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4月12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月29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執政黨 |
國家機構 |
制度與政策 |
中國崛起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所實現的一系列快速增長。由於中國有龐大的人口以及快速提升的經濟總量、科技水準和軍事實力,因此經常被國際關係學界視為是一個潛在超級大國[1][2][3]。比照19世紀的英國世紀和20世紀的美國世紀[4],西方媒體和學界提出新詞「中國世紀」(英語:Chinese Century)[5][6]來描述中國在21世紀初的國力崛起和迅速增長的國際影響力。
伴隨中國國力提升,在西方世界與民主自由國家(特別以美國所領導的北約陣營為代表)中產生了針對中國崛起的中國威脅論,由此導致西方國家針中國的國內人權問題(民主運動、宗教自由、民族政策)、領土爭端(如南海爭端、釣魚台主權及東海爭端)以及其國際影響力擴張(如一帶一路、中國同非洲、拉美、加勒比地區和太平洋島國的關係)展開了一系列意識形態批判與攻擊,有部分西方國家更是主動發起針對中國的抵制、圍堵、科技封鎖與貿易戰政策,甚至公開鼓吹反華並資助中國分裂主義(如台獨、港獨、疆獨、藏獨、蒙獨等)[7][8]。這種對中國崛起的恐懼排斥導致的地緣戰略影響也接續引發了對中西方間初具雛形的新冷戰以及可能爆發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焦慮。
有利因素與發展成果
[編輯]國土面積與人口
[編輯]- 人口:中國目前擁有世界第二多的人口,在2024年被印度人口超過前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22年,中國大陸人口總量約為14.11億人,約佔全球人口的17.5%。1970年代起,中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生育政策顯著減緩了人口增長並加劇了人口老齡化(參見發展阻力)。2016年,中國開始推行全面兩孩政策,允許每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中國人口密度為145人/平方公里,在全球屬於中高等水準,在金磚國家和美國中,只低於印度362人/平方公里,高於美國33人/平方公里、巴西33人/平方公里、俄羅斯8人/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分佈不均,以黑河-騰衝線為界,東部人口密度較高,多為300人/平方公里以上,西部則人口密度很低,多低於50人/平方公里。
軍事與國防
[編輯]- 軍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200萬服役軍人,[9]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軍費世界排名第二,軍力世界排名第三,獲益於國內大量投入研究,中國已經能夠自主製造出航母以及大量新式武器如中華神盾驅逐艦、殲20隱形戰鬥機和東風41洲際導彈等等,大力改善了解放軍的裝備和現代化科技,轉型為高科技作戰現代化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計劃用大大增加的軍事開支來發展「藍水海軍」,2012年,改裝完畢後的遼寧號航母正式服役,2019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服役,以增強遠洋作戰力和威懾力[10]。另外中國還擁有一定規模的核武庫,是世界上六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11],也是三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之一。
- 國防 -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鄰國的國家,是世界第三的領土國家(計算土地和領海),目前中國國防已從建國初期的陸防和以陸為主逐漸轉變成重視其自身海域(領海及其專屬經濟區)及攸關中國戰略利益的地區,例如中國已經向亞丁灣派遣了軍艦。
政治與外交
[編輯]- 國際影響 - 1971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成為5個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逐漸的增加他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並經常與西方國家對抗。2013年以來,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計劃,以貸款和基建援助為外交手段向外拓展外交關係,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成果頗多。但是同時也同時被指責引起多國墜入債務陷阱,最後被迫以各種資產抵債,例如老撾出售國有電網償還中國債務[13]。
- 東亞影響 - 中國是日本、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同時在朝鮮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領域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在中國的主動斡旋下,關於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已中止)目前為止,共舉行過六輪磋商,一度緩解了地區的緊張局勢[14]。但朝鮮在獲得援助和外交掩護後,先後於2006年、2009年、2013年連續進行核試驗。
- 非洲影響 - 自1960和70年代,中國政府就大力推動發展和非洲國家的外交關係。中國的主要目的有贏得非洲國家在國際上的支援,在非洲大陸推廣中國式的共產主義和與非洲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並對非洲國家給予各種無償或有償援助,例如中國無償修建了坦贊鐵路。冷戰以後,中國在非洲的目的就改為了貿易,投資和能源。在2000年,中國在北京舉辦了中非合作討論區,共有48個非洲國家的領袖出席了這次討論區,再次顯示出中國在非洲的巨大影響力,2009年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15]
- 中亞影響 - 隨着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能源問題。中國的石油公司已經在哈薩克的油田投資,中國政府和哈薩克政府建設了一條從哈薩克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16]中國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也已經投資了水力發電計劃。上海合作組織也在中亞地區的政治和安全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一些學者相信,中國除了要和鄰國搞好關係外,還要考慮邊境安全的問題,因為邊境安全是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中東影響 - 中東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它儲藏着大量的石油,而且,中東地區的大部分人口都反對美國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於2002年9月,中國開始設立中東問題特使一職,並將這一職位常設化[17],嘗試調解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中國看準了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以提供外交保障來換取中東國家向中國輸送石油。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居美國之後。中國政府現正嘗試將中國進口的能源多樣化,中國一半的石油來自中東,因為中東各國開始向西方國家以外尋找輸送國,所以中國就成為他們的首選。中國在過去一直和中東國家在戰略方面上合作,大多數中東地區的先進武器都來自中國。沙地阿拉伯、伊朗和巴勒斯坦是中東地區的關鍵性國家,在未來,這些國家可能會不同程度的從中國取得武器,同時減少對美國的軍事依賴。
2023年4月6日,經過前期調停與會晤,分別自視為伊斯蘭教派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領袖國家的沙地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國的居中斡旋下,於北京對外宣告兩國恢復外交關係,該事件中中國扮演的角色也被一些人認為是中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提升的一大象徵事件。[18][19] - 東南亞影響 - 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有着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體現在文化上,經濟上和政治上。在2006年11月,中國和東南亞多國簽署了關於自由貿易,文化交流,軍事和安全合作的條款。此次會議還討論了中國與ASEAN在未來形成一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合作的聯盟的可能性。跨越中國和緬甸的中緬油氣管道被中國視為能源戰略的重要一環。
- 歐盟國家影響 - 歐盟國家作為一個整體,與中國建立緊密的政治和經濟文化聯絡。2023年中歐貨物進出口總額額達7379億歐元[20]。目前,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技術引進來源地和重要的投資來源地。
但是,由於歐盟內部各主要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例如,法國—德國關係)及歐盟同最主要盟友美國的關係在歷史上各時期都不盡相同,中國—歐盟關係在各個時期,或同一時期與不同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會出現一定變化。例如,儘管近年歐盟對台灣問題上中國的態度、新疆人權問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中國政府的態度等國際價值觀問題大加批評[21],並導致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無限期凍結;但2022年以來,歐盟主要領導人夏爾·米歇爾與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等陸續訪中,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國法國與德國主要領導人也在同一時期訪華,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頻繁互動,顯示中國對於歐盟及歐盟國家仍具有重大影響。 - 其它歐洲國家影響 - 俄羅斯及其前身蘇聯歷來就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最密切的國家之一。2022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由於俄羅斯持續受到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其與中國的聯絡更加緊密。2023年,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總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22]同時,兩國主導的金磚國家組織在近年也快速擴張,並積極推動本幣或人民幣結算的去美元化行程,提升人民幣與中國的國際地位。
英國歷史上是首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英國是中國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中國是英國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23]但是,近年來隨着國際局勢的變化及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影響,英國的對華立場在莉茲·特拉斯及現任首相里希·蘇納克政府時期逐漸趨向強硬。
塞爾維亞是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中人口數最多的共和國,也是東歐的重要國家。自2017年亞歷山大·武契奇上任後,中塞關係急劇升溫,202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塞爾維亞中央銀行簽署在塞爾維亞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24] - 拉丁美洲影響 - 拉丁美洲一向被視為美國的後院,但美國由於在21世紀以來全力反恐和應付金融危機,2019年委內瑞拉政治危機,委內瑞拉政治危機時,美國向委內瑞拉輸送的人道物資中被發現有鐵絲網,此舉被解讀為美國意圖暗地推翻委內瑞拉現政府,此時中國抓住了機會,迅速填補了空檔,導致很多拉美國家(特別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古巴等)變得非常的親華和反美。在特朗普時期,因對移民持強硬的反對立場,他主張加強對拉丁美洲人移民的入境管制,在美墨邊境興建圍牆。他同時也把海地等國稱為骯髒國家,致使眾多拉丁美洲國家不滿。特別是在中美洲國家,除了上述原因,中華民國在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兩岸關係「急凍」,也導致中美洲的很多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5][26][27]
文明型態
[編輯]- 一部分經濟學家例如復旦教授陳平等人認為,西方以為中國經濟全靠低工資和人口紅利,所以當這兩項逐漸淡化後經濟就會崩潰是一大謬論,因為從南亞到中東、非洲等一路上各種國家都是乞丐遍地且人口年輕,一點點錢就能僱用都是廉價勞工,但這些國家卻從未飛躍式崛起,如何解釋? 因為廉價者不等於廉價勞工,廉價者還必須有紀律和服從性,與願意長期苦幹的思維文化才能成為可用的勞動力,加上政府高效率地規劃、執行大藍圖,這些才是中國模式的根源動力。[28]
- 另一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所有的中華文化圈可以稱為「筷子文明圈」或儒家文明圈(包含日本、香港、台灣、朝鮮半島、新加坡、越南),只要肯努力發展,最後都會成功工業化並崛起到較高的水準,之後吃飯問題會很快解決並開始發揮其藝文創作產業,不論其採用什麼政治制度,因為最終工業化層級根本與政治制度無關,而是和文明底蘊造成的人民思想模式、生活模式有關,這牽涉更深層的諸多東西。目前地球上只有北半歐和北美的新教文明與東亞中華文明能達到高工業化社會,金燦榮教授不看好其他文明,例如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天主教文明、非洲文明等,認為他們很快就會遇到瓶頸卡在中等階段甚至一開始就無法工業化,永遠成一種商業次殖民地。
經濟
[編輯]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億人民幣,數據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
- 中國GDP -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GDP指數30年來以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是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體量最大的經濟實體。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居美國之後)。依據IMF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購買力平價[29])以17.6兆美元超過美國17.4兆美元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30]世界銀行、IMF和聯合國齊發報告,根據國際匯率,中國在2021年GDP為17.7兆美元,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為12551美元,對於14億人口的體量,國民人均所得超過一萬美元,表明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市場非常龐大。
- 城市 - 中國有很多大城市,中國有17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除西藏部分城市外,幾乎所有的城市(地級市)都有高速公路,超過三十個特大城市擁有地鐵或城市軌道交通,還有幾十個城市正在建造地鐵或已經被批准。比如長沙,成都,天津,重慶,武漢,南京,蘇州,常州,廣州,福州,青島,沈陽,大連,西安,杭州,南昌,鄭州等這些城市都有地鐵軌道交通。這些大城市都是國家或地區的工業,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國首都是北京,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亞洲地區一個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上海還擁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2010年3月上海地鐵總長超過倫敦,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上海地鐵已開通運營16條線,運營里程705公里,是全中國最大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地鐵系統。
- 貿易 - 2020年,中國出口總量佔世界的14.7%,進口總量佔世界的11.5%,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出口醫療器械和軟件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6年2月以8536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31],截至2020年12月為3.2兆美元,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地位。
- 交通與通訊 - 中國擁有發達的交通網絡,被網友譽為「基建狂魔」,至2018年12月底,中國時速達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已經接近3萬公里[32],為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武廣客運專線是2009年12月26日起世界最高平均運營速度的保持者。2012年12月26日開通的京廣高速鐵路全長2,298公里[33],是當今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中國大陸目前正在興建和即將興建的高速鐵路總里程達到16,775.5公里左右。根據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方案,到2020年中國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將會超過30,000公里。高鐵帶動中國經濟,拉近了中西部,南北方的差距。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7月起,中國手機用戶數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同時也擁有最多的電話用戶。[34]
科學技術
[編輯]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國,在科技上的開支僅次於美國,2019年中國在科技方面的開支有3210億美元。中國現有約187萬名研究人員,超過了美國的143萬名。自1998年中國政府在科技研究方面的經費翻了三倍。許多跨國公司都在中國建立了研究中心。2010年10月,天河一號超越美國「美洲虎」超級電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2013年11月18日,TOP500公佈了最新全球超級電腦500強排行榜榜單,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的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中國研製的蛟龍號潛水器於2012年6月27日下潛深度到達7062.68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歷史記錄,這也是世界同類型的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太空科技
[編輯]1970年,中國首次發射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成為第五個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聯合國確認的全球四個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之一。2003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2007年,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三個有能力以導彈摧毀人造衛星的國家。同年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已經成為了月球俱樂部的一員,第五個探測月球的國家。2008年首次成功實現太空人出艙活動,這說明中國已經掌握載人航天、太空行走兩大載人空間技術。2010年發射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成功取得了世界上解像度最高的7m解像度的全月圖。2011年發射了天宮一號並在軌執行,開啟了中國空間站構建的序幕,預期在2022年左右完成重60噸的空間站的建造[35]。2011年和2012年嫦娥二號先後探測了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中國成為第三個探測拉格朗日點的國家和組織)和小行星4179(中國成為第四個探測小行星的國家和組織),使得中國進入深空探測俱樂部。中國在2013年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月面着陸器和巡視車並成功完成了月面軟着陸和月面巡視,2018年12月8日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月面着陸器和巡視車,並於2019年1月3日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嫦娥五號於2020年11月24日發射,在月球表面自動採集樣本並從月面起飛,在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中國內蒙古。中國已於2020年7月23號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10日完成火星擷取後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15日北京時間上午7時18分,天問一號所攜帶的探測車「祝融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着陸。2024年,中國發射嫦娥六號月球樣本返回任務,此為人類首次從月球遠端採集樣本。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後,世界上第三個在火星着陸探測器的國家;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在火星部署火星車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一個首次火星任務即成功完成火面巡視的國家,並計劃將在2030年左右執行載人登月計劃。
軟實力
[編輯]軟實力在國際關係的概念主要是以貿易、文化和教育交流來提升一國的形象及地位,而中國的軟實力展現,在21世紀初,亦有利用軟實力的商業及文化手段來進行其外交及國關政策[36]。雖然在軟實力的資源轉換成外交成果方面,中國在軟硬實力同步運用上,在90年代以來相較於前蘇聯,獲取不少成果及成功經驗,然而仍受限於三個主要因素:資源不平衡、外交的正當性疑慮及缺乏整體性的國際議題[37]。利用定量和定性數據及約瑟夫·奈的軟實力分析框架,復旦大學國關學者也同意這樣的評估,中國崛起的確不是單純的硬實力擴展,的確有軟實力發展的努力,然而其軟實力資源的不足和不均衡使其在國外投射軟實力時受到了不少限制,因此軟實力仍是中國的軟肋,在中國成為全球領導者前仍有一段路要走;特別是在出版,新聞自由和文化創意方面,無一不需受到政府審查,使得電視電影音樂創意受到了限制[38]。
文化外交
[編輯]孔子學院的設立是提倡對中國及其語言文化的的認識,以進行文化及教育交流的方式來施展軟實力[39][40],如在韓國漢城2004年設立的第一個孔子學院及在2006年於北京首次召開的孔子學院國際會議,共由來自38個國家200多個代表參加,到2009年世界孔子學院提供9千多個課程共有260,000名註冊學生,每年約以二倍的速度成長[39]。在澳洲第一個孔子學院於2005年5月20日在柏斯設立,目的就是要對外國的公眾進行親近友好的公眾外交,然而中國的人權、南海島嶼等問題仍是在澳洲施展軟實力的阻礙[40]。2014年末,繼加拿大多倫多市教育局決定終止與中方合作開辦孔子學院後,美國芝加哥大學也宣佈終止其孔子學院的續約合同。2015年6月,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正式關閉。
弊病與對中國的批評
[編輯]政治
[編輯]政治方面,一部分觀點認為西方社會的普世價值和社會動態可能影響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執政地位,這使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設法控制不利於其統治的資訊的傳播,進而引起剝奪政治權利、妨礙言論自由和其他侵犯人權的事件層出不窮,這是可能導致政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同時民間方面,一些網絡黑客組織、民運人士、法輪功、新疆分離勢力、西藏獨立運動組織長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進行抗議示威活動,促使許多外國人對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的觀感不良。官方指責其會造成社會動蕩,最終將傷害中國人民利益。
外交
[編輯]中國跟一些西方大國在外交上存在摩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問題。中國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表明會不惜動用武力來解決台灣事務,摧毀一切台獨勢力。大多數國家為了和中國保持着良好關係,在認知上尊重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及其「核心利益」,而美國則使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其國內《台灣關係法》來切入台灣議題。如果台海爆發戰爭,有一定可能會促使中美兩國爆發對抗。美國在現階段在懷疑中國在國際上存在野心因而試圖促使中國發展成普通的競爭關係。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不太穩固。除了1962年因邊境問題發生戰爭外,藏南問題也是兩國在外交上面的障礙,且中國與作為印度最大的敵人存在的巴基斯坦的政治、軍事關係密切,印度擔心新的印巴戰爭爆發後中國可能支援巴基斯坦。中日關係亦常成為影響亞洲和平的關鍵因素,中國的遠洋海空軍計劃使周圍鄰國感到威脅,中日釣魚島爭議是兩國外交上的阻礙,台海戰爭一旦爆發也有可能同時將日本捲入戰爭。南海問題亦影響着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其中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由於中越戰爭的歷史因素,目前國內主流較親近俄羅斯而對中國充滿戒慎,並反對中國勢力進入,近年的南海問題使兩國間的衝突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資訊自由
[編輯]資訊的全自由傳播被西方認為是科技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方認為中國政府對有些訊息的控制可能會傷害到這個領域的發展。中國政府在一定期間放寬了對媒體的管制,如互聯網絡的增長和商業媒體的增加。中國政府還在阻止被其認為「不適當」的網站(比如谷歌與推特、Facebook等)進入中國大陸網絡,也包括對中文維基百科的封鎖措施。
法治
[編輯]中國雖然堅持「加強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理念,但現今仍有貪污腐敗等不利於法制建設的問題存在,習近平在2012年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以壓倒性優勢懲治腐敗和黑產及不正當利益,但其法律制度及其實踐程度依然有相當的缺漏,並且可能缺乏避免行政權力干預司法權力的有效機制。[原創研究?]
經濟
[編輯]在經濟上,雖然中國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但是西部地區省份與東部差距很大。為了縮小東西部的經濟差距,使西部省份的經濟增長趕上東部,中國政府正推出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計劃,高鐵貫通全國計劃來縮小東西南北差距,目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已經有所起色。另外還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扶持衰落的中國東北地區。一帶一路計劃則是中西部串聯歐亞大陸的重點戰略。歷時以來,世界各地的發展都是在寬鬆的海洋貿易主導下形成競爭力,中國的發展是在國有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得到充分利用各種因素。當然中國經濟和世界發達國家相論還有不少欠缺,但可以作為世界非歐美類別的一種發展模式。
環境
[編輯]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環境問題同樣開始越演愈烈。水土流失、荒漠化、空氣污染、可耕地流失和海平面下降等問題都使中國政府每年要花巨資去解決。為徹底解決這些嚴重的環境問題,中國政府實行了一些例如阻擋沙塵暴的大綠帶計劃,以及解決中國北方缺水的南水北調計劃等措施。
科學技術
[編輯]中國科技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隱憂,現時中國的學術環境十分嚴峻,論文剽竊、造假現象不在少數,而且多數涉及國內著名大學的學者和教授。據2010年對科普作家方是民(筆名方舟子)的專訪[41],中國學術造假泛濫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驅動或是政治因素,社會風氣對造假過分寬容。此外,學術界缺乏監督,而且很少專業人員願意走出來揭露。另外,絕大部分被揭露的造假事件都是不了了之,有的雖然引起媒體重視,但也沒有處理結果,這一切都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發展。[42]但即便如此,中國在科技領域上仍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國目前已漸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科技強國,連續幾年中國申請專利總數居世界第一。中國是經濟增長推動的社會變化和發展,與理論上的國家治理體系是有很大不同。
人口
[編輯]- 社會保險 - 中國廣大人口目前尚沒有完全被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障體系所覆蓋,這對於人民的安居樂業、經濟的平衡健康發展構成隱憂。近十年來,中國建起了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中國的官方宣傳中,中國的基本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6.35%,覆蓋人數居世界第一,但醫保在實踐過程中仍然會出現一些問題[43]。
- 人口老齡化 - 中國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減緩了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2007年聯合國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3年達到14.6億的峰值[44],而實際上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2022年人口較前一年開始出現衰退[45]。屆時,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缺乏,以及老年人的養老難等社會問題,這將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46][47]。
- 男女比例不均 - 由於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中國民間特別是未城鎮化的地區廣泛地存在,再加上中國長達30年一胎制政策的影響,導致了中國新生兒的性別比失衡。此問題如得不到良好的解決,中國社會可能出現「結婚難」的現象。依照歷史經驗更會造成社會治安顯著變差的後果,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增加戰爭風險。但事實上,根據各地法規不同,部分中國農村地區在一胎制時期,如果家庭第一胎是女孩,生第二胎仍然受法律保護。超生的農村家庭給孩子上戶口時並不需繳納罰款,但後期仍需繳納社會撫養費。所以所謂男女比例失衡與計劃生育有因果關係純屬臆測。
參考文獻
[編輯]- ^ Oded Shenkar The Chinese Century: The Rising Chinese Economy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Your Job
- ^ China's Rise. www.csis.org. [202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英語).
- ^ Han, Zhen; Paul, T. V. China's Rise and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20-03-01, 13 (1): 1–26 [2021-03-17]. ISSN 1750-8916. doi:10.1093/cjip/poz018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8) (英語).
- ^ Rees-Mogg, William. This is the Chinese century. The Times (London). 2005-01-03 [200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 ^ Brands, Hal. The Chinese Century?. The National Interest. 2018-02-19 [2021-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 ^ Thurow, Lester. A Chinese Century? Maybe It's the Next One (Published 2007).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8-19 [2021-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金哲. 中国对外威胁增加 西方加强应对. 美國之音. 2021年3月7日 [2021年4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21日) (中文(簡體)).
- ^ 【美中角力】多國議員組跨國聯盟抗中 關注香港、新疆等議題. [2020-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 ^ 人民解放軍3年裁減員20萬軍隊總人數下降為230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浪網
- ^ 國防部稱中國需要建造航母保護海洋領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大洋網
- ^ http://bwl.top81.cn/military/navy/submarine/309.htm[永久失效連結]
- ^ 联合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09-19 [2016-10-23].
- ^ China's debt-trap diplomacy. [2021-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4).
- ^ 背景資料:歷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華網
- ^ 中非宣佈建立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華網
- ^ 中哈石油管道啟閥 中國進入安全多元化供油時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華網
- ^ 中國在中東越來越重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際線上
- ^ 伊朗与沙特重建外交关系 | 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中文(簡體)).
- ^ 伊朗驻沙特使领馆今日重新开放 分析人士:复交给中东地区带来和平 - 国际. 中工網. 2023-06-06 [2023-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6) (中文).
- ^ China-EU -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statistics. eurostat. 2024-03-04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 ^ 欧盟内部报告曝光,强调中欧“存在根本分歧”. world.huanqiu.com. [202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 ^ 中俄贸易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 美國之音. 2024-01-12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5).
- ^ 中国同英国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4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 ^ 中国和塞尔维亚央行签署在塞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12-12 [2023-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2) (中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建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7-06-13 [201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7).
- ^ 美國之音. 萨尔瓦多宣布与台湾断交 跟北京建交.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1).
- ^ 多明尼加共和國與中國建交 與台斷交 | 國際 | 中央社 CNA. [2018-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1).
- ^ 陳平,「中國道路的本質和中國未來的選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第3期
- ^ 存档副本.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9).
- ^ 2020年中国GDP超美国:预测的重估::全景财经新闻频道. [200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 ^ 中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 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 ^ 今年我国高速铁路初步成网 确保安全成首要任务. 中國政府網. [2012-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 ^ 京广高速铁路今日全线贯通 全程2,298公里. 2012-12-26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 存档副本.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9).
- ^ 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瞄准空间站. [2011-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30).
- ^ Kurlantzick, Joshua.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300117035.
- ^ Gill, Bates; Yanzhong Huang. Sources and limits of Chinese ‘soft power’. 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 2006, 48 (2): 17–36 [2013-01-29]. ISSN 0039-6338. doi:10.1080/003963306007653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 Huang, Yanzhong; Sheng Ding. Dragon’s underbelly: An analysis of China’s soft power. East Asia. 2006-12-01, 23 (4): 22–44 [2013-01-29]. doi:10.1007/BF031796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ISSN 1096-6838、1874-6284
- ^ 39.0 39.1 Hongyi Lai; Yiyi Lu. China's Soft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utledge. 2012-05-23: 102– [2013-01-29]. ISBN 978-0-415-60401-7.
- ^ 40.0 40.1 Mingjiang Li. Soft Power: China's Emerging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Lexington Books. 2009-08-15: 60– [2013-01-29]. ISBN 978-0-7391-3379-8.
- ^ 專訪2010年度中國正義人物方舟子:願舉報者得到保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浪博客
- ^ 西安交大教授造假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被撤销 方舟子:政府信号积极 打假不容乐观. 南方日報. 2011-02-11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7).
- ^ 中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max.book118.com. [2018-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 ^ 聯合國預測人口變化 2033年我國人口14.6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江蘇網
- ^ 中國人口6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去年新生兒數創新低. BBC中文網. 2023-01-17 [202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6).
- ^ 社科院:2030年中國將成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新聞網
- ^ 存档副本. [201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30).
延伸閱讀
[編輯]- Global Trends 2025: A Transformed World. : 7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 Brown, Kerry (2017) China's World: The Global Aspiration of the Next Superpower. I. B. Tauris, Limited ISBN 9781784538095.
- Brahm, Laurence J. (2001) China's Century: The Awakening of the Next Economic Powerhouse. Wiley ISBN 9780471479017.
- Fishman, Ted (2006) China, Inc.: How the Rise of the Next Superpower Challenges America and the World. Scribner ISBN 9780743257350.
- Jacques, Martin (2012)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Order. Penguin Books ISBN 9780143118008.
- Overholt, William (1994) The Rise of China: How Economic Reform is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 W. W. Norton & Company ISBN 9780393312454.
- Peerenboom, Randall (2008) China Modernizes: Threat to the West or Model for the R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26122.
- Pillsbury, Michael (2016)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St. Martin's Griffin ISBN 9781250081346.
- Schell, Orville (2014) 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ISBN 9780812976250.
- Shenkar, Oded (2004) The Chinese Century: The Rising Chinese Economy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Your Job. FT Press ISBN 9780131467484.
- Shambaugh, David (2014) 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361038.
- Womack, Brantly (2010) China's Ris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SBN 9780742567221.
- Yueh, Linda (2013) China's Growth: The Making of an Economic Super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05783.
- Dahlman, Carl J; Aubert, Jean-Eric. China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Seizing the 21st Centu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BI Development Studies.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Accessed 30 January 2008.
外部連結
[編輯]- China’s renminbi joins elite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club(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Financial Times
- China’s Renminbi Is Approved by I.M.F. as a Main World Currenc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he New York Times
- China plans to build new city nearly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New Yo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he Guardian
- Fengbo Zha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peech at "Future China Global Forum 2010": China Risi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YouTube上的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 September 2012)
參見
[編輯]-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和平崛起、中國模式、兩國集團(G2)
- 中華治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
- 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醫療、政治、外交、軍事、文化、歷史、科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問題、台灣問題、大中華地區的分離主義運動
- 中國歷史:中國歷代治世、中國與聯合國
- 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輝煌中國》、《厲害了,我的國》
- 中國民族主義、工業黨、入關學
- 反華、中國威脅論、修昔底德陷阱、文明衝突論、新紅色恐慌、中國式病毒、流氓國家、邪惡軸心
- 遏制戰略、島鏈、竹幕、新冷戰、四邊安全對話、AUKUS
- 中美戰略競爭、中美貿易戰、實體清單、沃爾夫條款
- 中國崩潰論及相關觀點書本《中國即將崩潰》