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颶風帕齊_(1959年)
{{NoteUTC+8}}
{{NoteTA
|G1=Weather
|G2=Typhoon
|G3=TyphoonOld
|T=zh:颶風帕齊 (1959年); zh-cn:颶風帕齊 (1959年); zh-hk:颶風帕齊 (1959年); zh-tw:颶風白西 (1959年); zh-mo:颶風帕齊 (1959年)
|1=zh:颶風帕齊; zh-cn:颶風帕齊; zh-hk:颶風帕齊; zh-tw:颶風白西; zh-mo:颶風帕齊
}}
{{Infobox Hurricane
| Name=颶風/颱風帕齊
{{lang|en|Hurricane/Typhoon Patsy}}
| Basin=WPac
| Year=1959
| Type=颶風/颱風
| Image location=Hurricane Patsy analysis 7 Sep 1959.png
| Image name=9月7日,颶風帕齊的天氣圖
| Formed=1959年9月6日
| Dissipated=1959年9月10日
| 1-min winds=147.5
| Pressure=960
| Damages=0
| Fatalities=0
| Inflated=0
| Areas=中途島
| Hurricane season={{link-en|1959年太平洋颶風季|1959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和
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
}}
颶風/颱風帕齊({{lang-en|Hurricane/Typhoon Patsy}},國際編號:59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9W)是1959年太平洋颶風季以及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風暴在9月6日形成,在9月10日消散,維持了4天。帕齊曾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移動飄忽,且從未登陸任何地方。雖然帕齊曾經以三級颶風的威力接近中途島,但礙於中途島面積細小和人煙稀少,對該地的影響至今未知。帕齊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紀錄以來首個太平洋五級颶風,及因中北太平洋風速最高的颶風而聞名,亦是少數從西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東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之一。
氣象歷史
[編輯]{{storm path|Patsy 1959 track.png}} 1959年9月6日,有飛機報告指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有一個熱帶風暴出現,其後這個熱帶風暴被命名為帕齊。不會兒,帕齊便增強為一颱風。不過礙於欠缺資料,其早期發展不得而知。一道低壓槽引導帕齊向東北移動,兩日後有另一道低壓槽發展,並支配之前的低壓槽,再引導帕齊向西北移動。接着它緩慢地轉向偏北方移動,並逐漸減弱,最後於9月10日消散。[1]帕齊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移動飄忽,其路徑亦很罕見,過往十年間從未見過有熱帶氣旋曾經採取上述的路徑[1],縱使1958年颱風裘恩有稍微類似的路徑。[2]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所提供的「最佳路徑圖」,帕齊從被發現到消散為止一直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海位置。[3]日本氣象廳所提供的「最佳路徑圖」則沒有提供風速,只是提供其最低海平面氣壓965毫巴(或百帕斯卡),並指出帕齊是一個太平洋颱風。[4]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報告在颶風位置上出現爭論,但表明他們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海域錄得帕齊的最高風速。[1]
影響及紀錄
[編輯]帕齊因一直在中部太平洋海域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移動,所以從未登陸任何地方,亦無造成人員傷亡。雖然帕齊曾經以三級颶風的威力接近中途島,但礙於中途島面積細小和人煙稀少,對該地的影響至今未知。[1]
帕齊於1959年9月6日達到相當於現時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五級的強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紀錄以來首個太平洋五級颶風。[3]同時,帕齊以150節(280公里每小時)的風力,與1994年的颶風約翰雙雙成為中部太平洋風速最高的颶風。另外,帕齊是少數從西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東太平洋,並且由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確認的熱帶氣旋之一,自1959年起只發生六次。[5]不過,有研究卻懷疑帕齊的實際風速,因為有一份帕齊五級颶風風力報告同時提供其最低海平面氣壓960毫巴(或百帕斯卡)[6]——典型三級颶風所擁有的最低氣壓數值[7];研究亦指出另一份報告沒有提供帕齊的氣壓數據,其強度令人質疑。[6]
參考
[編輯]{{reflist}}
外部連結
[編輯]{{五級太平洋颶風}} {{DEFAULTSORT:Patsy (1959)}} P Category:五級太平洋颶風
- ^ 1.0 1.1 1.2 1.3 {{cite web|url=http://www.usno.navy.mil/NOOC/nmfc-ph/RSS/jtwc/atcr/1959atcr/pdf/wnp/29.pdf |accessdate=2010-08-27 |title=颱風帕齊 |publisher=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format=PDF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07052430/http://www.usno.navy.mil/NOOC/nmfc-ph/RSS/jtwc/atcr/1959atcr/pdf/wnp/29.pdf |archivedate=2011-06-07 }}
- ^ {{cite web|url=http://www.prh.noaa.gov/cphc/summaries/1959.php%7Cpublisher=中太平洋颶風中心%7Caccessdate=2010-08-27%7Ctitle=1959年中太平洋热带气旋季}}
- ^ 3.0 3.1 {{cite web|url=http://www.nhc.noaa.gov/tracks1949to2008_epa.txt |date=2008-03-21 |title=東部及北部太平洋熱帶氣旋路徑圖檔案(1949年-2008年) |accessdate=2010-08-27 |publisher=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715133317/http://www.nhc.noaa.gov/tracks1949to2008_epa.txt |archivedate=2009-07-15 }}
- ^ {{cite web|url=http://www.jma.go.jp/jma/jma-eng/jma-center/rsmc-hp-pub-eg/Besttracks/bst5160.txt |title=風速表 |publisher=日本氣象廳 |accessdate=2010-08-2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21214818/http://www.jma.go.jp/jma/jma-eng/jma-center/rsmc-hp-pub-eg/Besttracks/bst5160.txt |archivedate=2008-05-21 }}
- ^ {{cite web|url=http://www.prh.noaa.gov/cphc/summaries/%7Ctitle=過去中部太平洋熱帶系統%7Caccessdate=2010-08-27%7Cpublisher=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 ^ 6.0 6.1 {{cite web|url=http://www.prh.noaa.gov/cphc/summaries/1978.php%7Caccessdate=2010-08-27%7Ctitle=1978年中太平洋热带气旋季%7Cpublisher=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 ^ {{cite web|url=http://www.aoml.noaa.gov/hrd/tcfaq/D1.html%7Ctitle=題目:D1)大西洋颶風如何排名?%7Cpublisher=美國國家颶風中心|accessdate=2010-08-27|author=Christopher Land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