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主要領導
主任曲青山
副主任
3
張樹軍 馮俊 吳德剛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機構類型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行政級別正部級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21000004000130386在維基數據編輯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69號
對外官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1988年
撤銷時間2018年
接替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影像資料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中共中央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1]現合併至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沿革

[編輯]

創建

[編輯]

中國共產黨有組織地收集黨史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929年在蘇聯莫斯科設立的「中國黨史研究室」,主任為瞿秋白,他的《中國黨史研究室徵求回憶錄啟事》指出:「請願意寫回憶錄的同志,在一個月之內(到一九三〇年一月卅日為止),到中國黨史研究室報名。」這是該研究室留下的唯一文件[2]

1930年瞿秋白回國。1931年4月制定的中共最早規定有組織地管理文件記錄的《文件處置辦法》也是由瞿秋白起草,其中論述了切實保管黨的文件的目的是「備交將來(我們天下)之黨史委員會」。依據該辦法,中共文件此後由上海的地下專門機構「中央文庫」收集保存。中央文庫的文件幾經輾轉,在1950年初正式運至中共中央[2]

1937年夏,由延安解放社鉛印出版的《中國問題指南》(「革命歷史叢書之一」第1、2冊)是現存可查的陝北黨史資料編纂的最早例子。第2冊所收的中共文件幾乎全在張聞天執筆、1938年印行的《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中出現[2]

1938年2月,《中國問題指南》第1冊和第2冊合訂,由解放社以《紅色文獻》再度印行。這一時期,中共決定,對刊行的黨的領導人的著作及歷史資料的版本實行統一管理。1938年2月25日,中共機關刊物《解放》第31期發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啟事》,稱:2月8日以後,中共的官方文件、領導人著作和歷史資料等全部委託延安的解放社等指定出版機構印刷發行;對此前以各種形式發行的書籍和冊子的內容,中央不予負責。這意味着解放社合訂出版的《紅色文獻》是中共最早出版的官方文獻集[2]

《中國問題指南》(《紅色文獻》)將收錄的文件評為「完全正確」,這就意味着將過去的路線視為「完全正確」。1938年後,對於這一立場,中共黨內開始出現不同聲音,有些領導人要求重新評價過去的路線。1941年到1943年整風運動時期,毛澤東推動了這種評價變化,重新進行黨史文獻收集和編纂。新編纂的黨的文獻集是毛澤東所說的「黨書」,即《六大以來》(1941年末刊行)及續編《六大以前》(1942年10月刊行);1943年將兩書縮編印為《兩條路線》。但這幾部文獻集均未公開發行,僅向黨員內部發行[2]

黨史資料編輯委員會

[編輯]

1942年3月27日,根據中央書記處的決定,設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編輯委員會,主任康生,委員彭真胡喬木陶鑄陳伯達范文瀾陸定一。實際事務由胡喬木負責。在該委員會設立之前的1942年3月18日),為編纂「適合中層幹部閱讀的黨史文件選集」,中央決定由胡喬木、陶鑄負責收集資料。該委員會編纂的黨史文件選集起初名為《中共黨史資料選錄》,這是1942年3月24日毛澤東和任弼時向在重慶周恩來等人要求收集、寄送若干文件時使用的書名。當時毛澤東、任弼時要求周恩來等人收集的文獻是《汪精衛陳獨秀聯合宣言》(1927年)、彭述之《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瞿秋白《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決議》。1942年到1943年,中央文庫的一部分文獻也運到延安。1942年10月刊行了《六大以前》[2]

此後繼續收集補充黨的歷史文獻。例如在延安為方便幹部閱覽,印刷了收有胡喬木關於五四運動經過的文章《「五四」運動經過》和陳潭秋關於中共一大的回憶《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等的資料集[2]

建國後

[編輯]

1951年7月21日,《中央關於收集黨史資料的通知》決定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下設立「黨史資料室」。1951年末,其機關刊物《黨史資料》雜誌創刊,至1955年春停刊止共刊行24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共黨史領域唯一的雜誌。黨史資料室於1951年11月16日設立,起初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徐特立兼任主任,後由黎澍任副主任。另外,黨史資料室當初有若干副主任,第一副主任是田家英,常務副主任是黎澍。儘管要遵照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胡喬木的指示工作,但實際業務由黎澍負責。1953年7月,黎澍正式就任主任。此外,黨史資料室還有繆楚黃王真劉立凱等中國革命史、近代史研究的先驅者。其中繆楚黃負責編輯《黨史資料》雜誌[2]

《黨史資料》雜誌與其說是由組織推動,不如說是在黎澍、繆楚黃個人努力下調查並收集黨史資料,因此其收集範圍很有限。1954年4月《黨史資料》第3期刊登了《中央宣傳部關於徵集現代革命歷史資料的通知》。1955年4月,《黨史資料》停刊。與此同時,中央宣傳部下的黨史資料室幾乎被廢止,變為有名無實的機構。這是因為歷史文獻、檔案收集工作由中央宣傳部移交中央檔案館,由後者統一集中管理。就在195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於收集黨的歷史檔案的通知》,強調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下設的中央檔案館籌備處今後統一收集管理黨的歷史檔案。1956年4月12日,國家檔案局局長曾三在第二次全國檔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黨的第二次全國檔案工作會議的總結》中稱:「關於革命歷史檔案的收集問題:國務院決定,革命歷史檔案都歸中共中央檔案館收集……去年4月開始收集,現在有一些成績」。於是,中央文件等歷史檔案的整理及編纂由中央檔案館(正式成立前是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系統集中負責。不久,《中共中央文件匯編》等大型文獻集(1956年起編纂,1958年初版,1965年增訂版,全137冊)及其簡化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全11冊,館藏版)集結成書。但這兩書僅限中央檔案館內部使用。另外,《黨史資料匯報》雜誌於1958年6月創刊,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後由中央檔案館)內部發行,繼續了此前《黨史資料》雜誌承擔的職能,即刊登黨史資料供高級幹部參考[2]

在1955年黨史資料室解體後,原黨史資料室的人員中從事資料收集和編纂的歷史學家如黎澍、繆楚黃、劉立凱等人被調到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也就是說,1955年後,此前黨史資料室負責的兩方面工作中,文件資料方面工作移交給中央檔案館,歷史(黨史)研究方面工作移交給中央政治研究室[2]

文革及重建

[編輯]

1966年1月,中共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成立,董必武為主任[3]。不久文革爆發,黨史編纂工作中止。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3月,中央決定正式恢復中共中央黨校華國鋒親自兼任校長,並調胡耀邦任副校長。胡耀邦到任後,在同有關同志談話和座談時表示:要將林彪、「四人幫」顛倒了的是非顛倒回來;林彪、「四人幫」對歷史、黨史有很大篡改和歪曲;中共中央黨校教學要講歷史和黨史;要搞一本黨史教材,先搞出計劃大綱報給中央。1977年6月,胡耀邦安排黨校幹部工作時,宣布由牛雲霄和楊慧芳籌建黨史研究室。胡耀邦提到,中央的葉劍英提出,趁老同志還健在、還可回憶黨史,成立一個黨史研究室,獲得華國鋒同意。黨史研究室設在中央黨校,地位高於其他教研室。1978年春,牛雲霄學習結束後,着手籌建黨史研究室。這時楊慧芳提出不願離開原來的專業,所以楊慧芳沒來,上級乃調謝筱迺與牛雲霄一起工作。隨後根據胡耀邦的設想,準備在中央黨校南院興建一棟六層樓,供黨史研究室辦公,但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實施[4]

鄧小平時期

[編輯]

1980年1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黨史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的通知》(中發〔1980〕9號),指出早日編輯和出版黨史,是全黨的迫切需要,為此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黨史委員會,「負責審定黨史編輯計劃,決定對黨史中的某些重大問題的看法和最後審定全書書稿。」中央黨史委員會由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聶榮臻鄧穎超胡耀邦組成。在中央黨史委員會領導下,成立黨史編審委員會,負責黨史編輯工作中的各項重要問題,初步審定全書書稿。黨史編審委員會由胡耀邦、彭真粟裕胡喬木陸定一李維漢程子華楊尚昆王鶴壽安子文姚依林馮文彬組成。在黨史編審委員會領導下成立黨史研究室(即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直接負責黨史資料的收集、研究、編寫工作。胡喬木任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華楠李新廖蓋隆任副主任。並規定黨史研究室附設於中央黨校[4][5][6]

1980年5月7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在中央黨史編審委員會領導下,負責黨史資料的徵集工作[1][6]

1980年4月,黨史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廖蓋隆來到中央黨校。根據胡喬木的意見,黨史研究室的行政、後勤工作由中央黨校代管(1981年下半年分開),黨史研究室調來一些專業幹部,原則是先借後調,主要從北京各單位調。牛雲霄和廖蓋隆一起到中共中央組織部商定了一份調人、借人名單。到1980年6月底,從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借調來30餘名專業幹部[4]

1980年7月1日,中央黨史研究室成立大會在中共中央黨校北院辦公主樓東側的第四教室內舉行[4][7]。胡繩、馮文彬、華楠、李新、廖蓋隆等出席並講話。當時,黨史研究室分成10個研究組,分別研究中共成立後各時期的歷史[4]

1982年2月21日,中央決定,中共中央書記處下設立黨史工作小組[6]楊尚昆任組長。中央黨史委員會、中央黨史編審委員會撤銷。1988年3月,中央將1982年成立的黨史工作小組改為主管全國黨史工作的領導機構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由楊尚昆任組長[8]。副組長胡喬木薄一波[4]。1990年,鄧力群也任副組長[9]。1994年,胡繩也任副組長[10]

黨史研究室

[編輯]

1988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組建新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1]

1990年初,中央黨史研究室向胡喬木匯報工作時,由胡喬木直接確定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書[4]。1991年8月8日,楊尚昆主持召開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批准出版《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鄧小平為該書題寫了書名[11]。199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前後,中央黨史研究室完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書。《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獲得了吳玉章學術成果獎和郭沫若學術成果獎[4]

1988年機構改革後,地方黨史部門或留或撤、或合併或降格,前景不明,隊伍很不穩定,而當時的主要工作在民主革命時期黨史資料徵集編纂任務基本完成以後,未能及時轉移工作重點,導致工作停滯。1992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傳華接手聯繫地方黨史工作時,中央黨史研究室仍為中央直屬研究機構,是事業單位,對地方沒有業務指導職能。中央黨史研究室首先從《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二條戰線」》史料叢書及《毛澤東的足跡》領袖紀實讀物這兩個項目開始,強化同地方黨史部門的組織和協作。在1993年4月召開的全國黨史部門負責人會議上,中央黨史研究室引導大家落實黨史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具體商議了加強社會主義時期黨史資料征編和專題研究工作。會上首選《城市接管與社會改造》、《中國農村的變革》兩個全國協作項目,並初定了一些部分省市合作或者單獨承擔的編研項目[4]

1994年,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決議,中央在推進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對中共黨史的學習、宣傳、教育提出明確要求。這時,中央黨史研究室正籌備召開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該室立即報告中央,請胡錦濤到會講話。該請示報告很快獲得批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黨史會議上講黨史工作,是中央黨史研究室建室後的第一次。胡錦濤的講話用「以史鑑今,資政育人」概括了黨史工作的地位和功能,並提出「健全機構,穩定隊伍,充實力量,提高素質」。該講話和此次會議扭轉了地方黨史工作的停滯局面,使黨史工作逐步走上穩定發展的軌道[4]

1995年,該室主任胡繩提出「三子工程」:蓋房子(建機關大樓)、抓本子(寫《中國共產黨歷史》多卷本)、搭班子(健全室、局、處領導班子)[4]

1998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將籌備召開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大會的方案上報曾慶紅後,很快得到江澤民的來信。信中說:「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希望各級黨委重視黨史工作,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這進一步明確了黨史工作的任務和目的[4]

1999年6月30日召開的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上,中央黨史研究室向黨的80周年獻上了特精本《中國共產黨簡史》[4]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稱,不再保留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相關職責併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12]

職責

[編輯]

深化黨史研究,準確記載和反映黨的歷史;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擴大黨史宣傳,普及黨史知識;搞好黨史紀念活動,深化黨史事件和人物研究;徵集、整理、編纂重要黨史資料,妥善保存黨的歷史財富;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黨史革命史遺址遺蹟調查、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工作,搞好黨史紀念場館建設;參與指導紅色旅遊工作;開展對全國黨史工作的業務指導;指導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和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的工作[1]

機構設置

[編輯]
  • 辦公廳
  • 科研管理部
  • 第一研究部(民主革命時期黨史研究)
  • 第二研究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史研究)
  • 第三研究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研究)
  • 宣傳教育局
  • 機關黨委
  • 機關服務中心
  • 政黨研究中心
  • 中共黨史出版社
  • 《中共黨史研究》雜誌社
  • 《百年潮》雜誌社
  •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13]

歷任領導

[編輯]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1980年1月—1988年8月)
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1980年5月—1988年8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1988年8月至今)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简介.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1-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石川禎浩. 中国共产党编纂党史资料的进程(1929—1955). 上海黨史.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3. ^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六)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4月). 中國機構編制網. 2011-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纪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30周年笔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2010-07-21. [失效連結]
  5. ^ 1980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的通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6. ^ 6.0 6.1 6.2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 中國機構編制網. 2011-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 
  7. ^ 韓泰華,中央黨史研究室建室初期的回憶,百年潮2011年第05期
  8. ^ 薛鈺,薄一波對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指導與貢獻,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第02期
  9. ^ 邓力群同志逝世. 新浪.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0. ^ 2000年11月5日 胡绳逝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1. ^ 1991年8月8日 杨尚昆主持召开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批准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搜狐. 2016-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9日). 
  12. ^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新華網. 2018-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0). 
  13. ^ 中央党史研究室机构设置.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7-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历任领导.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15. ^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把握改革规律,推进改革大势. 澎湃新聞.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3). 
  16. ^ 甘肃省委常委吴德刚调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高永中不再担任. 網易.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3).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