讯,就很难不造成某种程度的偏颇。举例来说,我最近在编写一个新版的世界首都表格,由于两岸多地对于世界各国译名的差异,我需要寻找一种第三者的语言来作为对应参考,以方便读者们了解简繁体译名之间的互换。对于不熟悉中立理念的人来说,这第三者语言很显然非英语莫属,但反而是因为我们平常太熟悉“避免XX中心”这句话,以致于我伤了很久的脑筋思考各种问题,例如全部用各国官方语言(后来发现有些国家官方语言太多,列不完),或者干脆不列(但有些小国小城市的中文译名知名度很低,理解上有障碍),同时列英文名与各国官方语言名?版面有限塞不下!迄今为止我还在伤脑筋这问题,但预计可能会选择承认英语中心的偏颇性,毕竟像是航空业、海运业这类牵涉到全世界的行业,也几乎都是以英文作为共通沟通标准。--泅水大象 06:49 2005年3月23日 (UTC)
:-) 我的意见受到大象兄的肯定,心里很乐耶~;不过我这年龄可能算不上兄啦。各国首都用于参考的第三方写法,若仔细想来,果真是个复杂又伤脑筋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若该国官方语文:
  1. 只有一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这种文字,例如Brasília(巴西葡萄牙文)、Reykjavík(冰岛文)、New Delhi(英文)、或Tōkyō(日文);
  2. 没有能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英文(因为若用原文估计多数中文读者也不认得,帮助有限),例如Moscow(英文)、Athens(英文)或Tel Aviv(英文,我自己把它译成泰勒维夫,因重音在te、次重音在viv、最轻的是la);
  3. 有多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在该国(或首都)讲的人最多的语言,例如Bern(德文,不用法、义、或罗曼驰文)。
以上各种情况,最好都标出此种拼法的语言,免得有人发现跟英文不符就轻率修动,比如Brussel(荷兰文)与Brussels(英文)就不同。尽管这样还是“拉丁系拼写法中心”的,但私下觉得已经算是“中立”与“明了”之间的最佳妥协了;这种做法会比只采英文多费时间的,所以就看是否觉得值得采用了。另外,如果按注音符号排序的话,能否在列表开始前,提供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对照(并连往下面的注音符号开始处),因为大陆已经很少用注音符号了(尽管汉语拼音仍是按ㄅㄆㄇㄈ的顺序教的);另一个做法是按照ISO的双字母或三字母标识排序,这样也免除繁简国名万一不属于同一个注音符号时或关于台湾(中华民国)位置的可能争论。--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07:35 2005年3月24日 (UTC)
关于那个试验版的首都列表别担心,原则上等我有空把细节校对完之后,只会用它来取代目前繁体版的部分,意思是说应该再来做个以简体译名与汉语拼音排序为主的版本,然后并列,让读者自己去选择自己习惯的排法。至于有些国家或地区在理解上有歧异的,仔细看就发现,它们会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复出现,例如台湾就会在中华民国(ㄓ)与台湾(ㄊ)的栏位各出现一次,而梵諦岡(ㄈ)与教廷(ㄐ)也会各出现一次,毕竟做这表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想找的资料�各地有各地自己的时间标准这种定义方式遭受到严格的挑战,而被迫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计算时的中心点。基于这理念是欧洲人提出的,自然会以欧洲作为时间计算的中心点,后来的人只能承认这种制度的存在,除非他们完全不愿意与其它既有的系统进行沟通。
在编辑维基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牵涉到“全世界”的资讯,就很难不造成某种程度的偏颇。举例来说,我最近在编写一个新版的世界首都表格,由于两岸多地对于世界各国译名的差异,我需要寻找一种第三者的语言来作为对应参考,以方便读者们了解简繁体译名之间的互换。对于不熟悉中立理念的人来说,这第三者语言很显然非英语莫属,但反而是因为我们平常太熟悉“避免XX中心”这句话,以致于我伤了很久的脑筋思考各种问题,例如全部用各国官方语言(后来发现有些国家官方语言太多,列不完),或者干脆不列(但有些小国小城市的中文译名知名度很低,理解上有障碍),同时列英文名与各国官方语言名?版面有限塞不下!迄今为止我还在伤脑筋这问题,但预计可能会选择承认英语中心的偏颇性,毕竟像是航空业、海运业这类牵涉到全世界的行业,也几乎都是以英文作为共通沟通标准。--泅水大象 06:49 2005年3月23日 (UTC)
:-) 我的意见受到大象兄的肯定,心里很乐耶~;不过我这年龄可能算不上兄啦。各国首都用于参考的第三方写法,若仔细想来,果真是个复杂又伤脑筋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若该国官方语文:
  1. 只有一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这种文字,例如Brasília(巴西葡萄牙文)、Reykjavík(冰岛文)、New Delhi(英文)、或Tōkyō(日文);
  2. 没有能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英文(因为若用原文估计多数中文读者也不认得,帮助有限),例如Moscow(英文)、Athens(英文)或Tel Aviv(英文,我自己把它译成泰勒维夫,因重音在te、次重音在viv、最轻的是la);
  3. 有多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在该国(或首都)讲的人最多的语言,例如Bern(德文,不用法、义、或罗曼驰文)。
以上各种情况,最好都标出此种拼法的语言,免得有人发现跟英文不符就轻率修动,比如Brussel(荷兰文)与Brussels(英文)就不同。尽管这样还是“拉丁系拼写法中心”的,但私下觉得已经算是“中立”与“明了”之间的最佳妥协了;这种做法会比只采英文多费时间的,所以就看是否觉得值得采用了。另外,如果按注音符号排序的话,能否在列表开始前,提供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对照(并连往下面的注音符号开始处),因为大陆已经很少用注音符号了(尽管汉语拼音仍是按ㄅㄆㄇㄈ的顺序教的);另一个做法是按照ISO的双字母或三字母标识排序,这样也免除繁简国名万一不属于同一个注音符号时或关于台湾(中华民国)位置的可能争论。--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07:35 2005年3月24日 (UTC)
关于那个试验版的首都列表别担心,原则上等我有空把细节校对完之后,只会用它来取代目前繁体版的部分,意思是说应该再来做个以简体译名与汉语拼音排序为主的版本,然后并列,让读者自己去选择自己习惯的排法。至于有些国家或地区在理解上有歧异的,仔细看就发现,它们会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复出现,例如台湾就会在中华民国(ㄓ)与台湾(ㄊ)的栏位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