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七街清真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街清真寺
位置天津市武清區
建成時間1620年
評定時間2006年10月16日
參考編碼1430002
等級一般保護

七街清真寺又稱楊村清真北大寺楊村清真北寺,是一座位於中國天津市武清區楊村鎮雍陽西道新店街牌坊胡同的清真寺,始建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該建築目前為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

歷史

[編輯]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南京遷都北京。當地回族官吏親屬家眷、商販、回族士兵及回族百姓隨朱北遷,以實畿輔之地。其中部分安置、落戶與水旱碼頭楊村,今五、六、七、八街,形成回族聚居區並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建起該清真寺。1935年,七街清真寺受雷擊失火後燒毀後殿一層。1937年,七街清真寺由穆民「納也帖」原樣修復。文化大革命期間,七街清真寺被破壞。1981年至1984年,七街清真寺由楊村穆民「納也帖」和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撥款對該寺在此修葺,恢復該寺原狀,仍有局部尚未修復。1986年8月,武清縣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武清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美國加拿大蘇丹巴基斯坦四國友人曾到此禮拜。1998年9月,該寺擴建。1999年9月15日,七街清真寺擴建工程竣工,為當時楊村鎮最高建築物之一。該寺現有學董、鄉老11人,阿訇1人、滿拉8人,教民1000戶,共5000餘人,均系回族。[2]

建築

[編輯]
楊村清真北大寺文保銘牌

七街清真寺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為2929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71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四合院,主體大殿面闊五間,殿內巨柱林立,寬敞高大。新建的寺頂高32米,翹角為160度,整體殿房有20處突出翹角。寺門對面設有照壁一座,進門有一座三重檐樓閣式望月樓,二門上端有「清真寺」三個大字。該建築內部穿過對廳是四方庭院,北面是三間北講堂和三間北爾房(為學員住房),南面是三間南講堂和三間南爾房(為火房),正西是主體建築大殿,面積970平方米,殿分五層,室內採用橫置式的平面格局,面闊大於進深,正殿能容納千人同時禮拜。西北隅設有一座小亭,名曰:「敏拜雷」,為懸念經文設置,地板遍鋪涼蓆,毛氈上罩白布,異常整潔。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寺身為全灰色,頂部鋪有黃色琉璃瓦。大殿南側設有沐浴室。七街清真寺存有道光年間贈匾「至公至善」、乾隆皇帝所贈「至誠無息」。同治年間穆民贈匾「至公至慈」。民國時匾二塊「義在清真」、「大哉乾元」。大殿後牆有吳佩孚題「開天古教」,現保存完好。該建築是一座融阿拉伯亭殿格局和中國古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回族清真寺建築。[3]

相關鏈接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六年十月十六日公布
  2. ^ 杨村清真北寺. [201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海门要塞——杨村. [201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