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一軍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一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歷史上曾三次組建。[1]
郜子舉部組建的第1個第九十一軍
[編輯]1938年2月12日以第166師為基幹編成,乙種軍部,駐守洛陽。
- 軍長郜子舉
- 參謀長侯鏡如 (黃埔一期,湯恩伯部第4師副師長升任)
- 第166師:前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豫皖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剿匪軍第2縱隊(縱隊長郜子舉)。師長郜子舉、1938年2月馬勵武(黃埔一期)、劉希程。副師長宋湘濤(保定八期)、申茂生(黃埔一期),參謀長黃淑(黃埔三期)
- 第45師師長劉進
1938年4月1日北渡黃河收復濟源、博愛、孟縣等城。995團在沁陽十八里舖與日軍主力遭遇,傷亡慘重,995團團長閻普潤(黃埔四期)殉國。濟源攻堅戰中,因師長馬勵武指揮失誤,損傷慘重,全師陣亡閻普潤團長、鄒福龍營長、王兆祥營長、王炎太營長等800餘人(內有魯山籍士兵712人),負傷700餘人。6月23日,馬勵武被免去第166師師長,劉希程接任師長,王之宇(黃埔一期)接任第496旅旅長。6月下旬,劉進第45師奉命脫離第九十一軍,歸屬胡宗南(黃埔一期)第17軍團。
1938年11月因濟源防區失守被撤消番號。但第166師繼續長期駐守洛陽一帶河防。
俞濟時中央嫡系組建的第2個第九十一軍
[編輯]1939年2月第三戰區在第十集團軍組建該軍,駐浙東沿海:
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1940年5月第63、第194師改為第三戰區直轄,撤消該軍番號。
胡宗南系組建的第3個第九十一軍
[編輯]1942年按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部署,第八戰區中央嫡系部隊逐步從青海馬家軍手中接收河西走廊,準備與盛世才合作進駐新疆。為此,1942年7月在河西走廊新建第九十一軍,準備統率進軍新疆的各嫡系部隊。[2] 組建時軍長韓錫侯,副軍長楊顯,僅轄由河西師管區新兵成立軍直部隊。 1942年10月騎兵第10師(譚輔烈)調隸本軍。1943年6月周士冕接任軍長,調入新編第4師和暫編第58師。1945年6月成立新二軍入駐新疆。
1947年3月改編為整編第23師。1948年9月恢復第九十一軍番號。1949年4月該軍駐扎秦安。蘭州戰役後一部被殲,部分投靠中共,殘部撤酒泉。1949年9月22日,軍長黃祖勛帶領少數隨從逃到雲南;其餘部隊在軍參謀長鄭壯懷率領下於9月23日參加河西起義。1949年10月,該軍軍部與第191、246師殘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獨立團,第231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獨立師一部。
第九十一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編輯]- 第166師:1937年1月由剿匪軍第二縱隊改編而成,馬勵武為師長。1937年6月23日劉希程任師長.該師在1937年秋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參加淞滬會戰。
- 第63師:原為何鍵系湘軍第二十八軍。師長陳光中。1937年淞滬會戰時進駐海鹽、海寧沿海各要點。1937年11月初奉命把防區擴大為金山、平湖沿海各要點。但該師因行動遲緩,趕到金絲娘橋時,日軍已蜂擁上岸,兩軍激戰,師長陳光中親率第373團阻敵,戰到11月5日深夜,官兵傷亡過半,該師第187旅少將旅長李伯蛟陣亡殉國。1939年2月編入本軍。師長談經國。1940年5月由第三戰區直轄
- 第194師:1939年2月編入。師長陳德法(黃埔一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警衛組長)。1940年5月由第三戰區直轄
- 預備第10師:1939年2月編入。師長蔣超雄(黃埔一期)。1939年6月撥隸第八十六軍。
- 騎兵第10師,中央軍嫡系騎兵。1941年組建。師長譚輔烈/劉裕經。1942年10月調隸本軍。
- 新編第4師,師長周煦龍/薛敏泉/周嘉彬。1943年6月調隸本軍。1948年9月併入第191師。
- 暫編第58師,師長葉成。1943年6月調隸本軍。1945年6月撥隸新二軍。
- 第191師,師長陳希平/廖鳳運/馮濟安。1945年6月調隸本軍。1949年5月配屬第一百一十九軍。該師1949年8月重建。
- 整編騎兵第9旅,旅長張鳳儀。該旅由騎10師一部與盛世才新疆騎兵的新騎2師改編,1947年3月編入整編第23師。1948年8月撥隸新疆警備總司令部。
- 整編第231旅,旅長田子梅。該旅1947年7月在吐魯番新建。
- 第246師,師長沈芝生(該師1948年12月在武都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