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邓荫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邓荫南

邓荫南(1846年—1923年),原名邓松盛,字有相,因家中排行第三,又作邓三,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开平县之农村,后为美国华侨清朝末年之革命分子,曾为兴中会副主席,乃辛亥革命元老之一,曾多次资助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死后被追封为陆军上将。

生平

[编辑]
邓上将荫南先生墓表
邓上将荫南纪念碑

邓荫南之父邓善昆务农为生,亦有习武,为人正直,遂加入天地会。邓荫南亦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

邓荫南早年毕业于开平公学堂,后于1871年随伯父和兄长前往美国檀香山生活,并在华文学院毕业,期间因缘际遇与孙中山之兄长孙眉同船并成为深交。邓荫南同时在檀香山接触到基督教,不久便归信受洗,成为基督徒。及后,邓荫南转为经营农场、蔗园糖厂,逐渐累积起财富。邓荫南为人乐善好施,深受当地华侨及土著所敬仰。

邓荫南虽然事业有成,但依然不忘祖国,对于清政府的腐败痛心疾首。故此,邓荫南和兄长邓灿加入了当地三合会组织,致力于反清事业。1894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败日本后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倍加邓荫南对清政府的不满。同年10月,孙中山到檀香山宣传革命运动,经孙眉介绍下,邓荫南初与孙中山接触。邓荫南比孙中山年长20岁,但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远见所深深感动。同年11月,邓荫南加入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组织兴中会,同时参加在何宽家中举行的兴中会成立会议,更被选为兴中会副主席。邓荫南擅长打猎,枪法准绳,懂得自制炸药、炸弹,甚得赏识。而在兴中会中,缴纳最多会费,且积极组织华侨加入。

翌年春天,孙中山回到中国谋划武装起事,邓荫南将家财变卖以筹措革命经费,并亲身回到中国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可惜事败,遂避居到澳门。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所述,革命早期经费多数来自邓荫南与孙眉二人之倾财相助。1898年,邓荫南与宫崎寅藏等在广州成立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作为持续进行革命运动作掩饰。同年,邓荫南支持另一革命要员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1900年,邓荫南于广州策应惠州起义,被委任为民军总司令。其后,邓荫南又协助史坚如刺谋两广总督德寿,然而事败,隐居于新界。1902年,邓荫南再与洪全福密谋广州起义,又因事泄,再次隐居。后来同盟会成立,邓荫南被孙中山嘱咐在香港发展地下组织,用以筹款支援西南边境以及黄花岗之起义。1911年,邓荫南在新安县(今宝安)一带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任新安民军监督、开平民团总长。1912年底,邓荫南被任命为稽勋局名誉审议。邓荫南之后又参与过讨伐袁世凯护法运动、驱逐莫荣新等等军事行动。1917年,邓荫南被任命为海陆军大元帅府参议。同年9月,邓荫南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1年,邓荫南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参议、内政部农务局局长、东莞县县长、开平县县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政变,邓荫南曾举兵开平声援,又再次筹款资助孙中山讨伐陈炯明。

1923年2月5日,邓荫南在澳门病逝。孙中山追授邓荫南为陆军上将,并予以1000银元治丧,并为其遗像题词:“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惶顾,老而弥贞。”孙中山且下令在广州东郊大宝岗(位于现先烈南路兴中会坟场西侧)青龙坊安葬邓荫南之遗体,并由其亲题“陆军上将邓荫南之墓”。1929年1月,国民政府向邓荫南追赠陆军上将,并将其遗著编入《荫南文存》,国民党主席 胡汉民亦为《邓荫南先生墓表》石碑撰文,简介邓荫南之生平,并在基座上刻下“革命纪念会监修”等字。另外,邓荫南墓之北面建有一座纪念碑,高约9米,正面刻上“邓上将荫南纪念碑”。

邓荫南与下白泥碉堡

[编辑]
浪濯村39号(白泥碉堡
2022年12月的白泥碉堡

邓荫南曾在于香港元朗下白泥浪濯村修筑一座碉堡,今称为白泥碉堡(浪濯村39号),是香港现时唯一尚存、与辛亥革命历史直接有关的历史建筑。

1910年初,广州新军起义事败,邓荫南与革命份子被清廷缉捕,邓荫南在红楼西面濒海的下白泥浪濯村建一所经营糖和桩米的大厂,安顿逃港的革命人士,图谋再度起义。并以铁枝和青砖建成一座碉堡,作为防守瞭望之用。邓荫南当时曾请新界村民赵锦华协助开辟石路接连青山农场,碉堡遂成为青山农场的前哨阵地,万一屯门阵地被搜捕,革命份子仍就可迅速安全逃脱至元朗。

现时大厂早已被拆卸,但碉堡仍然存在。碉堡楼高两层的,为一长方形构筑物,一楼与天台之间设有阁楼,天台建有伸出的梯间结构。天台设有两个枪口,内部房间设计简单,以砂浆铺地。碉堡设有锥形凹入式窗口,令该建筑物从里面外望的视野更为广阔。碉堡俯视后海湾深圳,用以监视后海湾对岸属清廷管辖的地方。由于其历史意义重大,与辛亥革命及中国同盟会在港活动有密切关系,2000年碉堡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2011年2月23日为配合辛亥革命100周年,碉堡获古物谘询委员会通过列为法定古迹[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元朗下白泥碉堡列為法定古蹟(附圖). 香港政府. 2011-02-23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3)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