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澎湖越南难民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越南难民营,俗称澎湖难民营。1977年后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出现华裔跟京族难民逃难各处现象。周遭国家及地区如中国大陆香港印尼台湾等基于人道主义等因素接济难民。台湾安置难民地点其中一个位址在澎湖县,分别是西屿乡竹篙湾(今竹湾村)自1977年至1979年间曾有收容难民的纪录、白沙乡讲美村的难民营则从1978年12月1日开办,至1988年11月15日关闭营区,将近11年之久。[1]

背景

[编辑]

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全境,南越首都西贡易帜为胡志明市,大批南越华侨开始逃亡;1977年起中国与越南关系交恶[2]:298,1979年中国入侵越南,发生边界战争[2]:298,导致北越境内发生“排华事件”,连北越华侨也踏上逃亡之路,其中也不乏来自寮国柬埔寨两国的逃亡华侨,史称“印度支那难民危机”或“越棉寮难民潮”[a][2]:31-32、33-34;而这群越华难民多逃难至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与印尼等地[2]:302-305

美国当时由于参与越南内战,对于战后难民的安置有其义务性的接管,而1977年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仍属邦交国,在联合国派遣专员审核难民资格移居外国(永久收容国以美国、加拿大澳洲为主[2]:307)的期间,台湾便成为临时性质的收容区[2]:35

1979年1月1日美国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和中华民国断交,并将终止长期以来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3],但此时越华难民问题仍未结束,美国方面仍遣天主教会普爱会人员提供援助,以保民间的交流不间断。[4][5]

台湾难民营设立

[编辑]

台湾最早接收越南海漂难民的“高雄九曲堂接待站”,主要接收从1975年4月越共入侵西贡之前便逃亡的第一批华裔难民,根据1990年出版《救助中南半岛难民》的记载中,这批接待总数约莫是3939人,之后有不少难民便在台湾各处建立聚落、落地生根。[1]

澎湖难民营的管理单位为澎湖防卫司令部[6],相对于台湾本岛,澎湖地区则因为长期陆陆续续有难民入住,而显得为人所知。

1978年,《南海血泪》报导中因吃人肉而声名大噪的“清风号”渔船于12月15日抵达马公港,船上死者有112人,仅34人幸存,便是安置于澎湖地区。[7][b]

西屿竹篙湾难民营

[编辑]

最初难民营1977年(民国67年)设立是占用位于西屿竹篙湾的继光营区充当“越南难民临时接待所”,竹篙湾的接待所约莫于1979年(民国68年)关闭,由于接收时间不长,所以未若白沙乡讲美难民营具有代表性。[1]

白沙讲美难民营

[编辑]
澎湖白沙难民营故址,今海巡署金马澎分署第七二岸巡中队本部据点。

白沙讲美难民营亦是从军方营房改建,正式名称为“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中南半岛难民接待中心”,原本安置于西屿的难民渐多,西屿收容所不敷使用,所以自1978年12月1日之后,讲美地区开始接收“海漂专案[c]的越南难民,不过该收容区不只收留“海漂专案”难民。该收容所至1988年11月15日关闭营区,计接收45批次,共2098人,收留对象被分化为南越华人、北越华人以及越南人,地址为澎湖县白沙乡讲美村141-2 号,邻近讲美国小,据称少数几名从中国大陆潜逃出来的“反共义士”也接收于此,旧址在2003年4月完全拆除。[1][6]

现址已改建成海巡署金马澎分署第七岸巡大队下辖第七二岸巡中队本部,地址:澎湖县白沙乡讲美村141-2号。

网球国手阮明

[编辑]

讲美难民营曾收容越南享有盛名一时的网球国手阮明(Nguyen Minh)。1972年,年仅14岁的阮明不仅是越南青少年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五的好手,还入选台维斯杯国家队的第一候补,1974年正式入选国手,可谓前途光明一片,但好景不长,1975年西贡沦陷,越南全境赤化,后继的越共政权对运动员并不友善,阮明屡屡遭受打压迫害。[8]阮明为追求更自由的打球环境,在1983年9月乘船潜逃至台湾,却受限难民申请归化法的限制,面临困在澎湖三年且少有球可打的窘境。[8]所幸阮明境遇被民生报报导之后,在台湾本岛引起广大的回响,不少厂商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器材予阮明,亦有聘用阮明为俱乐部驻场教练的邀约[9],阮明在1987年也顺利入籍中华民国,预计年底代表澎湖参加区运比赛[10],近况不详。

军方公告

[编辑]

2003年3月10日讲美营区拆除前夕,采访者刘吉雄、刘禹庆与庄惠惠于现场发现一份“难民营沿革史”的军方公告,兹引内文如下:

民国六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首两批越南难民先后漂流至台东小琉球海域。其时尚无适当机构处理,救总即于澎湖县西屿乡继光营区设立“越南难民临时接待所”,即为“接待中心”之前身。嗣后漂流获救难民日多,业务亦趋繁复,政府乃于六十七年十二月一日委托救总成立“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中南半岛难民接待中心”借用白沙乡军营,做为难民营舍,扩大收容。本中心恪遵谷理事长“妥善照顾难民”德意,在澎防部司令官及政战部主任督导支援之下,釐定全般作业程序及计划,各项业务遂步入正轨。是乃本中心之沿革。越南沦亡,难民颠沛流离逃亡,正是我们足堪借镜的教训,我们必须体认,反共与救国乃是一体之两面不反共即(?)以救国,要救国首须反共。
— 难民营沿革史

刘吉雄表示,该公告中“台东小琉球”有误,而是指“屏东小琉球”才正确。[2]:170-171

黄瑾瑜

[编辑]

黄瑾瑜1921年3月23日出生于越南谅山(北越),家族来自广东省钦州(今属广西)。中日战争爆发后,黄瑾瑜选择就读军校,冀望能报效中国,参予几场与侵华日军零星对抗的战役,日本在1945年二战投降后,黄瑾瑜并未返乡,接受国军调派在江苏省服务,但未久因国共内战爆发,因战事不利,国军被迫撤退,黄瑾瑜只得逃亡,辗转返回尚在法国统治下的越南,并回到谅山老家,后为躲避战火举家搬迁至南越,在1975年5月7日搭船离开越南,经历56日漂泊后出现台湾的兰屿外海,几经波折,全体难民包括黄瑾瑜在内,总计84人顺利入境台湾。黄瑾瑜来到台湾后,因具军方背景,且谙越南话,便被任命为救济会(全名: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的科长,负责管理澎湖难民营业务长达11年,直到1990年才离开澎湖。[11]

轶闻

[编辑]
  • 由于讲美难民营运作时间长达十年,且因收容所紧邻当地讲美国小,1978年至1988年(民国67年至77年)间住讲美的居民大多有与越华难民相处的记忆;诸如孩童之间互相打群架、在学校课堂上讥笑对方广东腔的口音等等,又有当时白沙渔民逢人手短缺,便延请难民营村民帮忙之情事;综观难民营驻讲美村十年,难民营华侨与在地居民虽偶起冲突,但普遍而言相处尚称和谐。[6][d]
  • 1988年(民国77年)讲美难民营关闭前,侨委会有派出要员协助难民转往他国或前往台湾本岛辅导就业[6],也有几位越华姑娘便嫁予澎湖当地居民,在澎湖长久居住[12]

纪录片

[编辑]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上报人物】刘吉雄无以名状的梦
“我梦到的” 刘吉雄与澎湖难民营的奇幻串联

〈例外之地:台湾海峡之澎湖越南难民营〉,片长65分钟。导演刘吉雄2003年听闻讲美难民营拆除在即,特地返回原地拍照录影,尔后经历多方访谈剪辑而成的纪录片。[13]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越棉寮”指越南、高棉与寮国三国,高棉即柬埔寨的旧称。
  2. ^ 幸存者推估是安置于竹篙湾的收容所。
  3. ^ 台湾当时另外有“仁德专案”,专门处理“空运”来台的越南难民。
  4. ^ 越南难民营轶事可至的Facebook社团【1000个澎湖梦之讲美社区】中询问得知。这群移民虽来自越南,但大多都是广东省移居越南的移民,所以粤语为其母语,并非全是越南话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刘吉雄. 【難民船上的人】那些出逃的生命,都講述著我們看不見的歷史. 独立评论@天下. 2017-08-01 [201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黄, 隽慧. 《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 新北市: 卫城. 2017. ISBN 9789869480239 (中文(台湾)). 
  3. ^ 中美斷交. 国家文化资料库.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6) (中文(台湾)). 
  4. ^ 刘吉雄. 【難民船上的人】雖然台灣不在聯合國裡,我們也不會把難民推回海上. 独立评论@天下. 2016-12-11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台湾)). 
  5. ^ 〈援助越難僑衣物 百餘箱運抵馬國 王淑珣昨捐款十萬元〉. 联合报. 1978-12-09. 【台北讯】美国公民援助越南难民委员会委员弥克,赞扬我国的高度人道精神及为越南难民服务的周到完善。弥克曾拜会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探询接待越南难民情形。并由救总人员陪同前往澎湖慰问六日获救抵澎的三十四名越南难民,同时参观救总在西屿设置的难民接待所。 
  6. ^ 6.0 6.1 6.2 6.3 刘禹庆. 〈講美難民營,最後一月〉. 自由时报. 2003-03-11 (中文(台湾)). 
  7. ^ 刘吉雄. 【難民船上的人】難民營中的19歲生日,與永生難忘的救命恩人. 独立评论@天下. 2017-01-01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中文(台湾)). 
  8. ^ 8.0 8.1 苏嘉祥; 张福兴. 〈失去球場的網球健將!澎湖一越籍難民 望海興嘆 企盼歸化中華 為我國效命〉. 民生报 01. 1987-01-20. 
  9. ^ 【本报讯】. 〈阮明流落澎湖 網壇同表關切 華江網球聯誼會希望聘他為教練 肯尼士 巨運 華岡 運動器材公司同伸援手〉. 民生报 01. 1987-01-21. 
  10. ^ 【台北讯】. 〈歸化入籍 無後顧之憂 重拾球拍 有大將之風 阮明復出 網壇看好〉. 联合报 07. 1987-02-19. 
  11. ^ 许, 剑虹. 〈許劍虹觀點:大江大海又一章,投奔怒海的越南黃埔軍校生〉. 风传媒.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台湾)). 
  12. ^ 刘禹庆. 〈陳氏娣:兩百多人擠一條船,逃離越南〉. 自由时报. 2003-03-11 (中文(台湾)). 
  13. ^ 张小瑜. 《例外之地:台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影片放映座談會. 澎湖日报. 2017-08-16 [201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