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JuneAugust/List of cruisers of China
中國巡洋艦列表收錄自19世紀清朝籌建新式海軍後,所有由大中華區政權曾訂購、租借或者服役的巡洋艦。這其中包括曾在清朝政府治下新式海軍、中華民國政府領導的中華民國海軍以及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旗下訂購、入列、服役的無防護巡洋艦、防護巡洋艦、裝甲巡洋艦以及輕巡洋艦等。
這一批巡洋艦最早起於晚清政府所成立的專門用於建造新式艦船的機構開始仿製國外同時期先進軍用艦隻。同一時期,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也着手從國外訂購了一批巡洋艦。這批外購艦隻來自歐洲多個國家,涵蓋了多種艦艇設計風格和艦艇類型,代表了當時各大海上列強最新的軍用艦隻設計和建造水平。這些艦隻歷經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後折損近半,餘下艦隻也較為老舊落後。為此,晚清政府又向國外造船廠訂購了一批艦隻用以補充海軍戰力。除了此前已經沉沒或者損毀的艦隻,以及仍舊在海外建造商處建造中的艦隻,其餘絕大部分巡洋艦都在辛亥革命後由新成立的民國政府繼承。
20世紀30年代初期,民國政府又從國內外建造商處訂造了一批輕巡洋艦。包括新造的輕巡洋艦,以及從晚清政府手中接收的舊式巡洋艦以及由驅逐艦改建而成的兩艘巡洋艦在內,所有民國海軍旗下巡洋艦均在1937年為抗擊日本侵略中國時戰沉或者自沉。但是30年代新建的三艘被日軍打撈起並俘獲繼續使用。戰後,依然倖存的兩艘又被歸還給中方。二戰結束後,英國將一艘林仙級輕巡洋艦償付給了當時的民國政府。該艦於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譁變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解放軍旗下,成為人民海軍歷史上唯一的一艘巡洋艦。
歷史
[編輯]作為19世紀各國海軍最重要的艦種之一,巡洋艦發展自風帆戰艦時代的單層炮甲板軍艦[1]。這一艦種在19世紀中葉逐漸定型,主要負責艦隊的警戒、偵查、周邊巡弋等任務,有時也會參加海上交通線破壞任務[2]。在排水量、火力、裝甲和防護等方面,巡洋艦是僅次於戰艦的水面艦艇[3]。
中國的巡洋艦起步自向外購置艦隻的同時自行仿照設計建造活動[4]。其中,由福州船政於1872年建成下水的「揚武」號是中國最早的自建巡洋艦[4]。在1883年建成的「開濟」號以及之後的兩艘姊妹艦「鏡清」號和「寰泰」號也由福州船政造船廠建造[4]。而在1879年李鴻章從英國訂購了「超勇」號和「揚威」號兩艘巡洋艦[5]。這兩艦。1881年10月,這兩艘軍艦在建成後經過兩個月航行由赴英國接艦的中國官兵駕駛回到中國,被稱為中國軍艦首次海外萬里航行[6]。1883年中法海戰期間,作為福建水師唯一一艘巡洋艦的「揚武」號被重傷後沖攤並燒毀[7]。
至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水師旗下就有「經遠」號、「來遠」號等8艘巡洋艦[7]。
建造者 | 艦隻的建造者名稱 |
---|---|
主炮 | 主炮數量和類型 |
裝甲 | 艦體裝甲的最大厚度 |
排水量 | 作戰時艦隻滿載排水量[a] |
推進器 |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
成本 | 購買或者建造艦艇的費用 |
服役 |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
龍骨敷設 | 開始安放龍骨、開始艦體建造的日期 |
下水日期 | 艦隻下水的日期 |
交付日期 | 艦隻交付使用或正式入役的日期 |
結局 |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
依照不同的文獻和書籍的記載,同一艦隻的分類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期,同一艦隻以其用途分類也有所變化。其中「海安」號和「馭遠」號在被分類為無防護巡洋艦[9]的同時,也有資料將這兩艦歸為炮船[10]。「揚武」號在被分類為無防護巡洋艦[11]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歸類為輕巡洋艦[12]。超勇級在依照防護方式被劃分為無防護巡洋艦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記載為「快碰船」或者輕巡洋艦[13]。「濟遠」號雖然因其防護方案被劃分為防護巡洋艦[14],但部分資料也將其歸為裝甲巡洋艦[15]。同樣,致遠級雖然被分類為防護巡洋艦[14],但也有來源將其歸類為裝甲巡洋艦[15][16]。廣乙級在被分類為穹甲防護巡洋艦[17]的同時,也有部分資料將其歸為魚雷快船(魚雷巡洋艦)[18]、獵艦(魚雷驅逐艦)[19]或者魚雷艇[20]。肇和級在建造時定位為練習巡洋艦[21],但在依其防護方式被劃分為穹甲巡洋艦[22]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稱之為輕巡洋艦[23]。海天級雖然按照防護方案會被劃分為防護巡洋艦,但在清政府朝堂議事中缺被稱為裝甲巡洋艦[24]。經遠級在被分類為裝甲巡洋艦[25]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歸類為防護巡洋艦[26]。「平遠」號在被分類為裝甲巡洋艦[27]或者寫作鋼殼巡洋艦[28]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歸類為海防巡洋艦[25]或者近海防禦鐵甲艦[29]。大同級在清末建成時原名為建威級,被歸為魚雷炮艦[30]、「魚雷快艦」[31]或者「魚雷巡洋艦」[31],但是到了民國時期經過改造後改稱為輕巡洋艦[32]。
無防護巡洋艦
[編輯]作為近代海洋軍事力量霸主的英國所設計和建造的首批近代化蒸汽動力巡洋艦,就是由中國清朝新式海軍訂購的超勇級無防護撞擊巡洋艦[33]。這種艦隻與同一時期的鐵甲艦不同,以減輕自重來達到高航速而不裝備裝甲,僅為防止鏽蝕而在船底包覆銅蒙皮[1]。經過一系列的發展,無防護巡洋艦的船體材質類型從木脅木殼逐漸演化為鐵脅木殼、鐵脅鐵殼等[34]。中國清代末期新式海軍的自建巡洋艦就起步自這一類型[35][36]。
此外,由英國岩士唐公司設計師佐治·倫道爾最先為中國海軍設計的超勇級巡洋艦也是一種無防護巡洋艦[36]。該級軍艦因採用低矮外形配以艦首水線下裝設的撞角而被稱為「撞擊巡洋艦」[36]。雖然這種艦隻出現時間非常短暫,但是其撞角最後被保留下來成為一段時間內巡洋艦的標準裝備[36]。
1885年10月19日,江南造船局自行建造的第二艘鋼板船「保民」號無防護巡洋艦完工下水[37]。
其中,「揚武」號是為福建船政水師的旗艦[38]。
艦名 | 建造者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揚武」號 | 大清福州船政[39] | 1門190毫米(7吋)威斯窩斯前膛炮[39][40] | — | 1,560公噸(1,535長噸)[39][40][41][42] | 1具螺旋槳,2座方形鍋爐驅動1台格拉斯哥2汽缸往復式蒸汽機,15節(28公里每小時;17哩每小時),1,130匹指示馬力(840千瓦特)[39][41] | 25.4萬兩[43] | 1871年7月12日[39][41] | 1872年4月23日[39][42]「4月23日」[40] | 1872年12月[42] | 1884年8月23日在中法馬江海戰中戰沉[41][44] |
「海安」號 | 大清江南製造局[43][45] | 2門90磅克虜伯炮[45][46] | — | 2,800公噸(2,756長噸)[45] | 1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1台2汽缸往復式蒸汽機,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b],1,800匹指示馬力(1,300千瓦特)[45] | 35.52萬兩[43][c] | 1871年[42] | 1872年5月24日[45] | 1874年3月18日[42] | 1878年8、9月後除名[48] |
「馭遠」號 | 大清江南製造局[43][45] | — | 31.87萬兩[43][d] | 1873年[42] | 1873年12月23日[45][46] | 1875年冬[42] | 1885年2月14日與「澄慶」號互相盲目對射後沉沒,1959年打撈起並拆解[48] | |||
「超勇」號
(Chao Yung)[49] |
英國岩士唐公司[49] | 2門10吋(254毫米)艦炮[50] | 10毫米(0.4吋)(水線下)[51]0.625吋(15.88毫米)(司令塔)[52] | 1,542公噸(1,518長噸)[50]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台霍索恩平臥往復式蒸汽機,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哩每小時),2,800匹指示馬力(2,100千瓦特)[50][49] | 32.5萬兩銀[53] | 1880年1月15日[54] | 1880年10月14日[55] | 1881年7月15日[50][56] |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期間戰沉於黃海[57] |
「揚威」號
(Yang Wei)[49] |
大清廣東機器局[58] | 2具螺旋槳,4座鍋爐驅動2台霍索恩平臥往復式蒸汽機,16節(30公里每小時;18哩每小時),2,700匹指示馬力(2,000千瓦特)[50][49] | 32.5萬兩銀[53] | 1880年1月15日[54] | 1881年1月29日[55] | 1881年7月14日 |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期間戰沉於黃海[59] | |||
「開濟」號 | 大清福州船政[58][60] | 1門210毫米(8吋)艦炮[61][e] | — | 2,200公噸(2,165長噸)[60][62] | 單螺旋槳,1台康邦臥式蒸汽機,15節(28公里每小時;17哩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789.7千瓦特)[58][60][62] | 38.6萬兩[58][f] | 1881年11月9日[60][62] | 1883年1月11日[60][62] | 1883年9月27日[63][g] | 1902年在南京下關因彈藥庫爆炸而沉沒[61] |
「南琛」號 | 德國基爾侯活船廠[65] | 4門203毫米(8吋)艦炮[66] | — | 1,905公噸(1,875長噸)[66] | 2具螺旋槳,2台蒸汽機[65],13節(24公里每小時;15哩每小時),2,800匹指示馬力(2,100千瓦特)[66] | 37.5萬兩[67] | —[h] | 1883年12月12日[65] | 1884年3月[68] | 1919年報廢[69] |
「南瑞」號 | 2門203毫米(8吋)艦炮[65] | — | 2,200公噸(2,165長噸)[65] | 2具螺旋槳,2台蒸汽機,14.5節(26.9公里每小時;16.7哩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800千瓦特)[65] | 37.5萬兩[67] | 1884年1月8日[65] | 1903年停用,1906年廢棄出售[69] | |||
「鏡清」號 | 大清福州船政[58][60] | 3門150毫米(6吋)艦炮[70][i] | — | 2,200公噸(2,165長噸)[60][64][72][73] | 單螺旋槳,8座圓形鍋爐驅動1台三缸複合式蒸汽機[60],15節(28公里每小時;17哩每小時)[64][j],2,400匹指示馬力(1,789.7千瓦特)[60][58] | 36.6萬兩[58][73] | 1884年1月4日[64][k] | 1885年10月[74][l] | 1886年8月[74] | 1918年退役後出售給民間改為商船,改名為「升有」[75] |
「寰泰」號 | 大清福州船政[58][60] | 2門210毫米(8吋)艦炮[60][m] | — | 2,200公噸(2,165長噸)[60][64][73] | 單螺旋槳,8座圓形鍋爐驅動1台三缸複合式蒸汽機[60],15節(28公里每小時;17哩每小時)[64][n],2,400匹指示馬力(1,789.7千瓦特)[60][58] | 30.6萬兩[58][o] | 1884年1月12日[60][64] | 1886年10月15日[64][73][74][p] | 1887年8月30日[64][74] | 1903年8月17日在汕頭近海被加拿大商船「印度皇后」號撞沉[75] |
「通濟」號 | 大清福州船政[76] | 1門150毫米(6吋)艦炮[76] | — | 1,900公噸(1,870長噸)[73][76][77] | 單具螺旋槳,2座長式單頭火管鍋爐和2座短式單頭火管鍋爐,雙缸複合臥式蒸汽機,11.25節(20.84公里每小時;12.95哩每小時)[q],1,600匹指示馬力(1,200千瓦特)[76][77] | 22.6萬兩[79][r] | 1894年1月14日[76][80][s] | 1895年4月12日[73][80][82] | 1896年9月15日[76][80][83] | 1937年8月12日,為組織日軍入侵長江而自沉於江陰附近江面[84] |
「福安」號 | 大清福州船政[85] | 2門57毫米(2吋)艦炮[85] | — | 1,800公噸(1,772長噸)[85][86][t] | 單具螺旋槳,4座鍋爐推動1台複合蒸汽機,11.5節(21.3公里每小時;13.2哩每小時)[u],1,600匹指示馬力(1,200千瓦特)[85]「750噸」[73] | 12萬兩[73] | 1895年12月2日[85] | 1897年4月19日[73][85] | 1897年7月25日[85] | 1937年8月自沉於珠江口[85] |
「保民」號 | 大清江南製造局[58][87] | 2門150毫米(6吋)艦炮[88] | — | 1,477公噸(1,454長噸)[88][v] | 2具螺旋槳,6座圓形燃煤鍋爐推動2台立式蒸汽輪機,13節(24公里每小時;15哩每小時)[w],1,925匹指示馬力(1,435千瓦特)[88][x] | 22.33萬兩[58] | 1885年9月[64][44] | 1885年10月19日[37] | 1885年[64] | 1917年11月被護法艦隊「海圻」號巡洋艦擊沉,之後被打撈起,並於1920年4月退役變賣給越南[88][y] |
防護巡洋艦
[編輯]防護巡洋艦也稱為「穹甲巡洋艦」,得名於其為彌補無防護巡洋艦戰場生存力較弱的缺陷而專門在輪機艙上方鋪設一層裝甲的設計[91]。區別於裝甲巡洋艦模仿鐵甲艦的防護形式,最早於1878年出現的英國防護巡洋艦「康莫斯」號[z]在輪機艙等要害部位的上方加裝了一層裝甲甲板以避免敵方炮彈從上方擊穿船殼後對輪機等部位造成傷害[91]。這一設計思路一時風靡英國的艦船設計界[91]。同一時期,中國在英國訂造的「超勇」號、「揚威」號等艦隻就採用了這種設計方案[91]。
在實際的使用中,英國設計師們發現隨着動力設備越來越巨大,原本設計安裝在低於水線位置的防護甲板勢必要抬升到水線以上[91]。而水線以上的裝甲甲板在水線部位中彈時完全無法保護機艙等重要部位[91]。因此,衍生出了一種剖面看起來類似穹頂的裝甲鋪設方案:在艦隻中央部位的裝甲隨着動力設備艙頂高出水線,而兩側的部位則鋪設斜伸到水線之下的斜甲,這種方案因此在中國得名為「穹甲」[91]。最早使用這一方案的艦隻僅在中央部位鋪設裝甲,英國岩士唐公司為智利設計建造的「埃斯梅拉達」號開始在整個艦體的水線以下安裝穹甲[91]。此時在英國訂購建造的致遠級、海天級和應瑞級都採用了這種設計方案[91]。
在德國,設計師魯道夫·哈克採用了一種剖面呈弧形的龜背穹甲[91]。最早採用這一設計的就是其為中國建造的「濟遠」號[91]。然而由於其穹甲甲板全都低於水線以下,一旦中彈,艦隻依然有沉沒的危險[93]。因這一設計的安裝位置和加工難度,在「濟遠」號之後,德式防護巡洋艦開始效仿英式設計[94]。
廣乙級可視為穹甲防護巡洋艦[95]
艦名 | 建造者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濟遠」號 (Chi Yuan)[97] |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98] | 2門210毫米(8吋)艦炮[98][99] | 14吋(356毫米)(主炮台)[98][99] | 2,355公噸(2,318長噸)[98][99] | 2具螺旋槳,4座燃煤鍋爐[ab]驅動2台蒸汽機,15節(28公里每小時;17哩每小時)[ac],1,925匹指示馬力(1,435千瓦特)[99][ad] | 68.6萬兩銀[100] | 1883年2月17日(訂造)[98] | 1883年12月1日[98][101] | 1884年9月[101][ae] | 1895年2月17日,向日軍投降,後被以原名編入日本艦隊,1904年11月30日,日俄戰爭期間在旅順外海觸雷沉沒[103][104] |
「致遠」號 (Chih Yuan) |
英國岩士唐公司[105] | 3門210毫米(8吋)艦炮[106] | 3吋(76毫米)(司令塔)[106]4吋(102毫米)(裝甲甲板)[107] | 2,300公噸(2,264長噸)[106][108] | 2具螺旋槳,4座高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臥式往復蒸汽機[108],18.5節(34.3公里每小時;21.3哩每小時)[106],6,850匹指示馬力(5,110千瓦特)[106] | 85.0萬兩銀[109] | 1885年10月20日[110] | 1886年9月29日[106] | 1887年7月23日[106] | 1894年9月17日,大東溝海戰期間被擊中魚雷發射管後爆炸沉沒於大鹿島西南16.9公里海域[111] |
「靖遠」號 (Ching Yuan) |
英國岩士唐公司[108] | 2,300公噸(2,264長噸)[106][108] | 2具螺旋槳,4座高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臥式往復蒸汽機[108],18.5節(34.3公里每小時;21.3哩每小時)[101],5,500匹指示馬力(4,100千瓦特)[101] | 85.0萬兩銀[109] | 1885年10月20日[110] | 1886年12月14日[106][108] | 1887年7月9日[106][108] | 1895年2月9日被擊中擱淺,之後自沉[101][af] | ||
「廣甲」號 | 大清福州船政[113] | 1門150毫米(6吋)艦炮[114][ag] | 1,296公噸(1,276長噸)[114][ah] | 單具螺旋槳,2座燃煤鍋爐驅動1台三漲往復式省煤蒸汽機,14.2節(26.3公里每小時;16.3哩每小時),1,600匹指示馬力(1,193千瓦特)[116] | 22萬兩[73][113] | 1885年11月24日[117][44] | 1887年8月6日[73][117][118] | 1887年12月4日[117] |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期間,在逃跑途中觸礁擱淺於三山島,後自毀[119]。 | |
「廣乙」號 | 大清福州船政[113] | 3門120毫米(5吋)艦炮[120][ai] | 2吋(50.8毫米)(司令塔)[122] | 1,000公噸(984長噸)[120][aj] | 單具螺旋槳,2座康邦省煤雙缸蒸汽機,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哩每小時)[ak],2,400匹指示馬力(1,789.7千瓦特)[123] | 20萬兩[73][113] | 1888年1月2日[124] | 1889年8月28日[73][124] | 1890年11月30日[124] |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中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後自毀[120] |
「廣丙」號 | 大清福州船政[122] | 3門120毫米(5吋)艦炮[125][al] | 1,000公噸(984長噸)[125][am] | 單具螺旋槳,2座康邦省煤雙缸蒸汽機,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哩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800千瓦特)[125] | 26萬兩[113][an] | 1887年7月28日[120] | 1891年4月11日[73][120][127] | 1891年12月18日[120] | 1895年2月14日威海衛保衛戰後投降,後被編入日本艦隊,同年12月21日在澎湖遭遇風暴而沉沒[128] | |
「福靖」號 | 大清福州船政[122] | 3門120毫米(5吋)艦炮[129] | 1,000公噸(984長噸)[122][ao] | 1座燃煤鍋爐驅動2台蒸汽機,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哩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800千瓦特)[122] | 20萬兩[73][113] | 1889年11月4日[130] | 1893年1月20日[73][131] | 1893年12月16日[132] | 1898年6月10日在旅順港外遭遇颱風沉沒[133] | |
「海容」號 |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134][135] | 3門150毫米(6吋)艦炮[134][135] | 76毫米(3.0吋)(輪機艙)[136] | 2,950公噸(2,903長噸)[134][135] | 2具螺旋槳,4座圓形鍋爐驅動兩台四缸三脹往復蒸汽機,19.5節(36.1公里每小時;22.4哩每小時)[135],7,500匹指示馬力(5,592.7千瓦特)[134][136] | 163000英鎊[137] | 1896年秋[138] | 1897年9月15日[135][139] | 1898年7月27日[140][141] |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長江江陰至靖江段[142],1959年4月25日打撈出水後拆解[141] |
「海籌」號 | 163000英鎊[137] | 1897年12月11日[135][139][143] | 1898年8月24日[140][141] |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長江江陰至靖江段[142],1964年打撈出水後拆解[141] | ||||||
「海琛」號 | 163000英鎊[137] | 1898年2月12日[135][139][143] | 1898年9月21日[141] |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長江江陰至靖江段[142],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解[141] | ||||||
「海天」號 | 英國泰恩河畔紐卡素埃爾斯維克造船廠[144] | 2門203毫米(8.0吋)艦炮[144] | 6吋(152.4毫米)(司令塔)[144][145] | 4,300公噸(4,232長噸)[144][146] | 2具螺旋槳,4座圓形鍋爐[ap]驅動4台霍索恩-萊斯利複合蒸汽機[144],24節(44公里每小時;28哩每小時)[146],17,000匹馬力(13,000千瓦特)[144]。 | 33萬6659英鎊[150][aq] | 1897年2月16日[150] | 1897年11月25日[150] | 1899年3月28日[150] | 1904年4月25日在鼎星島觸礁沉沒[152][153] |
「海圻」號 | 2門203毫米(8吋)艦炮[134][154] | 6吋(152.4毫米)(司令塔)[144][145] | 4,300公噸(4,232長噸)[144][134] | 2具螺旋槳,4座圓形鍋爐[ar]驅動4台霍索恩-萊斯利複合蒸汽機,24節(44公里每小時;28哩每小時)[as],17,000匹指示馬力(12,676.9千瓦特)[144][134] | 328000英鎊[151] | 1896年11月11日[150] | 1898年1月24日[150] | 1899年5月10日[150] |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江陰江面,1959年冬被發現後於1960年5月27日打撈起並拆解[159] | |
「肇和」號 | 英國埃爾斯維克造船廠[160] | 2門152.4毫米(6吋)艦炮[161] | 76毫米(3.0吋)(司令塔)[162] | 2,750公噸(2,707長噸)[160][163][at] | 3具螺旋槳[160],2座亞羅水管鍋爐、4座圓形鍋爐驅動3台帕森斯透平機[164][165],22.25節(41.21公里每小時)[au],8,797匹指示馬力(6,560千瓦特)[162][av] | 21萬英鎊[166][151] | 1910年11月7日[162] | 1911年10月23日[160][167] | 1913年3月14日[168] | 1937年9月21日被日軍飛機炸沉[169][aw] |
「應瑞」號 | 英國維克斯造船廠[160] | 2,460公噸(2,421長噸)[160][163] | 3具螺旋槳[160],4座懷特·佛斯特(White Foster)水管鍋爐、兩座圓形鍋爐驅動3台透平機[164][165],22.12節(40.97公里每小時)[ax],8,622匹指示馬力(6,429千瓦特)[162][ay] | 20.4萬英鎊[166][171] | 1910年[162] | 1911年7月13日[160][162] | 1913年4月16日[168] | 1937年10月23日在南京采石磯附近江面被日軍飛機炸沉[169][172] | ||
「飛鴻」號 | 美國紐約造船公司[160] | 2門152.4毫米(6吋)艦炮[160] | 76毫米(3.0吋)(司令塔)[160] | 2,600公噸(2,559長噸)[160] | 3具螺旋槳,4座圓式單燒回火水管鍋爐、兩座圓形火管鍋爐驅動3台透平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8,650匹指示馬力(6,450千瓦特)[160] | 1912年5月4日[160] | 因民國政府無力兌現抵付建造款的國債,於1914年被希臘轉購,更名為「赫勒」(Helle)號,最終於1940年8月15日在愛琴海提諾斯島港口被意大利潛艇「海豚」(Delfino)號擊沉[169] | |||
65 | 奧匈帝國諫地利船廠[173] | 4門150毫米(6吋)斯科達速射炮[173] | —[az] | 1,800公噸(1,772長噸)[173][ba] | 8座煤油混燒鍋爐驅動2座蒸汽機,24.5節(45.4公里每小時;28.2哩每小時),9,000匹指示馬力(6,711千瓦特)[173][bb] | 30.05萬英鎊(含彈藥)[174] | 1914年[175][bc] |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而拆毀[177] | ||
66 | 30.05萬英鎊(含彈藥)[174] | 1914年[175][bd] |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而拆毀[177] | |||||||
67 | 30.05萬英鎊(含彈藥)[174] | 1914年[175][be] |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而拆毀[177] |
裝甲巡洋艦
[編輯]裝甲巡洋艦起自1870年俄國海軍建造的「海軍上將」號大型巡洋艦[36]。該艦破天荒的在巡洋艦上裝設了此前鐵甲艦才會有的水線裝甲帶[36]。這使得一些實力和財力並不豐裕的國家可以以巡洋艦的價格採購到接近鐵甲艦防護能力的軍艦[36]。
這一能夠大大增強軍事實力的艦隻成為在中法海戰後力圖重建台海海防軍力的清政府首選[36]。由此在1885年向德國訂購的經遠級就是裝甲巡洋艦[36]。該型艦隻也是德國首次自行設計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兩艦在黃海海戰中經受了日方一個多小時集中攻擊才沉沒,顯示了其強大的戰場生存能力[36]。
中法海戰後,福州船政參考「超勇」號、「濟遠」號以及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bf]的設計自行建造了一艘鋼殼巡洋艦[178][179][180]。作為福建船政建造的中國第一艘裝甲巡洋艦,該艦代表了19世紀80年代中國造船工業的巔峰[181][182]。該艦竣工時命名為「龍威」號,在調撥北洋水師後最終更名為「平遠」號[180]。該艦在甲午戰爭後被日軍俘獲並收編為己用[183]。
北洋政府上台後,開始了一系列收回海外在建軍艦的動作。但因財政狀況不佳,部分艦隻並未能收回。在新造艦計劃方面,與德商瑞記洋行訂購建造驅逐艦的計劃破產後,北洋政府改為向奧匈帝國諫地利船廠訂購1艘裝甲巡洋艦[184]。
此外,在部分文獻中被記載為「近海防禦鐵甲艦」[185]的「平遠」號是福州船政在馬江之戰後仿歐洲形制建造的一艘裝甲艦[186]。
艦名 | 建造者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經遠」號 (King Yuen) |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188] | 2門210毫米(8吋)艦炮[189] | 9.5吋(241毫米)(水線)[189][190] | 2,900公噸(2,854長噸)[189] | 2具螺旋槳,4座圓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往復式蒸汽機[189],15.5節(28.7公里每小時;17.8哩每小時)[189],4,400匹指示馬力(3,300千瓦特)[191] | 87.0萬兩銀[109] | 1885年1月1日[192] | 1887年1月3日[193] | 1887年1月[194] |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期間中彈引發彈藥庫殉爆沉沒[108] |
「來遠」號 (Lai Yuen) |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188] | 2門210毫米(8吋)艦炮[194] | 9.5吋(241毫米)(水線)[190][194] | 2,900公噸(2,854長噸)[14] | 2具螺旋槳,4座圓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往復式蒸汽機[14],16節(30公里每小時;18哩每小時)[14],4,400匹指示馬力(3,300千瓦特)[191][14] | 87.0萬兩銀[109] | 1885年1月1日[192] | 1887年3月25日[193][14] | 1887年3月[194] | 1895年2月6日威海衛保衛戰中被日軍魚雷擊中沉沒於劉公島海軍基地[194]。 |
「平遠」號 (「龍威」號)[bg] |
大清福州船政[113] | 1門260毫米(10吋)艦炮[195][196] | 203毫米(8吋)(彈藥艙、鍋爐)[196][197] | 2,640公噸(2,598長噸)[197][198] | 2具螺旋槳,4座圓型高式雙門燃煤鍋爐驅動2台複合式康邦省煤蒸汽機,10.5節(19.4公里每小時;12.1哩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790千瓦特)[197][199] | 52.4萬兩[113] | 1886年12月7日[195] | 1888年1月29日[197][195] | 1889年9月28日[197][200] | 1895年2月17日,向日軍投降,後被作為炮艦編入日本艦隊[197],1904年9月18日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於渤海鐵島以西1.5海里處[201]。 |
68[bh] | 奧匈帝國諫地利船廠[173] | 4門210毫米(8吋)艦炮[203] | 102毫米(4.0吋)(水線)[203] | 4,900公噸(4,823長噸)[204][bi] | 2具螺旋槳,14座亞羅水管鍋爐驅動2台帕森斯透平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哩每小時),37,000匹指示馬力(28,000千瓦特)[203][33] | 88萬英鎊(含彈藥)[205] | 1915年春[176] |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而拆毀[177]。 |
輕巡洋艦
[編輯]作為蒸汽動力時期海軍中的一種小型高速艦種,以1898年由俄國訂購,在德國希肖船廠建造的「諾維克」號防護巡洋艦[bj]為典型的偵報艦因艦體大於驅逐艦、航速高於小型炮艦,而被英國海軍歸為巡洋艦範疇,稱之為偵察巡洋艦(Scout Cruiser)[206](日本譯為「通報艦」、「偵察艦」[206])。直到20世紀初,偵報艦衍生出了以韋茅斯級[bk]、布里斯托級[bl]、查塔姆級[bm]、伯明翰級[bn]以及林仙級[bo]為代表的新式巡洋艦,在英國海軍系統內被分類為輕巡洋艦(Light Cruiser)[207]。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由於經費不足,在十多年中都沒有新建海軍新型巡洋艦隻[208]。「平海」號
原名為「Aurora」號的「重慶」號,[209]
艦名 | 建造者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成本 | 服役 | |||
---|---|---|---|---|---|---|---|---|---|---|
開建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大同」號 | 大清福州船政[210] | 2門120毫米(5吋)[210] | — | 1,050公噸(1,033長噸)[210] | 2具螺旋槳,4座水管鍋爐驅動2座四漲蒸汽機,17節(31公里每小時;20哩每小時)3,884匹指示馬力(2,896千瓦特)[210] | 63.7萬兩[211] | 1899年3月3日[210] | 1900年3月3日[210] | 1902年12月[212][bp] | 1937年8月11日自沉在靖江羅家橋附近[214] |
「自強」號 | 大清福州船政[210] | — | 63.7萬兩[211] | 1898年4月7日[210] | 1899年1月29日[210] | 1902年12月[215][216][bq] | 1937年8月11日自沉在江陰主航道附近[214] | |||
「逸仙」號 | 中華民國江南造船廠[217] | 1門150毫米(6吋)艦炮[218] | 無裝甲[219] | 1,545公噸(1,521長噸)[218] | 2具螺旋槳,3座桑尼克羅夫特水管鍋爐驅動2座三缸三漲立式蒸汽機[220],19節(35公里每小時;22哩每小時),4,296匹指示馬力(3,204千瓦特)[218] | 156.4萬銀元[217] | 1930年4月10日[218] | 1930年11月12日[218] | 1931年5月25日[218] | 1937年9月25日被日軍飛機炸沉,之後打撈起為日軍更名「阿多田」號,戰後編為國民政府海軍旗艦[218][219] |
「寧海」號 | 日本播磨造船所[221] | 3座雙聯140毫米(6吋)艦炮[222][223] | 25毫米(1吋)[223][224] | 2,600公噸(2,559長噸)[222] | 3具螺旋槳,4座艦本式呂號煤油混燒水管鍋爐驅動4缸三漲往復式蒸汽機[225][226],30節(56公里每小時;35哩每小時)[222],10,500匹指示馬力(7,800千瓦特)[225] | 432萬日元[221][br] | 1931年2月20日[221] | 1931年10月10日[221] | 1931年6月[222][bs] | 1937年9月23日被日軍飛機炸沉於江陰[222],後被打撈起並改裝為日軍「五百島」號,1944年9月19日被美軍潛艇「鰣魚」號擊沉於本州島御前崎南方60海里處[230] |
「平海」號 | 中華民國江南造船廠[231] | 3門140毫米(6吋)雙聯艦炮[232][233] | 25毫米(1吋)[234] | 2,400公噸(2,362長噸)[232] | 2具螺旋槳,4座艦本式燃煤鍋爐與1座重油專燒鍋爐驅動2台三漲往復式蒸汽機[235][236],25節(46公里每小時;29哩每小時)[bt],7,427匹指示馬力(5,538千瓦特)[232][bu] | 764.262萬元法幣[238] | 1931年6月28日[238] | 1935年9月28日[239][240] | 1937年4月1日[237][241] | 1937年9月23日被日軍飛機擊傷擱淺,之後打撈起編入汪政府海軍,二戰後被同盟國接收[218][bv] |
「重慶」號 | 英國德文波特造船廠 | 3座雙聯152毫米(6吋)艦炮[243][244] | 70毫米(3吋)[243] | 5,270公噸(5,187長噸)(標準)[243]6,665公噸(6,560長噸)(滿載)[245][bw] | 4具螺旋槳,4座海軍型燃油三缸水管鍋爐驅動4台帕森斯式齒輪傳動蒸汽機[245](3台 48),32.25節(59.73公里每小時;37.11哩每小時)(32 48),6,400匹指示馬力(4,800千瓦特)[243] | 2259951英鎊,由英國海軍贈送與民國海軍[244] | 1912年10月24日[246] | 1913年9月30日[246] | 1948年5月19日[244][247] | 1949年2月26日倒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244],1954年退役,20世紀60年代被拆解[243] |
腳註
[編輯]註釋
[編輯]-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2節(22公里每小時;14哩每小時)」[4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原計工料:355198兩,連同員工薪水和資產折舊總計435600兩」[4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原計工料:318717兩,連同員工薪水和資產折舊總計409661兩」[4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門210毫米(8吋)艦炮[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6.8萬兩」。[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3年10月11日」[64]
- ^ 未見文獻記錄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門210毫米(8吋)艦炮」[60],或者「3門7吋(180毫米)岩士唐炮」[7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7節」。[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4年1月6日開工」。[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5年12月23日下水」。[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門7吋(180毫米)岩士唐炮」[7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節」。[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6.6萬兩」[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6年8月30日下水」。[6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節」[73]或者「16節」[7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2萬兩」[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93年4月18日」[8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700噸」[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2節」[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480噸」[8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節」[8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單螺旋槳,1台蒸汽機驅動,1,900匹指示馬力(1,400千瓦特)」[8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7年12月29日被『海圻』號俘獲並編入護法艦隊,護法戰爭結束後在越南被發現,1920年3月被北京方面在越南當地接收後拆除武裝並退役拍賣。」[90]
-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92]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9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6座鍋爐」。[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6.5節」。[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800馬力」。[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5年11月8日」[10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月10日由『廣丙』艦擊沉以免被敵軍獲得」[112]
- ^ 甲午海戰時期改裝成3門150毫米克虜伯艦炮。[115]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00噸」[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門150毫米(5.9吋)艦炮」[12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30噸」[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4節」[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門150毫米(5.9吋)克虜伯炮」[12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30噸」[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萬兩」[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30噸」[73]
- ^ 本級鍋爐的數量有不同說法。《中國軍艦圖志》[147]和《清末海軍艦船志》記載為4座普通圓形鍋爐和4座雙頭圓形鍋爐(兩面均有爐門)[148];《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為12座鍋爐[14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8000英鎊」[151]
- ^ 本級鍋爐的數量有不同說法。《中國軍艦圖志》為4座[155];《清末海軍艦船志》為4座普通鍋爐和4座雙頭鍋爐(兩面均有爐門)[156];《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為12座[15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4.5節」[15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600噸」[15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節」[7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節,6000馬力」[151]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7年9月25日」[17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節」[7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0節,6000馬力」[171]
- ^ 目前文獻缺失相關記載[1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60公噸(1,831長噸)」[1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哩每小時),30,000匹指示馬力(22,371千瓦特)」[17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5年春」[17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5年春」[17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5年春」[176]
-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98]
- ^ 另有來源記載為「近海防禦鐵甲艦」[185]
- ^ 僅作為船廠編號[20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4,800公噸(4,724長噸)[204]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6]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7]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7]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7]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7]
- ^ 譯名參考自《民國海軍艦船志 1912-1937》[20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4年」[21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4年」[213]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1年2月21日」[22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32年9月1日」。[228][22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1.256節」[23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488馬力」[23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被打撈起後改裝並更名為日軍「八十島」號,1944年11月25日被美軍擊沉於呂宋島聖科魯茲灣附近」[24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7500噸」[244]
引文
[編輯]- ^ 1.0 1.1 陳悅 2015,第239頁
- ^ 王義山 (2011),序.
- ^ 軍情視點 (2021),第5頁.
- ^ 4.0 4.1 4.2 4.3 王尚錄 (2003),第38頁.
- ^ 王尚錄 (2003),第39頁.
- ^ 王紅 & 唐宏 (2002),第32頁.
- ^ 7.0 7.1 思平 (1998),第31頁.
- ^ Gröner (1990),第ix頁.
- ^ 陳悅 2015,第68頁
- ^ 姜振寰 & 謝詠梅 2002,第243頁
- ^ 陳悅 2015,第64頁
- ^ 楊東梁 2015,第114頁
- ^ 曾呈奎 2003,第910頁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6頁
- ^ 15.0 15.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995頁
- ^ 夏征農 (2007),第267頁.
- ^ 陳悅 2009,第258頁
- ^ 陳悅 2015,第122頁
- ^ 2012,第183頁.
- ^ Wright (2000),第70頁.
- ^ 陳悅 2012,第341頁
- ^ 陳悅 2015,第166頁
- ^ 鄧一帆 (2017),第1294頁.
- ^ 中國航海博物館 (2017),第239頁.
- ^ 25.0 25.1 田樹珍 2020,第76頁
- ^ 陳忠海 (2019),第104頁.
-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400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4頁
- ^ 陳悅 2015,第32頁
- ^ 陳悅 2017,第70頁
- ^ 31.0 31.1 陳悅 (2016b),第580頁.
- ^ 劉傳標 2011,第769頁
- ^ 33.0 33.1 陳悅 2015,第37頁
- ^ 陳悅 (2015),第239-240頁.
- ^ 陳悅 2011,第105頁
-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陳悅 2015,第240頁
- ^ 37.0 37.1 劉傳標 2011,第328頁
- ^ 柳燕妮 & 陳盛 (2016),第76頁.
-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陳悅 2015,第64頁
- ^ 40.0 40.1 40.2 陳悅 2011,第331頁
- ^ 41.0 41.1 41.2 41.3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2頁
- ^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8頁
- ^ 43.0 43.1 43.2 43.3 43.4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9頁
- ^ 44.0 44.1 44.2 陳悅 2011,第342頁
- ^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陳悅 2015,第68頁
- ^ 46.0 46.1 陳悅 2011,第336頁
- ^ 47.0 47.1 樊百川 2003,第1521頁
- ^ 48.0 48.1 陳悅 2015,第70頁
- ^ 49.0 49.1 49.2 49.3 49.4 陳悅 2009,第36頁
- ^ 50.0 50.1 50.2 50.3 50.4 陳悅 2015,第38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8頁
- ^ 陳悅 2009,第37頁
- ^ 53.0 53.1 戚其章 1981,第66頁
- ^ 54.0 54.1 陳悅 2014,第493頁
- ^ 55.0 55.1 薩蘇 2014,第38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6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8-299頁
- ^ 58.00 58.01 58.02 58.03 58.04 58.05 58.06 58.07 58.08 58.09 58.10 58.1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3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7頁
- ^ 60.00 60.01 60.02 60.03 60.04 60.05 60.06 60.07 60.08 60.09 60.10 60.11 60.12 60.13 60.14 60.15 60.16 60.17 60.18 60.19 60.20 60.21 陳悅 2015,第71頁
- ^ 61.0 61.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189頁
- ^ 62.0 62.1 62.2 62.3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3頁
- ^ 劉傳標 2011,第293頁
- ^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2頁
- ^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陳悅 2015,第49頁
- ^ 66.0 66.1 66.2 李鑫 2015,第7頁
- ^ 67.0 67.1 樊百川 (2003),第1506頁.
- ^ 陳悅 2015,第51頁
- ^ 69.0 69.1 陳悅 2015,第52頁
- ^ 李鑫 2015,第6頁
- ^ 71.0 71.1 陳悅 2011,第333頁
- ^ 李鑫 2015,第6頁
- ^ 73.00 73.01 73.02 73.03 73.04 73.05 73.06 73.07 73.08 73.09 73.10 73.11 73.12 73.13 73.14 73.15 73.16 73.17 73.18 73.19 73.20 73.21 73.22 73.23 73.24 73.25 73.26 杜雲 & 江峻任 2018,第209頁
- ^ 74.0 74.1 74.2 74.3 席龍飛 2018,第218頁
- ^ 75.0 75.1 陳悅 2015,第72頁
- ^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李鑫 2015,第5頁
- ^ 77.0 77.1 陳悅 2011,第231頁
- ^ 78.0 78.1 78.2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755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7頁
- ^ 80.0 80.1 80.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6頁
- ^ 陳悅 2011,第229頁
- ^ 陳悅 2011,第230頁
- ^ 陳悅 2011,第233-234頁
- ^ 陳悅 2011,第239頁
- ^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陳悅 2015,第228頁
- ^ 陳悅 2011,第241頁
- ^ 87.0 87.1 87.2 陳悅 2015,第73頁
- ^ 88.0 88.1 88.2 88.3 劉傳標 2011,第329頁
- ^ 陳悅 2011,第336頁
- ^ 陳悅 2015,第74頁
- ^ 91.00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陳悅 2015,第241頁
- ^ 陳悅 (2015),第241頁.
- ^ 陳悅 2015,第241-242頁
- ^ 陳悅 2015,第242頁
- ^ 陳悅 2009,第258頁
- ^ 陳悅 2013,第15頁
- ^ 陳悅 2009,第97頁
- ^ 98.00 98.01 98.02 98.03 98.04 98.05 98.06 98.07 98.08 98.09 陳悅 2015,第44頁
- ^ 99.0 99.1 99.2 99.3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1頁
- ^ 戚其章 1981,第66頁
- ^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0頁
- ^ 陳悅 2015,第48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2頁
- ^ 陳悅 2015,第48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2-293頁
- ^ 106.00 106.01 106.02 106.03 106.04 106.05 106.06 106.07 106.08 106.09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3頁
- ^ 陳悅 2015,第53頁
- ^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9頁
- ^ 109.0 109.1 109.2 109.3 戚其章 1981,第66頁
- ^ 110.0 110.1 Wright 2000,第73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4頁
- ^ 陳悅 2015,第56頁
- ^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5頁
- ^ 114.0 114.1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9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9-300頁
- ^ 陳悅 2009,第257頁
- ^ 117.0 117.1 117.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4頁
- ^ 陳悅 2009,第259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300頁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301頁
- ^ 陳悅 2009,第259頁
- ^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陳悅 2009,第258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4頁
- ^ 124.0 124.1 124.2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300頁
- ^ 125.0 125.1 125.2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302頁
- ^ 陳悅 2011,第334頁
- ^ 陳悅 2009,第260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303頁
- ^ 陳悅 2009,第259頁
- ^ 陳悅 2012,第472頁
- ^ 陳悅 2012,第473頁
- ^ 陳悅 2011,第228頁
- ^ 陳悅 2012,第474頁
- ^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李鑫 2015,第4頁
- ^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陳悅 2015,第162頁
- ^ 136.0 136.1 陳悅 2012,第148頁
- ^ 137.0 137.1 137.2 牛建軍 & 趙斌 2014,第73頁
- ^ 陳悅 2012,第150頁
- ^ 139.0 139.1 139.2 Wright 2000,第111頁
- ^ 140.0 140.1 140.2 陳悅 2012,第152頁
- ^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陳悅 2015,第164頁
- ^ 142.0 142.1 142.2 陳悅 2012,第191頁
- ^ 143.0 143.1 陳悅 2012,第150頁
- ^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44.7 144.8 陳悅 2015,第154頁
- ^ 145.0 145.1 陳悅 2012,第99頁
- ^ 146.0 146.1 陶紅亮 2017,第40頁
- ^ 陳悅 2015,第154頁
- ^ 陳悅 2012,第97-99頁
- ^ Wright 2000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Wright 2000,第112頁
- ^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牛建軍 & 趙斌 2014,第74頁
- ^ 陳悅 2015,第158頁
- ^ 陶紅亮 2017,第42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789頁
- ^ 陳悅 2015
- ^ 陳悅 2012,第97-99頁
- ^ Wright 2000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754頁
- ^ 陳悅 2015,第160頁
- ^ 160.00 160.01 160.02 160.03 160.04 160.05 160.06 160.07 160.08 160.09 160.10 160.11 160.12 160.13 陳悅 2015,第166頁
- ^ 陳悅 2012,第347頁
- ^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162.5 Wright 2000,第126頁
- ^ 163.0 163.1 陳悅 2012,第346頁
- ^ 164.0 164.1 Wright 2000,第127頁
- ^ 165.0 165.1 Chesneau & Koleśnik 1979,第396頁
- ^ 166.0 166.1 陳悅 2015,第167頁
- ^ 陳悅 2012,第354頁
- ^ 168.0 168.1 陳悅 2012,第357頁
- ^ 169.0 169.1 169.2 陳悅 2015,第168頁
- ^ 張向春 2015,第47頁
- ^ 171.0 171.1 牛建軍 & 趙斌 2014,第75頁
- ^ 牛建軍 & 趙斌 2014,第76頁
- ^ 173.0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3.7 陳悅 2013,第15頁
- ^ 174.0 174.1 174.2 陳悅 2013,第16頁
- ^ 175.0 175.1 175.2 陳悅 2013,第488頁
- ^ 176.0 176.1 176.2 176.3 陳悅 2013,第22頁
- ^ 177.0 177.1 177.2 177.3 陳悅 2013,第23頁
-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4頁
- ^ 陳悅 2015,第34頁
- ^ 180.0 180.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400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4頁
- ^ 韓俊英 1997,第89頁
- ^ 陳悅 2015,第36頁
- ^ 陳悅 2017,第55頁
- ^ 185.0 185.1 陳悅 2015,第32頁
- ^ 陳悅 2015,第34頁
- ^ 劉傳標 2011,第240頁
- ^ 188.0 188.1 陳悅 2009,第290頁
- ^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8頁
- ^ 190.0 190.1 陳悅 2015,第60頁
- ^ 191.0 191.1 劉笑陽 2019,第176頁
- ^ 192.0 192.1 陳悅 2015,第62頁
- ^ 193.0 193.1 陳怡 2009,第168頁
- ^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7頁
- ^ 195.0 195.1 195.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4頁
- ^ 196.0 196.1 陳悅 2011,第216頁
- ^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5頁
- ^ 陳悅 2011,第215頁
- ^ 陳悅 2011,第215-216頁
- ^ 陳悅 2011,第220頁
- ^ 陳悅 2015,第36頁
- ^ 陳悅 2017,第55頁
- ^ 203.0 203.1 203.2 陳悅 2013,第19頁
- ^ 204.0 204.1 陳悅 2013,第18頁
- ^ 陳悅 2013,第20頁
- ^ 206.0 206.1 206.2 陳悅 2013,第226頁
- ^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陳悅 2013,第227頁
- ^ 陳悅 2017,第63頁
-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1994,第1039頁
-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陳悅 2017,第69頁
- ^ 211.0 211.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7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6頁
- ^ 213.0 213.1 陳悅 2015,第216頁
- ^ 214.0 214.1 陳悅 2017,第70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5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6頁
- ^ 217.0 217.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43頁
- ^ 218.0 218.1 218.2 218.3 218.4 218.5 218.6 218.7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6頁
- ^ 219.0 219.1 張向春 2015,第37頁
- ^ 陳悅 2013,第230頁
- ^ 221.0 221.1 221.2 221.3 章騫 2012,第147頁
- ^ 222.0 222.1 222.2 222.3 222.4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382頁
- ^ 223.0 223.1 章騫 2012,第150頁
- ^ 陳悅 2013,第297頁
- ^ 225.0 225.1 章騫 2012,第152頁
- ^ 陳悅 2013,第291頁
- ^ 陳悅 2013,第289頁
- ^ 章騫 2012,第149頁
- ^ 張向春 2015,第16頁
- ^ 陳悅 2013,第365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45頁
- ^ 232.0 232.1 232.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7頁
- ^ 陳悅 2017,第79頁
- ^ 王義山 2011,第176頁
- ^ 章騫 2012,第159頁
- ^ 陳悅 2013,第339頁
- ^ 237.0 237.1 237.2 章騫 2012,第156頁
- ^ 238.0 238.1 章騫 2012,第153頁
- ^ 章騫 2012,第154頁
- ^ 陳悅 2013,第334頁
- ^ 陳悅 2013,第347頁
- ^ 陳悅 2013,第365-366頁
- ^ 243.0 243.1 243.2 243.3 243.4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巡洋艦史,第148頁
- ^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牛建軍 & 趙斌 2014,第77頁
- ^ 245.0 245.1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48頁
- ^ 246.0 246.1 李鋼 & 小磊 2007,第58頁
- ^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第48頁
參考資料
[編輯]- 陳悅. 北洋海军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濟南畫報出版社. 2009-06. ISBN 978-7-80713-801-3. OCLC 426796807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船政史 下.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6-11. ISBN 978-7-211-07498-3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甲午海战 第1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08. ISBN 978-7-5086-4563-6. OCLC 884478652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近代国造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1-04. ISBN 9787547401347. OCLC 725838428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民国海军舰船志 1912-1937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09. ISBN 978-7-5474-0949-7. OCLC 861653530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民国海军舰船志 1938-1945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6-01. ISBN 978-7-5474-1528-3. OCLC 936528061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清末海军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05. ISBN 978-7-5474-0534-5. OCLC 808337870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巡洋舰. 中国军舰图志(1855-1911)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巡洋舰. 中國軍艦圖誌(1912-1949) 第1版.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17-04. ISBN 9789620757167. OCLC 1089525595 (中文(香港)).
- 陳忠海. 晚清中国与日本 博弈百年. 北京: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9-05. ISBN 978-7-5177-0961-9 (中文(中國大陸)).
- 杜雲; 江峻任. 中国梦 船政魂 马尾船政文化. 光學院國學系列教材.陽光學院應用型創新教材.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8-03. ISBN 978-7-5615-5681-8 (中文(中國大陸)).
- 樊百川. 清季的洋务新政.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04. ISBN 7-80622-784-9 (中文(中國大陸)).
- 韓俊英. 史鉴 甲午战争研究备要. 甲午國恥叢書.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7-02. ISBN 7-81001-826-4 (中文(中國大陸)).
- 《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近代中国海军.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4-08. ISBN 9787800545894 (中文(中國大陸)).
- 劉傳標. 近代中国船政大事编年与资料选编 第2册.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11. ISBN 9787-5108-1258-3 (中文(中國大陸)).
- 劉笑陽.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 中國戰略研究叢書 第1版.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19-03. ISBN 978-7-5432-2918-1. OCLC 1178831789 (中文(中國大陸)).
- 柳燕妮; 陳盛. 船政与近代中国海军. 近代風雲看船政.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6-12. ISBN 978-7-211-07516-4 (中文(中國大陸)).
- 李鑫. 中国海军抗战.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 第1版. 北京: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07. ISBN 978-7-5162-0934-9. OCLC 927126202 (中文(中國大陸)).
- 姜振寰.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 謝詠梅. 哈爾濱: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2-10. ISBN 7-5603-1799-5 (中文(中國大陸)).
- 軍情視點. 经典军用舰船鉴赏指南:精华版.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122-38159-0 (中文(中國大陸)).
- 牛建軍; 趙斌. 巡洋舰的前世今生. 海國圖騰 第1版.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06. ISBN 978-7-5348-4251-1. OCLC 917255997 (中文(中國大陸)).
- 戚其章. 北洋舰队.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1-08. CSBN 11099·221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 (編). 世界近代巡洋舰史. 世界艦船 第1版.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2-04 [2020-03-06]. ISBN 9787543681934. OCLC 886031914 (中文(中國大陸)).
- 陶紅亮. 沉没的珍宝. 海洋傳奇 第1版.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7-02. ISBN 978-7-5027-9634-1. OCLC 1020377898 (中文(中國大陸)).
- 田樹珍. 甲午海战. 經典百年海戰大觀.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0-02. ISBN 978-7-5139-2504-4 (中文(中國大陸)).
- 席龍飛. 中国造船简史 = A brief history of China shipbuilding. 「一帶一路」系列叢書 第1版.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18-04. ISBN 978-7-5632-3617-6. OCLC 1037665865 (中文(中國大陸)).
- 徐平; 胡珺; 李強. 甲午战争·中日军队通览 1894-1895 第1版.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5-01. ISBN 978-7-5065-6880-7. OCLC 904541624 (中文(中國大陸)).
- 楊東梁. 甲午较量 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大比拼.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5-03. ISBN 978-7-5153-3014-3 (中文(中國大陸)).
- 曾呈奎. 中国海洋志.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3-10. ISBN 7-5347-2716-2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宁海”舰的建造和完成. 艨艟夜谭 章骞近代舰艇史话十二夜 第1版.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2-07. ISBN 978-7-5436-8615-1. OCLC 886225581 (中文(中國大陸)).
- 張向春. 中日海战主力舰艇图志 下册,抗日血战 第1版. 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60-7631-0. OCLC 1020332321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中国海军百科全书 第1版.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8-12. ISBN 7-80151-041-0. OCLC 42268477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 第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0. ISBN 7-208-01858-8. OCLC 33457900 (中文(中國大陸)).
- Chesneau, Roger; Koleśnik, Eugène M.; Campbell, N. J. M.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1st American.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ISBN 0-8317-0302-4. OCLC 4775646 (英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英語).
- Wright, Richard N. J.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1. London: Chatham Publ. 2000. ISBN 1-86176-144-9. OCLC 59564596 (英語).
期刊來源
[編輯]- 李鋼; 小磊. 英国林仙级轻巡洋舰:1912-现代轻巡洋舰发展的始祖. 艦船知識. 2007, (8): 58-64 (中文(中國大陸)).
- 薩蘇. 纽卡斯尔的中国巡洋舰——北洋水师生死战记(一) = Chinese Cruisers at Newcastle: Fighting Stories of the Peiyang Fleet(1). 檔案春秋 = Memories and Archives. 2014, (8): 37-40 (中文(中國大陸)).
- 思平. 中国巡洋舰寻踪. 海洋世界 = Ocean World. 1998, (1): 31-32. ISSN 1001-5043 (中文(中國大陸)).
- 王紅; 唐宏. 中国军舰的首次万里行. 當代海軍 = Modern Navy. 2002, (7): 32-33 (中文(中國大陸)).
- 王尚錄. 近代史上的中国巡洋舰. 當代海軍 = NAVY TODAY. 2003, (12): 38-41. ISSN 1006-6071 (中文(中國大陸)).
- 王義山. 世界轻巡洋舰全集. 艦船知識 = NAVAL & MERCHANT SHIPS (北京: 艦船知識雜誌社). 2011, (增刊).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國大陸)).
- 現代艦船雜誌社. 人民海军舰艇全谱 Fighting Ships of the Chinese PLA Navy 1949-2017. 現代艦船 (現代艦船雜誌社). 2017.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