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江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江源即「長江源地區」、「長江源流地區」,指長江上游通天河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長江源流各個水系,流域面積約十一萬平方公里。也有學者把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上稱為長江源地區,據此流域面積則為15.84萬平方公里。

長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集中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三州境內。分佈有大面積的雪山冰川、高寒濕地、高寒荒漠,為世界具有獨特的生物基因物種資源生態圈之一。境內水系發達,河溪湖泊眾多。居住的主要民族有藏族蒙古族。長江源分為南源、北源和西源,長江源區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多被認為屬於人的生命禁區。

正源之爭議

[編輯]

對長江源進行細緻的考察前,公認的結論是發源於格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為長江源頭;但確定大河源頭的標準,即以河源惟遠、水量惟大和對應於河流主方向等標準。一些人包括地理學測繪學專家認為當曲的水流量是沱沱河的5至6倍,流域面積是沱沱河的1.8倍;當曲應作為長江正源。

長江長度計算

[編輯]

江源之爭對長江之長度計算發生實質性變化。

1985年實地勘查

[編輯]

1985年,曾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探險、攝影、寫作的黃效文,以美國穿梭機照片及實地勘查,發表加色格拉峰當曲上游的若霞能為長江源頭,其長度比發源自格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多4.1公里,流量也多5倍。[1]

2001年衛星遙感測算

[編輯]

2001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在專家劉少創主持下,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測量計算,測量結果精確到了小數點後。測出長江長度新數據6211.3公里。其課題小組利用近40幅覆蓋長江幹流的衛星影像,衛星影像是由美國地球資源衛星拍攝,解像度達到30米。計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線,對長江正向量測了三遍,又反向量測了三遍,經計算機多次運算和幾何糾正後得出結果。

這次研究,以當曲作為長江源頭測算的,具體為當曲源頭位置東經94度35分54秒,北緯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當曲 (由源頭至囊極巴隴)360.8公里沱沱河357.6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賓以下2740.6公里。

2008年三江源頭科學考察

[編輯]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在2008年9月6日啟動。確定河源的標準與方法按照國際上河流正源確定的三個標準,即『河源唯長』、『流量唯大』、『與主流方向一致』,同時考慮流域面積,河流發育期、歷史習慣。根據這次科考,當曲最長的源頭且曲長於沱沱河最長的支流尕恰迪如冰川與沱沱河支流姜古迪如冰川。[2]

勘察歷史

[編輯]

傳統上,長江發源地被描述為南北兩源:北源發源於可可西里山東麓的楚瑪爾河;南源發源於祖爾肯烏拉山北麓的穆魯烏蘇河(今稱尕爾曲)。1971~1975年總參測繪局組織蘭州軍區、成都軍區、新疆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北京軍區所轄測繪大隊實施青藏高原無圖區的測圖會戰。1974年12月蘭州軍區第六測繪大隊3隊13中隊在長江源頭地區調繪任務的陳德安、萬峰小組,在各拉丹冬雪山腳下的冰川盡處,發現了沱沱河源頭準確地標繪在航空像片上,測制了沱沱河源頭1:10萬地形圖。

1976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牽頭,會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人民畫報》社、《人民中國》雜誌社等媒體,共28人組成江源拍攝調查組,對長江源頭進行實地考察。1976年7月25日,在蘭州軍區第六測繪大隊參謀王興才帶領下,江源拍攝調查組人員進入納欽曲東支源頭的姜古迪如南側冰川,觀察了地形,並拍攝了電影和照片。

根據1974年12月測繪的1:10萬地形圖和1976年7月實地考察結果,按照世界「河源唯遠」確定河源的原則,確定長江源頭髮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1978年1月13日,新華社正式宣佈——長江的源頭不在巴顏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全長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1978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再次會同新聞、科研單位,組成有測繪、水文、地理、生物、冰川等專業研究和技術人員參加的長江源頭拍攝調查隊,在蘭州軍區全力支持和測繪部隊的參與下,以已經測制的1:10萬地形圖為依據,對長江源頭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考察。

1978年8月25日 ,蘭州軍區第六測繪大隊派出8名熟悉江源地區地形的參謀人員,帶領考察人員按照當年大隊人馬進入當曲源頭地區的路線,從沱沱河兵站乘車翻越唐古拉山,經那曲到達巴青縣江綿區,然後騎馬再由南向北返回越過唐古拉山,到達當曲源頭地區進行拍攝考察,提出當曲為長江源觀點。

註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