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竹園 (濟南)
濟南萬竹園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17年 |
編號 | 8-0631-5-115 |
認定時間 | 2019年10月7日 |
萬竹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濼源大街西端路北(原圍屏街以西、飲虎池街以東),東鄰趵突泉,為庭院式住宅,兼有園林之雅,現為趵突泉公園的一部分。
歷史
[編輯]該園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明代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內閣大學士、歷城人殷士儋辭官歸里,隱居於此,易園名為「通樂園」,取「萬民同樂」之意,並建「川上精舍」於園中,在此授徒講學論文,當時此園被稱為殷家亭子、閣老亭。明亡後該園一度廢為菜園,後歸孀婦王氏所有,稱為「王氏南園」[1]。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濟南詩人王苹購入此園並在此定居,當時園內有望水泉、登州泉二泉,其中望水泉在金代《名泉碑》所載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四,於是王苹將園內築於泉畔的書齋命名為「二十四泉草堂」,並自號「二十四泉居士」,其詩集也被稱為《二十四泉草堂集》,王苹在草堂前後闢地種菜,並開鑿池塘,導泉為溪,縈迴園內。因園而定、倚泉而居對王苹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後濟南在其詩文中多被稱為「吾郡」、「吾州」、「余家濟南」,在文末也多署有「濟南王苹」[1]。
王苹之後萬竹園復淪為菜園,清末民初年間,北洋軍閥、曾任山東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在古園舊址上營建公館,歷時十年而成,人稱張家花園。1929年國民黨濟南市黨部曾設於該園,抗戰期間又作為日本統治下的「華北棉產改進會山東分會」。1951年,所有前後院落由張氏後人賣與政府,先後作為山東省衛生廳、山東省檢察院使用。1984年該園經全面整修後對外開放,次年在院內辟設了李苦禪紀念館,供收藏和展出李苦禪的畫作。1995年冬該園被併入趵突泉公園,成為公園的跨院,並用於舉辦各種展覽[2]。1999年拆除了兩園之間的圍牆,兩園合為一體,萬竹園成為了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
佈局與建築
[編輯]該園基本保留了張家花園的建築佈局,體現了濟南四合院的舊式風貌,為民國初年濟南典型的官僚住宅模型[3]。
受明清以來北方宅院佈局的影響,該園以磚石結構的住宅為主,兼帶花園。住宅部分分東院、西院、南院三個大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其間穿插有多進小院落,各個院落之間彼此相通、層層套進,連為一體,共有13個庭院。其中東院為張懷芝的住宅院,西院為客廳院,除客廳外也包括家祠、運動場與藏書樓,三院加上位於西部的花園部分共佔地40餘畝[2]。園內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台亭閣參差錯落,結構緊湊,佈局講究,並植有竹、柏、芭蕉、玉蘭等多種花木,存有望水泉、東高泉、白雲泉等多處名泉。園中的大量細膩逼真、精美雅致的石雕、木雕、磚雕被稱為萬竹園「三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