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生运动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1月7日) |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 |||||||||||
---|---|---|---|---|---|---|---|---|---|---|---|
史前时期 | |||||||||||
荷治 1624-1662 |
西治1626-1642 |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 |||||||||
明郑时期 1661-1683 |
|||||||||||
清治时期 1683-1895 |
|||||||||||
日治时期 1895-1945 |
|||||||||||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 |||||||||||
其他台湾系列 | |||||||||||
台湾主题首页 | |||||||||||
台湾学生运动为发生在台湾的学生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时期。日治时期出现如今现代意义的学校,才有学生对于校园内事务或者是社会现况不满而出声抗议。通常学生运动中参与的学生多为大学生,不过也有一些学生运动以中学生为主体。
日治时期
[编辑]日治时期,台湾学生运动在岛内及海外皆有发端。在海外的部分,1901年开始,已有台湾学生至日本留学的风潮。其中一群东京的留学生,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倡的民族自决影响,又有辛亥革命、朝鲜独立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和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刺激,可能变成台湾民族运动的先驱[1]。
日治初期,台湾缺乏高等教育学校,台湾仅有士绅有能力留学日本,而留学生受到大正民主影响获得启蒙,尔后回台留学生成立台湾文化协会,1919年,明石总督公布台湾教育令,改制师专为师院,台湾学生在1920年代得以进入高教体系,田健治郎上任总督后积极推行内地延长主义,期望造就台湾高等教育人才,然而对台湾人政治上的压抑,使得这些青年结合文化协会的运动,成为日后走向反抗日本威权的种子。
- 台北师范学校第一次骚乱事件:1922年2月台北师范学生因为靠右行走遭日警警告,日警巡佐并到师院要求校方训诫,导致学生紧闭校门聚集三百多人抗议。官方旋即逮捕45名学生,指为台湾文化协会蒋渭水煽动之暴乱,之后,虽经台人及舆论强烈抗议而未起诉,却使日方将矛头指向台湾文化协会。[2]
- 台北师范学校第二次骚乱事件:因为毕旅地点,台湾学生不满日本学生以少数决,最后在毕旅当天集体罢课,由于文协介入协助,许多学生最后遭到学校退学,甚至演变成为两百多学生绝食抗议,当局虽虚以委蛇,后仍有三十多名学生遭到秋后算帐,退学处分。遭退学学生部分经文协协助资助,得以留学东京、厦门、上海等地,并为日后海外反日思潮之中坚。[2]
- 台中师范学校骚乱事件:1928年,时任新任舍监小山重郎在宿舍听到学生以台语交谈,因校规中禁止说台语,因此犯规学生当场被予以责罚与殴打,次日朝会时小山大发狂言指“台语是清国奴话”、“谁爱说台语就滚回支那好了”,甚至对日本学生说听到谁讲台语就揍他,引发学生抗议,并于日后成为反日支持的重要基石。[2]
1945年~1950年
[编辑]- 四六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6日,起因是警察在3月20日取缔学生单车双载,引发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为主的学生,串联国立台湾大学抗议,至4月6日时军警包围师院以及台大宿舍,逮捕当时学生运动的领袖,其中郑鸿溪为已加入共产党之学生领袖侥幸逃脱,后担任中共统战部局长,此事件造成日后台湾省工委组织得以进一步扩大,如叶城松、周慎源、张璧坤、郑文峰等皆先后加入台湾省工委。两校校长处理的态度深深影响各自日后的发展,时任师院校长谢东闵高度配合军警,整肃学生名单,重新登入学籍,造就日后保守校风;时任台大校长傅斯年则极力保全学生,更表示“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使得台大受创较轻,并维持自由校风。有观点认为四六事件是台湾白色恐怖的滥觞。另有文献指出,军警进入校园逮捕学生的行为,其实获得傅斯年首肯。[3]至少在四六事件上,傅斯年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学生的守护者”。[4]
1951年~1979年
[编辑]- 台大哲学系事件:发生在1972年12月到1975年6月之间,由中国国民党特工系统以“反共”之名,对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内自由派学者进行整肃的一连串行動,并导致台大哲学系教职员包括赵天仪、陈鼓应、王晓波、阳斐华、胡基峻、李日章、陈明玉、梁振生、黄天成、郭实瑜、锺友联、黄庆明及美国籍客座教授马乐伯遭解聘,台大哲学研究所更破天荒停止招生一年。
- 保钓运动中的学生运动:1970年11月17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台湾留学生于开始组成“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表示“反对美日私相受授”、“外抗强权,内争主权”,一方面抨击美国与日本,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应该力争主权。1971年1月29日,大批台湾留美学生在联合国总部外面示威,高呼“保卫钓鱼台”。
1980年代
[编辑]1990年代
[编辑]- 野百合学运:发生时间自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又称“三月学运”或“台北学运”。在该次运动中,人数最多时曾经有将近6000名来自台湾南北各地的大学生,集结在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抗议,他们提出“解散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这不但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抗议行动,同时也对台湾的民主政治有著相当程度的影响。在该次学生运动后,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兼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一方面依照其对学生的承诺,在不久后召开国是会议,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结束所谓“万年国会”的运作,台湾的民主化工程从此进入另一崭新纪元。
2000年代
[编辑]2010年代
[编辑]- 2012年:反媒体垄断运动
- 2014年:太阳花学运(318青年占领立法院事件),青年因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经逐条审查而占领议场及聚集立法院外抗议之静坐活动[7]。
- 2015年:反高中课纲微调运动
参见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林仁杰. 一段跨時代的故事:台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 2004.
- ^ 2.0 2.1 2.2 蓝博洲.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 时报文化. 1993-04-10.
- ^ 陈诚. 薛月顺 , 编. 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上). 台北: 国史馆. 2005-07-01: 448-449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陈翠莲. 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 (PDF). 台大历史学报. 2018年12月, (第62期): 213-265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03).
- ^ 邓丕云. 《八〇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 台北市: 前卫出版. 1993. ISBN 9578994206 (中文(台湾)).
- ^ 贺德芬 (编). 《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 台北市: 时报文化. 1990: 347-349. ISBN 9571301299 (中文(台湾)).
- ^ 侯永全. 抗議服貿學生 占據立院主席台. 联合新闻网. 2014年3月18日 [2014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8日) (中文(繁体)).
参考资料
[编辑]- 邓丕云. 八○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 台北: 前卫出版社. 1993年6月. ISBN 957-8994-20-6 (中文(繁体)).
- 何荣幸. 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 台北: 时报出版. 2001年10月8日. ISBN 957--133-494-4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