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化新文字
| |||||
| |||||
| |||||
| |||||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拼音:Latinxua Sin Wenz),又称新文字运动,是1931年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全盘拉丁化的“文字”,最终目的是想取代汉字,属于广义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区别于辅助标音性质的“符号”)。[1]
中国共产党基于方言平等的思维,[1]制定了15种汉语的拉丁化方案,其中有实际推行(出版课本和刊物)的有5种:基于老国音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基于上海话的江南话拉丁化新文字、厦门话拉丁化新文字、广州话拉丁化新文字、潮汕话拉丁化新文字。[2]其馀10种方案并未被实际推行(未出版课本和刊物),包括:宁波话、无锡话、温州话、苏州话、福州话、客家话、桂林话、梧州话、湖北话[哪个/哪些?]、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2]
新文字运动始于1931年在苏联中苏边界旁的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1932年公布推行上海话拉丁化新文字。1933年后推广至全国,汉语诸方言一同拉丁化。1955年停止使用。共产党人为了向各个汉语方言区的革命群众宣传革命,势必要扫盲,由此中共和苏联合作制定中共根据地里执行过两次以拉丁化新文字为授课媒界的扫盲运动,第一波在1936年至1938年初、第二波在1940年至1943年春。[3][4][5]
历史和发展
[编辑]拉丁化新文字是第一个由汉语为母语者提出来的替代汉字的罗马化系统,最初由苏联发展,用于当地的中国移民直到他们离开那里。后来在中国北方复苏过一段时间,被中国共产党废止之前已经拥有300多种出版物。
创制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于1928年在莫斯科开始,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室想要创造一种提高居住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大批中国人的识字率的方式[6],促进他们的高等教育。1929年,在莫斯科的中国学者、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林伯渠、萧三和俄国语言学家弗谢沃洛德·科洛科洛夫设计出一种罗马化体系的雏形。[7]1931年,海参崴大会通过的13条原则总的来说就是汉语拼音文字必须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方言化。期间,中共党员吴玉章在苏联远东实验推行了以山东话注音的新文字,1939年回国后,他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负责推广此种新文字。
与所有其他的罗马化方案从一开始就不同,拉丁化新文字自创始时就以取代汉字为目的[8]。他们采用拉丁字母是因他们认为比西里尔字母更能实现其目的[9]。拉丁化新文字不标声调,其制造者认为声调是落后的元素,应从汉语中去除。在字母设计上尽量覆盖中国所有方言,各个方言可以自拼自写,但操别方言的人未必看得懂。
在一个时期内,这一体系对中国北部文学传播起了很大作用,300多种出版物(约50万份)使用拉丁化新文字[8]。但是,1944年汉字拉丁化运动在共产党控制区被共产党中止,理由是经过培训、有资格教授这一体系的干部不足。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共产党要准备控制更大的区域。因此考虑之后,改变了关于拉丁化运动的言论;为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他们不再支持这种严重冒犯传统汉字书写方式的支持者的运动。[10]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是汉语拼音的前身,相似度很高。主要差别为:
- 一、区分尖团音,现在汉语拼音拼成ji-, qi-, xi-在新文字中有可能是gi-, ki-, xi-或zi-, ci-, si-。
- 二、不写出空韵,i只标示母音[i]。
- 三、汉语拼音的ü[y],在新文字中写作y;而汉语拼音用作字首的y[j]在新文字中规定为j,但只在词中间做分隔音节之用。
- 四、汉语拼音的er,在新文字中写作r。另外汉语拼音的韵母-ong,在新文字中则是-ung(与威妥玛拼音同)。
- 五、不标示声调,提倡者将声调视为汉语应当去除的元素,主张用其他词语替代会需要声调分辨意义的单词。[11]
不标声调带来的多义混淆问题令当时使用者与后世学者所诟病[3]。其他特点有:不写出舌尖元音,用清音字母标记送气清塞音,用浊音字母标记不送气清塞音,对于部分汉语中的浊塞音则用浊音字母加h标记,部分汉语的入声由加塞音字母韵尾的韵母表达。
双唇音 | 唇齿音 | 齿龈音 | 卷舌音 | 龈颚音 | 软颚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m |
n [n] ㄋ n |
||||||||
塞音 | 不送气 | b [p] ㄅ b |
d [t] ㄉ d |
g [k] ㄍ g | ||||||
送气 | p [pʰ] ㄆ p |
t [tʰ] ㄊ t |
k [kʰ] ㄎ k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z [ʦ] ㄗ z |
zh [ʈʂ] ㄓ zh |
gi [ʨ] ㄐ j |
||||||
送气 | c [ʦʰ] ㄘ c |
ch [ʈʂʰ] ㄔ ch |
ki [ʨʰ] ㄑ q |
|||||||
擦音 | f [f] ㄈ f |
s [s] ㄙ s |
sh [ʂ] ㄕ sh |
rh [ʐ] ㄖ r |
xi [ɕ] ㄒ x |
x [x] ㄏ h | ||||
边音 | l [l] ㄌ l |
|
|
- 范例:
- Latinxua Sin Wenz. 拉丁化新文字
- Wenz bisy zai iding tiaogian xia giaji gaige. 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
- Ba sin Wenz nianxui ixou, iao shchang yng sin Wenz kanshu siesin. Gang kaish siedi shxou, shui ie mianbuliao iou cowu. Dansh bu iao xaipa, iao buduandi sie, buduandi yng, iding manmandi xui shuliankilaidi.把新文字念会以后,要时常用新文字看书写信。刚开始写的时候谁也免不了有错误。但是不要害怕,要不断地写,不断地用,一定慢慢地会熟练起来的。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声母
[编辑]双唇 | 唇齿 | 齿后 | 齿龈 | 硬腭 | 软腭 | ||
---|---|---|---|---|---|---|---|
塞音 | 不送气 | b [p] 贝 |
d [t] 得 |
g [k] 古 | |||
送气 | p [pʰ] 配 |
t [tʰ] 套 |
k [kʰ] 可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z [ts] 早 |
g [tɕ] 价 |
||||
送气 | c [tsʰ] 草 |
k [tɕʰ] 巧 |
|||||
鼻音 | m [m] 没 |
l [n] 路 |
n [ȵ] 你 |
ng [ŋ] 我 | |||
擦音 | 清 | f [f] 发 |
s [s] 速 |
x [ɕ] 小 |
x [x] 好 | ||
浊 | [12] [v] 五 |
rh [z] 如 |
韵母
[编辑]开尾 | 元音尾 | 鼻音尾 | |||||||||||
---|---|---|---|---|---|---|---|---|---|---|---|---|---|
开口呼 | [13] [ɿ] 日 |
r [ɚ] 二 |
a [a] 大 |
o/uo[14] [o] 我 |
e [e] 黑 |
ai [ai] 街 |
ei [ei] 批 |
ao [au] 包 |
ou [əu] 走 |
an [an] 烦 |
en [ən] 樱 |
ang/ong[15] [aŋ] 帮 |
ung [oŋ] 亩 |
齐齿呼 | i [i] 一 |
ia [ia] 牙 |
ie [ie] 叶 |
iai [iai] 介 |
iao [iau] 标 |
iu [iəu] 九 |
ian ian 变 |
in [in] 兵 |
iang/iong [iaŋ] 量 |
||||
合口呼 | u [u] 五 |
ua [ua] 瓜 |
ue [ue] 国 |
uai [uai] 乖 |
uei [uei] 类 |
uan uan 段 |
un uən 春 |
uong uaŋ 光 |
|||||
撮口呼 | y [y] 鱼 |
iuo [yo] 药 |
ye [ye] 绝 |
uan [yan] 鲜 |
un [yn] 泳 |
yng [yoŋ] 蓉 |
规则
[编辑]-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根据整词而非单个汉字分词。
- 当“u”出现在某个字的首位,且该字并非某一词的首字时,“u”改写为“w”以避免混淆。
- 当“i”出现在某个字的首位,且该字并非某一词的首字时,“i”改写为“j”以避免混淆。
- 当“y”出现在某个字的首位,且该字并非某一词的首字时,同时前一字以“n”或“g”结尾时,“y”改写为“j”以避免混淆。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不标示声调,声调依据上下文推断,仅“a”及“ai”在读上声时改写为“aa”及“aai”。
- “un”单独成音节时写为“wen”,“ung”单独成音节时写为“weng”。
例句
[编辑]以下例句将四川俗语转写为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 矮子过河,安(淹)了心
- Ngaaiz go ho, ngan lo sin
- 足正不怕鞋歪
- Giuo zen bupa xai uai
- 吃苞谷粑打呵欠,开黄腔
- C baoguba daa xoxai, kai xuongqiang
- 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
- Mer zua cba, to budao zaozao
厦门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江南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声母
b |
p | bh勃 | m | f | v |
d | t | dh特 | n | l | |
z | c | s | sh是 | ||
g | k | gh搿 | ng五 | x黑 | h合 |
韵母
r儿 | i衣 | u乌 | y迂 |
a啊 | ia呀 | ua哇 | |
e哀 | ue喂 | ||
o哑 | yo唷 | ||
ao奥 | iao要 | ||
eu欧 | iu忧 | ||
ae晏 | ie烟 | uae弯 | |
en恩 | in因 | un温 | yn允 |
oe暗 | uoe碗 | yoe怨 | |
ang樱 | iang央 | uang横 | |
ung翁 | yng永 | ||
ong盎 | iong旺 | uong汪 | |
aq阿 | iaq约 | uaq挖 | |
eq厄 | iq一 | ueq斡 | yuq郁 |
oq屋 | yoq郁 |
瓯嘉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声母
b |
报 | p | 剖 | bh | 袍 | m | 毛 | f | 否 | v | 阜 |
d | 刀 | t | 滔 | dh | 逃 | n | 恼 | l | 牢 | ||
tz | 知 | c | 雌 | dz | 迟 | s | 私 | z | 时 | ||
tj | 机 | ch | 溪 | dj | 其 | sh | 熙 | j | 瑞 | ||
g | 高 | k | 烤 | gh | ng | 尔 | x | 好 |
韵母
i | 衣 | u | 乌 | y | 冤 | ||
a | 啊 | ia | 呀 | ua | 外 | ||
e | 哀 | ie | 阳 | ||||
ei | 地 | ||||||
ou | 多 | iu | 熟 | yu | 伟 | ||
ai | 唉 | iai | 益 | ||||
oey | 谁 | ||||||
ao | 奥 | iao | 姚 | uao | 黄 | yao | 姚 |
ae | 否 | iae | 妖 | uae | 横 | ||
au | 后 | iau | 有 | ||||
oe | 暗 | yoe | 船 | ||||
ang | 恒 | iang | 英 | ||||
eng | 亨 | ing | 静 | yung | 雍 | ||
oong | 翁 | ||||||
o | 珩 | uo | 黄 | yo | 王 | ||
oo | 恶 | uoo(uo) | 华 | yoo(yo) | 浴 |
广州话拉丁化新文字
[编辑]此套方案中,字母“e”的用法最为复杂。
声母
[编辑]b /p/ 波 | p /pʰ/ 破 | m /m/ 摩 | f /f/ 科 | ||
d /t/ 多 | t /tʰ/ 拖 | n /n/ 挪 | l /l/ 罗 | ||
g /k/ 哥 | gw /kʷ/ 过 | k /kʰ/ 卡 | kw /kʰʷ/ 夸 | ng [ŋ] 吴[16] | x [h] 苛 |
z /ts/ 左 | c /tsʰ/ 粗 | s /s/ 梳 | j /j/ 哟 | w /zhwiki/w/ 窝 |
韵母
[编辑]a /a/ 阿 | e /ɛ/ 嘅 | i /i/ 衣 | o /ɔ/ 柯 | oe /œ/ 靴 | u /u/ 乌 | y /y/ 于 | |
ai /ai/ 隘 | ae /ɐi/ 翳 | ei /ei/ 飞 | oi /ɔi/ 哀 | ey /ɵy/ 虚 | ui /ui/ 煨 | ||
ao /au/ 拗 | au /ɐu/ 欧 | iu /iu/ 腰 | ou /ou/ 奥 | ||||
am /am/ 监 | em /ɐm/ 庵 | im /im/ 淹 | |||||
an /an/ 晏 | en /ɐn/ 恩 | in /in/ 烟 | on /ɔn/ 安 | oen /ɵn/ 春 | un /un/ 玩 | yn /yn/ 冤 | |
anq /aŋ/ 罂 | enq /ɐŋ/ 莺 | einq /ɛŋ/ 靓 | inq /ɪŋ/ 英 | onq /ɔŋ/ 盎 | oenq /œŋ/ 昌 | unq /ʊŋ/ 瓮 | |
ab /ap/ 鸭 | eb /ɐp/ 辑 | ib /ip/ 页 | |||||
ad /at/ 压 | ed /ɐt/ 七 | id /it/ 热 | od /ɔt/ 葛 | oed /ɵt/ 出 | ud /ut/ 活 | yd /yt/ 月 | |
ag /ak/ 拆 | eg /ɐk/ 得 | eig /ɛk/ 尺 | ig /ɪk/ 益 | og /ɔk/ 恶 | oeg /œk/ 卓 | ug /ʊk/ 屋 |
注释
[编辑]- ^ 1.0 1.1 山下辉彦. 中国文字改革的論争與傳統派觀点 (PDF). 《艺文研究》 (庆应义塾大学艺文学会). 2009年6月, 96: 147 [20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2).
- ^ 2.0 2.1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始末。收录于倪海曙.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 上海: 知识出版社. 1987年12月: 12-13.
- ^ 3.0 3.1 王莉. 延安时期新文字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经验教训 (PDF).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月, 37 (6)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1).
- ^ 栗洪武,樊红蕾.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扫盲教育实验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 《教育研究》. 2018, (7).
- ^ 王元周.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 (PDF). 《抗日战争研究》. 2009, (3)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2).
- ^ 主要是在海参崴和伯力的中国移民工人。
- ^ 苗体君. 瞿秋白: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 2016-01-12 [2021-03-11].
- ^ 8.0 8.1 Chen (1999), p.186.
- ^ Hsia (1956), pp.109-110.
- ^ Norman (1988), p.262.
- ^ Sin Wenz 新文字.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没有与该音对应的声母,[vu]做“u”。
- ^ z、c、s、rh与该韵母相拼时,直接省略不写。
- ^ o与uo可混用。
- ^ ang与ong可混用。
- ^ /ŋ-/母归零,如odei(我哋)。
参考资料
[编辑]- Norman, J.,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8.
- Milsky, C., "New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 No.53, (January-March 1973), pp. 98-133.
- Hsia, T., China’s Language Reforms, Far Eastern Publications,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1956.
- Chen, P., "Phonetization of Chinese", pp. 164-190 in Chen, P.,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 Chao, Y.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68.
- 钱乃荣《北部吴语拼音方案之我见》
- 输畀侬《百年吴语罗马字汇编》[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