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宗教
概況
[編輯]佛教
[編輯]佛教傳播
[編輯]主要佛寺
[編輯]道教
[編輯]道教傳播
[編輯]東漢末年傳入。239年(東吳赤烏二年)建成第一座道觀—江東神廟。和江南其他地區一樣,蘇州的道教以正一派占絕對優勢,尊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為教主。
著名道觀
[編輯]- 玄妙觀:位於蘇州古城的中心,門前東西向道路就是蘇州最著名的商業步行街觀前街,正對山門的南北向道路名為宮巷。玄妙觀創建於276年(西晉咸寧二年),初名真慶道院。南宋毀於兵火,淳熙年間重建,1264年改名玄妙觀。清代曾經因為避諱康熙的名字(玄燁)改名元妙觀。南宋淳熙年間重建的三清殿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斯蘭教
[編輯]天主教
[編輯]天主教傳播
[編輯]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利瑪竇曾訪問蘇州。1605年,常熟瞿太素受洗加入天主教。1649年(清順治六年),由於許甘弟大夫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徐光啟的孫女)的資助,建成了通關坊教堂。到1664年,該教堂有500信徒,而常熟的信徒超過1萬人。1724年,雍正帝查禁天主教,通關坊教堂被查封沒收。1748年(乾隆十三年)發生蘇州教案,數名外國傳教士和中國信徒死於獄中。此後天主教在市區銷聲匿跡,但在偏僻鄉村地區,尤其是漁民中間仍一直有傳播。1857年,耶穌會的法國神甫葛必達來蘇州恢復天主教會。
蘇州教區
[編輯]1949年,羅馬教廷從上海教區分出蘇州教區,主教為龔品梅。 2006年4月20日,天主教蘇州教區在蘇州楊家橋天主堂隆重舉行主教祝聖典禮,房興耀主教主禮祝聖儀式,徐宏根神父被祝聖為天主教蘇州教區主教。
著名天主教堂
[編輯]- 楊家橋聖母七苦堂:位於今三香路蓮香橋堍,1887年建
- 若瑟堂:大新巷,1902年建,又名雅園,主教府
- 郊縣教堂:
- 崑山:陸家浜、小橫塘
- 太倉:車浜、張涇、岳王
- 常熟:顏港、冶塘
- 張家港:楊舍、鹿苑、後塍
- 吳江:黎里
歷史上的天主教教會學校
[編輯]- 有原中學:位於鹿苑鎮,1942年遷入蘇州婁門內北街堂
基督教新教
[編輯]新教傳播
[編輯]基督教新教傳入蘇州最早可溯源至19世紀下半葉。
1858年,美南監理會傳教士從上海首次訪問蘇州。1860年,太平天國軍攻占蘇州以後,美國傳教士高帝丕、花蘭芷、赫威爾來蘇,受到良好的禮遇。1860年7月初 ,英國倫敦布道會的艾約瑟、楊格非、楊篤信等五人也到蘇州,會見了忠王李秀成,了解太平天國的真實情況,得到圓滿的答覆。
1867年,戈登手下的軍官史密德作為美北長老會宣教士來蘇開闢基地,在盤門小倉口設學布道,開始培養傳道人員。1868年,美南監理會差會得以正式在蘇州立足,陸續設立了3個主要教堂,以及著名的東吳大學、景海女師和博習醫院。其他美國差會,包括美北長老會、美南長老會、美南浸信會和美國聖公會等也陸續抵達蘇州,建立起自己的傳教、教育和醫療事業。 1869年,美南監理會藍柏和華人曹子實在十全街五號殷勤山屋設堂布道並建存養書院。 1872年,美南長老會杜步西夫婦亦來蘇,在葑門城橋頭設學,並在養育巷購地自建教堂(1925年重建,名思杜堂)。
民國時期,蘇州教會發展日益迅速。五卅慘案前後,愛國人士不滿帝國主義奴役中國,發起非基督同盟運動,遭官方查禁。在這同時,基督教內部也開展本色運動,發起了請求和平活動。教會中有識之士也適應潮流,聘華人任教會學校和醫院負責人。1928年,楊永清任東吳大學校長,為華人教會大學校長第一人。基督教將本色運動重點放在農村。抗日戰爭期間,教會一度陷入困境。
抗戰勝利後,西方差會又復興,城鄉各堂全部恢復。至1946年,蘇州基督教共有衛理公會、長老會、聖公會、浸信會、安息日會、使徒信心會、基督徒聚會處 、靈糧堂8個宗派14所教堂,9個分堂和布道所。解放初,各教會基本維持原狀。
直至朝鮮戰爭爆發,外籍傳教士撤離,蘇州基督教斷絕與外國包括經濟在內的一切聯繫,教會和教堂全部由中國宗教組織自主管理,走上三自道路。1955年4月13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蘇州市分會成立,使蘇州基督教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
「文革」浩劫期間,所有教會活動被迫停止。1979年下半年,蘇州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教會組織恢復。1980年4月6日復活節,思杜堂(即今使徒堂)修復開堂;1981年10月11日,宮巷樂群社會堂修復開堂(即今宮巷堂)。
1999年,蘇州聖約翰堂修復,作為基督教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辦公場所和蘇南義工培訓中心。
著名新教教堂
[編輯]- 使用中:
- 遺蹟:
歷史上的新教教會學校和教會醫院
[編輯]- 教會學校
- 教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