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爾·布雷喬夫
季爾·布雷喬夫 | |
---|---|
出生 | 伊戈爾·弗謝沃洛多維奇·莫熱伊科 1934年10月18日 蘇聯,莫斯科 |
逝世 | 2003年9月5日 俄羅斯聯邦,莫斯科 |
職業 | 東方學研究 |
語言 | 俄語 |
國籍 | 俄羅斯 |
公民權 | 蘇聯 → 俄羅斯 |
母校 | 莫斯科國立外國語師範學院 |
體裁 | 科幻小說 |
代表作 | 阿麗薩系列 帕弗雷什系列 古斯拉系列 |
獎項 | 蘇聯國家獎 1982 阿埃莉塔科幻獎 1997 |
季爾·布雷喬夫(俄語:Кир Булычёв,1934年10月18日—2003年9月5日),本名伊戈爾·弗謝沃洛多維奇·莫熱伊科(俄語:И́горь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Може́йко),是蘇聯和俄羅斯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電影劇作家、歷史學家。布雷喬夫創作的阿麗薩系列人物鮮活,深受讀者歡迎。布雷喬夫曾任資深研究員、俄羅斯聯邦作家協會科幻作家聯合會主席、1982年獲蘇聯國家獎,1997年獲俄羅斯阿埃莉塔科幻獎。2004年被追授第六屆國際科幻文學獎(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獎)。
生平
[編輯]布雷喬夫自幼喜歡讀書。他記得自己看的第一本書是加拿大作家歐尼斯特·湯普森·西頓的《多米諾》,講述一隻褐狐的故事。他喜歡讀儒勒·凡爾納、大仲馬、H·G·威爾斯、謝·別利亞耶夫、格里高利·阿達莫夫、亞歷山大·卡贊采夫等作家的書,其中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小說給他的印象最深,對他後來寫科幻小說影響最大。布雷喬夫曾在美術學校就學,後因病輟學,但一生從未放棄過畫畫的愛好,甚至於在他生命中最後一個夏天還在堅持作畫。他的夫人和他興趣相投,是莫斯科的著名畫家,曾為他的許多作品畫過插圖。
布雷喬夫中學畢業後進入莫斯科國立外國語師範學院就讀,學習英語翻譯。1957年畢業後,被派往緬甸建築工地做了兩年翻譯。其間常到東南亞、西亞和東亞一些國家出差,並隨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歷史、地理方面的隨筆,發表在《環球》和《今日亞洲與非洲》雜誌上。1963年起進入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工作,成了專門從事緬甸史研究的東方學學者。他撰寫了大量東南亞歷史和文化專著及科普書籍,發表了數百篇科學和科普文章。198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科幻小說創作
[編輯]1965年,布雷喬夫為自己的小女兒寫了幾篇關於阿麗薩——一個21世紀的女孩兒的科幻故事,以《出不了事的女孩》的名稱被刊登在《冒險世界》雜誌上,這是他創作的開端。1966年底,他在《環球》雜誌編輯部得知一篇要付印的外國科幻小說被撤下,但封面上的畫(蹲在大瓶子裏的一條小恐龍)已經印好了。於是他趕寫了《恐龍是什麼時候滅絕的》稿子送到編輯部,被選中發表。他擔心以真名發表會被認為不務正業,就用妻子的名字「季爾」和母親的娘家姓「布雷喬夫」做了自己的筆名。
之後,布雷喬夫寫了一系列阿麗薩遨遊太空的童話科幻故事,還有帕弗雷什博士系列和小鎮古斯拉系列。他從民間口頭創作和兒童文學名著中借鑑了許多,將世界上各個時期和各個民族的獨特的文化與文學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故而廣大少年兒童易於理解接受,並樂於閱讀。自1976年起,布雷喬夫開始從事電影劇本創作,《落淚》、《未來世界的客人》、《淡紫色的球》、《地下的女巫》等30多部作品陸續被搬上銀幕。1982年故事片《第三行星的秘密》和大型動畫片《歷經艱難奔星系》獲得國家獎。1985年拍攝的《她來自未來》曾在中國播放。
布雷喬夫的大部分作品由翻譯家王志沖翻譯,和王志沖結為摯友。晚年多次想來中國,但未能成行,王志沖在悼念他的文章裏說到:「季爾·布雷喬夫的作品屬於『軟科幻』,即在幻想的未來高科技世界襯托下,講述離奇的故事,塑造鮮活的人物,融科學、幻想、歷史、地理乃至童話、神話為一爐……顯示出強烈的人文精神,鮮明的創作風格和雅俗共賞的藝術品位。」
主要作品
[編輯]- 《生鏽的元帥》(1968)
- 《最後的戰爭》(1970)
- 《阿麗薩的旅行》(1974)
- 《一百萬個歷險故事》(1976)
- 《一百年前》(1978)
- 《小行星的俘虜》(1981)
- 《淡紫色的球》(1983)
- 《未來世界的女孩兒》(1984)
- 《女巫的地牢》(1987)
- 《偵探阿麗薩》(1996)
- 《黑石的秘密》(1999)
- 《阿麗薩和艾麗莎》(2003)
參考文獻
[編輯]- 李聲權 布雷喬夫和他的科幻小說,世界文化,2008年 10期
- 王志沖 難忘異國摯友季爾·布雷喬夫,檔案與史學,2005年,第2期,40-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