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階宮晃親王
山階宮晃親王 | |||||||||||||
---|---|---|---|---|---|---|---|---|---|---|---|---|---|
外國事務總督 外務局督 | |||||||||||||
國家 | 大日本帝國 | ||||||||||||
時代 | 江戶、明治 | ||||||||||||
名 | 晃 | ||||||||||||
封爵 | 親王 | ||||||||||||
宮號 | 山階宮 | ||||||||||||
出生 | 文化十三年九月初二日 京都 | 1816年10月22日||||||||||||
逝世 | 1898年2月17日 明治三十一年2月17日 東京府(今東京都) | (81歲)||||||||||||
墓葬 | 京都市東山區泉涌寺山內町 | ||||||||||||
| |||||||||||||
山階宮晃親王(1816年10月22日—1898年2月17日),是日本的皇族。伏見宮邦家親王之第一王子(庶長子)。勸修寺濟範入道親王。二品。
生平
[編輯]文化13年(1816年)出生,幼名靜宮(しずのみや),初名清保(きよやす),為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一王子,但在《皇統譜》原因不明地列入祖父伏見宮貞敬親王的第八王子[1][a]。
文化14年(1817年),他在京都山科門跡寺院繼承勸修寺[3],成為光格上皇養子、文政六年接受親王宣下[3],次年(1824年)出家、尊稱濟範(さいはん)入道親王。
天保十二年(一八四一)十月八日同妹(實為叔母)幾佐宮隆子女王出奔,十月二十八日返回京都。令仁孝天皇大怒,天保13年(1842年)7月22日其光格天皇養子・二品親王・勸修寺門跡地位停止,自伏見宮家除籍、命於東寺蟄居[4]。
安政3年(1856年)解除蟄居、安政5年5月返回勸修寺、稱冰室殿[5]。
文久三年(1863年),島津久光、松平容保、德川慶喜等公武合體派 ,為了讓對時勢見識高、對海外形勢也很關心的親王參與政治,向孝明天皇請求還俗。 不單朝廷內反對親王的還俗,孝明天皇也反對原諒父親仁孝天皇懲罰的人,但被幕府和大名通過。 文久四年(1864年)一月九日還俗,同時被允許復歸伏見宮,同年一月十七日被授予山階宮宮號。同月二十七日,他成為孝明天皇的猶子,並親王宣下,次日,他被任命為國事御用掛。
之後,親王與島津久光聯手,同一會桑政權對立。 慶應2年(1866年)8月30日,大原重德等對幕府的22名強硬派公卿參與參內,被罷免國事御用掛,被命令蟄居。 但是孝明天皇駕崩後的慶應3年(1867年)3月29日解除了處分。
明治維新後,慶應4年(1868年)1月17日,就任議定、外國事務總督。 2月20日改名為外務局督,成為明治政府的外交首腦。 為了之前發生的堺事件的善後工作,前往法國艦上道歉。 閏4月21日辭去議定、外務局督職務。
1886年(明治19年)獲得大勳位菊花大綬章。 1890年(明治23年)2月,就任貴族院皇族議員。 1898年(明治31年)2月17日去世,享壽83歲。
晃親王留下了以皈依自己的葬禮的佛教儀式進行的遺囑,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皇室葬禮是以古式為基礎的,以佛教儀式舉行會引起混亂為由遭政府拒絕。 但是除了葬禮以外,其餘皆按遺囑進行,2月25日在宮邸舉行神葬祭,墳墓於泉湧寺雲龍院。
晃親王薨去後由子菊麿王繼承親王成為山階宮第二代當主。
血緣
[編輯]- 父母:伏見宮邦家親王 - 妃鷹司景子 - (親母)女房藤木壽子
- 兄弟:晃親王 - 嘉言親王 - 讓仁親王 - 朝彥親王 - 微妙院 - 貞教親王 - 喜久宮 - 彰仁親王 - 能久親王 - 誠宮 - 愛宮 - 博經親王 - 智成親王 - 貞愛親王 - 清棲家教 - 載仁親王 - 依仁親王(女子省略)
- 妻:中條千枝子(家女房)
- 子:定麿王(養子) - 菊麿王
備註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山階宮晃親王
| ||
---|---|---|
前任: 宮家創設 |
山階宮當主(初代) | 繼任: 子菊麿王 |
外國事務總裁 | |||||||||||
---|---|---|---|---|---|---|---|---|---|---|---|
外國事務總督 | |||||||||||
外國事務局督 | |||||||||||
外國官知事 | |||||||||||
外務卿 | |||||||||||
外務大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