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汾陽縣 (明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汾陽縣,中國舊名,今山西省汾陽市前身。

明朝洪武初年為西河縣,併入汾州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汾州升為汾州府,復置縣,名為汾陽縣,為倚郭縣。當時縣西有金鎖關、黃蘆嶺二巡檢司[1]。清朝時考評,繁,疲,難。縣境有郭柵、陽城二鎮。巡司駐冀村。有驛站[2]。民國初年,全國廢府,直屬山西省

1937年年底,在中共晉西特委組織下,中共汾陽縣委在南馬莊組建[3]。而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更透過犧盟會在當地展開抗日活動。1938年2月17日,侵華日軍攻佔汾陽縣城。犧盟會汾陽縣分會在縣城之外展開抗日鬥爭[4]。同時,汾陽縣抗日政府在頭道川成立。同年12月,中共汾北工作委員會在汾陽北部邊山組建(後改稱為中共汾北縣委)[3]。日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華國鋒亦在1938年12月被分配到犧盟會汾陽縣分會工作[4]。1940年,汾陽縣南部黨組織與中共汾北縣委合併,組成統一的中共汾陽縣委,重建了中共領導的汾陽縣抗日民主政府[3]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中共政權即與晉系軍閥閻錫山展開長期爭奪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雙方相互攻防。汾陽縣時為晉綏解放區呂梁區的一部分。1947年10月,中共呂梁區黨委根據中共晉綏分局指示,將中共汾陽縣委、汾陽縣民主政府、汾陽縣大隊分別改屬中共晉綏八地委、晉綏第八專署、晉綏第八軍分區領導。1948年6月,解放軍取得晉中戰役勝利。6月下旬,汾陽縣大隊已將縣城周圍的閻軍武裝全部消滅。7月11日夜,縣城駐軍棄城而逃。7月12日,汾陽縣城宣告「解放」。至此,中共政權完全控制汾陽縣[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汾陽縣歷屬汾陽專區榆次專區晉中專區晉中地區。1971年,劃入呂梁地區。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預備撤縣設市8月20日,民政部批覆同意,國務院批准,行政區域不變,是為汾陽市

註釋

[編輯]
  1. ^ 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汾州府,元汾州,屬冀寧路。洪武九年直隸布政司。萬曆二十三年五月升為府。領州一,縣七。東北距布政司二百里。汾陽,倚。元曰西河。洪武初,省入州。萬曆二十三年五月復置,更名。東有汾水。又東北有文水,一名萬谷河,自文水縣東南流入焉。西有金鎖關、黃蘆嶺二巡檢司。教義[……]
  2. ^ 清史稿·卷六十 志三十五》汾州府[……]領州一,縣七。汾陽,繁,疲,難。倚。西:將軍山、黃蘆嶺。北:謁泉。東北:文谷水自文水入,循汾水故道,右合原公、金鎖關水,至府治東為文湖。又南,右納義水,入孝義。郭柵、陽城二鎮。冀村,巡司駐。有驛。孝義,繁[……]
  3. ^ 3.0 3.1 3.2 吕梁第一个党组织在汾阳诞生. 呂梁新聞網,選自《汾陽黨建》. 2021-01-21 [202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簡體中文). 
  4. ^ 4.0 4.1 陳立旭. 华国锋的抗战岁月. 人民網,來源:《世紀風采》. 2015-03-03 [202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簡體中文). 
  5. ^ 馮志彤、柔艷春. 解放汾阳. 呂梁新聞網. 2019-08-28 [202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