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平 (1878年)
外观
赵正平 | |
---|---|
第1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 |
任期 1940年—1945年 | |
前任 | 首任 |
继任 | 末任 |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 |
任期 1918年—1920年夏 | |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 |
任期 1921年秋—1925年夏 | |
国立上海大学校长 | |
任期 1941年—1945年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77年或1878年 大清江苏省太仓直隶州 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 |
逝世 | 1945 年(66—67岁) 中华民国浙江省镇海县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同盟会 |
学历 | 日本早稻田大学 |
赵正平(1878年[1]—1945年),字厚生,斋号仁斋,江苏省宝山县人。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1918-1920,1921-1925)、北平特别市社会局局长(1928)、青岛特别市教育局局长(1929-?)、汪精卫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41-1945)、国立上海大学校长(1941-1945)。
生平
[编辑]赵正平在1904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次年与同学黄郛一同保送至日本留学,最初入读东京振武学校,后改入早稻田大学,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赵正平毕业后选择回国,出任同盟会广西分会秘书长,曾经创办《南报》并任发行人和编辑,后来又担任《南风报》主笔。
辛亥革命后,在1912-1913年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兵站总监部参谋长、南京留守府交通局局长与江苏都督府参谋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接著前往荷属东印度爪哇岛,担任当地巴达维亚中华学校校长。赵正平于1918年到上海出任国立暨南学校校长并在1920年卸任,后来再于1921年再次担任校长。赵氏其后在1926年于上海主编《太平导报》。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在1928年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北平特别市社会局局长,次年又担任青岛特别市教育局局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教育部部长,并于1940年加入汪精卫国民政府,历任教育部部长、沦陷区中央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图书馆馆长、编译馆馆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延聘委员以及国民政府委员等职位,其后更在1941年起兼任国立上海大学校长。1945年抗战结束后赵正平逃往浙江省镇海县躲避,同年自杀身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