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秀
黃元秀(1884年—1964年)[1],中國浙江杭州人。參加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參加討袁阻止袁世凱稱帝,參加北伐消減軍閥,參加抗日嬴得最終的勝利。杭州靈隱寺扁額「靈鷲飛來」的作者。
生平
[編輯]留日
[編輯]1903年,黃元秀自費前往日本,攻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1905年7月底,孫中山於日本東京,邀約黃興(黃克強)與黃山樵(黃元秀於參加同盟會時所用的外號)等人加入同盟會,一起協商建立反清共和統一的革命組織。即日,黃元秀正式在中國同盟會訣議書上簽字,成為第三位領先加入的革命志士[2]。
革命與北伐
[編輯]1906年,黃元秀離日返國,在家鄉浙江杭州,開始積極從事推翻滿清的革命大業。1911年辛亥年間,武昌起義,革命成功,同年也光復浙江[3]。1912年,孫中山於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派任黃元秀為總統府參議。1913年,孫中山於日本東京籌組中華革命黨,黃元秀是第一批人黨人士[4]。黃被任用為討閥袁世凱之建威路支隊隊長。經歴不斷地努力,以致日後袁世凱稱帝失敗。
1925年,於杭州西湖畔興建居處名為「放廬」(現稱涌金樓)。它是一幢三層樓的洋房。著名書畫家張大千每次訪杭旅遊作畫,常下榻「放廬」。
1932年,黃元秀應卻非方丈之請,親自書寫扁額「靈鷲飛來」,懸掛於靈隱寺大殿門前[1]。
抗日與戰後
[編輯]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10月,黃元秀二子黃正裕擔任馬丁轟炸機分隊長一職。捍衛國士,英勇奮力抗抵日軍。一次出任務時,領隊轟炸當時正侵占上海地區的日軍,於南京上空失事[5]。
1937-1944年,於重慶參加了抗日工作。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元秀即退役返回杭州, 積極著手於重整杭州,並邀杜時霞居士及佛教信徒共同出資重修靈隱寺的大雄寶殿[1]。
1954年,「放廬」居處被杭州市市政府占用[來源請求]。後改建為涌金茶室, 現變身為青年藝術家天地[6]。海外親屬多次申請要求歸還,市政府至今尚未落實。[來源請求]
1961年10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時,浙江省省長江華向黃元秀先生頒發了「辛亥革命老人」的證書[3]。
1964年,黃元秀於杭州逝世。
著作
[編輯]- 《武當劍法大要》
- 《武術叢談》
- 《太極要義》
參考文獻
[編輯]- 頋啟歐. 《武林名家》.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11.
- 黃韻海. 《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傳》. 香港恆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9.
注釋與引用
[編輯]- ^ 1.0 1.1 1.2 黃韻海. 《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傳》. 香港恆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9.
- ^ 頋啟歐. 《武林名家》.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11.
- ^ 3.0 3.1 存档副本. [2016年9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9月23日).
- ^ 存档副本.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 ^ 存档副本.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1).
- ^ 人民网网友“西湖会所”游记(2):涌金楼变身青年艺术家天地. 人民網浙江頻道. 2015-01-14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